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平台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个性化学习模式探究
信息技术平台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个性化学习模式探究
张帆,杨邦清
(福建南平实验小学, 福建 南平 353000 )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的亮点课程。本文从分析信息技术平台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个性化的学习基本原则,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活动个性化学习分成三个基本环节:主题生成的个性化、探究过程个性化、探究成果个性化,并在实验研究中总结提炼了个性化教学的基本模式。通过分析信息技术在这三个环节中的作用,建构一个学习主题的自主性、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和学习评价的多元性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个性化学习环境,以达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个性化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3)12-0006-03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我国中小学开展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实施载体和操作平台,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领域。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指定领域之一,既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对象,又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工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信息技术教育整合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活动指导教师应从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出发,发挥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实践活动,通过特定问题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实现对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意识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平台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个性化学习的实现,既是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需求,也是感悟信息技术使用价值的需求;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特征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并作出相应反应,从而实现因材施教。
二信息技术平台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个性化学习基本原则
个性化教学是指“以学习者为中心适合满足学生个别需求的教学”。(摘自尹俊华主编的《教育技术学导论》)我们认为信息技术平台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个性化学习的主要表现为:学习主题的自主性、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和学习评价的多元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开放、交互、多元”是现代化手段实现个性化学习的基本理念和指导原则。
三信息技术平台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个性化学习基本环节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我们把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分为三个基本环节:主题生成、主题探究、成果展示,信息技术平台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这三个环节的个性化学习(如图1所示)。
四信息技术平台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个性化学习基本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更注重学生的个人感悟和个性化知识的发展,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学生个性发展。探究选题的自主性、探究进度的自主性,探究过程的交互性在传统课堂中是很难实现的,在信息技术平台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个性化学习中,以问题的解决为载体,以学习主题的个性化、学习环境的个性化、学习风格的个性化、学习内容呈现个性化、交流形式的个性化为主要学习特征,在实验研究中总结提炼了以下基本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五信息技术平台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个性化学习各环节的作用
(一)主题生成环节——信息技术平台为课题开展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主题从哪里来?哪些主题会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编织的是一条为学生与其所在的现实世界发生联系的相互作用的纽带。”[1]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用录像、录音、照相等信息技术手段“捕捉”和“记录”自然、社会、学校中的一些有价值的素材,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做生活的有心人。
例如,开展《校园节能小能手》活动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生活,抓拍一些浪费能源现象,将学生拍得的相片办一个展览。从孩子们拍得的《永不熄灭的电灯》、《哭泣的水龙头》、《垃圾筒里的作业本》、《如山的丢失物品》等相片,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校园生活,强烈地激发了学生节约能源、爱护校园的意识。于是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研究主题,如“制作节能小标签”、“宣传节能小知识”、“作业的再利用”、“失物储畜角”等等。这些课题的产生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背景与生活经验,使学生乐于参与。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自己通过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也实现学习者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个性化。
(二)探究过程环节——信息技术平台为学生独立探索提供个性化学习环境
小学高年级学生信息技术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也日益熟练,具有一定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处理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时,信息技术平台为学生独立探索提供了更具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学习资源的开放性
确定主题后的资料收集是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研究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也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更是深化主题,挖掘主题的重要源泉。文献资料、网络资料、调查访问资料是学生获取资料的三大资源。其中Intel资源丰富,为学生提供了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文献资料和音频、视频资料,以及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国内有很多优秀科普网站,如北京科普、中国科普、中国科普博览等,都提供了交通、环境、军事、历史、风土、文学、天文、地理、海洋、生命等多种知识。除了这些资源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建立主题学习网站的形式,为学生学习提供一定范围的资料,既使学生信息更丰富、快捷,又大大节省了探究的时间,提高学生的资料查找效率。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学生独立探索时,应引导学生及时整理资料、去伪存真、分门别类,使学生在阅读资料、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深化对问题的认知。
例如,指导学生开展《月圆中秋节》课题探究时,可采用主题网站的自主探究形式,借助留言簿的形式,让学生将收集的各类资料上传并交流。通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学生发现主要可以分成:古诗中的中秋、歌曲中的中秋、中秋节的传说和由来、中秋节的习俗这几大类。在课堂现场交流中,引发了学生对资料由表及里的思考,如从“古诗中的中秋”想到“怎样朗诵诗词”,从“欣赏配乐诗朗诵《古朗月行》”到“小组合作,自己配乐,朗诵诗歌”。学生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判读、分类、提炼、整合,体验到了研究课题的喜悦,也体会到了信息目的获取,准确的筛选,信息的加工,信息由表及里地创新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在信息平台上还加强了信息交流和协作的能力。
2.学习过程的自主性
网络环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探究为每一个学习者都提供了一个适合个性化学习的环境,令教学方式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主体,注重学生的个人感悟和个性化知识的发展,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学生个性发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自选课题探究,自主确定学习内容、方式,并将搜集到的资料上传到相应的群组共享,也可以使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平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体现了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实践性、创造性。
例如,在“塑料是不是21世纪最糟糕的发明”这一辩论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造自主学习环境。首先,学生自主决定加入正反方的辩题。再指导学生借助网络搜索引擎和生活调查搜集大量的资料:塑料的优、缺点,塑料的发展,塑料在生活中的应用,新科技对塑料的改进,我家每天每月产生废弃塑料制品的总量,废弃塑料对环境的危害……在学生将搜集大量图、文资料后,发到网络共享资料库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类、整理,并根据学生自己的辩论立场筛选,再传回 “正、反方论据库”中,完成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在双方都根据论点掌握大量论据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国际大中专生辩论赛”,通过师生、生生间的讨论,了解辩论时应遵守的相关规则,发现辩论时应用的相关技巧。最后,在班级、年段内开展一场场激烈地辩论赛。这种通过网络平台与现实调查的资料收集,观看录像辩论和现场辩论相结合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极大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地让学生意识到人类环保意识的薄弱才是造成现今环境破坏的根源。最后教师适时地出示国家制定的《限塑令》,为后继新课题的生成《限塑令的调查》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虚拟和现实的结合建构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在反思中升华,在互动中生成,在实践中研究,实现了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和把握学习进度,在个性化学习的过程中还注意了学生间和师生间的协作,注重通过平等的对话、相互协作实现学习活动中知识的主动建构。
(三)成果汇报环节——信息技术手段使学习评价多元性,成果展示多样性
1.学习评价的多元性
《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指导纲要》强调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应当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打破了评价者是教师的唯一性,生生互评和师生互评,阶段评价和结题评价应当贯穿活动中。网络让评价关注了活动的过程,如利用“留言板”将“生生评价”落实到位;利用QQ即时通信工具将“师生评价”关注学生进步点滴,利用个人空间将“阶段评价表”、“结题评价表”等成长的脚步记录在册。每一位参与者都可以对其它参与者的表现及时点评、查询,以便及时修正活动中的言行,保证了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
2.成果制作的多样性
传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往往以研究课题报告、倡仪书、手抄报等形式体现。而随着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灵活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发挥各自特长,如制作PPT讲稿、照片资料、调查录像、音响合成、电子小报等更多样形式展示出来,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自主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六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平台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个性化学习,进一步推进了教育信息技术进程,促使了教学方式的变革,不仅促进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在活动中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积极引导了学生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利用网络资源,拓展活动空间, 是信息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陈树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何克抗。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四结合通讯,2003.
[3] 郭元祥,沈旎。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用书(5-6年级)[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5739.html
张帆,杨邦清
(福建南平实验小学, 福建 南平 353000 )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的亮点课程。本文从分析信息技术平台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个性化的学习基本原则,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活动个性化学习分成三个基本环节:主题生成的个性化、探究过程个性化、探究成果个性化,并在实验研究中总结提炼了个性化教学的基本模式。通过分析信息技术在这三个环节中的作用,建构一个学习主题的自主性、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和学习评价的多元性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个性化学习环境,以达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个性化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3)12-0006-03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我国中小学开展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实施载体和操作平台,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领域。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指定领域之一,既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对象,又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工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信息技术教育整合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活动指导教师应从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出发,发挥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实践活动,通过特定问题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实现对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意识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平台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个性化学习的实现,既是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需求,也是感悟信息技术使用价值的需求;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特征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并作出相应反应,从而实现因材施教。
二信息技术平台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个性化学习基本原则
个性化教学是指“以学习者为中心适合满足学生个别需求的教学”。(摘自尹俊华主编的《教育技术学导论》)我们认为信息技术平台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个性化学习的主要表现为:学习主题的自主性、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和学习评价的多元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开放、交互、多元”是现代化手段实现个性化学习的基本理念和指导原则。
三信息技术平台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个性化学习基本环节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我们把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分为三个基本环节:主题生成、主题探究、成果展示,信息技术平台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这三个环节的个性化学习(如图1所示)。
四信息技术平台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个性化学习基本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更注重学生的个人感悟和个性化知识的发展,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学生个性发展。探究选题的自主性、探究进度的自主性,探究过程的交互性在传统课堂中是很难实现的,在信息技术平台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个性化学习中,以问题的解决为载体,以学习主题的个性化、学习环境的个性化、学习风格的个性化、学习内容呈现个性化、交流形式的个性化为主要学习特征,在实验研究中总结提炼了以下基本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五信息技术平台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个性化学习各环节的作用
(一)主题生成环节——信息技术平台为课题开展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主题从哪里来?哪些主题会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编织的是一条为学生与其所在的现实世界发生联系的相互作用的纽带。”[1]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用录像、录音、照相等信息技术手段“捕捉”和“记录”自然、社会、学校中的一些有价值的素材,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做生活的有心人。
例如,开展《校园节能小能手》活动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生活,抓拍一些浪费能源现象,将学生拍得的相片办一个展览。从孩子们拍得的《永不熄灭的电灯》、《哭泣的水龙头》、《垃圾筒里的作业本》、《如山的丢失物品》等相片,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校园生活,强烈地激发了学生节约能源、爱护校园的意识。于是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研究主题,如“制作节能小标签”、“宣传节能小知识”、“作业的再利用”、“失物储畜角”等等。这些课题的产生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背景与生活经验,使学生乐于参与。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自己通过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也实现学习者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个性化。
(二)探究过程环节——信息技术平台为学生独立探索提供个性化学习环境
小学高年级学生信息技术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也日益熟练,具有一定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处理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时,信息技术平台为学生独立探索提供了更具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学习资源的开放性
确定主题后的资料收集是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研究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也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更是深化主题,挖掘主题的重要源泉。文献资料、网络资料、调查访问资料是学生获取资料的三大资源。其中Intel资源丰富,为学生提供了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文献资料和音频、视频资料,以及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国内有很多优秀科普网站,如北京科普、中国科普、中国科普博览等,都提供了交通、环境、军事、历史、风土、文学、天文、地理、海洋、生命等多种知识。除了这些资源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建立主题学习网站的形式,为学生学习提供一定范围的资料,既使学生信息更丰富、快捷,又大大节省了探究的时间,提高学生的资料查找效率。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学生独立探索时,应引导学生及时整理资料、去伪存真、分门别类,使学生在阅读资料、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深化对问题的认知。
例如,指导学生开展《月圆中秋节》课题探究时,可采用主题网站的自主探究形式,借助留言簿的形式,让学生将收集的各类资料上传并交流。通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学生发现主要可以分成:古诗中的中秋、歌曲中的中秋、中秋节的传说和由来、中秋节的习俗这几大类。在课堂现场交流中,引发了学生对资料由表及里的思考,如从“古诗中的中秋”想到“怎样朗诵诗词”,从“欣赏配乐诗朗诵《古朗月行》”到“小组合作,自己配乐,朗诵诗歌”。学生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判读、分类、提炼、整合,体验到了研究课题的喜悦,也体会到了信息目的获取,准确的筛选,信息的加工,信息由表及里地创新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在信息平台上还加强了信息交流和协作的能力。
2.学习过程的自主性
网络环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探究为每一个学习者都提供了一个适合个性化学习的环境,令教学方式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主体,注重学生的个人感悟和个性化知识的发展,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学生个性发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自选课题探究,自主确定学习内容、方式,并将搜集到的资料上传到相应的群组共享,也可以使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平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体现了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实践性、创造性。
例如,在“塑料是不是21世纪最糟糕的发明”这一辩论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造自主学习环境。首先,学生自主决定加入正反方的辩题。再指导学生借助网络搜索引擎和生活调查搜集大量的资料:塑料的优、缺点,塑料的发展,塑料在生活中的应用,新科技对塑料的改进,我家每天每月产生废弃塑料制品的总量,废弃塑料对环境的危害……在学生将搜集大量图、文资料后,发到网络共享资料库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类、整理,并根据学生自己的辩论立场筛选,再传回 “正、反方论据库”中,完成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在双方都根据论点掌握大量论据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国际大中专生辩论赛”,通过师生、生生间的讨论,了解辩论时应遵守的相关规则,发现辩论时应用的相关技巧。最后,在班级、年段内开展一场场激烈地辩论赛。这种通过网络平台与现实调查的资料收集,观看录像辩论和现场辩论相结合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极大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地让学生意识到人类环保意识的薄弱才是造成现今环境破坏的根源。最后教师适时地出示国家制定的《限塑令》,为后继新课题的生成《限塑令的调查》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虚拟和现实的结合建构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在反思中升华,在互动中生成,在实践中研究,实现了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和把握学习进度,在个性化学习的过程中还注意了学生间和师生间的协作,注重通过平等的对话、相互协作实现学习活动中知识的主动建构。
(三)成果汇报环节——信息技术手段使学习评价多元性,成果展示多样性
1.学习评价的多元性
《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指导纲要》强调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应当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打破了评价者是教师的唯一性,生生互评和师生互评,阶段评价和结题评价应当贯穿活动中。网络让评价关注了活动的过程,如利用“留言板”将“生生评价”落实到位;利用QQ即时通信工具将“师生评价”关注学生进步点滴,利用个人空间将“阶段评价表”、“结题评价表”等成长的脚步记录在册。每一位参与者都可以对其它参与者的表现及时点评、查询,以便及时修正活动中的言行,保证了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
2.成果制作的多样性
传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往往以研究课题报告、倡仪书、手抄报等形式体现。而随着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灵活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发挥各自特长,如制作PPT讲稿、照片资料、调查录像、音响合成、电子小报等更多样形式展示出来,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自主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六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平台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个性化学习,进一步推进了教育信息技术进程,促使了教学方式的变革,不仅促进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在活动中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积极引导了学生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利用网络资源,拓展活动空间, 是信息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陈树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何克抗。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四结合通讯,2003.
[3] 郭元祥,沈旎。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用书(5-6年级)[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