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生缺乏作文兴趣的原因与对策
谈小学生缺乏作文兴趣的原因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4-0105-02
作文是一种言语表达活动,需要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刺激,才能激发写作的欲望、写作的动机和创造性表达的热情。而浓厚的兴趣,正是作文的一种良性的有力的刺激和动力的源泉。目前小学教学作文在实际的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兴趣不高。不少学生一提起作文,就感到头疼,惧怕作文。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只有激发写作的兴趣,学生才能爱写,才能从认识和情感上倾向作文,真正产生热爱写作的巨大动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变苦写为乐写呢?
一、影响小学生作文兴趣的主要因素及其原因分析
(一)作文目标要求过高
很多教师对新课标目标要求不明确,讲求近期效益,仍然一如既往地“超纲”“拔高”。往往以高年级才真正开始训练的“写作”的标准来要求还处于“习作”阶段的小学生,以“习作”的标准来要求还处于“写话”阶段的小学生,这就拔高了小学生作文的标准。
(二)作文形式模式化,缺乏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作文知识、作文技巧的灌输,注重审题、立意、选材等方面的指导,忽视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思考和想象等等,制约了学生想象力、联想力以及创新力的发挥和培养,使学生对作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这主要是小学作文教学模式化造成的,其原因一方面来自对课文的机械模仿,另一方面来自教师对作文结构的定势化讲解,所以读小学生的作文,总会有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的感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考试作文,文体训练单一,过多的指导违反了创造的规律,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三)作文脱离学生实际生活
封闭式教学,使作文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目前,相当部分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侧重于命题作文的指导,重形式,轻内容,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写,导致学生“举一”有余,“反三”不足,这样不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来引导学生的作文教学模式,无异于“闭门造车”。
(四)及时鼓励评价不够
学生学习写作有一定的艰苦性,但是一旦发生兴趣时,就会“乐此不疲”,愉快地学习,这样才能产生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找到作文的金钥匙。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求全责备,使学生觉得无法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欲望,多次消极的体验就会发展成为对作文的怨恨,原先掌握的一些技能也会自行消退。
二、激发小学生作文兴趣的策略
(一)目标适当,调动积极性
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文字表达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应敞开心扉,互相沟通,取长补短,教师信任学生,鼓励学生,使他们增强写作的自信心,促使写作的心境处于最佳状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写作氛围。
(二)内容创新,广辟渠道
写作兴趣的源头在于生活,若学生生活丰富,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游戏是儿童最乐于参与的活动,利用儿童的天性,在游戏中指导作文,教师巧妙地将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转移到作文上,学生便会乐于写作。因此,教师应经常设计一些形式新颖的游戏,引导学生参与,适时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参加游戏的同学的表情、动作,游戏结束后用小记者采访的形式请两位参加游戏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能以一种愉悦的心态融入游戏中,在玩中细致观察,达到了乐于写作的目的。
(三)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不爱写作文,最大的原因是不知道写什么,或者有时候觉得有话说,但一到下笔,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去体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观察奇妙的自然现象,让学生在观察中积累素材,活跃思维,引导他们留意校园花坛里的植物一年四季的变化,身边的老师、同学、亲人,社会上更多形形色色的人的言行举止,留意身边的小事,将观察生活贯穿于生活的每一天,持之以恒,养成一种习惯,形成敏锐的观察能力,这样才会笔下生辉。
写作还要情动而辞发,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之所以动人全在于其中蕴涵着作者的深情。习作若没有这情字,还能真实感人吗?老师应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生活的点滴小事中引导学生积累情感体验。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会观察的同时还要学会思考,写出来的作文才会有真情实感。丰富的语言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这就要引导学生遨游书海,汲取丰富生动的语言,把优美词句,语段摘录下来,尽可能背下来。教师可以开展各项活动,持续巩固学生的兴趣,如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背诵好句好段,每周一评比,长此积累,学生在习作时想用某些佳句好段,便得心应手了。
(四)创造成功机会,获得成功体验
叶圣陶先生说过“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热情洋溢的批语,会使学生受到莫大的鼓舞,对写作产生兴趣。采取高分政策,对好的作文尽量打高分,对于差的作文尽量不打不及格的分数,适当拔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就感,特别是让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看到希望,对写作建立信心。
教师所加的评语应该根据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清楚的引导,切忌空洞抽象,要让学生看到了评语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补充修改,不能全是语句通顺,条理清楚等笼统的话。创造展示的平台,搜集学生作文中的精彩语句并加以点评,注明作者及出处,公之于众,让学生产生自豪感,还可以将学生中优秀的作文及时推荐给学校校刊,红领巾广播站以及省市国家级报刊和网站,师生共同努力,争取发表,还要特别关注处于作文水平中下游的学生,也给他们一个发表的机会,起码在班级内部发表,或者张贴于墙,或者抄写在班级黑板报上,或者口头予以发表。总之,要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让人人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4352.html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4-0105-02
作文是一种言语表达活动,需要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刺激,才能激发写作的欲望、写作的动机和创造性表达的热情。而浓厚的兴趣,正是作文的一种良性的有力的刺激和动力的源泉。目前小学教学作文在实际的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兴趣不高。不少学生一提起作文,就感到头疼,惧怕作文。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只有激发写作的兴趣,学生才能爱写,才能从认识和情感上倾向作文,真正产生热爱写作的巨大动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变苦写为乐写呢?
一、影响小学生作文兴趣的主要因素及其原因分析
(一)作文目标要求过高
很多教师对新课标目标要求不明确,讲求近期效益,仍然一如既往地“超纲”“拔高”。往往以高年级才真正开始训练的“写作”的标准来要求还处于“习作”阶段的小学生,以“习作”的标准来要求还处于“写话”阶段的小学生,这就拔高了小学生作文的标准。
(二)作文形式模式化,缺乏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作文知识、作文技巧的灌输,注重审题、立意、选材等方面的指导,忽视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思考和想象等等,制约了学生想象力、联想力以及创新力的发挥和培养,使学生对作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这主要是小学作文教学模式化造成的,其原因一方面来自对课文的机械模仿,另一方面来自教师对作文结构的定势化讲解,所以读小学生的作文,总会有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的感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考试作文,文体训练单一,过多的指导违反了创造的规律,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三)作文脱离学生实际生活
封闭式教学,使作文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目前,相当部分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侧重于命题作文的指导,重形式,轻内容,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写,导致学生“举一”有余,“反三”不足,这样不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来引导学生的作文教学模式,无异于“闭门造车”。
(四)及时鼓励评价不够
学生学习写作有一定的艰苦性,但是一旦发生兴趣时,就会“乐此不疲”,愉快地学习,这样才能产生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找到作文的金钥匙。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求全责备,使学生觉得无法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欲望,多次消极的体验就会发展成为对作文的怨恨,原先掌握的一些技能也会自行消退。
二、激发小学生作文兴趣的策略
(一)目标适当,调动积极性
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文字表达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应敞开心扉,互相沟通,取长补短,教师信任学生,鼓励学生,使他们增强写作的自信心,促使写作的心境处于最佳状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写作氛围。
(二)内容创新,广辟渠道
写作兴趣的源头在于生活,若学生生活丰富,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游戏是儿童最乐于参与的活动,利用儿童的天性,在游戏中指导作文,教师巧妙地将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转移到作文上,学生便会乐于写作。因此,教师应经常设计一些形式新颖的游戏,引导学生参与,适时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参加游戏的同学的表情、动作,游戏结束后用小记者采访的形式请两位参加游戏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能以一种愉悦的心态融入游戏中,在玩中细致观察,达到了乐于写作的目的。
(三)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不爱写作文,最大的原因是不知道写什么,或者有时候觉得有话说,但一到下笔,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去体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观察奇妙的自然现象,让学生在观察中积累素材,活跃思维,引导他们留意校园花坛里的植物一年四季的变化,身边的老师、同学、亲人,社会上更多形形色色的人的言行举止,留意身边的小事,将观察生活贯穿于生活的每一天,持之以恒,养成一种习惯,形成敏锐的观察能力,这样才会笔下生辉。
写作还要情动而辞发,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之所以动人全在于其中蕴涵着作者的深情。习作若没有这情字,还能真实感人吗?老师应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生活的点滴小事中引导学生积累情感体验。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会观察的同时还要学会思考,写出来的作文才会有真情实感。丰富的语言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这就要引导学生遨游书海,汲取丰富生动的语言,把优美词句,语段摘录下来,尽可能背下来。教师可以开展各项活动,持续巩固学生的兴趣,如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背诵好句好段,每周一评比,长此积累,学生在习作时想用某些佳句好段,便得心应手了。
(四)创造成功机会,获得成功体验
叶圣陶先生说过“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热情洋溢的批语,会使学生受到莫大的鼓舞,对写作产生兴趣。采取高分政策,对好的作文尽量打高分,对于差的作文尽量不打不及格的分数,适当拔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就感,特别是让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看到希望,对写作建立信心。
教师所加的评语应该根据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清楚的引导,切忌空洞抽象,要让学生看到了评语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补充修改,不能全是语句通顺,条理清楚等笼统的话。创造展示的平台,搜集学生作文中的精彩语句并加以点评,注明作者及出处,公之于众,让学生产生自豪感,还可以将学生中优秀的作文及时推荐给学校校刊,红领巾广播站以及省市国家级报刊和网站,师生共同努力,争取发表,还要特别关注处于作文水平中下游的学生,也给他们一个发表的机会,起码在班级内部发表,或者张贴于墙,或者抄写在班级黑板报上,或者口头予以发表。总之,要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让人人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