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化教育引入英语课堂
把文化教育引入英语课堂
河南省灵宝市焦村镇一中 杨玮玮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关键词】文化教育;英语课堂;教学方法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我认为中学英语中文化导入应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干扰言语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招呼、问候、致谢、致歉、告别、称呼、打电话、请求、邀请等用语的规范作用,话题的选择,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等等。比如以中外的感谢和答谢为例:
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 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 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 thanks.”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又如学生知道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也就相应地把“王老师”称为Teacher Wang。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王老师=Teacher Wang。此外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唐秘书”、“张护士”称为Secretary Tang, Nurse Zhang,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感觉不可思议。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 Miss., Mrs.等。
2.词语的文化内涵,包括词语的指代范畴,情感色彩和联想意义,某些具有一些文化背景的成语、谚语和惯用语的运用。
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教学中不能让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出主观的评价,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对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举个例子: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意:“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尽管近些年来养庞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变,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没有贬义。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Old dog will mot learn n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等等。形容人“病得厉害”用sick as a dog,“累极了”是dog-tired。与此相反,中国人十分喜爱猫,用“馋猫”比喻人贪嘴,常有亲呢的成份,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基于语言和文化的相互关系文化引入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与语言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有机得结合起来。然而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该采用灵活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动得自觉的吸取并融入到新的文化环境中来:
1.教学过程中重视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
词汇教学的难点是某些词语的文化内涵。即使如Hello/Hi/Sorry/Pardon等形式上极为简单的表达,困扰学生的并不是如何准确发音和正确拼写,而是如何得体运用。对于这一类词语,教师应着重介绍或补充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必要时进行汉语文化比较,使学生不但知道它们的表层词义,更能了解其文化内涵。比如“red”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red—letter days”(节假日)。尤其在中国,红色象征革命和社会主义等积极意义,但英语中的“red”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引生气的事)。还有当看到商业英语中的“in the red”,别以为是盈利,相反,是表示亏损、负债。 对于教学中遇到的类似的词汇,只有把它们放在社会文化环境的背景中进行教学,学生才易于理解和掌握。
2.在课堂中创设对话中的文化语境
在日常对话中,学生最容易出现语用错误。这不仅因为对话涉及到交际用语的规范使用以及礼仪习俗,更由于在具体的言语交际中,语言形式的选用总是受到时间、地点、话题、交际双方的情感、个性、社会角色及其文化背景等语境因素的制约。因此,成功的对话课,除了要让学生记住相关的交际用语,传授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还应该设置特定的交际语境,灵活选用适当的训练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口头或笔头、双边或多边的言语实践活动。以下举例说明几种文化语境的设置:
(1)采用角色表演的方式
例如,在JEFC,Book2A,Lesson21,中我们要学习有关的询问方向和指示方向的内容,教师可以把自己学校所在的主要街道,商店,车站,邮局等建筑物画成一张示意图,用不同的标志表示对话者所在的位置,然后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旅客和民警,进行问路和指路的对话,对此,教师设置了如下的对话:
A:Excuse me where’s the nearest bus stop,please?
B:I‘m sorry ,I don’t know.
A:Thank you all the same.
(2)将长篇的阅读课文改成对话的形式
在JEFC,Book3A,
3.积极挖掘语篇的文化信息
现行的中学英语教材选材广泛,大部分语篇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特别是其中的文学作品,为学生了解外部世界提供了生动鲜明的材料。在语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还要引导他们随时随地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4.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取和体验异国文化
教师在平时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地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推荐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5631.html
河南省灵宝市焦村镇一中 杨玮玮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关键词】文化教育;英语课堂;教学方法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我认为中学英语中文化导入应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干扰言语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招呼、问候、致谢、致歉、告别、称呼、打电话、请求、邀请等用语的规范作用,话题的选择,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等等。比如以中外的感谢和答谢为例:
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 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 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 thanks.”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又如学生知道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也就相应地把“王老师”称为Teacher Wang。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王老师=Teacher Wang。此外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唐秘书”、“张护士”称为Secretary Tang, Nurse Zhang,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感觉不可思议。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 Miss., Mrs.等。
2.词语的文化内涵,包括词语的指代范畴,情感色彩和联想意义,某些具有一些文化背景的成语、谚语和惯用语的运用。
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教学中不能让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出主观的评价,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对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举个例子: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意:“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尽管近些年来养庞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变,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没有贬义。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Old dog will mot learn n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等等。形容人“病得厉害”用sick as a dog,“累极了”是dog-tired。与此相反,中国人十分喜爱猫,用“馋猫”比喻人贪嘴,常有亲呢的成份,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基于语言和文化的相互关系文化引入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与语言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有机得结合起来。然而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该采用灵活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动得自觉的吸取并融入到新的文化环境中来:
1.教学过程中重视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
词汇教学的难点是某些词语的文化内涵。即使如Hello/Hi/Sorry/Pardon等形式上极为简单的表达,困扰学生的并不是如何准确发音和正确拼写,而是如何得体运用。对于这一类词语,教师应着重介绍或补充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必要时进行汉语文化比较,使学生不但知道它们的表层词义,更能了解其文化内涵。比如“red”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red—letter days”(节假日)。尤其在中国,红色象征革命和社会主义等积极意义,但英语中的“red”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引生气的事)。还有当看到商业英语中的“in the red”,别以为是盈利,相反,是表示亏损、负债。 对于教学中遇到的类似的词汇,只有把它们放在社会文化环境的背景中进行教学,学生才易于理解和掌握。
2.在课堂中创设对话中的文化语境
在日常对话中,学生最容易出现语用错误。这不仅因为对话涉及到交际用语的规范使用以及礼仪习俗,更由于在具体的言语交际中,语言形式的选用总是受到时间、地点、话题、交际双方的情感、个性、社会角色及其文化背景等语境因素的制约。因此,成功的对话课,除了要让学生记住相关的交际用语,传授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还应该设置特定的交际语境,灵活选用适当的训练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口头或笔头、双边或多边的言语实践活动。以下举例说明几种文化语境的设置:
(1)采用角色表演的方式
例如,在JEFC,Book2A,Lesson21,中我们要学习有关的询问方向和指示方向的内容,教师可以把自己学校所在的主要街道,商店,车站,邮局等建筑物画成一张示意图,用不同的标志表示对话者所在的位置,然后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旅客和民警,进行问路和指路的对话,对此,教师设置了如下的对话:
A:Excuse me where’s the nearest bus stop,please?
B:I‘m sorry ,I don’t know.
A:Thank you all the same.
(2)将长篇的阅读课文改成对话的形式
在JEFC,Book3A,
3.积极挖掘语篇的文化信息
现行的中学英语教材选材广泛,大部分语篇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特别是其中的文学作品,为学生了解外部世界提供了生动鲜明的材料。在语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还要引导他们随时随地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4.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取和体验异国文化
教师在平时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地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推荐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