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心理教育资源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挖掘心理教育资源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福建省建瓯市第二中学 刘健华
【摘 要】学生心理过程贯穿语文课堂教学始终,教师可以在把握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基础上,全面挖掘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及教材中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健康的人格;心理教育资源;语文教学质量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学,应发挥其学科优势,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好学”的积极性
教师要注意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尤其是语文教学艺术,它的感染力很强,极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兴奋,从而调动学习主体的各种器官进入学习场。
(1)重视课堂评价反馈,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情感。课堂教学氛围对学生学习具有潜在影响,双向互动的师生关系等良好气氛,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宽松欢乐。因此,教师应该有与学生平等的意识,成为学生的朋友,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尊重所有学生的人格,对学生的错误要宽容,要科学纠正,从而喜欢学习语文。
教师在评价的时候一方面不能笼统含糊。如评价学生的朗读,用“读得不错,谁再读一段?”就不如换成“读得响亮流利,很好。如果在速度上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掌握好语气就更好了。继续努力吧。”这一分为二而辨证的评价,不仅使学生明确了自己的朗读状况,知道了努力目标,同时也感到一种受到关爱的温暖。
(2)改变语文教学模式,充分关注学生参与课堂。领会课程改革的意义,摒弃陈旧的教学方式而探索新方式,成为目前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在语文教学中,要特别讲究教学创造的“变”与“活”,要多让学生参与到教与学中来。
朱自清先生的课文《春》传统教法是,听一遍录音朗读,同学再读一遍,接下来的整堂课便是老师对每个知识点加以细细分析,惟恐漏讲一点,学生则是被动地听,快速地记,惟恐漏记了一处,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除了完美的笔记,一点都感觉不到美的气息。而我在上这篇课文时,一改传统老师分析的做法,把它上成了一堂赏析课。一是穿插了各种形式的朗读,读之前先进行必要的朗读指导,如儿化声,“赶趟儿”、 “刚起头儿”,如轻读,“姑娘”、“时候”,除了齐读外,轮流读、小组读、指名读都用上,学生在动口读的过程中就已经初步感受了春天的美。二是引导学生赏析,先是用“我读《春》,读出春的______”为句式每人说出一句话来进行课文的整体感知;接着老师指导同学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写作手法、词语的运用等方面赏析,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后进行全班交流,几乎是每个人都讲到了自己最欣赏的一个字,或一个词,或一句话,不时还有同学提出不同的看法,引发争论,老师适当点评,同学未讲到的再进行补充。一堂课下来,学生觉得收获很大。
二、精心设计课外活动,体验成功,培养学生“合作”的积极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教师应积极创设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获得一种自我肯定的内驱力,在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合作竞争”的真正含义。
(1)辩论赛。学习七年级上册的《羚羊木雕》这篇课文,在第二课时中,我们安排了体验课活动,围绕“我该不该要回羚羊木雕?”而辩论,抽签决定正反双方。同学们为了在辩论中立于不败之地,辩论前一天各个小组成员分工,积极准备资料,编写提纲,有的小组还在组内先进行试辩,辩论中唇枪舌箭,而到最后正反双方势均力敌,难辨胜负。老师顺势说,这样的结果是由两个原因的,一是双方队员都很棒;二说明双方的立场都有一定的道理,亲情、友情都很重要,都不能失去。那么,我们能不能找一个相对两全其美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使你身边的亲人和朋友都不要受伤害呢?此语一出,课堂又进入一个新的高潮……在活动中同学们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更为重要的是在语文课上我们很自然地对孩子们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这样的语文体验课可谓一举多得啊。
(2)办班刊。七年级开始我们就成立班级小文学社,为出版班刊做准备。设顾问、主编、副主编、编辑(会电脑打字的同学优先)、美术编辑,班刊名字向全班征集。每次作文经过各种方式改完后,各学习小组推荐一到两篇优秀作文交给编辑进行再次修改,确定十六篇左右上交老师,老师作最后修改。本期责任编辑负责打字——用电子信箱发送给老师——老师编排,打印几份——编辑员校对——印刷——装订成册——分发给同学人手一本(随着同学能力的提高,以后可以就慢慢指导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只指导)。近几年,我和四届的学生共办了近50期的班刊,《成长快乐》、《彩虹雨》、《足迹》、《青春记忆》,每期班刊成了同学们的期待,因为这里是他们展示自己的舞台,每个人都有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潜移默化当中提高了同学的写作兴趣与写作水平。
几年来,曾发表于班刊中的作文,每期都有若干篇被学校校刊《桂花雨》转载,甚至还有谢秋灵的《花儿般的微笑》、冯吉禹的《篮球哲学》等先后在《海峡教育报》和《中学生博览》亮相。这些成就感就是他们爱上写作,乃至语文学习的重要因素。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引发人生思考,促进“感恩”教育
情感总是伴随认识而产生和发生,积极情感推动人的智力发展。因此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情感培养,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培养相应的爱、憎、好、恶的情感。
七年级开始,我们开始按学号,每天由一位同学向大家推荐一篇自己所喜爱的文章,并写出推荐理由。课前三分钟介绍后,张贴到学习园地中。由于各人兴趣爱好不同,所推荐的文章的内容风格也不同,正好可以开拓同学们的视野,能广泛接触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要求写出推荐理由,能促使学生思考问题;写出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阅读写作相结合。一位同学在练笔中写道:“读了李睿涵同学推荐的《父亲与女儿的心灵对话》,我深深地感动了,我从来不知道原来父亲也有如此脆弱的一面,他也会需要儿女的关心和安慰,今后,我一定要多多关心我的父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他们快乐。”谁说今天的独生子女冷漠?分明是我们的教育没有能真正的深入孩子的内心,课外阅读正好弥补了这一课。
多么深刻的分析!课外阅读引发了孩子们对于生活、对于做人的深刻思考,这不正是我们教育的根本之所在吗?学生们如此积极地参与到语文阅读学习中,有这么深刻的阅读情感,这无疑为他们的语文学习之路作了很好的铺垫。
只要我们教育者抓住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时期,利用我们的学科优势,就有可能为学生的未来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5576.html
福建省建瓯市第二中学 刘健华
【摘 要】学生心理过程贯穿语文课堂教学始终,教师可以在把握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基础上,全面挖掘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及教材中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健康的人格;心理教育资源;语文教学质量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学,应发挥其学科优势,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好学”的积极性
教师要注意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尤其是语文教学艺术,它的感染力很强,极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兴奋,从而调动学习主体的各种器官进入学习场。
(1)重视课堂评价反馈,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情感。课堂教学氛围对学生学习具有潜在影响,双向互动的师生关系等良好气氛,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宽松欢乐。因此,教师应该有与学生平等的意识,成为学生的朋友,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尊重所有学生的人格,对学生的错误要宽容,要科学纠正,从而喜欢学习语文。
教师在评价的时候一方面不能笼统含糊。如评价学生的朗读,用“读得不错,谁再读一段?”就不如换成“读得响亮流利,很好。如果在速度上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掌握好语气就更好了。继续努力吧。”这一分为二而辨证的评价,不仅使学生明确了自己的朗读状况,知道了努力目标,同时也感到一种受到关爱的温暖。
(2)改变语文教学模式,充分关注学生参与课堂。领会课程改革的意义,摒弃陈旧的教学方式而探索新方式,成为目前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在语文教学中,要特别讲究教学创造的“变”与“活”,要多让学生参与到教与学中来。
朱自清先生的课文《春》传统教法是,听一遍录音朗读,同学再读一遍,接下来的整堂课便是老师对每个知识点加以细细分析,惟恐漏讲一点,学生则是被动地听,快速地记,惟恐漏记了一处,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除了完美的笔记,一点都感觉不到美的气息。而我在上这篇课文时,一改传统老师分析的做法,把它上成了一堂赏析课。一是穿插了各种形式的朗读,读之前先进行必要的朗读指导,如儿化声,“赶趟儿”、 “刚起头儿”,如轻读,“姑娘”、“时候”,除了齐读外,轮流读、小组读、指名读都用上,学生在动口读的过程中就已经初步感受了春天的美。二是引导学生赏析,先是用“我读《春》,读出春的______”为句式每人说出一句话来进行课文的整体感知;接着老师指导同学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写作手法、词语的运用等方面赏析,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后进行全班交流,几乎是每个人都讲到了自己最欣赏的一个字,或一个词,或一句话,不时还有同学提出不同的看法,引发争论,老师适当点评,同学未讲到的再进行补充。一堂课下来,学生觉得收获很大。
二、精心设计课外活动,体验成功,培养学生“合作”的积极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教师应积极创设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获得一种自我肯定的内驱力,在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合作竞争”的真正含义。
(1)辩论赛。学习七年级上册的《羚羊木雕》这篇课文,在第二课时中,我们安排了体验课活动,围绕“我该不该要回羚羊木雕?”而辩论,抽签决定正反双方。同学们为了在辩论中立于不败之地,辩论前一天各个小组成员分工,积极准备资料,编写提纲,有的小组还在组内先进行试辩,辩论中唇枪舌箭,而到最后正反双方势均力敌,难辨胜负。老师顺势说,这样的结果是由两个原因的,一是双方队员都很棒;二说明双方的立场都有一定的道理,亲情、友情都很重要,都不能失去。那么,我们能不能找一个相对两全其美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使你身边的亲人和朋友都不要受伤害呢?此语一出,课堂又进入一个新的高潮……在活动中同学们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更为重要的是在语文课上我们很自然地对孩子们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这样的语文体验课可谓一举多得啊。
(2)办班刊。七年级开始我们就成立班级小文学社,为出版班刊做准备。设顾问、主编、副主编、编辑(会电脑打字的同学优先)、美术编辑,班刊名字向全班征集。每次作文经过各种方式改完后,各学习小组推荐一到两篇优秀作文交给编辑进行再次修改,确定十六篇左右上交老师,老师作最后修改。本期责任编辑负责打字——用电子信箱发送给老师——老师编排,打印几份——编辑员校对——印刷——装订成册——分发给同学人手一本(随着同学能力的提高,以后可以就慢慢指导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只指导)。近几年,我和四届的学生共办了近50期的班刊,《成长快乐》、《彩虹雨》、《足迹》、《青春记忆》,每期班刊成了同学们的期待,因为这里是他们展示自己的舞台,每个人都有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潜移默化当中提高了同学的写作兴趣与写作水平。
几年来,曾发表于班刊中的作文,每期都有若干篇被学校校刊《桂花雨》转载,甚至还有谢秋灵的《花儿般的微笑》、冯吉禹的《篮球哲学》等先后在《海峡教育报》和《中学生博览》亮相。这些成就感就是他们爱上写作,乃至语文学习的重要因素。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引发人生思考,促进“感恩”教育
情感总是伴随认识而产生和发生,积极情感推动人的智力发展。因此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情感培养,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培养相应的爱、憎、好、恶的情感。
七年级开始,我们开始按学号,每天由一位同学向大家推荐一篇自己所喜爱的文章,并写出推荐理由。课前三分钟介绍后,张贴到学习园地中。由于各人兴趣爱好不同,所推荐的文章的内容风格也不同,正好可以开拓同学们的视野,能广泛接触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要求写出推荐理由,能促使学生思考问题;写出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阅读写作相结合。一位同学在练笔中写道:“读了李睿涵同学推荐的《父亲与女儿的心灵对话》,我深深地感动了,我从来不知道原来父亲也有如此脆弱的一面,他也会需要儿女的关心和安慰,今后,我一定要多多关心我的父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他们快乐。”谁说今天的独生子女冷漠?分明是我们的教育没有能真正的深入孩子的内心,课外阅读正好弥补了这一课。
多么深刻的分析!课外阅读引发了孩子们对于生活、对于做人的深刻思考,这不正是我们教育的根本之所在吗?学生们如此积极地参与到语文阅读学习中,有这么深刻的阅读情感,这无疑为他们的语文学习之路作了很好的铺垫。
只要我们教育者抓住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时期,利用我们的学科优势,就有可能为学生的未来打下最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