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英语论文 >> 正文

略论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的有效策略


略论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的有效策略
  
  文/黄雁楠
  
  摘 要:英语教学一定要放在相应的文化背景中进行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根据现代英语的教学目标,结合工作实践,论述了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渗透文化背景知识的有效策略,旨在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背景知识;渗透;策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反映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和不同的文化世界。英语教学如果只是侧重于语音、语法、词汇固有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社会文化认识能力的提高,那么就不可能真正地掌握这门语言。在英语教学中,只有把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融入教学中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这门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一、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渗透的重要性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由于受到文化习俗和定向思维的影响,难免会遇到思维定式的影响和由于异国文化而产生的冲突和碰撞。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要恰到好处地同外国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就必须尽可能地、全面地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尤其是与我国文化有差异的背景知识,如,西方人尊重别人的隐私,一般不打听对方的私事、年龄、收入、住房、婚姻状况等。在这一点上,语言学家沃夫森就曾指出:在跨文化交流中,外国人往往能够容忍、原谅并理解说外语的人在语言方面的差错,但对无视社会文化差异、使用不当的言辞或非语言行为,却不能容忍。
  
  2.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结合文章语境的文化背景和内涵,适当地渗透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可以引领学生进入古老和宏伟的西方文化殿堂,接触英语国家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学、地理、人文、价值取向和社会观念等方面的知识,领略风格迥异的异域风情,感受西方社会不同的风俗习惯,从而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见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可以使课堂变得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一个从语言到文化,再由文化到语言的良性循环。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英语的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英语文章的题材各种各样,包含了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实践证明: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越丰富,阅读水平就越强。
  
  文化背景知识是阅读理解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绝非可有可无。在很多时候即便读懂、听懂材料中的每一个单词、句子,但由于缺乏中西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也不能理解其真正含义。如下面这句话“He is one of the literary fat cats.”按照字面翻译是,他简直是只大肥猫。其实 fat cat是很早就有的一个俚语,意思是“大亨”,所以原句的意思是:他是文学界的显赫人物。英语中关于cat的习语很多,但是比作人时,一般给人的联想都不太好,也许是因为cat 常和巫婆在一起,迷信认为遇到black cat是不吉利的征兆。英语中常用cat指包藏祸心的女人,把脾气很坏的老太婆称之为old cat。
  
  二、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的有效策略
  
  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导致了语言的不同。在任何时候教授一门外语,我们必须教授这种语言的文化习俗、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感观念与行为习惯等复杂系统。
  
  1.通过词汇教学,揭示其文化内涵
  
  词汇(包括单词、习语和成语等)的学习直接影响着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在词汇教学时,教师应做到让学生在掌握词汇概念意义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恰当地使用词语。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具有不同褒贬意义的词汇,除了给学生讲清楚其概念意义外,还要介绍它们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时还可适当扩展知识内容,顺便讲一些相关的外国风俗习惯等。
  
  例如“狗”这个词在汉英两种语言里的表意都是一样的,但两个文化群体里的“狗”的文化意义又相差甚远。中国人常用“狗眼看人”“丧家犬”“狗仗人势”“狼心狗肺”之类贬义词语,但是英美国家的人对狗的看法与我们截然不同,他们认为“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忠诚可靠。所以“dog”在英美国家中往往含有褒义,如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you are a lucky dog(你真是个幸运儿)。
  
  再如,Waterloo(滑铁卢)原指比利时中部一座无名小城,因1815年拿破仑率军在此作战而闻名于世。这次战役是以拿破仑惨败而告终的,所以Waterloo一词就成为“惨败”和“毁灭”等悲剧性结局的化名词。如果不了解这一文化历史背景,学生就无法理解“meet one’s Waterloo”这一成语的真实含义。这个词还成为一部著名电影的片名,即“Waterloo Bridge”,题目直接揭示了影片的悲剧主题,但译者并没有把它直译为《滑铁卢大桥》,而是巧妙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借用中国历史上另一幕著名爱情悲剧,将其译为《魂断蓝桥》。如果译者没有对英语文化背景的了解,是无法译出如此经典佳句的。
  
  2.在阅读过程中,依靠教材讲授相关英美文化背景知识
  
  目前各中学都没有开设专门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要立足于教材,尽可能多地从教材中挖掘文化信息。教师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和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社会传统、生活习惯、社交礼仪,还有一些常用的称呼语、问候语等,帮助学生填补知识结构中有关外国文化背景知识的不足与空缺。如,在讲解《牛津高中英语》模块8第二单元的project From the blues to pop时,就可以把猫王、杰克逊以及披头士的简介和代表歌曲融入课文中,并把当时的社会形态、人们的价值观渗透进去,这样学生就能更加容易理解文章的脉络。
  
  3.在听力口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
  
  虽然学生平时花了不少时间进行英语听力口语训练,但是在真正提高水平上收效甚微。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文化背景知识。
  
  英美人在平时的交流中喜欢使用典故、成语和修辞等,用词大多源于文学名著、民间传说及《圣经》、名人演讲等,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背景知识,这些往往会影响甚至制约学生的听力理解。在收听英语新闻节目时,这种情况更为明显。
  
  例如,美国《时代》周刊曾经把尼克松访华描述成为Nixon’s Odyssey of China,其中Odyssey原为古希腊诗人荷马(HOMER)的一部英语史诗,描述Odyssey在古城特洛伊陷落之后所经历的一段漫长而艰难的历程,不能不说意味深长。如果不了解这个故事,不知道Odyssey在这里是指“漫长历程”之意,就很难理解这句话的真正意义。
  
  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语音面貌的培养,还要尽可能地创设真实的文化语境。例如,创设初次见面、打招呼、介绍等社会生活情景,组织学生进行结对练习、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课本剧等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设想自己置身于英美文化情境中,运用英语进行语言实践,加深学生对英语国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的理解,提高交际能力。
  
  4.结合丰富的课外活动进行文化渗透
  
  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仅凭有限的课堂时间以及教师课上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我们应更多地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给学生创造出更多了解英语文化,培养交际能力的机会,教师可在课外开设系列专题讲座,介绍英美文化背景知识。
  
  鼓励引导学生多接触英美原版的东西,如,报纸、杂志、电影、电视、录像等,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的信息,从中领略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语言行为,体会英美文化与汉文化的差异。
  
  组织学生办英语报、开英语角、写英语日记、举办优秀作文展、朗读、表演、写作竞赛、举办各种party(如,新年晚会、圣诞晚会)等各种活动,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又丰富了学习形式,使学生更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可以让学生将各国的历史故事、传说故事、经典电影片段等改编成短剧,并进行表演比赛,在发挥学生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扩充了文化背景知识。
  
  总之,我们需要正确认识文化背景知识在当前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并在课堂教学及课外辅导中全面地反映出来。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真正达到了学英语的目的。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5654.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英语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