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支教教师事迹材料
位卑未敢忘忧国
--访援疆支教教师赵慧卿
乍听赵慧卿这个名字,你会认为名字的主人是一位聘婷袅袅的南国女郎,而实际上他是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齐鲁汉子、刚刚凯旋的山东省第三批援疆支教教师济南支队党小组长、副支队长、“山东省援疆支教先进工作者”。在一次朋友聚会时,我遇到了他。当我问到他援疆支教一年的最大感受的时候,他没有言及离乡之苦、水土不服之痛,而是幽幽说道,那里太缺好老师了!
短短一句话,不由使我肃然起敬,这就是人民教师的情怀!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支援西部大开发,援疆支教载誉归来,非但没有丝毫劳苦功高的骄矜与自满,流露出的却是忧国忧民之叹,对那片热土的一往情深。于是,我与之相知恨晚,非常急切地拜访了他。他向我做了下面的讲述。
我于1970年8月生于济南历城黄河东岸一农民家庭。1993年9月,我在从事建筑工人工作4年后,考入济南大学数学系(专科),1995年7月在历城四中(今济南高新区实验中学)参加工作,一直担任高中数学教学兼班主任。18年来,我以4年建筑工人的经历作为精神财富,满怀一颗感恩之心对待生活、对待工作,由于教学成绩优异,连年被评为学校、历城区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济南市“走青春路,做育花人”先进个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自学,取得本科学历。
2012年8月,我响应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教育对口支援的号召,肩负9600多万山东人民的重托,来到祖国西部边陲--新疆喀什,在疏勒县第一中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涯。这是一所民族学校,全校72个教学班,近4000师生,除了学校党支部书记和我们3名援疆教师之外,其余全是维族同胞。入校伊始,我被疏勒县教育局任命为教研室主任助理,兼任高一双语班的数学教学工作。
尽管临行前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是现实中各方面的不适应却是始料不及的。首先是不习惯那里干旱的气候,鼻子出血,眼睛干涩,嘴唇干裂,水土不服闹肚子,再就是不习惯当地的饮食。尤其一屋子高鼻梁、大眼睛的维吾尔族学生,纪律涣散,学习松懈,语言难以沟通,使我手足无措。一时之间,那巍峨雪山,茫茫戈壁,蓝蓝的天空,飘逸的白云……一应西域美景在我眼里统统失去了颜色。
为圆满完成支教任务,我虚心向当地领导和老师们求教,学习他们的经验和管理方法。积极与学生交流、谈心,讲内地的故事,讲外面的世界,使他们树立起学习的目标,认识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我开始从最基本的课堂常规抓起,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严格要求,把学生上课时的坐、立、起、行以及如何回答问题等等做了严格的规定,逐渐改变着他们原来的懒散和精力不集中等坏习惯,同时,注意在讲课时放慢节奏,放缓语速,尽量适应每一个学生。“从最后一名抓起,不让一个人掉队”,这是我们历城四中的做派。通过不懈努力,学生们在较短时间内基本做到了课前有准备,上课有精神,专心听课,用心思考,回答问题的条理和思路基本清楚,逐步形成了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L]由此,我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我在反复研究教育教学理论,钻研教学方法的同时,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验。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引进历城四中“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的教学方式,达到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的课堂极值,做到教、学、考的结合。我在教学中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导学案,研究、安排好典型的、适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实例、练习、习题,并反复推敲,改进教法,勇于实践,保质保量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的同时,关注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把教师无私的爱洒向每一个学生。[/L]
我的教学工作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广泛认可。2012年10月,在新疆疏勒县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2012年11月,获疏勒一中优质课大赛一等奖;2013年4月,获疏勒县教学能手称号;2013年5月,获疏勒一中“春蓝杯”教学能手大赛一等奖。
作为教研室主任助理,我积极主动协助主任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先后编写了《说课》、《集体备课》、《导学案制作》、《怎样上好一堂课》、《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高考冲刺阶段的应对策略》等校本教材,并给高三学生编写了《尖子生辅导材料》等学习材料,制作了一大批教学课件。除负责培养艾哈买提江和阿卜杜艾尼江。铁穆尔两位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外,还主动承担其他年轻老师的培养工作。把内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无私地传授给当地教师,让更多的学生享有内地发达地区的先进的教学改革成果。我还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班主任工作论坛”、“双语班教学经验交流”等学术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引起领导和老师们的广泛关注。协助学校制订了《疏勒县一中教职工量化考核实施细则》、《疏勒县一中学生量化管理实施细则》,规范了师生的日常行为,使学校的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作为一名援疆教师,我深深知道,自己还肩负着促进东、西部交流的历史使命。我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手拉手”学校,架起东西部教育交流的桥梁。每次工作遇到困难,我都向历城四中的领导和同事们求教,搜集大量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学生复习、练习资料,提供给疏勒一中。自费为数学组的老师们购买了办公用的黑、红色中性笔,深受老师们的喜爱。
一年来,我认真研究学习国家的民族政策、宗教法规,民族历史、宗教历史,用法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把自己与新疆少数民族同胞融为一体。我与疏勒一中的领导、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工作中得到有力的支持、帮助,生活上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使我始终没有感觉到自己是个外来人、异乡客。我与维族兄弟姐妹一道,吃民餐、喝砖茶、学维语、跳新疆舞、过古尔邦节,俨然就是一个地道的疏勒人了!我深深感到新疆是我的第二故乡,疏勒县就是我的家。
今年6月,在援疆支教工作即将结束的时候,我被评为疏勒县“优秀援疆教师”;山东省援疆指挥部授予我“山东省援疆支教先进工作者”称号。
采访结束的时候,赵慧卿依然沉浸在对西域师生的思念中。他说,班上的谁谁谁笃定会考入一批本科,谁谁谁还大有潜力;数学教研组谁谁就要结婚了,谁谁就要做爸爸或妈妈了……如数家珍之余,眼眶里竟溢出泪水。
再有援疆任务,我还报名:就是援藏,我也去!赵慧卿说。
他说,他的想法已经征得同是教师的妻子、正在读初中的女儿的支持。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6146.html
--访援疆支教教师赵慧卿
乍听赵慧卿这个名字,你会认为名字的主人是一位聘婷袅袅的南国女郎,而实际上他是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齐鲁汉子、刚刚凯旋的山东省第三批援疆支教教师济南支队党小组长、副支队长、“山东省援疆支教先进工作者”。在一次朋友聚会时,我遇到了他。当我问到他援疆支教一年的最大感受的时候,他没有言及离乡之苦、水土不服之痛,而是幽幽说道,那里太缺好老师了!
短短一句话,不由使我肃然起敬,这就是人民教师的情怀!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支援西部大开发,援疆支教载誉归来,非但没有丝毫劳苦功高的骄矜与自满,流露出的却是忧国忧民之叹,对那片热土的一往情深。于是,我与之相知恨晚,非常急切地拜访了他。他向我做了下面的讲述。
我于1970年8月生于济南历城黄河东岸一农民家庭。1993年9月,我在从事建筑工人工作4年后,考入济南大学数学系(专科),1995年7月在历城四中(今济南高新区实验中学)参加工作,一直担任高中数学教学兼班主任。18年来,我以4年建筑工人的经历作为精神财富,满怀一颗感恩之心对待生活、对待工作,由于教学成绩优异,连年被评为学校、历城区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济南市“走青春路,做育花人”先进个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自学,取得本科学历。
2012年8月,我响应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教育对口支援的号召,肩负9600多万山东人民的重托,来到祖国西部边陲--新疆喀什,在疏勒县第一中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涯。这是一所民族学校,全校72个教学班,近4000师生,除了学校党支部书记和我们3名援疆教师之外,其余全是维族同胞。入校伊始,我被疏勒县教育局任命为教研室主任助理,兼任高一双语班的数学教学工作。
尽管临行前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是现实中各方面的不适应却是始料不及的。首先是不习惯那里干旱的气候,鼻子出血,眼睛干涩,嘴唇干裂,水土不服闹肚子,再就是不习惯当地的饮食。尤其一屋子高鼻梁、大眼睛的维吾尔族学生,纪律涣散,学习松懈,语言难以沟通,使我手足无措。一时之间,那巍峨雪山,茫茫戈壁,蓝蓝的天空,飘逸的白云……一应西域美景在我眼里统统失去了颜色。
为圆满完成支教任务,我虚心向当地领导和老师们求教,学习他们的经验和管理方法。积极与学生交流、谈心,讲内地的故事,讲外面的世界,使他们树立起学习的目标,认识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我开始从最基本的课堂常规抓起,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严格要求,把学生上课时的坐、立、起、行以及如何回答问题等等做了严格的规定,逐渐改变着他们原来的懒散和精力不集中等坏习惯,同时,注意在讲课时放慢节奏,放缓语速,尽量适应每一个学生。“从最后一名抓起,不让一个人掉队”,这是我们历城四中的做派。通过不懈努力,学生们在较短时间内基本做到了课前有准备,上课有精神,专心听课,用心思考,回答问题的条理和思路基本清楚,逐步形成了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L]由此,我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我在反复研究教育教学理论,钻研教学方法的同时,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验。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引进历城四中“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的教学方式,达到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的课堂极值,做到教、学、考的结合。我在教学中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导学案,研究、安排好典型的、适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实例、练习、习题,并反复推敲,改进教法,勇于实践,保质保量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的同时,关注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把教师无私的爱洒向每一个学生。[/L]
我的教学工作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广泛认可。2012年10月,在新疆疏勒县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2012年11月,获疏勒一中优质课大赛一等奖;2013年4月,获疏勒县教学能手称号;2013年5月,获疏勒一中“春蓝杯”教学能手大赛一等奖。
作为教研室主任助理,我积极主动协助主任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先后编写了《说课》、《集体备课》、《导学案制作》、《怎样上好一堂课》、《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高考冲刺阶段的应对策略》等校本教材,并给高三学生编写了《尖子生辅导材料》等学习材料,制作了一大批教学课件。除负责培养艾哈买提江和阿卜杜艾尼江。铁穆尔两位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外,还主动承担其他年轻老师的培养工作。把内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无私地传授给当地教师,让更多的学生享有内地发达地区的先进的教学改革成果。我还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班主任工作论坛”、“双语班教学经验交流”等学术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引起领导和老师们的广泛关注。协助学校制订了《疏勒县一中教职工量化考核实施细则》、《疏勒县一中学生量化管理实施细则》,规范了师生的日常行为,使学校的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作为一名援疆教师,我深深知道,自己还肩负着促进东、西部交流的历史使命。我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手拉手”学校,架起东西部教育交流的桥梁。每次工作遇到困难,我都向历城四中的领导和同事们求教,搜集大量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学生复习、练习资料,提供给疏勒一中。自费为数学组的老师们购买了办公用的黑、红色中性笔,深受老师们的喜爱。
一年来,我认真研究学习国家的民族政策、宗教法规,民族历史、宗教历史,用法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把自己与新疆少数民族同胞融为一体。我与疏勒一中的领导、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工作中得到有力的支持、帮助,生活上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使我始终没有感觉到自己是个外来人、异乡客。我与维族兄弟姐妹一道,吃民餐、喝砖茶、学维语、跳新疆舞、过古尔邦节,俨然就是一个地道的疏勒人了!我深深感到新疆是我的第二故乡,疏勒县就是我的家。
今年6月,在援疆支教工作即将结束的时候,我被评为疏勒县“优秀援疆教师”;山东省援疆指挥部授予我“山东省援疆支教先进工作者”称号。
采访结束的时候,赵慧卿依然沉浸在对西域师生的思念中。他说,班上的谁谁谁笃定会考入一批本科,谁谁谁还大有潜力;数学教研组谁谁就要结婚了,谁谁就要做爸爸或妈妈了……如数家珍之余,眼眶里竟溢出泪水。
再有援疆任务,我还报名:就是援藏,我也去!赵慧卿说。
他说,他的想法已经征得同是教师的妻子、正在读初中的女儿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