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正文

浅谈创新课堂教学“30+15”模式


浅谈创新课堂教学“30+15”模式
  
  摘 要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指出:高中课程选择必须遵循基础性原则,即学生必须掌握经典知识并灵活运用;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探索的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同时强调:课程实施要结合不同学校具体校情、学情,积极创新、尝试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发展学生个性。
  
  关键词 形式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4-0008-02《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指出:高中课程选择必须遵循基础性原则,即学生必须掌握经典知识并灵活运用;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探索的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同时强调:课程实施要结合不同学校具体校情、学情,积极创新、尝试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发展学生个性。现就近年来,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已在全国各地风行,我校也在积极尝试、开展的“30+15”教学模式,略表拙见。
  
  一、“30+15”形式的内涵
  
  1.“30+15”形式的定义
  
  改变先前老师教学为主学生听讲为补充的模式,采取老师授课引导三分,剩下七分由学生支配并进行小组协作探讨。具体时间分配:“3分”,即课堂上老师进行教学讲解时间不超过15分钟;“7分”,余下时间学生进行难题协作讨论与解决。
  
  2.“30+15”形式的特点
  
  缩短老师教学时间,使课堂不会显得冗长沉闷。增加师生的互动时间,改善学生被动学习,当堂展示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对数学的热情。本模式最大特点在于师生间的互动,所以这“七分”的运行极为重要。
  
  3.“30+15”形式的目的
  
  让课堂气氛轻松些,自由些,快乐些。释放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改变被动学习的模式,进一步推动课堂向高效发展。
  
  4.“30+15”形式具体流程
  
  (1)导入新课
  
  课前教师抛出问题,并指明需要重点自学的部分,让学生带问题进行自学课本。具体可分配5-10分钟,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以达到有效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及自学能力,在这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期间教师可利用空档时间进行重点辅导及问题追踪。本部分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①问题量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要尽可能的浅显。②明确指出要进行答问,避免“无负担”而导致部分学生不投入地忽悠过去。③对于学习困难学生,老师应适当进行鼓励,走亲民路线,防止“架子”存在。
  
  (2)精讲精练
  
  结合学生的突显问题及课标的要求对教材进行详细讲解,重点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数学思想来解题,时间约10—15分钟。学生因刚“碰壁”而经老师讲解后“柳暗花明”,这样开窍的感觉促使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求,有利于下一步骤的进行。本部分教师应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易错点,通过详细解说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疏通掌握。针对普遍存在的易错点可结合相关习题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不需急于给正确答案,可先进行争论提升气氛,再让学生说明自己观念而作进一步分析,这样不仅能够了解到学生的掌握情况,更有利于因材施教的进行。教师也可对例题进行改造,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3)检测达标
  
  通过完成课堂作业,检测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学习目标,将所学知识通过训练,内化为操作能力。学生能像考试那样,独立完成作业,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巡视,了解哪些同学真正做到了“堂堂清”,时间安排约15分钟。
  
  注意点:①课堂作业要典型、适度和适量;②课堂作业起点要低,分必做题和选做题;③对后进生要给予肯定,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④按10分或100分标准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让学生全部参与检测,当堂评判。把每一节小测都当作考试来对待,把每一次考试都当作高考来对待。
  
  二、确保实现“30+15”课堂教学的方法
  
  (一)狠抓集体备课,避免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之和”
  
  备课是做好教学的前期准备,更是教师从事教学的基本功。备课组的设置,可以集思广益,让不同层次的教师在讨论过程中相互启发,但也有可能出现集体备课“一包到底”的现象。所以我们要摒弃传统的备课模式,避免备课成网上资料“拼盘”的同时,还要避免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之和”。理论是要与实践相结合的,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本班的实际掌握情况,在集体备课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匠心独运”,因材施教地采用最为合理而有效的方法施教,防止出现“千人一面”的格局。
  
  (二)推崇“学案”,但要避免“学案教学=同步练习”
  
  一份好的教学学案,可以帮助学生有计划、有目标的主动学习,要制定好学生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有目的的对指定的内容进行预习,并完成“自主预习”,这一点对课堂的帮助是极大的。主体性和导学性是编制学案最基本的原则,但现实中普遍存在着“学案教学=同步练习”的观念,这样的“题海”进一步导致了课堂的沉闷。我认为学案教学应坚持学生为主,善于“帮学生节省时间”,或利用部分课堂时间处理学案,缓解学生的压力。
  
  “30+15”教学模式有四个关键标志:一是流程和时间的分配,二是评价是否及时、是否有激励性,三是学生是否进行了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是否充分,合作是否有效。四是重难点是否突出突破,检测是否到位。老师就像学生脚下行走的独木桥,如果我们不稳固,他们便会摇晃不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便要制定好我们的计划及措施,让学生在桥上快乐没有负担的行走。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4356.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高二语文教案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