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地理论文 >> 正文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公馆镇初级中学范徽珍
  
  【摘要】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最高目标,因此社会子系统的质量是实现区域内协调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一个具有合理的政治体制,良好的社会伦理道德和历史文化沉淀及稳定的社会环境等因素,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可持续发展;社会伦理道德
  
  【中图分类号】G533【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2-0016-01
  
  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最高目标,因此社会子系统的质量是实现区域内协调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一个具有合理的政治体制,良好的社会伦理道德和历史文化沉淀及稳定的社会环境等因素,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一、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和教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初中地理课程和教材以其思想性、地理性、实用性、时代性、趣味性,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了作用。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极其丰富,涉及地理科学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众多学科,对地理教育的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对素质教育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不但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还要有正确的持续发展观;懂得人类发展是资源、环境、人口、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这是当代合格的中国公民的基本条件。地理学家认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尺度包括全球、全国乃至某个区域,只有实现了区域的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全国、全世界的持续发展,因此,持续发展必须着眼于区域的持续发展。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在地理教育中有序地、深入地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本乡本土得到发展,全地区、全国才能得到发展;世界各国间协调、均衡的发展,乃实现全球的发展。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
  
  指不同尺度地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保持和谐、高效、优化、有序的发展。即确保其经济和社会获得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谋求地区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循环发展。
  
  地理科学的特点恰恰是以区域为基础,把区域研究作为学科研究的阵地。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体现了地理科学特点,研究内容侧重层次较高区域:世界——世界分区地理,中国——中国分区地理。并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编排教材,这是对传统地理教材的重大变革。教材中列举了关于资源、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各种事实,这些足够的人地关系知识,对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是必要的,但未能从区域持续发展观点,揭示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不利于树立正确的人与地共同持续发展观念,不利于跨世纪公民可持续发展参与能力的培养。
  
  实行区域可持续发展,会出现许多新问题。例如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着庞大人口、相对短缺的资源、生态环境恶化和自然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等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这是指导我国长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文件中许多内容涉及当今地理教育,对中国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地理教学中,使学生理解、接受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增强参与观念,培养学生为实施21世纪议程参与能力,是地理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在区域地理教学中,要把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包括社会和经济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研究
  
  对不同区域,由于有自然条件、历史发展、文化背景、地理位置的差异,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差别大,要以区域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为指导,依据各区域具体条件,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为此,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人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核心。人口的适度增长和人口素质提高的持续进行,是进行人口问题教学的基本要求。人口的适度增长,指人口增长的速度、人口的数量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人口总量超过环境的承载力,就会产生生存危机。九义初中地理教材侧重讲述了人口数量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忽略了适度的人口规模与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相互关系,教学中应适当增强这方面讲述。人口素质是可持续发展人口观的重要组成,人口素质的持续提高,才能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既充分又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又有减少人口对资源和环境压力,为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为此,必须实行适度的人口增长,提高教育、文化水平,是实现人与地协调关系的关键。
  
  2、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经济建设要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因为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会造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进而影响人类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需要解决资源永续利用与其高消费水平相协调问题,对发展中国家则是在满足其最低需求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即资源的开发利用以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为基础,经济发展与资源和环境保护互为因果。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是人类追求目标,它需要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若忽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经济发展便受到限制;没有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特别是最基本生长需要的满足,无从谈及资源的保护。
  
  3、《中国21世纪议程》是在中国地理教学中进行持续发展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在教学中要突出以下观点:
  
  ①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保持经济(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通讯等部门)的持续发展,使经济增长有足够水平。经济增长要与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相协调。
  
  ②控制人口数量,实现适度人口增长目标,提高人口素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举措。
  
  ③加强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建立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实行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结合,资源开发的超前准备与持续开发相结合、资源开发与资源节约相结合原则。
  
  ④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重点是保护生态环境。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鉴于现实存在的生态环境和长远发展,以保护水资源、土地资源为重点,克服工业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保持适度人口规模,改善社会服务体系(卫生、教育、福利、保险、防灾救灾等),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消除贫困。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4469.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地理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