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河北省永年县第一实验学校赵丽涛
【摘要】在初中阶段,由于地理学科与中考升学无缘,导致许多学生把地理学科当成“副科”,觉得可学可不学,因而,很多学生对地理学科失去了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首先必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课堂教学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26【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2-0041-01
在初中阶段,由于目前地理学科与中考升学无缘,导致很多学生、家长甚至部分老师把地理学科看作是“副科”,觉得可学可不学,从而也导致了部分地理教师妄自菲薄,失去了教学的热情,最终又使得很多学生对地理学科更加感到无趣、厌倦。这样,也就谈不上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了。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对某门学科充满了兴趣,他就会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索,从而取得显著的学习效果。
为了提高地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就必须想方设法地让广大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反之,就会被动地学习,事倍功半。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方法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地理课堂教学是重要的途径之一。那么,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巧妙导入新课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新课导入能吸引学生,那么,学生就会精力集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就是俗话说的:“良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
1、歌曲导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不少内容可以用歌曲导入新课。比如,在学习“长江”一节时,教师可利用“长江之歌”这首歌曲引入新课,可采用录音、教师唱或学生唱等形式进行。通过歌曲,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并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的欲望,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
再比如,在学习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一节内容时,教师可用“黄土高坡”这首歌曲中的几句歌词引入新课:“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通过歌曲,学生便会产生疑问:“为什么黄土高原一带吹的是西北风和东南风?它们分别出现在什么季节?”这样,教师就可以自然地引入到“季风”这一内容上,而且同学们也会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充满兴趣,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
2、谜语导入。在初一年级新生入学后,他们即将学习地理这一学科。为了让同学们对地理学科产生兴趣,教师在进行第一章“地球”的教学时,可先让同学们猜谜语:“上一半、下一半,中间有线看不见,两头冷、中间热,一天一夜转一圈。”有的同学可能猜得出是“地球”,这样就自然导入新课。通过谜语,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又比如,在教学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时,可先让学生猜几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船出长江口”、“碧波万倾”、“宝地”、“银河渡口”等,这些谜语,大部分同学可能猜不出来,这时,教师不必忙着说出答案,而是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课后再回答,这样,同学们便会带着迫不急待的心情,投入到教学之中。
3、联系生活,设问导入。在地理教学中,设问导入新课是常用的方法之一。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问题,引入新课。
比如,在学习“新疆”一节时,教师可这样设问:“当你走在大街上,看到卖烤羊肉串或卖葡萄干时,你会想到什么地方?”绝大部分同学都会回答“新疆”,教师可接着问:“说到新疆,你会联想到什么”?同学们可能会各抒己见,如“新疆的哈密瓜、歌舞、沙漠、绿洲……”等,在同学们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导入到新课。
再比如,在了解“东南亚”一节内容时,教师可联系生活实际设问:“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出国旅游的中国居民也越来越多。就连我们身边也有不少居民出境旅游了。同学们是否知道,我国居民出境旅游的热点地方是哪里?”问题提出后,会有不少同学回答“新马泰”。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世界政区图”,在图上明确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在世界所处的位置——东南亚,从而导入新课。
二、设置悬疑
当我们在观看电视连续剧时,往往在最精彩、最悬念丛生的时候,故事就暂告一段落,让人兴趣大增,老在猜测之后的情节。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采用设置悬疑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东南亚”一节中,第一课时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状况,第二课时了解东南亚的人文特点。在第一课时结束时,教师可这样设置悬疑:“假如你准备到东南亚去旅游,你会担心有语言障碍吗?这个问题下节课我们再进行探讨”。这样设置一个悬疑,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促使他们自主地去进行学习、了解。
三、教学中穿插诗歌、谚语、民谣
地理学科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在“西北地区”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穿插古诗:“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风低见牛羊”。以此诗来把内蒙古草原的过去和现在进行对比,既可让学生了解到内蒙古草原的变化,以及树立相应的环境意识,又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又比如,在学习“青藏地区的交通变化”一节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解放前落后的交通状况,可穿插当时当地流传的民谣来说明:“姑娘出嫁远方,马道又远又长,翻过三座大山,淌过三条大江,走了三十三天哟,才到新郎帐房。”这首民谣的引用,既可以生动地形容青藏地区解放前落后的交通状况,还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比如,在“新疆”一节的教学中,当了解到新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时,可用谚语:“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新疆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
四、积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不仅可以把抽象的地理事物,通过音像形象直观的表现出来,还能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地震、火山、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如果运用多媒体手段把这些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状况展示出来,便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再比如,进行“东南亚”一节的教学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东南亚的自然风光、物产、人文景观等内容,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异国的风土人情。这样,既可让学生容易理解所学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总之,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条件许可的基础上,积极地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刻苦钻研,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并能在地理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状况,自身素质以及学校实际等情况,不断探索、实践,寻求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让同学们满怀求知欲,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有效地学习。 礼仪教育的实施,学校和家庭应该具有具体清晰的指导、要求和训练。作为孩子的家长或老师,要利用有利时机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强化和规范孩子的行为。利用一些空闲时间和孩子进行交流,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向他们传授必要的礼仪知识,接人待物的基本礼节,让他们从小学会怎样融洽地与别人友好相处,同学之间应怎样以礼貌相待增进友谊。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让自己的孩子去实践,切身体会使用礼仪知识所带来的益处。只有这样长时间的不断训练,孩子就会主动形成对道德行为准则的自律转变,他们会逐渐认识到所掌握的礼仪常识并不是一种表面的形式,而是有其特定内涵的一种外在表现,也可从根本上促进家庭和睦,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总之,家长要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做孩子的表率,教育工作者要时时引导,积极创设氛围,让孩子在拥有丰富知识、美好心灵的同时拥有举止高雅语言文明的外在表现,和谐家庭、社会的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实施将会行之有效,我们要各自担负起自己的职责,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互相补充,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努力成为新时代精神文明的推动者、实施者。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4470.html
河北省永年县第一实验学校赵丽涛
【摘要】在初中阶段,由于地理学科与中考升学无缘,导致许多学生把地理学科当成“副科”,觉得可学可不学,因而,很多学生对地理学科失去了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首先必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课堂教学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26【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2-0041-01
在初中阶段,由于目前地理学科与中考升学无缘,导致很多学生、家长甚至部分老师把地理学科看作是“副科”,觉得可学可不学,从而也导致了部分地理教师妄自菲薄,失去了教学的热情,最终又使得很多学生对地理学科更加感到无趣、厌倦。这样,也就谈不上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了。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对某门学科充满了兴趣,他就会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索,从而取得显著的学习效果。
为了提高地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就必须想方设法地让广大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反之,就会被动地学习,事倍功半。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方法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地理课堂教学是重要的途径之一。那么,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巧妙导入新课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新课导入能吸引学生,那么,学生就会精力集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就是俗话说的:“良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
1、歌曲导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不少内容可以用歌曲导入新课。比如,在学习“长江”一节时,教师可利用“长江之歌”这首歌曲引入新课,可采用录音、教师唱或学生唱等形式进行。通过歌曲,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并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的欲望,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
再比如,在学习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一节内容时,教师可用“黄土高坡”这首歌曲中的几句歌词引入新课:“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通过歌曲,学生便会产生疑问:“为什么黄土高原一带吹的是西北风和东南风?它们分别出现在什么季节?”这样,教师就可以自然地引入到“季风”这一内容上,而且同学们也会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充满兴趣,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
2、谜语导入。在初一年级新生入学后,他们即将学习地理这一学科。为了让同学们对地理学科产生兴趣,教师在进行第一章“地球”的教学时,可先让同学们猜谜语:“上一半、下一半,中间有线看不见,两头冷、中间热,一天一夜转一圈。”有的同学可能猜得出是“地球”,这样就自然导入新课。通过谜语,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又比如,在教学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时,可先让学生猜几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船出长江口”、“碧波万倾”、“宝地”、“银河渡口”等,这些谜语,大部分同学可能猜不出来,这时,教师不必忙着说出答案,而是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课后再回答,这样,同学们便会带着迫不急待的心情,投入到教学之中。
3、联系生活,设问导入。在地理教学中,设问导入新课是常用的方法之一。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问题,引入新课。
比如,在学习“新疆”一节时,教师可这样设问:“当你走在大街上,看到卖烤羊肉串或卖葡萄干时,你会想到什么地方?”绝大部分同学都会回答“新疆”,教师可接着问:“说到新疆,你会联想到什么”?同学们可能会各抒己见,如“新疆的哈密瓜、歌舞、沙漠、绿洲……”等,在同学们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导入到新课。
再比如,在了解“东南亚”一节内容时,教师可联系生活实际设问:“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出国旅游的中国居民也越来越多。就连我们身边也有不少居民出境旅游了。同学们是否知道,我国居民出境旅游的热点地方是哪里?”问题提出后,会有不少同学回答“新马泰”。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世界政区图”,在图上明确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在世界所处的位置——东南亚,从而导入新课。
二、设置悬疑
当我们在观看电视连续剧时,往往在最精彩、最悬念丛生的时候,故事就暂告一段落,让人兴趣大增,老在猜测之后的情节。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采用设置悬疑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东南亚”一节中,第一课时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状况,第二课时了解东南亚的人文特点。在第一课时结束时,教师可这样设置悬疑:“假如你准备到东南亚去旅游,你会担心有语言障碍吗?这个问题下节课我们再进行探讨”。这样设置一个悬疑,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促使他们自主地去进行学习、了解。
三、教学中穿插诗歌、谚语、民谣
地理学科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在“西北地区”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穿插古诗:“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风低见牛羊”。以此诗来把内蒙古草原的过去和现在进行对比,既可让学生了解到内蒙古草原的变化,以及树立相应的环境意识,又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又比如,在学习“青藏地区的交通变化”一节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解放前落后的交通状况,可穿插当时当地流传的民谣来说明:“姑娘出嫁远方,马道又远又长,翻过三座大山,淌过三条大江,走了三十三天哟,才到新郎帐房。”这首民谣的引用,既可以生动地形容青藏地区解放前落后的交通状况,还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比如,在“新疆”一节的教学中,当了解到新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时,可用谚语:“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新疆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
四、积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不仅可以把抽象的地理事物,通过音像形象直观的表现出来,还能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地震、火山、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如果运用多媒体手段把这些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状况展示出来,便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再比如,进行“东南亚”一节的教学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东南亚的自然风光、物产、人文景观等内容,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异国的风土人情。这样,既可让学生容易理解所学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总之,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条件许可的基础上,积极地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刻苦钻研,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并能在地理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状况,自身素质以及学校实际等情况,不断探索、实践,寻求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让同学们满怀求知欲,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有效地学习。 礼仪教育的实施,学校和家庭应该具有具体清晰的指导、要求和训练。作为孩子的家长或老师,要利用有利时机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强化和规范孩子的行为。利用一些空闲时间和孩子进行交流,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向他们传授必要的礼仪知识,接人待物的基本礼节,让他们从小学会怎样融洽地与别人友好相处,同学之间应怎样以礼貌相待增进友谊。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让自己的孩子去实践,切身体会使用礼仪知识所带来的益处。只有这样长时间的不断训练,孩子就会主动形成对道德行为准则的自律转变,他们会逐渐认识到所掌握的礼仪常识并不是一种表面的形式,而是有其特定内涵的一种外在表现,也可从根本上促进家庭和睦,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总之,家长要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做孩子的表率,教育工作者要时时引导,积极创设氛围,让孩子在拥有丰富知识、美好心灵的同时拥有举止高雅语言文明的外在表现,和谐家庭、社会的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实施将会行之有效,我们要各自担负起自己的职责,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互相补充,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努力成为新时代精神文明的推动者、实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