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专业成长研修班心得
生命有限 学习无限
----北师大校长研修之感受
城关一小 孙 瑜
2013年的11月6日至11月19日我们繁昌县中小学校长参加了在北师大举办的校长专业成长研修班。对于有二十余年小学管理岗位经历的我来说确实是很难得的,方方面面的收获颇丰。
研修的地点就在北师大。上课都安排在英东教学楼,除了四天外出到九所学校参加“影子”学习和参观考察。我们住地位于北师大的北门,穿过北师大的中轴线,对北师大校内的景物大致有了一些了解。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百余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始终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进步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五四”、“一二九”等爱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李大钊、鲁迅、梁启超、钱玄同、吴承仕、黎锦熙、陈垣、范文澜、侯外庐、白寿彝、钟敬文、启功、胡先骕、汪堃仁、周廷儒等为代表,一大批名师先贤在这里弘文励教。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学校秉承“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形成了“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能在这样一所师范第一品牌的学校培训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环境的熏陶、思想的浸润和情操的提升。
培训的收获可以说很多很多,学习的我们就像一个孩子在沙滩上捡拾起一颗颗美丽的贝壳,我总想用一根绳子串起来,奉献给大家。
一、 关于中小学价值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中小学开展价值教育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形成良好品格的必然
要求。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教育部长袁贵仁强调要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发以来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经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北师大教育学部部长石中英给我们很好的一个解读,我记得在2010年就看到他发表在《人民教育》上的这样的文章。他提出的“课堂教学是中小学价值教育的主要渠道,主题活动是中小学价值教育的一个基本渠道,家校合作是中小学价值教育的一个有效渠道,社会实践也是中小学开展价值教育的一个广阔渠道。”这四个渠道问题有待于我们在工作中去实践、去探索。《教师的价值品质及其培养》也是他关于价值教育研究的成果之一,他特意为我们做了推荐的还有教育部长袁贵仁的一本专著《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观若干问题的思考》。
我们正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价值观教育业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首要问题。可以说,学会做人,学会辨别是非善恶,比学习专门知识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我们是一个民主社会,人民对社会的自由与公正承担责任。这意味着人民至少在某种意义上说必须是善良的,他们必须理解民主的道德基础,并为之尽责----做一个尊重个人权力,重视法律,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关心公共利益的人。所以一个“德盲”远比一个“文盲”对社会更具负面效应。做到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和家庭是这一教育当中的两个关键点。看我们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做好这一工作,把“尽责”意识落实在行动中。
广东沙溪的“中小学价值教育研究与实践”2011年被确定为省德育重点课题,是沙溪继“影视德育”之后,重点打造的又一个德育品牌项目。课题组在省市专家、领导的悉心指导与帮助下,从价值论的角度,以“人类基本价值教育、传统价值教育和社会主流价值教育”为研究内容,通过课堂渗透、主题活动、家校联动、社会实践等途径,采用价值引导、价值澄清、价值商谈等策略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们在充满价值理性的学习氛围中,认识自我的存在意义,在生命激情下自觉探索和主动践行,使价值观念、价值态度与情感、价值理性、价值信念及价值行动能力得到普遍提高,人格得到完善,思想得到净化,身心达到真善美的和谐发展。课题研究总结出一系列对学生实施价值教育的“八大方法”,构建了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和有特色的价值教育框架。包括: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社会行动法、陶冶教育法、自我修养法、两难故事法、角色扮演法、及价值澄清法,为同类学校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课题组编印了一系列成果集和校本教材,其中有《决定成败》、《时事论是》、《实践回顾》、《价值行动》、《明道进德》、《教师电影课》等,全镇各中小学开发了一系列平常心教育课程,包括:生命教育课程、人际交往课程、耐挫教育课程、成功教育课程等,教育学生以淡然平和的心态面对看成功与失败,剔除急于求成的功利思想,让自己能力和水平保持最佳状态。研究收到了非常好的实效,很值得我们借鉴。
希望在我们今后的教育实践里,更深层次关注孩子们对价值正确取向和培育,以关注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命运。由此看来,城关一小确立的“品端行正、勇于担当”的校训和“立德励学、尽责向上”的校风方向性十分明确,就待我们全体一小师生去实施、内化了。
二、 关于学校领导精细化的理念与管理
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推行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每一个步骤都要用心、细心、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把每一项工作都做成精品。学校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把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必然会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更大的发展。
北师大教育学部的博导洪成文教授对“中小学领导与管理精细化的理念与智慧”给我们所有校长以很大的启发。美国ABB公司董事长巴巴维克有一句名言:“任何组织的成功,都是百分之五的正确决策+百分之九十五的有效执行,没有执行一切都等于零”。目标确定了,任务明确了,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不急功近利,不见异思迁,在坚守和平凡中成就大事。
大家都知道,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现代管理认为,管理有三个层次,一是规范化,二是精细化,三是个性化。我们认为,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到位、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工作要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登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精细化管理要求层层完善、系统健康,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在日常管理中,它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精细化管理在教育中是“用心工作,爱心育人”。
也有人觉得,精细化管理用在教师身上,会泯灭教师的上课个性,用在学生管理上,会让我们培养出来的是一批批合格的学生,而不是一个个独具个性的人。这有待于大家在实践过程中去把握和创新。
三、 关于学校的文化构建与学校发展
顾明远教授说:“一所学校要有文化的蕴涵,文化的深厚。”北师
大石中英教授也说过,学校文化,从观念文化到行为文化,从教师文化到环境文化,包罗万象,纷繁驳杂,但它有一个核心,就是学校的价值观。
我们深知一所学校的形成艰难而漫长:要有许许多多的感召才能引发一点点的触动,要有许许多多的促动才能产生一点点的改变,要有许许多多的改变才能养成一点点的习惯,要有许许多多的习惯才能形成一点点的传统,要有许许多多的传统才能积淀一点点的文化,要有许许多多的文化才能演变成一段历史。所以,只有对学校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并设计好发展的步骤,经过全体成员持之以后的努力以及外部环境的有效支持,才有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在研修班学习心得集里,我有一篇近五千字的《我是这样建构学校文化》的文章。那篇文章是我对建构城关一小学校文化的一个初步研究总结。在此就不再赘述。
四、 关于教师的素养和教育的细节
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包容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优良传统文化。北京人的质朴和素养在教育人的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
在每一所学校里,无论你看见的是校长、老师还是保洁工人,他们都会亲切的向你问候,谦逊得体。完全没有我们所见有些人的大声、张狂和虚伪、做作。他们每一个班的学生都是二十来个,最多三十几个,根本就没有我们六七十个人的大班额,一切活动包括对话什么的,都会在自然宁静的过程中进行,哪有我们的老师当声嘶力竭不够时还要佩戴起小扩音器才能奏效的情状。这两种教育的环境所培育出人的素养可能相同吗?
在良乡四小,我们看见了家长志愿服务的态度,由此可见,教育的成功不仅仅是来源于学校,家庭、社会的责任更大。和我聊天的一个朋友就告诉我,她感受北京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在课外就已经把教材内容学了一遍,课堂上的教师就有足够的时间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合作的要领以及相互沟通的技巧。在良乡四小,我们正好遇上他们召开的“基于学科本质文化课堂研讨会”的“首届文化课堂论坛”,听了一位老师关于这个课题研究的进展与收效,一位小学教师能有这么高的视野和研究能力让我感觉很精彩。这是一个国家级课题,得到了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后,教育学博士王振权以及北京教育学院李雯副教授等专家的大力支持。就是王振权,他是中国新课程改革领军专家。提出“一个孩子就是一部教育史”的个性化教育理念和“给每个孩子一朵教育云”的未来教育设计。他能够给课题研究提自己的认识和意见,本身就非常难得,这也是北京在专家引领方面的优势吧!可惜的是下午他们互动交流的活动我们没有机会参加。
随后的两节研究课各具特色。每班学生二十几名,有序的进入课堂,安静的坐下,起立后面向老师敬礼再向所有的听课老师鞠躬问好,获得了大家热情的掌声回报。为了现场回答的学生声音能够大一点,组织者给每组的桌子上都放上了几只无线话筒,为了减低话筒使用后放在桌子上回声过大的问题,组织者在话筒的下面垫上了一块块干毛巾。这个细节足够可以看出学校教育的精致周到。
在天坛南里小学,接待我们的老师们给大家斟上浅浅的暖暖的茶水(在北京的任何一个饭店或宾馆里上茶水是要收费的,不像我们南方),轻轻的走到你身边递给你。陪你走过楼道、功能室向你介绍时也是脚步轻轻,轻言细语,如数家珍。一切都很自然,一切的素养都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之中。浸润在这样的环境里,你也自然会提升许多。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3888.html
----北师大校长研修之感受
城关一小 孙 瑜
2013年的11月6日至11月19日我们繁昌县中小学校长参加了在北师大举办的校长专业成长研修班。对于有二十余年小学管理岗位经历的我来说确实是很难得的,方方面面的收获颇丰。
研修的地点就在北师大。上课都安排在英东教学楼,除了四天外出到九所学校参加“影子”学习和参观考察。我们住地位于北师大的北门,穿过北师大的中轴线,对北师大校内的景物大致有了一些了解。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百余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始终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进步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五四”、“一二九”等爱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李大钊、鲁迅、梁启超、钱玄同、吴承仕、黎锦熙、陈垣、范文澜、侯外庐、白寿彝、钟敬文、启功、胡先骕、汪堃仁、周廷儒等为代表,一大批名师先贤在这里弘文励教。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学校秉承“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形成了“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能在这样一所师范第一品牌的学校培训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环境的熏陶、思想的浸润和情操的提升。
培训的收获可以说很多很多,学习的我们就像一个孩子在沙滩上捡拾起一颗颗美丽的贝壳,我总想用一根绳子串起来,奉献给大家。
一、 关于中小学价值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中小学开展价值教育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形成良好品格的必然
要求。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教育部长袁贵仁强调要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发以来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经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北师大教育学部部长石中英给我们很好的一个解读,我记得在2010年就看到他发表在《人民教育》上的这样的文章。他提出的“课堂教学是中小学价值教育的主要渠道,主题活动是中小学价值教育的一个基本渠道,家校合作是中小学价值教育的一个有效渠道,社会实践也是中小学开展价值教育的一个广阔渠道。”这四个渠道问题有待于我们在工作中去实践、去探索。《教师的价值品质及其培养》也是他关于价值教育研究的成果之一,他特意为我们做了推荐的还有教育部长袁贵仁的一本专著《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观若干问题的思考》。
我们正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价值观教育业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首要问题。可以说,学会做人,学会辨别是非善恶,比学习专门知识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我们是一个民主社会,人民对社会的自由与公正承担责任。这意味着人民至少在某种意义上说必须是善良的,他们必须理解民主的道德基础,并为之尽责----做一个尊重个人权力,重视法律,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关心公共利益的人。所以一个“德盲”远比一个“文盲”对社会更具负面效应。做到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和家庭是这一教育当中的两个关键点。看我们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做好这一工作,把“尽责”意识落实在行动中。
广东沙溪的“中小学价值教育研究与实践”2011年被确定为省德育重点课题,是沙溪继“影视德育”之后,重点打造的又一个德育品牌项目。课题组在省市专家、领导的悉心指导与帮助下,从价值论的角度,以“人类基本价值教育、传统价值教育和社会主流价值教育”为研究内容,通过课堂渗透、主题活动、家校联动、社会实践等途径,采用价值引导、价值澄清、价值商谈等策略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们在充满价值理性的学习氛围中,认识自我的存在意义,在生命激情下自觉探索和主动践行,使价值观念、价值态度与情感、价值理性、价值信念及价值行动能力得到普遍提高,人格得到完善,思想得到净化,身心达到真善美的和谐发展。课题研究总结出一系列对学生实施价值教育的“八大方法”,构建了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和有特色的价值教育框架。包括: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社会行动法、陶冶教育法、自我修养法、两难故事法、角色扮演法、及价值澄清法,为同类学校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课题组编印了一系列成果集和校本教材,其中有《决定成败》、《时事论是》、《实践回顾》、《价值行动》、《明道进德》、《教师电影课》等,全镇各中小学开发了一系列平常心教育课程,包括:生命教育课程、人际交往课程、耐挫教育课程、成功教育课程等,教育学生以淡然平和的心态面对看成功与失败,剔除急于求成的功利思想,让自己能力和水平保持最佳状态。研究收到了非常好的实效,很值得我们借鉴。
希望在我们今后的教育实践里,更深层次关注孩子们对价值正确取向和培育,以关注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命运。由此看来,城关一小确立的“品端行正、勇于担当”的校训和“立德励学、尽责向上”的校风方向性十分明确,就待我们全体一小师生去实施、内化了。
二、 关于学校领导精细化的理念与管理
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推行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每一个步骤都要用心、细心、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把每一项工作都做成精品。学校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把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必然会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更大的发展。
北师大教育学部的博导洪成文教授对“中小学领导与管理精细化的理念与智慧”给我们所有校长以很大的启发。美国ABB公司董事长巴巴维克有一句名言:“任何组织的成功,都是百分之五的正确决策+百分之九十五的有效执行,没有执行一切都等于零”。目标确定了,任务明确了,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不急功近利,不见异思迁,在坚守和平凡中成就大事。
大家都知道,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现代管理认为,管理有三个层次,一是规范化,二是精细化,三是个性化。我们认为,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到位、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工作要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登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精细化管理要求层层完善、系统健康,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在日常管理中,它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精细化管理在教育中是“用心工作,爱心育人”。
也有人觉得,精细化管理用在教师身上,会泯灭教师的上课个性,用在学生管理上,会让我们培养出来的是一批批合格的学生,而不是一个个独具个性的人。这有待于大家在实践过程中去把握和创新。
三、 关于学校的文化构建与学校发展
顾明远教授说:“一所学校要有文化的蕴涵,文化的深厚。”北师
大石中英教授也说过,学校文化,从观念文化到行为文化,从教师文化到环境文化,包罗万象,纷繁驳杂,但它有一个核心,就是学校的价值观。
我们深知一所学校的形成艰难而漫长:要有许许多多的感召才能引发一点点的触动,要有许许多多的促动才能产生一点点的改变,要有许许多多的改变才能养成一点点的习惯,要有许许多多的习惯才能形成一点点的传统,要有许许多多的传统才能积淀一点点的文化,要有许许多多的文化才能演变成一段历史。所以,只有对学校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并设计好发展的步骤,经过全体成员持之以后的努力以及外部环境的有效支持,才有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在研修班学习心得集里,我有一篇近五千字的《我是这样建构学校文化》的文章。那篇文章是我对建构城关一小学校文化的一个初步研究总结。在此就不再赘述。
四、 关于教师的素养和教育的细节
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包容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优良传统文化。北京人的质朴和素养在教育人的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
在每一所学校里,无论你看见的是校长、老师还是保洁工人,他们都会亲切的向你问候,谦逊得体。完全没有我们所见有些人的大声、张狂和虚伪、做作。他们每一个班的学生都是二十来个,最多三十几个,根本就没有我们六七十个人的大班额,一切活动包括对话什么的,都会在自然宁静的过程中进行,哪有我们的老师当声嘶力竭不够时还要佩戴起小扩音器才能奏效的情状。这两种教育的环境所培育出人的素养可能相同吗?
在良乡四小,我们看见了家长志愿服务的态度,由此可见,教育的成功不仅仅是来源于学校,家庭、社会的责任更大。和我聊天的一个朋友就告诉我,她感受北京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在课外就已经把教材内容学了一遍,课堂上的教师就有足够的时间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合作的要领以及相互沟通的技巧。在良乡四小,我们正好遇上他们召开的“基于学科本质文化课堂研讨会”的“首届文化课堂论坛”,听了一位老师关于这个课题研究的进展与收效,一位小学教师能有这么高的视野和研究能力让我感觉很精彩。这是一个国家级课题,得到了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后,教育学博士王振权以及北京教育学院李雯副教授等专家的大力支持。就是王振权,他是中国新课程改革领军专家。提出“一个孩子就是一部教育史”的个性化教育理念和“给每个孩子一朵教育云”的未来教育设计。他能够给课题研究提自己的认识和意见,本身就非常难得,这也是北京在专家引领方面的优势吧!可惜的是下午他们互动交流的活动我们没有机会参加。
随后的两节研究课各具特色。每班学生二十几名,有序的进入课堂,安静的坐下,起立后面向老师敬礼再向所有的听课老师鞠躬问好,获得了大家热情的掌声回报。为了现场回答的学生声音能够大一点,组织者给每组的桌子上都放上了几只无线话筒,为了减低话筒使用后放在桌子上回声过大的问题,组织者在话筒的下面垫上了一块块干毛巾。这个细节足够可以看出学校教育的精致周到。
在天坛南里小学,接待我们的老师们给大家斟上浅浅的暖暖的茶水(在北京的任何一个饭店或宾馆里上茶水是要收费的,不像我们南方),轻轻的走到你身边递给你。陪你走过楼道、功能室向你介绍时也是脚步轻轻,轻言细语,如数家珍。一切都很自然,一切的素养都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之中。浸润在这样的环境里,你也自然会提升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