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交流学生感想:我喜欢的新世界
出国交流学生感想:我喜欢的新世界
作者/杨若昀
决定要去一个新的国家之前,个人的意愿很重要。因为一年之后,回国见了些同学、上了些课后,我很快就发现了自己身上无数的不足。比起在国内被应试教育熬出来的同学,我似乎少了许多学习的能力和坚韧力。然而,一年的美国生活并不只给我带来了上述“自责”,必须承认的是,我看见了一个新世界。
准备材料时,老师特别提醒我们,提供的照片一定要开朗些,让别人知道你很阳光。所以我一改往日抿着嘴笑的习惯,特地拍了两张开怀大笑的照片。我觉得之后我很快就接到了接待家庭的安置信与此密不可分。我的接待家庭住在Austin(得克萨斯州的首府),距离市中心的车程是30分钟。虽然这个距离在中国听起来有点尴尬,感觉住家像是在城乡结合部般的地方,但在美国,那却是最美好的、不吵闹也不偏僻的地点。家里有两个处在最欢快童年时期的孩子,分别是3岁和6岁。
必须承认我非常喜欢美国人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式。下面就介绍一下我的美国高中。
第一次去学校选课时,看到两张纸上罗列的超过100门的课程清单时我震惊了。不仅有AP calculus(AP微积分),Environmental Science(环境学),English这样十分学术的课,还有“包罗万象”的选修课:服装设计、戏剧、汽车修理、农庄管理、乐队……并且,只要是开设的课,就有对应的设备辅助教学,没有电脑的信息课就属于重大教学事故。我怀着“开开心心上学,没有作业回家”的心态选了许多很有意思的选修课,包括Fashion Design(时尚设计),Outdoor Adventures(户外探险), Photojournalism(新闻摄影),Yearbook(年报)等。
第一天上学时我就十分慌乱,我所在的学校人多、面积大、教室多,虽然坐着校车一早就到了,可寻找上第一节课的教室还是花了我不少功夫。因为每一年课程设置和教师的增多,主教学楼再也没有空余的房间,于是学校购置了很多“移动板房”放在草地上作为教室。
下课时间只有4分钟,还要换教室,这也是一件令人感到慌乱的事情。据我测算,我们学校主教学楼内相距最远的两个教室,以正常速度步行的话约需5分钟。下课时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上课时对学生出入教室也有很大的限制。只要你想出教室,无论是去上厕所、去自己的locker,甚至去医务室,都要带着填写好姓名、时间、目的地的通行卡,不然就会被保安叔叔抓去盘问。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孩子不好好上课,觉得有些课不重要、没意思就会跑出去乱晃。从另一方面看,美国的老师也需要用许多寓教于乐的方法来吸引学生。像大家在美剧中看到的一样,每个老师都拥有一个独立的教室,教室就是他的办公室,把办公室装点得多姿多彩一点也会引起大家的兴趣。比如我的US History老师在教室的四面墙上都布置了与最近学习的历史知识相关的海报,有的时候他还会让我们小组合作,一起设计一些海报贴在墙上。
学术类的课程比如数学、物理,和国内的还是比较像的:讲一个概念然后做做题,不同的是老师不会因为学生插嘴或不举手发言而生气,也不会因为学生的作业做得不好对着大家发泄情绪,我所看到的美国老师总是笑着的。一开始因为语言有点障碍,放学后找老师答疑,我自己都觉得惭愧,因为我本来是一个理科很好的亚洲人。老师表示理解,接着很慢地为我讲解了一遍,还不断地叮嘱说不懂就来问。英语课和我们国内的语文课感觉差不多:在一段时间内读一本书,每次上课的时候大家就一起讨论各自的见解。考试时只有少量的选择题考些书内的细节,大部分成绩来自根据一个主题写的essay(论文),没有所谓的拿分点,只要合理,有自己的想法就是赞。
选修课就十分轻松了。在Fashion Design课上,老师更像是个技术指导,他只告诉了我们一些剪裁缝纫的基本技巧,设计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天马行空。我做的衣服甚至非常夸张——包含各种蕾丝、网纱的拖地长裙,但老师就觉得这很有sense(感觉)。Outdoor Adventures是我曾经在人人网上炫耀并声称为最美好的课的体育类课程。每节课coach(教练)都会开着校车带着一班人去YMCA(基督教青年会)或者撞球馆,大家可以无忧无虑地打保龄球、撞球、钓鱼、喂鸭子,甚至野外烧烤。Photojournalism这门课完全契合喜爱摄影的同学的愿望,既有专业老师讲技巧构图法,又可以随便穿越学校玩各种拍摄,还包括学习基本的暗房使用。
如此欢快地回顾了一下我在美国主要的课程学习,我想起住家妈妈看完一篇关于中国高考制度的文章后对我说的话:老师家长们不能一边把作业扔到孩子的脸上,一边希望他成为有创造力的人;他们需要时间和孩子一起玩耍,看看孩子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了解孩子的世界和大人的有怎样的不同。
说完教育再写写业余生活。在美国,没有汽车就像没有腿一样,基本上哪儿也去不了。很可惜的是交换生不可以开车,所以除非住家成员有空带着我们一起出去郊游,或者朋友们开车带我们出去玩,其他时间我们就只能在住家周围乱晃,或者待在家里。而出去玩,其实大多是去商场购物或者去吃各国美食。电影院的票价在我所在的地域周围还是比较昂贵的,大家宁愿在自己家的电视前吃着pizza、喝着碳酸水看看付费频道。不过,各种各样不同功能的连锁商店每次都能给我带来新鲜的体验,因为本人的描述能力实在跟不上,希望大家有机会还是自己去探索吧!
作者简介:杨若昀,2012~2013年度ISE项目交流学生,在美国度过了一年精彩的修学时光。现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6821.html
作者/杨若昀
决定要去一个新的国家之前,个人的意愿很重要。因为一年之后,回国见了些同学、上了些课后,我很快就发现了自己身上无数的不足。比起在国内被应试教育熬出来的同学,我似乎少了许多学习的能力和坚韧力。然而,一年的美国生活并不只给我带来了上述“自责”,必须承认的是,我看见了一个新世界。
准备材料时,老师特别提醒我们,提供的照片一定要开朗些,让别人知道你很阳光。所以我一改往日抿着嘴笑的习惯,特地拍了两张开怀大笑的照片。我觉得之后我很快就接到了接待家庭的安置信与此密不可分。我的接待家庭住在Austin(得克萨斯州的首府),距离市中心的车程是30分钟。虽然这个距离在中国听起来有点尴尬,感觉住家像是在城乡结合部般的地方,但在美国,那却是最美好的、不吵闹也不偏僻的地点。家里有两个处在最欢快童年时期的孩子,分别是3岁和6岁。
必须承认我非常喜欢美国人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式。下面就介绍一下我的美国高中。
第一次去学校选课时,看到两张纸上罗列的超过100门的课程清单时我震惊了。不仅有AP calculus(AP微积分),Environmental Science(环境学),English这样十分学术的课,还有“包罗万象”的选修课:服装设计、戏剧、汽车修理、农庄管理、乐队……并且,只要是开设的课,就有对应的设备辅助教学,没有电脑的信息课就属于重大教学事故。我怀着“开开心心上学,没有作业回家”的心态选了许多很有意思的选修课,包括Fashion Design(时尚设计),Outdoor Adventures(户外探险), Photojournalism(新闻摄影),Yearbook(年报)等。
第一天上学时我就十分慌乱,我所在的学校人多、面积大、教室多,虽然坐着校车一早就到了,可寻找上第一节课的教室还是花了我不少功夫。因为每一年课程设置和教师的增多,主教学楼再也没有空余的房间,于是学校购置了很多“移动板房”放在草地上作为教室。
下课时间只有4分钟,还要换教室,这也是一件令人感到慌乱的事情。据我测算,我们学校主教学楼内相距最远的两个教室,以正常速度步行的话约需5分钟。下课时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上课时对学生出入教室也有很大的限制。只要你想出教室,无论是去上厕所、去自己的locker,甚至去医务室,都要带着填写好姓名、时间、目的地的通行卡,不然就会被保安叔叔抓去盘问。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孩子不好好上课,觉得有些课不重要、没意思就会跑出去乱晃。从另一方面看,美国的老师也需要用许多寓教于乐的方法来吸引学生。像大家在美剧中看到的一样,每个老师都拥有一个独立的教室,教室就是他的办公室,把办公室装点得多姿多彩一点也会引起大家的兴趣。比如我的US History老师在教室的四面墙上都布置了与最近学习的历史知识相关的海报,有的时候他还会让我们小组合作,一起设计一些海报贴在墙上。
学术类的课程比如数学、物理,和国内的还是比较像的:讲一个概念然后做做题,不同的是老师不会因为学生插嘴或不举手发言而生气,也不会因为学生的作业做得不好对着大家发泄情绪,我所看到的美国老师总是笑着的。一开始因为语言有点障碍,放学后找老师答疑,我自己都觉得惭愧,因为我本来是一个理科很好的亚洲人。老师表示理解,接着很慢地为我讲解了一遍,还不断地叮嘱说不懂就来问。英语课和我们国内的语文课感觉差不多:在一段时间内读一本书,每次上课的时候大家就一起讨论各自的见解。考试时只有少量的选择题考些书内的细节,大部分成绩来自根据一个主题写的essay(论文),没有所谓的拿分点,只要合理,有自己的想法就是赞。
选修课就十分轻松了。在Fashion Design课上,老师更像是个技术指导,他只告诉了我们一些剪裁缝纫的基本技巧,设计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天马行空。我做的衣服甚至非常夸张——包含各种蕾丝、网纱的拖地长裙,但老师就觉得这很有sense(感觉)。Outdoor Adventures是我曾经在人人网上炫耀并声称为最美好的课的体育类课程。每节课coach(教练)都会开着校车带着一班人去YMCA(基督教青年会)或者撞球馆,大家可以无忧无虑地打保龄球、撞球、钓鱼、喂鸭子,甚至野外烧烤。Photojournalism这门课完全契合喜爱摄影的同学的愿望,既有专业老师讲技巧构图法,又可以随便穿越学校玩各种拍摄,还包括学习基本的暗房使用。
如此欢快地回顾了一下我在美国主要的课程学习,我想起住家妈妈看完一篇关于中国高考制度的文章后对我说的话:老师家长们不能一边把作业扔到孩子的脸上,一边希望他成为有创造力的人;他们需要时间和孩子一起玩耍,看看孩子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了解孩子的世界和大人的有怎样的不同。
说完教育再写写业余生活。在美国,没有汽车就像没有腿一样,基本上哪儿也去不了。很可惜的是交换生不可以开车,所以除非住家成员有空带着我们一起出去郊游,或者朋友们开车带我们出去玩,其他时间我们就只能在住家周围乱晃,或者待在家里。而出去玩,其实大多是去商场购物或者去吃各国美食。电影院的票价在我所在的地域周围还是比较昂贵的,大家宁愿在自己家的电视前吃着pizza、喝着碳酸水看看付费频道。不过,各种各样不同功能的连锁商店每次都能给我带来新鲜的体验,因为本人的描述能力实在跟不上,希望大家有机会还是自己去探索吧!
作者简介:杨若昀,2012~2013年度ISE项目交流学生,在美国度过了一年精彩的修学时光。现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