小学骨干校长省级高级研修班培训日志
贵州省小学骨干校长省级高级研修班
安仕文暮省日志
时间:2013年5月11日至5月21日
地点:重庆西南大学
2013年5月12日 晴 星期日
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并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批准,参加了此次培训,期待完成自己的愿望并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一是需要补充新鲜血液,了解教育前沿,碰出哪怕细小的火花,激发哪怕一小点激情;二是借此稍息作一下调整,暂时远离学校的事务,特别是各项繁琐的应对。静一静,想一想,学校教育本质的东西;三是结识一批来自全省各地的校长,结下一点的情缘,了解各地教育的现状,交流对教育认识的不同见解;四是进行相关方面的考察洽谈,为下步组织教师暑期培训做些铺垫和谋划。
参加省内外培训已是多次了,所以少有了冲动。况且对重庆西南大学而言,早在07年就在这儿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进行了十多天的封闭学习,就在本次培训中心隔壁,就一步之隔。对6年前的培训至今还历历在目,那是我人生中影响较大、收获颇丰的少有学习培训。军事化的严明纪律管理、无微不至的细小生活关怀、德高望重的名家开导,加上当时培训班是小班化(白云区的50名中小学校长,本人任班长)圈内人,学习热情高涨,活动有声有色。每天一起排队上学、放学,统一呼号等情形仍然记忆犹新!
今天是报到之日,乘坐昨晚K9518次列车于今晨6:40到达重庆火车站,走出站台按照主办方提供的乘车路线立即搭乘503路公交,结果并非所说能到西南大学2号门下车,而是辗转到了同兴枢纽站转乘505路到北碚,再搭乘出租车于近十点到达报到点,缴费、领房卡、培训资料等入住下来。说实话,白纸黑字罗列出的乘车指南并非如此,还是觉得不应该有的粗心。拿着薄薄的培训资料袋回到寝室忙着翻看,从培训手册上没看出什么让人惊喜之处,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不是很精细规范。袋中除了很粗糙的培训手册、一个笔记本、一支笔及餐劵外别无所有,或许是自己在外培训多了麻木了提不起胃口的原因吧。但至少从准备上还是与以往在其他地方参加的培训有较大差距,但愿后面接下来的培训让人眼前一亮,彻底否定自己的最初判断。晚上7点钟是此次培训的预备会,同样因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加之气氛和形式上的懒散冷落也让人有些失望。短短几分钟,班主任老师按照培训手册上的内容对大家培训期间的任务、纪律、安全作了简单交代后就解散了。
有缘与年轻的兴义的解校长同一寝室,并先后遇见了安顺的华校长及修文的贺校长等老朋友。重庆的天气较贵阳热,尽管今天有时间,也就没外出。也没有打扰尊敬的近在咫尺的秦院长及袁校长等老朋友,因为他们太忙。就在寝室里宅了一天,在解校长的陪同下看了一场NBA和中超联赛,贵州人和在关键时候客场1:0赢下了长春亚泰,还不错。按照外出学习的习惯,还是记下这些哪怕无聊的东西算作纪念吧。
(5月12日22:21于301室)
5月13日 星期一 晴转小雨
晚上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秦启文院长及“三立”职业培训学院袁婷婷校长非说要为我接风,盛情难却并约上同室及熟识的另两位校长一起应允,毕竟秦院长及袁校长都是老朋友,更是高人。下午五点半袁校长在门口如约来接,一起到北碚出名的三溪口吃豆腐鱼后去“三立”培训基地坐了一会儿,耽误了一些时间,也受到不小的启发和教育,萌发一些新的想法。
今天是正式开班的第一天,没有让我很失望,还是有很多值得记下的。上午的开班典礼中规中矩,年轻的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办公室副主任张黎主持,西南大学培训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国镛作了讲话,他将当前国内教育干部培训形势、西南大学历史及对培训学员的建议和要求有机结合的讲解,条理清楚,言简意赅,流畅自然,易懂实在,不难看出还是很有水平的。小中见大,大中见小。之后来自石阡的学员代表也作了表态性发言。开班典礼结束后惯例性的合影,然后在班主任老师的主持下进行破冰行动及学习型小组的建立,因为参与的培训较多,这类的活动也见识了不少,也就没有什么新鲜感。分组、游戏、小组合作协商确定组名、组徽、组歌、口号、组长等,校长们还是很用心并积极的参与的。尽管活动的主持不是很有条理,目的性不是很明确,也缺乏一定的主持激情号召,但大家的领悟能力还是比较好的,也就很顺利地完成各个环节。11点各组集中展示,分组登场,都能充分地展示各组风貌,激情也不断高涨,也不乏很多善于展示的校长,毕竟是贵州小学校长的精英。
下午是四川大学外国语大学副校长陈志彪教授的课,课题为《教育家的师德情怀》。陈教授准时登台,其貌不扬。很朴实稍显瘦小的身材,非常普通的打扮,一看就知肯定是高人,因为真正的高人往往就是这样的。陈教授出乎预料的像这样的讲座没有用课件,也一直站着讲课,且几乎没有什么肢体语言。可想而知,近三小时的课非一般功底能讲下去的,不精彩学员能听下去吗?他从教育家的育人情怀、教育家的人生情怀、教育家的处事情怀三方面进行讲解,从讲解的内容来看与主题有一定关系但又并非必然关系,更多的结合自己的经历讲了很多现实状况。他善于博古论今,侃侃而谈。更善于归纳总结,善于将很多社会现象用顺口溜的形式表现,可见其语言功底和社会阅历,其超强的记忆非一般人所能。看来费孝通的学生、周济的老师毕竟不一样。整堂课听下来很是轻松,也启迪大家的思考,得到大家的认可,博得阵阵掌声。
他把教育存在的问题归纳为7个方面,很是精辟透彻,这是教育部都棘手的事情,况且我等凡夫,只得面对现实。他说,“大学不在于大,而在于学”、“大学就是大师。”让我对大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觉得蛮有道理。并告诫大家,“要低头做事,抬头做人”、“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人就是领导”、“老师强则学校强。”我非常赞成这样的观点,并努力践行着。他在讲课中对人生、对为人、处事等方面作了精辟的概述。诸如物理上的生命是有限的,精神上的生命是无限的。说一生三件事,读书教育本人,教书教育别人,写书教育后人等。归纳了人生三件宝贝、四个单词,地图的六个哲学道理。这些看法和见解也在不同的场合有所耳闻,自己也有所类似体悟,基本认同。
在不得不佩服陈教授在非凡人生经历、丰富的词汇积累的基础上口若悬河的讲授外,也有一些小的意见,算是不同的看法。一是语速过快没给大家留下思考和回味的空间;二是将很多民间的大众的交流语言也一味的编成顺口溜的形式展现,让人觉得真实的事件反而变得不真了。有点假,更显得油。总的来看,陈教授的这样的课估计在全国各地已经讲了不少场次,或许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模式和自己的风格。
(2013年5月13日0:22于301室)
2013年5月14日 星期二 雷阵雨
上午课程安排表上原定的张国镛教授的《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课被调成了杨挺教授的《学校危机及其应对》。杨教授从危机的含义与特征、常见危机的类型、危机的应对与处理三方面进行了讲解。杨教授虽然年轻,因为长期从事此方面的研究,在讲课中运用了大量案列,结合当前教育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面临的考验,给大家可操作性较强的传授。课堂不是很精彩,也没什么特刺激人的新观点,但绝对很实用,值得校长们好好借鉴。并以此经验和方法在工作中最大限度避免意外发生,做好自我保护。
学校校长是学校的法人,更是学校的第一责任人。校长的风险在全社会都高度关注校园安全的今天更是达到顶峰,可谓如履薄冰,我认为作为校长要正确面对。既要高度重视,充满危机意识,理解社会对校园安全的高度敏感,更要冷静思考,积累经验,科学应对,将可能避免的管理性危机化解,将不可避免的外部危机及学生自身性危机损害降到最低限度。既不能麻痹大意忽略学校的隐患和可能发生的危害,也不能因噎废食,阻碍正常活动的开展和学校的发展。
说实话,现在的小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失败成功都是100%,维系着几个家庭共同的期望,一旦有所闪失,无论家长是谁都难以承受。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靠这颗独苗支撑,本就不够牢固的倒三角形体系,支点都没有了还用谈其他!作为当校长的同时又是家长、子女的我们换个角色来看待此问题也就释然了。另一方面,现在的媒体我只能说太强大了。紧紧抓住人们的心理,聚焦人们敏感的神经,千方百计吸引人们的眼球。其中还不可排除个别别有用心者缺乏专业素养,捕风捉影、夸大其词的进行歪曲报道,不给社会正确的舆论导向,这往往让处在风口浪尖上的学校领导者下不了台,非常难堪。但我们也得冷静机智面对,尽可能的与媒体沟通协作,借助其强大的社会效应化解矛盾和误解。
不得不承认,现在社会及媒体对学校教育还是有些关注到过分敏感的程度了,这将对学校管理还是影响较大的,制约了学校很多的自主发展。张教授在课程第一部分提及到“绿领巾”与“教育歧视”事件,这又勾起了我对此的看法,不得不又多说几句。两年前媒体报道某校除了大批的学生佩戴红领巾外,对少数表现较差的同学发放绿领巾佩戴,于是新闻媒体介入大加炒作,说此做法歧视差生,伤学生的自尊等等,严加批判。其实,在此报道之前,我最初还是亲临某有名小学观摩,看到他们的这种创新做法我是很欣赏的,直至今日我仍然持保留态度。当时,我看到带绿领巾的同学依然阳光灿烂,还别有一番风景,也得到学生及其家长的认可。因为除了少数暂时表现差的同学外还有更多的是年龄还没有达到入队年龄的同学在佩戴绿领巾,他们也只是过渡阶段暂时而已。当时我想,此学校之所以为名校,你看这些细节处理得多好,回去一定得好好借鉴,谁知没几天,由新闻媒体引发的轮番轰炸就铺天盖地的来了,作为个人认为本没有过错的学校恐怕不得不在社会巨大压力下败下阵来,憋屈的收起绿领巾,不敢再坚持下去。冷静想一想,学生中有个别表现差的同学,让他们带绿领巾也是对他们的提醒和鞭策,警醒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受一小点挫折和打击又有什么呢,我认为现在的学生最缺乏的就是这东西。鼓励性评价很有必要,但一味的赞扬声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我敢说以后难以担当重任,说不准哪一天遇到一件很小的不顺心的小事就会发生意外。过度的纵容学生恰恰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我认为那才是歧视。还有学生未达到入队标准,与其因不是少先队员不让学生佩戴红领巾标志,不如让他们佩戴离红领巾很近的绿领巾,总比什么都没佩戴学生会更有尊严些。如果这种做法都大张旗鼓的称其为歧视的话,那同为小学生的这部分学生什么也不佩戴且不被认为更受到歧视?!
提起笔就这样唠唠叨叨收不了尾,前面占了大量篇幅,下午的课也还是很有品头的。尽管今天是多变之日,下午课程表上李森教授的《创新教育与课堂教育改革》还是被调整成了年轻的赵鑫副教授来讲,给人年轻、帅气、精干印象的赵教授没让我失望,在课上阐述了很多自己的观点,也与我的一些想法不谋而合,很是欣慰。他讲了三个问题:什么是创新?什么是教学创新?教育创新与课堂教学有什么关系?他提出“关注身心健康”、“作业全批全改值得反思”、“学生往往因喜欢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这些观点都是我一直主张的。他还说,教学就是解决问题,针对问题的教学效率最高。真正优秀的教师是使后进生都能发展得较好的教师,而只会教“优秀生”的教师不是真正的好老师。很多时候不压抑就是创新。这些观点我都非常赞同。他最后说,老师是不是优秀不是自己说了算,也不是上级领导说了算,而是工作对象说了算。很有道理!
(因特殊原因,2013年5月16日22:04后补)
2013年5月15日 星期三 阴
因区委书记今天调研教育,我校作为小学教育的代表,难得的机会,即荣幸同时也肩负责任。本放心在家的领导会接待并处理好相关事情的,但局里还是高度重视此次领导的调研,毕竟教育必须依托于当地党委政府才能更好的发展。局主要领导从事关我区教育全局的高度,还是最后慎重决定把我召回。尽管我不想丢弃难得的听课学习,不想往返奔波劳累,还是毅然听从召唤,临时订票返回。故,课程安排今天的龚雄飞院长的《校长领导力建设设》这一课不得不被落下了,参观朝阳小学也由此缺席。
晚饭时定下晚上10:45的机票后并匆匆从饭桌赶向机场,直到10:15才到达候机室,迅速办理登记手续。哪知飞机延误一直到凌晨0:40起飞,赶回家已经是2:30了。
早上来到学校,了解并查看了准备情况,还召开了行政碰头会,中午大家作了一些准备。下午2:35丁书记一行如期来到学校,我陪同领导查看了校园及教师办公室、廊道文化、教室设施,一路上向他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及学校历史,阐述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向他介绍了班级笑脸谱、学生风采等,丁书记还饶有兴趣的观看了学生手抄报、小制作以及校本成果,走进办公室与教师交谈,询问大家的生活工作情况及工资待遇,对各班的白班互动式教学进行了了解。丁书记临走前还对本人来校工作情况进行打听,询问对学校当前面临的困难,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对学校“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作为教学工作第一要务”的办学思想表示高度认可,并希望学校对学生的良好习惯进行细化逐一落实。短短的半小时时间,足见领导对我及老师们的关怀,深感领导对教育的高度关注和寄予的殷切厚望。为了不影响我的学习,待领导离开学校后,对学校的事情简单交代,并又匆匆赶往火车站,乘坐晚上的火车连夜赶回西南大学。
16日上午7:30,在很多同志还没起床时,我已平安顺利抵达西南大学,参与新的一天的学习。
(2013年5月16日22:44后补)
2013年5月16日 星期四 雨
上午,重庆市教科院副院长陈定凡作《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之我见》的报告。自我介绍60岁的人了,教授二级岗,相当于副部级待遇。健壮的身体、乌黑的长发实在让人难以置信!类似的情形见多了,让人引发这样的猜想,难道学识能够健身养颜?可见,人不只是物理层面的,还有必不可少的精神层面的同样重要。
陈院长知识渊博,阅历丰富。不只是谈学校文化,谈教育理念,还谈人生,谈感悟。
他说,家长送孩子到校是来长大的,而不只是来读书的。这与在前不久我听省教育厅李厅长所说的“老师就是陪伴孩子长大的人”的观点有些相似之处,让我对学校、老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还说,要懂人生必须懂人体。让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我校在践行“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更有必要去研究“人”。我们都是人,所有的工作和生活都是为了人,但未必真正了解人,值得深思。道德、文化的东西一定是在吃饱穿暖的基础之上的,这难道不是对人的最本质性的反思吗,难道不是以人为本的最直接的体现吗?他说,现在有的学校不是学校(是工厂,是培训班)。使我毛骨悚然,震惊不小。同时提出,没有考试就没有教育,考试是非常好的东西。关键是考试的内容和形式。细想起来确实是这样!在讲课中提醒大家,学校要隆重举办毕业典礼,意义重大,校长必须亲自出面参与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长课间活动不是背着手巡视而是参与其中,让我汗颜!看来,下步在这些方面真得痛下决心有所改变。关于学校的界定,陈院长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一般的学校讲管理,优秀的学校讲文化,卓越的学校讲故事。很有见解!这在我所感悟的学校管理中制度管理、情感管理、文化管理的三级管理上有了更深层次的看法和更高的要求。不过,正好与我校正在开展的“三读一写”活动(读课标、读教材、读教育名著、写教育故事)契合,很是欣慰!当然,我认为他们是相互依存并不断升华的。精细科学的管理、特色悠久的文化,必定是精彩故事的根基。只有这样才会孕育有价值和感人的教育故事,才会铸就卓越的学校。
下午是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校长谭劲的学校特色创建方面的算是经验介绍吧。估计不是特意安排而更多地是巧合吧。全天上、下午的课,从内容上基本为同一主题。一个重理论,一个重实践。巧合的是50出头的女校长谭劲,从长相、身材、精力来看,碰到谁也不会相信,看上去顶多40罢了,与上午的陈院长一样显得年轻气盛。她说是心态好的原因,我相信。同时也进一步印证了前面我所说的“学识能养颜、健身”的论断。
从她讲课中自我经历介绍以及学校如何践行办学理念、创建特色学校来看,谭校长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也经历了很多困惑和阻力,是一位实干家,这点我能理解。中学高级教师,作为重庆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在重庆人才云集的地方没几下子肯定是枉然的。她以珊瑚实验小学的办学理念“珊瑚最红,孩子最亲”作为上课的课题,也可见她作为学校的校长对学校发展的特殊情愫。
前部分的讲解,个人认为因缺乏一些实质性的新观点不是很吸引我,诸如“作为校长一定要有明确的办学思想”、“充分利用好家长资源”这些提法,我早已接受,大不了是引发自己如何结合实际去更好的操作而已。对我印象深的是“在没有标准答案的世界里挑战自我”这句话,给我一些新的启发。在后半部分,慢慢的吸引并打动着我。即,介绍学校紧紧围绕办学理念去挖掘其中的元素,构建“亲亲校园”。从学校的环境布置、活动开展、课程设置等方面无不体现“亲”。克服各种阻力毅然决然的坚持下去。对“亲亲课堂”的研究开发,全员参与辐射,历时5年,走出突围,现初见端倪,非常不容易。事实证明,很多成功的秘笈就在于坚持!失败都源于信心不足,自我否定。她深有感触的说,学校文化最核心的就是课堂特色文化,我比较赞成。这让我对校园文化建设丰富了认识,找到了又一很好的载体。不得不承认,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很多事情都需要从课堂出发并回归课堂。
(2013年5月17日0:10于301室)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3886.html
安仕文暮省日志
时间:2013年5月11日至5月21日
地点:重庆西南大学
2013年5月12日 晴 星期日
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并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批准,参加了此次培训,期待完成自己的愿望并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一是需要补充新鲜血液,了解教育前沿,碰出哪怕细小的火花,激发哪怕一小点激情;二是借此稍息作一下调整,暂时远离学校的事务,特别是各项繁琐的应对。静一静,想一想,学校教育本质的东西;三是结识一批来自全省各地的校长,结下一点的情缘,了解各地教育的现状,交流对教育认识的不同见解;四是进行相关方面的考察洽谈,为下步组织教师暑期培训做些铺垫和谋划。
参加省内外培训已是多次了,所以少有了冲动。况且对重庆西南大学而言,早在07年就在这儿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进行了十多天的封闭学习,就在本次培训中心隔壁,就一步之隔。对6年前的培训至今还历历在目,那是我人生中影响较大、收获颇丰的少有学习培训。军事化的严明纪律管理、无微不至的细小生活关怀、德高望重的名家开导,加上当时培训班是小班化(白云区的50名中小学校长,本人任班长)圈内人,学习热情高涨,活动有声有色。每天一起排队上学、放学,统一呼号等情形仍然记忆犹新!
今天是报到之日,乘坐昨晚K9518次列车于今晨6:40到达重庆火车站,走出站台按照主办方提供的乘车路线立即搭乘503路公交,结果并非所说能到西南大学2号门下车,而是辗转到了同兴枢纽站转乘505路到北碚,再搭乘出租车于近十点到达报到点,缴费、领房卡、培训资料等入住下来。说实话,白纸黑字罗列出的乘车指南并非如此,还是觉得不应该有的粗心。拿着薄薄的培训资料袋回到寝室忙着翻看,从培训手册上没看出什么让人惊喜之处,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不是很精细规范。袋中除了很粗糙的培训手册、一个笔记本、一支笔及餐劵外别无所有,或许是自己在外培训多了麻木了提不起胃口的原因吧。但至少从准备上还是与以往在其他地方参加的培训有较大差距,但愿后面接下来的培训让人眼前一亮,彻底否定自己的最初判断。晚上7点钟是此次培训的预备会,同样因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加之气氛和形式上的懒散冷落也让人有些失望。短短几分钟,班主任老师按照培训手册上的内容对大家培训期间的任务、纪律、安全作了简单交代后就解散了。
有缘与年轻的兴义的解校长同一寝室,并先后遇见了安顺的华校长及修文的贺校长等老朋友。重庆的天气较贵阳热,尽管今天有时间,也就没外出。也没有打扰尊敬的近在咫尺的秦院长及袁校长等老朋友,因为他们太忙。就在寝室里宅了一天,在解校长的陪同下看了一场NBA和中超联赛,贵州人和在关键时候客场1:0赢下了长春亚泰,还不错。按照外出学习的习惯,还是记下这些哪怕无聊的东西算作纪念吧。
(5月12日22:21于301室)
5月13日 星期一 晴转小雨
晚上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秦启文院长及“三立”职业培训学院袁婷婷校长非说要为我接风,盛情难却并约上同室及熟识的另两位校长一起应允,毕竟秦院长及袁校长都是老朋友,更是高人。下午五点半袁校长在门口如约来接,一起到北碚出名的三溪口吃豆腐鱼后去“三立”培训基地坐了一会儿,耽误了一些时间,也受到不小的启发和教育,萌发一些新的想法。
今天是正式开班的第一天,没有让我很失望,还是有很多值得记下的。上午的开班典礼中规中矩,年轻的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办公室副主任张黎主持,西南大学培训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国镛作了讲话,他将当前国内教育干部培训形势、西南大学历史及对培训学员的建议和要求有机结合的讲解,条理清楚,言简意赅,流畅自然,易懂实在,不难看出还是很有水平的。小中见大,大中见小。之后来自石阡的学员代表也作了表态性发言。开班典礼结束后惯例性的合影,然后在班主任老师的主持下进行破冰行动及学习型小组的建立,因为参与的培训较多,这类的活动也见识了不少,也就没有什么新鲜感。分组、游戏、小组合作协商确定组名、组徽、组歌、口号、组长等,校长们还是很用心并积极的参与的。尽管活动的主持不是很有条理,目的性不是很明确,也缺乏一定的主持激情号召,但大家的领悟能力还是比较好的,也就很顺利地完成各个环节。11点各组集中展示,分组登场,都能充分地展示各组风貌,激情也不断高涨,也不乏很多善于展示的校长,毕竟是贵州小学校长的精英。
下午是四川大学外国语大学副校长陈志彪教授的课,课题为《教育家的师德情怀》。陈教授准时登台,其貌不扬。很朴实稍显瘦小的身材,非常普通的打扮,一看就知肯定是高人,因为真正的高人往往就是这样的。陈教授出乎预料的像这样的讲座没有用课件,也一直站着讲课,且几乎没有什么肢体语言。可想而知,近三小时的课非一般功底能讲下去的,不精彩学员能听下去吗?他从教育家的育人情怀、教育家的人生情怀、教育家的处事情怀三方面进行讲解,从讲解的内容来看与主题有一定关系但又并非必然关系,更多的结合自己的经历讲了很多现实状况。他善于博古论今,侃侃而谈。更善于归纳总结,善于将很多社会现象用顺口溜的形式表现,可见其语言功底和社会阅历,其超强的记忆非一般人所能。看来费孝通的学生、周济的老师毕竟不一样。整堂课听下来很是轻松,也启迪大家的思考,得到大家的认可,博得阵阵掌声。
他把教育存在的问题归纳为7个方面,很是精辟透彻,这是教育部都棘手的事情,况且我等凡夫,只得面对现实。他说,“大学不在于大,而在于学”、“大学就是大师。”让我对大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觉得蛮有道理。并告诫大家,“要低头做事,抬头做人”、“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人就是领导”、“老师强则学校强。”我非常赞成这样的观点,并努力践行着。他在讲课中对人生、对为人、处事等方面作了精辟的概述。诸如物理上的生命是有限的,精神上的生命是无限的。说一生三件事,读书教育本人,教书教育别人,写书教育后人等。归纳了人生三件宝贝、四个单词,地图的六个哲学道理。这些看法和见解也在不同的场合有所耳闻,自己也有所类似体悟,基本认同。
在不得不佩服陈教授在非凡人生经历、丰富的词汇积累的基础上口若悬河的讲授外,也有一些小的意见,算是不同的看法。一是语速过快没给大家留下思考和回味的空间;二是将很多民间的大众的交流语言也一味的编成顺口溜的形式展现,让人觉得真实的事件反而变得不真了。有点假,更显得油。总的来看,陈教授的这样的课估计在全国各地已经讲了不少场次,或许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模式和自己的风格。
(2013年5月13日0:22于301室)
2013年5月14日 星期二 雷阵雨
上午课程安排表上原定的张国镛教授的《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课被调成了杨挺教授的《学校危机及其应对》。杨教授从危机的含义与特征、常见危机的类型、危机的应对与处理三方面进行了讲解。杨教授虽然年轻,因为长期从事此方面的研究,在讲课中运用了大量案列,结合当前教育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面临的考验,给大家可操作性较强的传授。课堂不是很精彩,也没什么特刺激人的新观点,但绝对很实用,值得校长们好好借鉴。并以此经验和方法在工作中最大限度避免意外发生,做好自我保护。
学校校长是学校的法人,更是学校的第一责任人。校长的风险在全社会都高度关注校园安全的今天更是达到顶峰,可谓如履薄冰,我认为作为校长要正确面对。既要高度重视,充满危机意识,理解社会对校园安全的高度敏感,更要冷静思考,积累经验,科学应对,将可能避免的管理性危机化解,将不可避免的外部危机及学生自身性危机损害降到最低限度。既不能麻痹大意忽略学校的隐患和可能发生的危害,也不能因噎废食,阻碍正常活动的开展和学校的发展。
说实话,现在的小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失败成功都是100%,维系着几个家庭共同的期望,一旦有所闪失,无论家长是谁都难以承受。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靠这颗独苗支撑,本就不够牢固的倒三角形体系,支点都没有了还用谈其他!作为当校长的同时又是家长、子女的我们换个角色来看待此问题也就释然了。另一方面,现在的媒体我只能说太强大了。紧紧抓住人们的心理,聚焦人们敏感的神经,千方百计吸引人们的眼球。其中还不可排除个别别有用心者缺乏专业素养,捕风捉影、夸大其词的进行歪曲报道,不给社会正确的舆论导向,这往往让处在风口浪尖上的学校领导者下不了台,非常难堪。但我们也得冷静机智面对,尽可能的与媒体沟通协作,借助其强大的社会效应化解矛盾和误解。
不得不承认,现在社会及媒体对学校教育还是有些关注到过分敏感的程度了,这将对学校管理还是影响较大的,制约了学校很多的自主发展。张教授在课程第一部分提及到“绿领巾”与“教育歧视”事件,这又勾起了我对此的看法,不得不又多说几句。两年前媒体报道某校除了大批的学生佩戴红领巾外,对少数表现较差的同学发放绿领巾佩戴,于是新闻媒体介入大加炒作,说此做法歧视差生,伤学生的自尊等等,严加批判。其实,在此报道之前,我最初还是亲临某有名小学观摩,看到他们的这种创新做法我是很欣赏的,直至今日我仍然持保留态度。当时,我看到带绿领巾的同学依然阳光灿烂,还别有一番风景,也得到学生及其家长的认可。因为除了少数暂时表现差的同学外还有更多的是年龄还没有达到入队年龄的同学在佩戴绿领巾,他们也只是过渡阶段暂时而已。当时我想,此学校之所以为名校,你看这些细节处理得多好,回去一定得好好借鉴,谁知没几天,由新闻媒体引发的轮番轰炸就铺天盖地的来了,作为个人认为本没有过错的学校恐怕不得不在社会巨大压力下败下阵来,憋屈的收起绿领巾,不敢再坚持下去。冷静想一想,学生中有个别表现差的同学,让他们带绿领巾也是对他们的提醒和鞭策,警醒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受一小点挫折和打击又有什么呢,我认为现在的学生最缺乏的就是这东西。鼓励性评价很有必要,但一味的赞扬声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我敢说以后难以担当重任,说不准哪一天遇到一件很小的不顺心的小事就会发生意外。过度的纵容学生恰恰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我认为那才是歧视。还有学生未达到入队标准,与其因不是少先队员不让学生佩戴红领巾标志,不如让他们佩戴离红领巾很近的绿领巾,总比什么都没佩戴学生会更有尊严些。如果这种做法都大张旗鼓的称其为歧视的话,那同为小学生的这部分学生什么也不佩戴且不被认为更受到歧视?!
提起笔就这样唠唠叨叨收不了尾,前面占了大量篇幅,下午的课也还是很有品头的。尽管今天是多变之日,下午课程表上李森教授的《创新教育与课堂教育改革》还是被调整成了年轻的赵鑫副教授来讲,给人年轻、帅气、精干印象的赵教授没让我失望,在课上阐述了很多自己的观点,也与我的一些想法不谋而合,很是欣慰。他讲了三个问题:什么是创新?什么是教学创新?教育创新与课堂教学有什么关系?他提出“关注身心健康”、“作业全批全改值得反思”、“学生往往因喜欢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这些观点都是我一直主张的。他还说,教学就是解决问题,针对问题的教学效率最高。真正优秀的教师是使后进生都能发展得较好的教师,而只会教“优秀生”的教师不是真正的好老师。很多时候不压抑就是创新。这些观点我都非常赞同。他最后说,老师是不是优秀不是自己说了算,也不是上级领导说了算,而是工作对象说了算。很有道理!
(因特殊原因,2013年5月16日22:04后补)
2013年5月15日 星期三 阴
因区委书记今天调研教育,我校作为小学教育的代表,难得的机会,即荣幸同时也肩负责任。本放心在家的领导会接待并处理好相关事情的,但局里还是高度重视此次领导的调研,毕竟教育必须依托于当地党委政府才能更好的发展。局主要领导从事关我区教育全局的高度,还是最后慎重决定把我召回。尽管我不想丢弃难得的听课学习,不想往返奔波劳累,还是毅然听从召唤,临时订票返回。故,课程安排今天的龚雄飞院长的《校长领导力建设设》这一课不得不被落下了,参观朝阳小学也由此缺席。
晚饭时定下晚上10:45的机票后并匆匆从饭桌赶向机场,直到10:15才到达候机室,迅速办理登记手续。哪知飞机延误一直到凌晨0:40起飞,赶回家已经是2:30了。
早上来到学校,了解并查看了准备情况,还召开了行政碰头会,中午大家作了一些准备。下午2:35丁书记一行如期来到学校,我陪同领导查看了校园及教师办公室、廊道文化、教室设施,一路上向他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及学校历史,阐述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向他介绍了班级笑脸谱、学生风采等,丁书记还饶有兴趣的观看了学生手抄报、小制作以及校本成果,走进办公室与教师交谈,询问大家的生活工作情况及工资待遇,对各班的白班互动式教学进行了了解。丁书记临走前还对本人来校工作情况进行打听,询问对学校当前面临的困难,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对学校“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作为教学工作第一要务”的办学思想表示高度认可,并希望学校对学生的良好习惯进行细化逐一落实。短短的半小时时间,足见领导对我及老师们的关怀,深感领导对教育的高度关注和寄予的殷切厚望。为了不影响我的学习,待领导离开学校后,对学校的事情简单交代,并又匆匆赶往火车站,乘坐晚上的火车连夜赶回西南大学。
16日上午7:30,在很多同志还没起床时,我已平安顺利抵达西南大学,参与新的一天的学习。
(2013年5月16日22:44后补)
2013年5月16日 星期四 雨
上午,重庆市教科院副院长陈定凡作《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之我见》的报告。自我介绍60岁的人了,教授二级岗,相当于副部级待遇。健壮的身体、乌黑的长发实在让人难以置信!类似的情形见多了,让人引发这样的猜想,难道学识能够健身养颜?可见,人不只是物理层面的,还有必不可少的精神层面的同样重要。
陈院长知识渊博,阅历丰富。不只是谈学校文化,谈教育理念,还谈人生,谈感悟。
他说,家长送孩子到校是来长大的,而不只是来读书的。这与在前不久我听省教育厅李厅长所说的“老师就是陪伴孩子长大的人”的观点有些相似之处,让我对学校、老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还说,要懂人生必须懂人体。让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我校在践行“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更有必要去研究“人”。我们都是人,所有的工作和生活都是为了人,但未必真正了解人,值得深思。道德、文化的东西一定是在吃饱穿暖的基础之上的,这难道不是对人的最本质性的反思吗,难道不是以人为本的最直接的体现吗?他说,现在有的学校不是学校(是工厂,是培训班)。使我毛骨悚然,震惊不小。同时提出,没有考试就没有教育,考试是非常好的东西。关键是考试的内容和形式。细想起来确实是这样!在讲课中提醒大家,学校要隆重举办毕业典礼,意义重大,校长必须亲自出面参与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长课间活动不是背着手巡视而是参与其中,让我汗颜!看来,下步在这些方面真得痛下决心有所改变。关于学校的界定,陈院长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一般的学校讲管理,优秀的学校讲文化,卓越的学校讲故事。很有见解!这在我所感悟的学校管理中制度管理、情感管理、文化管理的三级管理上有了更深层次的看法和更高的要求。不过,正好与我校正在开展的“三读一写”活动(读课标、读教材、读教育名著、写教育故事)契合,很是欣慰!当然,我认为他们是相互依存并不断升华的。精细科学的管理、特色悠久的文化,必定是精彩故事的根基。只有这样才会孕育有价值和感人的教育故事,才会铸就卓越的学校。
下午是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校长谭劲的学校特色创建方面的算是经验介绍吧。估计不是特意安排而更多地是巧合吧。全天上、下午的课,从内容上基本为同一主题。一个重理论,一个重实践。巧合的是50出头的女校长谭劲,从长相、身材、精力来看,碰到谁也不会相信,看上去顶多40罢了,与上午的陈院长一样显得年轻气盛。她说是心态好的原因,我相信。同时也进一步印证了前面我所说的“学识能养颜、健身”的论断。
从她讲课中自我经历介绍以及学校如何践行办学理念、创建特色学校来看,谭校长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也经历了很多困惑和阻力,是一位实干家,这点我能理解。中学高级教师,作为重庆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在重庆人才云集的地方没几下子肯定是枉然的。她以珊瑚实验小学的办学理念“珊瑚最红,孩子最亲”作为上课的课题,也可见她作为学校的校长对学校发展的特殊情愫。
前部分的讲解,个人认为因缺乏一些实质性的新观点不是很吸引我,诸如“作为校长一定要有明确的办学思想”、“充分利用好家长资源”这些提法,我早已接受,大不了是引发自己如何结合实际去更好的操作而已。对我印象深的是“在没有标准答案的世界里挑战自我”这句话,给我一些新的启发。在后半部分,慢慢的吸引并打动着我。即,介绍学校紧紧围绕办学理念去挖掘其中的元素,构建“亲亲校园”。从学校的环境布置、活动开展、课程设置等方面无不体现“亲”。克服各种阻力毅然决然的坚持下去。对“亲亲课堂”的研究开发,全员参与辐射,历时5年,走出突围,现初见端倪,非常不容易。事实证明,很多成功的秘笈就在于坚持!失败都源于信心不足,自我否定。她深有感触的说,学校文化最核心的就是课堂特色文化,我比较赞成。这让我对校园文化建设丰富了认识,找到了又一很好的载体。不得不承认,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很多事情都需要从课堂出发并回归课堂。
(2013年5月17日0:10于3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