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四大法宝”,提高作文能力
掌握“四大法宝”,提高作文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4-0055-03
作文是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水平的综合表现,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为期三个月的顶岗实习中,我深感大部分学生怕写作文,绞尽脑汁不知写什么,怎样写,往往逻辑混乱,堆积词句,缺乏真情实感,逐渐对写作失去信心。如何快速掌握作文技巧,提高写作能力,已经成为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我认为要解决这一难题,关键在于“四大法宝”。
一、激发学生表达欲,使其:想写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想表达的欲望和兴趣,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寻找写作的灵感,他们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如我在教学《写一个熟悉的人》时,在课堂上开展“猜猜他是谁”的活动,让学生写班内的某个同学,不透露姓名,写出鲜明的个性特点,然后上讲台读,让同学们猜猜写的是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写得细致,讲得认真,听得专注,猜得准确。其中有个学生这样写到:“他个子很矮,圆圆的脑袋,脸上长满了一个个小雀斑,最显眼的是他有一对大大的招风耳。他最怕别人说他小,谁说他小,他就跟谁急。不过,他也会助人为乐,……”听了她绘声绘色的朗读,同学们立即猜出她写的是谁了。看着每个学生都如此投入,我会心地笑了,并及时表扬了该同学,而且给孩子们讲解了写人物的基本技巧,孩子们开心地说,原来写作文也有诀窍啦。
二、捕捉生活素材,使其知道:写什么
作文离不开材料,而丰富的材料要靠平时的点滴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出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
1.引导学生提炼捕捉生活中的写作素材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例如:学校举行了一次运动会,可以安排一篇写运动会的作文,学生就能把在运动会上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写得十分真实、具体、生动、感人;星期天,帮助父母做了哪些家务,学生可以把它写进日记,可以写劳动的辛苦、生活的不易,也可以写感恩父母,都能写出真情实感。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多看——看周围的人、事、物,看绚丽多姿的大自然;多听——听广播、听谈话、听老师的教诲;多做——做家务、小制作、办报刊;多读——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读报刊、杂志。无论看、听、做、读,都要记下有意义的东西和感受,日积月累,作文材料就自然十分丰富。因此,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2.要求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词句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大脑仓库,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下笔如神。在课外阅读中遇到好的词语、句子、段落,都要及时摘抄下来,坚持每两周做一次全班课外阅读汇报,并尽可能利用自己摘抄的经典词、句、段口头作文。另外,我们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多做摘抄,多写日记,不断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
3.通过日记积累写作素材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作文素材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写日记过程中,孩子们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的表现出来,有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就能写出真实的事情。在做这些时,我针对学生习作成绩的好坏来因材施教,对习作较好的学生要求要严一点。比如格式正确,语句通顺,内容要具体,无错别字。但对习作较差的学生,我要求就不那么严,如:只有把自己想说的话,想写的事说清楚就行了,对习作较差的学生给予表扬,从不批评他们,对他们习作要求慢慢提高。
三、授之以法,使其掌握:怎样写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其次,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比如观察的对象、目的、步骤、重点、记录、整理提炼等。
2.作文指导要落实
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让学生潜心地去读,自由地去想,无拘无束地去议,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模仿习作,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例如,在教学《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时,文中对于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的细节描写,既写出了母亲的辛苦,又写出了母亲深深的爱。让学生从中领悟到人物描写时,要抓住细节,以小见大,细微处见真情。
3.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说真话
在作文中出现了说真话,表真情的内容,哪怕表现出不积极的思想道德,或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情况,教师都要指出表扬抒发真情实感的好苗头,在肯定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再对学生在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改正。
四、重视修改和评价,教其:写好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作文教学要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我在习作教学中,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修改习作能力和习惯。
1.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课堂修改
叶圣陶先生说:“写完一篇东西,念几遍,对修改大有好处。”因此我要求每位同学把自己写好的习作至少念三遍,做到一边念一边改。为了使学生的习作在自念自改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为他们提供了修改习作的“三步骤”:即第一步:改用得不准确或多余的字、词、标点;第二步:改病句,意思跟事实不相符合的,意思不完整的,意思前后矛盾的;第三步:改条理,整篇文章条理是否安排得当,作适宜地调整,让文章更能突出重点与中心。在修改过程中,要求学生使用规定的修改符号去改。
2.征求他人意见,多次修改
当自己修改完了之后,还要虚心地征求其他同学的意见,将别人好的提议融会贯通于自己的文章中。因此,我组织了学生进行同桌修改、小组修改,带回家念给父母听,听父母的意见,回来再让老师修改,直至修改到满意了为止。
3.教师注重作文评价艺术
当老师把批改完的作文发给学生时,他们并不是急着看老师是怎样给他修改作文,而是先看老师的评语,对好的评语他们很高兴,相反对批语不好他们很不高兴。因此,教师的评价对他们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他们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评价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尤其是对于那些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对于好的作文,贴在墙上让学生展览,让他们互相取长补短。
以上是我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我相信,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评价、善于指导,给学生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孩子们的错误,一定会改变他们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每个人都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让作文成为学生体验生活、表达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爱上写作。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4345.html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4-0055-03
作文是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水平的综合表现,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为期三个月的顶岗实习中,我深感大部分学生怕写作文,绞尽脑汁不知写什么,怎样写,往往逻辑混乱,堆积词句,缺乏真情实感,逐渐对写作失去信心。如何快速掌握作文技巧,提高写作能力,已经成为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我认为要解决这一难题,关键在于“四大法宝”。
一、激发学生表达欲,使其:想写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想表达的欲望和兴趣,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寻找写作的灵感,他们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如我在教学《写一个熟悉的人》时,在课堂上开展“猜猜他是谁”的活动,让学生写班内的某个同学,不透露姓名,写出鲜明的个性特点,然后上讲台读,让同学们猜猜写的是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写得细致,讲得认真,听得专注,猜得准确。其中有个学生这样写到:“他个子很矮,圆圆的脑袋,脸上长满了一个个小雀斑,最显眼的是他有一对大大的招风耳。他最怕别人说他小,谁说他小,他就跟谁急。不过,他也会助人为乐,……”听了她绘声绘色的朗读,同学们立即猜出她写的是谁了。看着每个学生都如此投入,我会心地笑了,并及时表扬了该同学,而且给孩子们讲解了写人物的基本技巧,孩子们开心地说,原来写作文也有诀窍啦。
二、捕捉生活素材,使其知道:写什么
作文离不开材料,而丰富的材料要靠平时的点滴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出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
1.引导学生提炼捕捉生活中的写作素材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例如:学校举行了一次运动会,可以安排一篇写运动会的作文,学生就能把在运动会上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写得十分真实、具体、生动、感人;星期天,帮助父母做了哪些家务,学生可以把它写进日记,可以写劳动的辛苦、生活的不易,也可以写感恩父母,都能写出真情实感。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多看——看周围的人、事、物,看绚丽多姿的大自然;多听——听广播、听谈话、听老师的教诲;多做——做家务、小制作、办报刊;多读——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读报刊、杂志。无论看、听、做、读,都要记下有意义的东西和感受,日积月累,作文材料就自然十分丰富。因此,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2.要求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词句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大脑仓库,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下笔如神。在课外阅读中遇到好的词语、句子、段落,都要及时摘抄下来,坚持每两周做一次全班课外阅读汇报,并尽可能利用自己摘抄的经典词、句、段口头作文。另外,我们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多做摘抄,多写日记,不断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
3.通过日记积累写作素材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作文素材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写日记过程中,孩子们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的表现出来,有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就能写出真实的事情。在做这些时,我针对学生习作成绩的好坏来因材施教,对习作较好的学生要求要严一点。比如格式正确,语句通顺,内容要具体,无错别字。但对习作较差的学生,我要求就不那么严,如:只有把自己想说的话,想写的事说清楚就行了,对习作较差的学生给予表扬,从不批评他们,对他们习作要求慢慢提高。
三、授之以法,使其掌握:怎样写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其次,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比如观察的对象、目的、步骤、重点、记录、整理提炼等。
2.作文指导要落实
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让学生潜心地去读,自由地去想,无拘无束地去议,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模仿习作,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例如,在教学《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时,文中对于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的细节描写,既写出了母亲的辛苦,又写出了母亲深深的爱。让学生从中领悟到人物描写时,要抓住细节,以小见大,细微处见真情。
3.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说真话
在作文中出现了说真话,表真情的内容,哪怕表现出不积极的思想道德,或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情况,教师都要指出表扬抒发真情实感的好苗头,在肯定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再对学生在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改正。
四、重视修改和评价,教其:写好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作文教学要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我在习作教学中,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修改习作能力和习惯。
1.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课堂修改
叶圣陶先生说:“写完一篇东西,念几遍,对修改大有好处。”因此我要求每位同学把自己写好的习作至少念三遍,做到一边念一边改。为了使学生的习作在自念自改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为他们提供了修改习作的“三步骤”:即第一步:改用得不准确或多余的字、词、标点;第二步:改病句,意思跟事实不相符合的,意思不完整的,意思前后矛盾的;第三步:改条理,整篇文章条理是否安排得当,作适宜地调整,让文章更能突出重点与中心。在修改过程中,要求学生使用规定的修改符号去改。
2.征求他人意见,多次修改
当自己修改完了之后,还要虚心地征求其他同学的意见,将别人好的提议融会贯通于自己的文章中。因此,我组织了学生进行同桌修改、小组修改,带回家念给父母听,听父母的意见,回来再让老师修改,直至修改到满意了为止。
3.教师注重作文评价艺术
当老师把批改完的作文发给学生时,他们并不是急着看老师是怎样给他修改作文,而是先看老师的评语,对好的评语他们很高兴,相反对批语不好他们很不高兴。因此,教师的评价对他们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他们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评价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尤其是对于那些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对于好的作文,贴在墙上让学生展览,让他们互相取长补短。
以上是我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我相信,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评价、善于指导,给学生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孩子们的错误,一定会改变他们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每个人都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让作文成为学生体验生活、表达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爱上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