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教育日志
语文老师教育日志
期待那一天
为期三天的2013年“区培计划”64个少数民族聚居县小学语文教师培训,今天总算要告一段落了。可是为了赶时间,下午的培训安排在1:30开始,中午连午休的时间都没有,真是郁闷。带着几分倦意来到培训地点,是桂林市汇通小学校长、小学特级教师沈克虹老师的讲座《小学阅读教学课例及研讨》。她那富有亲和力和贴近一线教师的讲座内容,一下子吸引了我,就像一阵清凉的风吹来,使我顿时倦意全消,认真聆听并做好笔记,真正进入到了沈老师的讲座中去。
我自认为是比较适合做语文老师的,无论是从学识还是能力,都应该在很多人之上。可是今天听了沈老师的讲座,才发现,我教了十七年的语文,其实也只是个门外汉而已。
沈老师举了《枫桥夜泊》的课例,我还在沾沾自喜于我的博览群书,因为我在上这首古诗时,就是运用《不朽的失眠》这篇文章以故事的形式导入的。然而,当沈老师进一步讲到如何教好这一课时,我完全懵了。我除了自认为新颖的使用了《不朽的失眠》这篇文章导入,算是我这一节课的亮点之外,我到底还教给了学生什么呢?是对张继这首流传千古的名篇有了新的感悟,还是对张继这次不朽的失眠感同身受?我甚至都没有交给学生该如何读好这首诗。
去年,我有幸参加了学校去莲花镇送教下乡活动。我执教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得到了听课老师和领导的一致好评,听到老师们对我的评价,我不禁有些飘飘然。我的那节课,是在我备课的基础上,由学校语文组老师参与指导,进行了两次磨课才成型的。其实那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凭我自身能力上不成那样。无独有偶,沈老师在讲座中也举了这节课作为课例。我才知道我在上课的认知上是狭隘的。我自认为设计得近乎完美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找出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特点:广阔、美丽、欢腾。重点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也就是写草原美丽的部分。然后采用先扶后放的原则,让学生自学第四自然段,也就是写草原欢腾的那段。最后教师总结,完美收官。然而,今天沈老师讲她在上这一课时,讲到“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这句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铺”的意思,还进行了拓展。以“草、花、阳光”等图片让孩子们写“ 铺满了 。”还出示了白居易的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铺”的含义。在理解“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这句时,为了让孩子们了解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草长得有多茂盛,提问“那里的草能没过你吗?”开始孩子们回答说不知道,可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再一次读课文时,孩子们就懂得了,能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自然也就能没过自己了。至于草长得怎么样,也就不言而喻了。
沈老师的讲座中还提到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我觉得这个也是我平时做的不够的。还讲到了文本解读需要老师多读书,语文老师一定要多读书。我记住了沈老师的两句话:“通过阅读把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语言,这是由外而内的吸收。通过倾吐把学生内在的语言外化为表达,这是由内而外的运用。”
听了今天的讲座,我不妄自菲薄,十七年教龄的老语文教师,不能说连语文课都不会教。我也爱读书,我也写教育日志,在不断学习总结中,我会把课教好。现在只是还欠一些火候,还需要历练。我告诉自己,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一定不会在成长的道路上驻足,期待日臻完美的那一天。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4243.html
期待那一天
为期三天的2013年“区培计划”64个少数民族聚居县小学语文教师培训,今天总算要告一段落了。可是为了赶时间,下午的培训安排在1:30开始,中午连午休的时间都没有,真是郁闷。带着几分倦意来到培训地点,是桂林市汇通小学校长、小学特级教师沈克虹老师的讲座《小学阅读教学课例及研讨》。她那富有亲和力和贴近一线教师的讲座内容,一下子吸引了我,就像一阵清凉的风吹来,使我顿时倦意全消,认真聆听并做好笔记,真正进入到了沈老师的讲座中去。
我自认为是比较适合做语文老师的,无论是从学识还是能力,都应该在很多人之上。可是今天听了沈老师的讲座,才发现,我教了十七年的语文,其实也只是个门外汉而已。
沈老师举了《枫桥夜泊》的课例,我还在沾沾自喜于我的博览群书,因为我在上这首古诗时,就是运用《不朽的失眠》这篇文章以故事的形式导入的。然而,当沈老师进一步讲到如何教好这一课时,我完全懵了。我除了自认为新颖的使用了《不朽的失眠》这篇文章导入,算是我这一节课的亮点之外,我到底还教给了学生什么呢?是对张继这首流传千古的名篇有了新的感悟,还是对张继这次不朽的失眠感同身受?我甚至都没有交给学生该如何读好这首诗。
去年,我有幸参加了学校去莲花镇送教下乡活动。我执教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得到了听课老师和领导的一致好评,听到老师们对我的评价,我不禁有些飘飘然。我的那节课,是在我备课的基础上,由学校语文组老师参与指导,进行了两次磨课才成型的。其实那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凭我自身能力上不成那样。无独有偶,沈老师在讲座中也举了这节课作为课例。我才知道我在上课的认知上是狭隘的。我自认为设计得近乎完美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找出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特点:广阔、美丽、欢腾。重点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也就是写草原美丽的部分。然后采用先扶后放的原则,让学生自学第四自然段,也就是写草原欢腾的那段。最后教师总结,完美收官。然而,今天沈老师讲她在上这一课时,讲到“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这句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铺”的意思,还进行了拓展。以“草、花、阳光”等图片让孩子们写“ 铺满了 。”还出示了白居易的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铺”的含义。在理解“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这句时,为了让孩子们了解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草长得有多茂盛,提问“那里的草能没过你吗?”开始孩子们回答说不知道,可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再一次读课文时,孩子们就懂得了,能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自然也就能没过自己了。至于草长得怎么样,也就不言而喻了。
沈老师的讲座中还提到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我觉得这个也是我平时做的不够的。还讲到了文本解读需要老师多读书,语文老师一定要多读书。我记住了沈老师的两句话:“通过阅读把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语言,这是由外而内的吸收。通过倾吐把学生内在的语言外化为表达,这是由内而外的运用。”
听了今天的讲座,我不妄自菲薄,十七年教龄的老语文教师,不能说连语文课都不会教。我也爱读书,我也写教育日志,在不断学习总结中,我会把课教好。现在只是还欠一些火候,还需要历练。我告诉自己,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一定不会在成长的道路上驻足,期待日臻完美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