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生本课改心得体会
数学生本课改心得体会
任艳琴
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我校积极学习生本教育,以课堂改革为突破口,进行“生本教育”。从接触“生本教育”开始,我发现生本教育与我校的教学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随着生本教育课题在我校的不断深入,我对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我认为,若将生本教育更好的融入到我校的数学教学模式中,相信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大放异彩。
自我校开展“生本教育”实验以来,我主动学习,同时也听了不少生本实验课。生本教育带给我惊喜、欢乐与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胜过这期间的困惑。通过学习生本教育理念,我豁然开朗。我们原来的教学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教学模式,只考虑到了自己的教,未考虑到学生的学,这是以教定学,学生的思维和表现在这样课堂教学氛围中因受到局限。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仍然不高,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仍未改变。
而生本教育指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要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我认识到师生关系并不是单纯的主客体关系,而应是一种伙伴关系、朋友关系,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在课外都应该彼此尊重、信任。同时,我校的一些同事正在开展生本教育实验,取得不错的效果。为此我也“蠢蠢欲动”,开始在我的课堂进行生本实验。以下是我在数学课堂中对生本教育的点滴实践。
在生本教育中,“前置预习”是整个教学环节的开头一炮,所以我非常注重学生的预习指导。只有做到以任务为导向,明确方向,预习才有效。尤其是数学课,“前置预习“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我通常在课前给学生布置好预习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明确预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我大概提前三天左右布置下一课的预习,以便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预习。
成立“数学学习讨论小组”。生本教育认为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具有学习的天性,他们喜爱讨论,也能够通过讨论深化对知识深度的认识。因此,“生本数学”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讨论的生本化。我一般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发展”的原则灵活分组,合理分配小组成员,让每个组员明确各自职责。由于每个学生各司其职;少了盲目性与争吵,小组合作变得快乐而有效果。但要注意的是,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固定不变的,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四个角色的工作都有所了解、都会做,并且明白这四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过去,在学生接触一种新例题时,我们总是先把这种知识点滴水不漏的讲给学生,然后再举几个例句让学生理解。通过生本教育的学习,我认识到学生内在潜能的无可限量。于是,前不久在上新课时,我尝试了用生本教育上了一堂课。在学生前置预习十分充足的基础上,我在黑板上先例举了几道新课中的题。然后由小组讨论,通过观察,小组讨论,小组派代表发言,小组间相互补充,最后得出了结论。更令我吃惊的是,有个小组还指出了要引起注意的地方。正因为学生自身主动的学,学生学得轻松,是“水到渠成”的感觉。
“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看似那么简单,却又蕴藏着深奥的哲理;看似离我们很远,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在生本的数学课堂上,我把活动的空间交给了学生,把表现的机会还给了学生,极大地挖掘了学生内在的潜能,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表达能力、创造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自主地、快乐地学习,真正地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我愿意在“生本数学“中,做学生生命的“牧者”,去点燃学生的学习的火把。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6733.html
任艳琴
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我校积极学习生本教育,以课堂改革为突破口,进行“生本教育”。从接触“生本教育”开始,我发现生本教育与我校的教学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随着生本教育课题在我校的不断深入,我对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我认为,若将生本教育更好的融入到我校的数学教学模式中,相信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大放异彩。
自我校开展“生本教育”实验以来,我主动学习,同时也听了不少生本实验课。生本教育带给我惊喜、欢乐与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胜过这期间的困惑。通过学习生本教育理念,我豁然开朗。我们原来的教学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教学模式,只考虑到了自己的教,未考虑到学生的学,这是以教定学,学生的思维和表现在这样课堂教学氛围中因受到局限。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仍然不高,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仍未改变。
而生本教育指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要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我认识到师生关系并不是单纯的主客体关系,而应是一种伙伴关系、朋友关系,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在课外都应该彼此尊重、信任。同时,我校的一些同事正在开展生本教育实验,取得不错的效果。为此我也“蠢蠢欲动”,开始在我的课堂进行生本实验。以下是我在数学课堂中对生本教育的点滴实践。
在生本教育中,“前置预习”是整个教学环节的开头一炮,所以我非常注重学生的预习指导。只有做到以任务为导向,明确方向,预习才有效。尤其是数学课,“前置预习“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我通常在课前给学生布置好预习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明确预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我大概提前三天左右布置下一课的预习,以便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预习。
成立“数学学习讨论小组”。生本教育认为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具有学习的天性,他们喜爱讨论,也能够通过讨论深化对知识深度的认识。因此,“生本数学”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讨论的生本化。我一般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发展”的原则灵活分组,合理分配小组成员,让每个组员明确各自职责。由于每个学生各司其职;少了盲目性与争吵,小组合作变得快乐而有效果。但要注意的是,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固定不变的,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四个角色的工作都有所了解、都会做,并且明白这四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过去,在学生接触一种新例题时,我们总是先把这种知识点滴水不漏的讲给学生,然后再举几个例句让学生理解。通过生本教育的学习,我认识到学生内在潜能的无可限量。于是,前不久在上新课时,我尝试了用生本教育上了一堂课。在学生前置预习十分充足的基础上,我在黑板上先例举了几道新课中的题。然后由小组讨论,通过观察,小组讨论,小组派代表发言,小组间相互补充,最后得出了结论。更令我吃惊的是,有个小组还指出了要引起注意的地方。正因为学生自身主动的学,学生学得轻松,是“水到渠成”的感觉。
“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看似那么简单,却又蕴藏着深奥的哲理;看似离我们很远,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在生本的数学课堂上,我把活动的空间交给了学生,把表现的机会还给了学生,极大地挖掘了学生内在的潜能,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表达能力、创造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自主地、快乐地学习,真正地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我愿意在“生本数学“中,做学生生命的“牧者”,去点燃学生的学习的火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