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学生乐于作文的教学策略
让初中学生乐于作文的教学策略
文/王 智
摘 要:在教学实践探索与教学理论探究的基础上,企图从作文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寻求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途径。初中作文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通过以读促写和活动式作文两种作文指导方式,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丰富作文素材;以读促写;活动式作文
传统的初中作文教学以“考”为目的、以“教”为方式,偏重写作理论的讲授,只顾从考试出发照本宣科、按纲施教,而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学生鲜活的体验拒之门外。久而久之,许多学生变得对生活麻木、思想浅薄、认识偏颇,对丰富多彩的生活不能“心动”、对自己的思考和体验不会“笔动”,对美德善行更不想去“行动”。
怎样才能使初中学生不把作文当成一种苦差事,而看成是一种快乐的享受,美好的倾诉呢?我认为可以从下列三方面展开作文教学。
一、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表达真情实感,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练笔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生活中汲取作文之源,积聚作文能量,成为“有米之巧妇”。
1.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许多学生认为,他们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环境里,每天重复着两点一线(学校与家庭)的单调生活,无从积累写作素材。其实,学生的生活并不像他们所想的那么枯燥,在他们的身边,随时都在发生着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只不过他们因心不在焉而熟视无睹,使得这些有丰富内涵的平凡小事从他们眼前悄然而逝。
因此,我经常提醒学生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建议学生多写随笔,记录自己有所感触的事情,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大至国家大事,小到生活琐事,可以是使自己高兴或沮丧的一件小事,同学间一段有趣的对话,自己感兴趣的一堂课,与老师的一次谈心,学校开展的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外出欣赏到的一种美丽的自然景物……总之,由校内到校外,由家庭到社会,只要学生觉得有意思、有感触的事情,就鼓励他们随时记下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受任何形式限制,这样以“每日一记”的形式把自己的见闻感受记录下来,天长日久,就形成了一本内容丰富的生活札记。它真实地记录了学生个人的成长经历,而在随笔记录中,学生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2.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
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还能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场所,真实的生活体验给学生带来愉悦,学生在活动中既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又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产生写作灵感。
我会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写作材料。例如,结合学校开展的大课间活动,事先要求学生尽情参与活动,关注活动的整个场面,运用各种感觉器官感受活动的过程。回到课堂,让学生畅谈本次活动的见闻感受,再让学生整理思绪,将活动过程具体生动地表达出来。学生便能轻松写出富有活动气息的文章。此外,我还努力创设条件,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会、郊游、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活动。活动前加以提示,活动后相应指导,使学生开阔视野,文思活跃,快速成文。
总之,作文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嘴去问、用脑去想,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丰富学生的作文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态度和作文习惯。只有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才会得心应手,写作能力才能稳步提高。
二、善用教材,以读促写,模仿成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我认为教材是作文教学的基石,以读促写是有效的作文指导方法。这种方法是把阅读当作主体,以阅读促进写作,而不是直接教学生写作的方法。
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文章,这些文章给学生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课文为学生找到写作的基石。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挖掘教材,在作文教学中设计各种形式的片段练习,进行模仿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由于课上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在每一节课中,都有充裕的时间用于学生的习作,教师可以结合文章中的精彩片段,设计一些便于操作、简单易行的作文训练点,进行小练笔、片段训练、口头作文训练,比如,教授《三峡》一文时,让学生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并运用这种描写方法进行《精彩的校运会》小练笔;教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学生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并运用这种描写方法做《校园一角》片段描写;教授《我的母亲》时,与学生探讨记叙结合抒情和议论的方法并用多种表达方式写《我的父亲》等等。在下一节课上,教师再把作文的具体要求布置给学生。由于课堂上学生作文主体框架已形成,此刻再拿起笔二次作文就感到轻而易举了,同时二次推敲也能激发学生为写出好文章需再阅读的愿望、兴趣。
模仿是学习作文的最初形式,学生在仿写中逐步掌握写作的要领,范文的写作技巧变为学生自己运用自如的表达技能,由此实现创作的提高。由仿到创新,使学生实现写作知识的最直接的迁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由怕写作文变为爱写作文。
三、开展活动式作文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作文是生活的反映,生活靠体验去感悟,体验凭活动来展现。活动式作文教学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
活动式作文教学需要在一定的预设情境下开展。这既是实现作文教学目标的需要,也是有效开展作文教学的必然做法。不过,我们对作文的预设并不是要抑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反,我们更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激发作文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具体的做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我推荐开展以下几种活动:
1.材料解读活动
首先由教师提供相关的话题、材料,并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材料内涵,准确理解材料。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自由讨论,各小组再汇报自己对材料的理解,然后全班一起就各组观点展开交流,最后确定对材料的正确理解。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只起指导、扶助作用,仅在意见难以统一时,加以干预。
2.题目拟定活动
准确理解相关话题、材料之后,下面要做的就是拟一个好的作文题。这向来是学生作文时的一个难题。我们建议开展作文拟题活动,大家一起来,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拟出几个好题目,以供选用。该活动的要素有以下几点:首先,教师提要求,包括题目要符合话题和材料,题目要新颖,语言要凝练等。其次,每人拟出一至两个题目供选用。再次,各小组先交流,推荐一两个较好的题目。最后,全班交流,选出所有合适的较好的题目。还可以对题目进行修改,再供大家使用。
3.语句仿写活动
语句不美是学生作文的一大缺陷,干巴巴的语言表达是很难出彩的,也不可能在考试中吸引眼球,获得高分。为此,教师可以开展语句仿写活动。所谓语句仿写活动类似于中考试卷中的“仿写”,但不同的是,作文训练中的仿写活动要由师生合作,教师引导,学生模仿,并且要做到对事例的高度概括。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以“苦难”为话题作文,可以先写一个句子,让学生跟着模仿——“人生如爬山,苦难便是通向山巅的崎岖小路。不曾经历苦难,你就永远只能在山脚下徘徊,永远无法领略虎啸生风,群峰叠翠的无限风光。曹雪芹满腔辛酸作成红楼梦,贝多芬用苦难谱写第九交响曲,诺贝尔用生命的代价换取了震慑世界的一声巨响。”学生要做的是,首先找到一个合适的事例,再模仿教师所给的例句形式来写个句子。这样做的好处是,既锻炼了学生搜集事例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同样可以把学生写得较好的向全班诵读展示,更可以把那些值得修改的句子向全班展示,并要求同学们一起动手修改,这样更有意义。如果能长期坚持训练,学生作文时将不会再怕下笔了,作文的语言也将会变得美起来。
4.片段写作活动
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写出一篇六百字的文章是有难度的,我认为对文章进行分解,开展片段写作活动实用而有效。所谓“片段作文训练”,是指用较小的篇幅,描绘生活中的一个部分、一个侧面、一个特点、一个场面、一个情节,少则几十字,多则一两百字。如学生军训,就让学生写写站军姿;学生第一次住宿,就让学生写写离开父母的心情;学生第一次学习物理,就让学生写有趣的物理现象;中午放学,写写同学们争先恐后离开教室的情形;黄昏到了,写写醉人的夕阳。片段作文训练耗时少,针对性强,形式多样,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5.文章组合活动
上面所谈的都是作文时要“化整为零”把一整篇文章的写作缩小成写片段,把片段的写作再缩小成语句,这样既能让学生易于入文,又能使学生一步步前进,产生成就感,还便于教师作文教学中进行具体操作。最后,我们还要把这些零散的语句、片段整合成一篇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已经选好的题目,已经写好的句子和片段组合起来,再指导学生写个开头、过渡和结尾,这样一篇文章就完成了,剩下的就是修改、讲评了。
教师的指导是为了帮助学生活动,学生则通过活动完成作文的写作,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的作文,让学生爱作文,会作文。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如果能在写作源头上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在作文指导方式上切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学生就能在不断积累,不断运用中提高写作的水平,学生自然就对写作乐此不疲了。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5595.html
文/王 智
摘 要:在教学实践探索与教学理论探究的基础上,企图从作文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寻求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途径。初中作文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通过以读促写和活动式作文两种作文指导方式,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丰富作文素材;以读促写;活动式作文
传统的初中作文教学以“考”为目的、以“教”为方式,偏重写作理论的讲授,只顾从考试出发照本宣科、按纲施教,而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学生鲜活的体验拒之门外。久而久之,许多学生变得对生活麻木、思想浅薄、认识偏颇,对丰富多彩的生活不能“心动”、对自己的思考和体验不会“笔动”,对美德善行更不想去“行动”。
怎样才能使初中学生不把作文当成一种苦差事,而看成是一种快乐的享受,美好的倾诉呢?我认为可以从下列三方面展开作文教学。
一、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表达真情实感,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练笔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生活中汲取作文之源,积聚作文能量,成为“有米之巧妇”。
1.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许多学生认为,他们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环境里,每天重复着两点一线(学校与家庭)的单调生活,无从积累写作素材。其实,学生的生活并不像他们所想的那么枯燥,在他们的身边,随时都在发生着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只不过他们因心不在焉而熟视无睹,使得这些有丰富内涵的平凡小事从他们眼前悄然而逝。
因此,我经常提醒学生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建议学生多写随笔,记录自己有所感触的事情,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大至国家大事,小到生活琐事,可以是使自己高兴或沮丧的一件小事,同学间一段有趣的对话,自己感兴趣的一堂课,与老师的一次谈心,学校开展的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外出欣赏到的一种美丽的自然景物……总之,由校内到校外,由家庭到社会,只要学生觉得有意思、有感触的事情,就鼓励他们随时记下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受任何形式限制,这样以“每日一记”的形式把自己的见闻感受记录下来,天长日久,就形成了一本内容丰富的生活札记。它真实地记录了学生个人的成长经历,而在随笔记录中,学生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2.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
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还能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场所,真实的生活体验给学生带来愉悦,学生在活动中既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又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产生写作灵感。
我会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写作材料。例如,结合学校开展的大课间活动,事先要求学生尽情参与活动,关注活动的整个场面,运用各种感觉器官感受活动的过程。回到课堂,让学生畅谈本次活动的见闻感受,再让学生整理思绪,将活动过程具体生动地表达出来。学生便能轻松写出富有活动气息的文章。此外,我还努力创设条件,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会、郊游、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活动。活动前加以提示,活动后相应指导,使学生开阔视野,文思活跃,快速成文。
总之,作文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嘴去问、用脑去想,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丰富学生的作文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态度和作文习惯。只有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才会得心应手,写作能力才能稳步提高。
二、善用教材,以读促写,模仿成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我认为教材是作文教学的基石,以读促写是有效的作文指导方法。这种方法是把阅读当作主体,以阅读促进写作,而不是直接教学生写作的方法。
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文章,这些文章给学生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课文为学生找到写作的基石。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挖掘教材,在作文教学中设计各种形式的片段练习,进行模仿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由于课上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在每一节课中,都有充裕的时间用于学生的习作,教师可以结合文章中的精彩片段,设计一些便于操作、简单易行的作文训练点,进行小练笔、片段训练、口头作文训练,比如,教授《三峡》一文时,让学生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并运用这种描写方法进行《精彩的校运会》小练笔;教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学生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并运用这种描写方法做《校园一角》片段描写;教授《我的母亲》时,与学生探讨记叙结合抒情和议论的方法并用多种表达方式写《我的父亲》等等。在下一节课上,教师再把作文的具体要求布置给学生。由于课堂上学生作文主体框架已形成,此刻再拿起笔二次作文就感到轻而易举了,同时二次推敲也能激发学生为写出好文章需再阅读的愿望、兴趣。
模仿是学习作文的最初形式,学生在仿写中逐步掌握写作的要领,范文的写作技巧变为学生自己运用自如的表达技能,由此实现创作的提高。由仿到创新,使学生实现写作知识的最直接的迁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由怕写作文变为爱写作文。
三、开展活动式作文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作文是生活的反映,生活靠体验去感悟,体验凭活动来展现。活动式作文教学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
活动式作文教学需要在一定的预设情境下开展。这既是实现作文教学目标的需要,也是有效开展作文教学的必然做法。不过,我们对作文的预设并不是要抑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反,我们更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激发作文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具体的做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我推荐开展以下几种活动:
1.材料解读活动
首先由教师提供相关的话题、材料,并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材料内涵,准确理解材料。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自由讨论,各小组再汇报自己对材料的理解,然后全班一起就各组观点展开交流,最后确定对材料的正确理解。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只起指导、扶助作用,仅在意见难以统一时,加以干预。
2.题目拟定活动
准确理解相关话题、材料之后,下面要做的就是拟一个好的作文题。这向来是学生作文时的一个难题。我们建议开展作文拟题活动,大家一起来,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拟出几个好题目,以供选用。该活动的要素有以下几点:首先,教师提要求,包括题目要符合话题和材料,题目要新颖,语言要凝练等。其次,每人拟出一至两个题目供选用。再次,各小组先交流,推荐一两个较好的题目。最后,全班交流,选出所有合适的较好的题目。还可以对题目进行修改,再供大家使用。
3.语句仿写活动
语句不美是学生作文的一大缺陷,干巴巴的语言表达是很难出彩的,也不可能在考试中吸引眼球,获得高分。为此,教师可以开展语句仿写活动。所谓语句仿写活动类似于中考试卷中的“仿写”,但不同的是,作文训练中的仿写活动要由师生合作,教师引导,学生模仿,并且要做到对事例的高度概括。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以“苦难”为话题作文,可以先写一个句子,让学生跟着模仿——“人生如爬山,苦难便是通向山巅的崎岖小路。不曾经历苦难,你就永远只能在山脚下徘徊,永远无法领略虎啸生风,群峰叠翠的无限风光。曹雪芹满腔辛酸作成红楼梦,贝多芬用苦难谱写第九交响曲,诺贝尔用生命的代价换取了震慑世界的一声巨响。”学生要做的是,首先找到一个合适的事例,再模仿教师所给的例句形式来写个句子。这样做的好处是,既锻炼了学生搜集事例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同样可以把学生写得较好的向全班诵读展示,更可以把那些值得修改的句子向全班展示,并要求同学们一起动手修改,这样更有意义。如果能长期坚持训练,学生作文时将不会再怕下笔了,作文的语言也将会变得美起来。
4.片段写作活动
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写出一篇六百字的文章是有难度的,我认为对文章进行分解,开展片段写作活动实用而有效。所谓“片段作文训练”,是指用较小的篇幅,描绘生活中的一个部分、一个侧面、一个特点、一个场面、一个情节,少则几十字,多则一两百字。如学生军训,就让学生写写站军姿;学生第一次住宿,就让学生写写离开父母的心情;学生第一次学习物理,就让学生写有趣的物理现象;中午放学,写写同学们争先恐后离开教室的情形;黄昏到了,写写醉人的夕阳。片段作文训练耗时少,针对性强,形式多样,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5.文章组合活动
上面所谈的都是作文时要“化整为零”把一整篇文章的写作缩小成写片段,把片段的写作再缩小成语句,这样既能让学生易于入文,又能使学生一步步前进,产生成就感,还便于教师作文教学中进行具体操作。最后,我们还要把这些零散的语句、片段整合成一篇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已经选好的题目,已经写好的句子和片段组合起来,再指导学生写个开头、过渡和结尾,这样一篇文章就完成了,剩下的就是修改、讲评了。
教师的指导是为了帮助学生活动,学生则通过活动完成作文的写作,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的作文,让学生爱作文,会作文。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如果能在写作源头上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在作文指导方式上切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学生就能在不断积累,不断运用中提高写作的水平,学生自然就对写作乐此不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