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神贯注》教学设计说明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说明
朱煜
小引
关注表达是当前小学语文界的热点话题。关注表达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可是有段时间它被遗忘了。还好,现在很多人又明白了,又要往回走。道理很简单,表达形式的学习,是非教不可的,学生学了之后能真正获益。《全神贯注》一课的教学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我在关注表达问题上的思考。要真正关注表达,不能在某个环节里小打小闹,而要从备课的思路上彻底调整。
要教的
每当在课堂中见到孩子巧舌如簧对答如流,我们总会情不自禁地赞叹。业外人士比我们更喜欢这样的场景,然后总能抒发出许多感想和不切实际的愿景。我是这样看这个问题的——学生在课堂中的优异表现,一是因为孩子本身的天赋,二是因为教师平时的教授。当教师教会了学生某项知识技能,然后又提供适切的机会使其将知识方法融会贯通,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通过他们的交流或者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在课堂上听到孩子的一次精彩发言,欢喜之余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应该去探寻孩子之前已经掌握了什么,精彩发言的背后是怎样的思维过程、学习过程,这个过程能否让更多的孩子共享。
小学生是要教的。有的知识直接教授,有的知识组织探究。用什么标准来区分一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知识的特性。教的依据是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下,教师可以创新教法,开发教材。因为小学生有着特殊的身心特点,所以教的过程是需要精心设计的。当然,我的意思不是教师设计好教案,引着学生一步一步完成。理想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内紧外松。譬如师生共同画棵大树,师生先一起画出枝叶,而主干的位置在教师心里。枝叶画完,主干自然呈现。
教什么
《全神贯注》一文是从茨威格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中选出来的。编者将叙述角度从原来的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原文很长,语言也不平顺。改写后,虽仍有些小问题,但总体上还不错,全文紧紧扣住“全神贯注”一词展开。其中第二自然段更是分成三个部分将主人公忘我工作的状态写得细致生动。学生整体理解课文内容与中心不难,读通课文后全都明白。但是作者如何写出“全神贯注”,是难点。还有第二自然段中的层次区分也是难点。因此,我把教学目标定在“了解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角度写出主人公的特点”。第二自然段的层次分析,只是示范给学生看看,不多做解释。除了三年级每节课都要落实的字词教学、朗读指导外,课后习题中的背诵、选择题型、词语辨析都要结合到教学中去。
每一课的教学目标的制订,应该从整个单元甚至整个学期的目标来确定。所以这节课我的定位只是“了解”。
文中的重点段落虽好,却不适合三年级学生模仿,所以不安排相关仿写练习。
怎么教
有些老师总担心,教表达形式会不会枯燥。
表达形式的教学不是一条一条地讲解习作方法,而是通过琢磨作者的写法,更好地理解内容、思想情感。
要想让课堂不枯燥沉闷,得妥善处理教学难点。有的难点要分解开来教,有的难点要由教师充分示范。教《全神贯注》时,我将表达形式的教学与朗读指导结合在一起。而且将重点目标的落实分成新授、巩固、运用三个阶段,效果不错。
要想让课堂不枯燥,得处理好教师讲述与学生自学自悟的关系。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让学生使用已有的学习经验,互帮互助,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在教学中,我一共指导了三段内容的朗读,每个阶段都尽力实现师生的互动生成,而且每个阶段的指导方式也尽量不同,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将课后练习或者作业指导引入教学环节,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练习中有道选择题,题目不好,但是题型好。我将该题型用于辨析省略号的作用上,当学生得到答案之后,又可让其明白句中一对对反义词的作用。
这堂课有没有思想启蒙呢?有的。就是最后引导学生对教材与原文加以比较,找出他们各自的优点和不足。这样做要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孰优孰劣,比一味批评教材更有意义。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4330.html
朱煜
小引
关注表达是当前小学语文界的热点话题。关注表达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可是有段时间它被遗忘了。还好,现在很多人又明白了,又要往回走。道理很简单,表达形式的学习,是非教不可的,学生学了之后能真正获益。《全神贯注》一课的教学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我在关注表达问题上的思考。要真正关注表达,不能在某个环节里小打小闹,而要从备课的思路上彻底调整。
要教的
每当在课堂中见到孩子巧舌如簧对答如流,我们总会情不自禁地赞叹。业外人士比我们更喜欢这样的场景,然后总能抒发出许多感想和不切实际的愿景。我是这样看这个问题的——学生在课堂中的优异表现,一是因为孩子本身的天赋,二是因为教师平时的教授。当教师教会了学生某项知识技能,然后又提供适切的机会使其将知识方法融会贯通,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通过他们的交流或者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在课堂上听到孩子的一次精彩发言,欢喜之余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应该去探寻孩子之前已经掌握了什么,精彩发言的背后是怎样的思维过程、学习过程,这个过程能否让更多的孩子共享。
小学生是要教的。有的知识直接教授,有的知识组织探究。用什么标准来区分一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知识的特性。教的依据是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下,教师可以创新教法,开发教材。因为小学生有着特殊的身心特点,所以教的过程是需要精心设计的。当然,我的意思不是教师设计好教案,引着学生一步一步完成。理想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内紧外松。譬如师生共同画棵大树,师生先一起画出枝叶,而主干的位置在教师心里。枝叶画完,主干自然呈现。
教什么
《全神贯注》一文是从茨威格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中选出来的。编者将叙述角度从原来的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原文很长,语言也不平顺。改写后,虽仍有些小问题,但总体上还不错,全文紧紧扣住“全神贯注”一词展开。其中第二自然段更是分成三个部分将主人公忘我工作的状态写得细致生动。学生整体理解课文内容与中心不难,读通课文后全都明白。但是作者如何写出“全神贯注”,是难点。还有第二自然段中的层次区分也是难点。因此,我把教学目标定在“了解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角度写出主人公的特点”。第二自然段的层次分析,只是示范给学生看看,不多做解释。除了三年级每节课都要落实的字词教学、朗读指导外,课后习题中的背诵、选择题型、词语辨析都要结合到教学中去。
每一课的教学目标的制订,应该从整个单元甚至整个学期的目标来确定。所以这节课我的定位只是“了解”。
文中的重点段落虽好,却不适合三年级学生模仿,所以不安排相关仿写练习。
怎么教
有些老师总担心,教表达形式会不会枯燥。
表达形式的教学不是一条一条地讲解习作方法,而是通过琢磨作者的写法,更好地理解内容、思想情感。
要想让课堂不枯燥沉闷,得妥善处理教学难点。有的难点要分解开来教,有的难点要由教师充分示范。教《全神贯注》时,我将表达形式的教学与朗读指导结合在一起。而且将重点目标的落实分成新授、巩固、运用三个阶段,效果不错。
要想让课堂不枯燥,得处理好教师讲述与学生自学自悟的关系。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让学生使用已有的学习经验,互帮互助,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在教学中,我一共指导了三段内容的朗读,每个阶段都尽力实现师生的互动生成,而且每个阶段的指导方式也尽量不同,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将课后练习或者作业指导引入教学环节,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练习中有道选择题,题目不好,但是题型好。我将该题型用于辨析省略号的作用上,当学生得到答案之后,又可让其明白句中一对对反义词的作用。
这堂课有没有思想启蒙呢?有的。就是最后引导学生对教材与原文加以比较,找出他们各自的优点和不足。这样做要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孰优孰劣,比一味批评教材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