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支教小记
贵州支教小记
转眼之间,支教的十几天就这样过去了。如今我们回到了山东,孩子们留在了田坝,彼此天各一方,一切都好像梦一样。可看看手边孩子们送的贺卡、照片,手机上孩子们发来的短信、打来的电话,回想踏入田坝小学的第一步到最后离别的汇报演出,往事历历在目,和孩子们,和老师们,和队友们,和家长们,梦境虽短,但又如此现实,如此绚烂。
记得当初选择参加支教的之前,其实我对山区并不是很了解。在想象中,那里的孩子应该是衣衫褴褛,食不果腹,斑驳简陋的教室中投下数缕阳光照在孩子们残破的课本上,简陋的环境中却有孩子们一双双澄澈明亮又充满渴望的眼睛。每个孩子都很乖,无论父母在不在家,都会帮家里干很重的农活,而后伴着幽暗的灯光写作业到很晚……一切都是自然最本质的颜色,我最喜欢的颜色。在我的心中,山区就是世上的一片净土,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帮助孩子,而且可以涤荡我们的心灵。所以在听闻有支教报名的机会时,我不假思索的报了名。
非常可惜,因为专业课程和实习课程的原因,没能参加支教团出发前的活动。义卖报纸,徒步远行,老师培训等都与我无缘,很惭愧没能给支教团帮上什么忙。但于此同时我获得了一些时间,去重新正视支教这件事情,并且认真思考支教对孩子们和我的意义,以及怎么样实际的去实现这些价值。以我当时的认知,我感觉我能做到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认真考虑一下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而我们支教又能带给他们什么。对于山区的理解,我之前的想象有些太过,不过条件到底不会很好。而我最担心的是我们去了会不会对他们原本宁静的生活造成很多负面的影响。孩子们的生活很苦,但是他们感觉不到,因为他们身边的人也一样,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好生活也就无从攀比,没有攀比也就没有自卑。可如果我们让孩子们了解到大山外的繁华,再激励他们去追一个很难实现的梦,我不知道这对他们是激励还是残忍。所以从一开始,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带给孩子们的就是一种豁达的幸福感。我会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我也会说,外界的浮华引起很多很恐怖的问题,而他们家乡这种纯真的幸福又显得弥足珍贵。或许谈们会抱怨老天的不公平,但我会说,老天的安排都是合理的,因为每个人拥有的不同,每个人要做的修行也不同,任凭谁都不能轻松实现他所追求的的人生价值。天道酬勤,只要你努力走好自己的路,老天不会亏待你的。我要带给他们的,就是尽人事,听天命的生活态度,而这种态度也同样适用于我对支教活动的认识。我并没有那么极其特别的渴望能身体力行的去做这件事,因为我可能并不是一个好老师,我只是希望最合适的人去做最合适的事,而我能用自己的方式为孩子们做一点努力足矣。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当然我也考虑过,如果我很幸运的能够参加这次活动,我希望可以教孩子们历史,因为在历史里,我们可以找到所有人的影子和所有我们可以选择的路,在形形色色的人身上,我们能看到相差迥异的结局,而每一段人生对我们都是发人深省的一课。这种研究历史的态度是我最想带给孩子们的。以上,就我参加在出发前的主要思考。
很幸运的通过了团队的考核,并且分到了百科科学实验的教学任务。和最初的考虑有些出入,不过还是尊重团队的选择,毕竟团结才有力量。支教团的队友们真是来自四面八方,甘肃的,湖南的,贵州的,广西的,当然山东的居多;大家的年级、专业、性格更是形形色色,自然不用多说。能在这样的年龄,和这样一群热血青年聚集在一起为了共同的一份公益去努力,仅仅这份缘分、这份真诚就让人十分欣喜和感动。带着置备好的一大批物资,我们踏上了圆梦的路。我们从青岛先坐车到胶州,赶上去贵阳的火车,再转车去关岭麻窝,最后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到学校。一路欢声笑语充斥着几十个小时漫长的旅程。
初到贵州我们就被这里的景色深深的迷住了,好像刚刚出生的幼崽第一次爬出洞穴一样,在这里我们领略到什么是自然。一座座山峰连绵起伏,偶尔平缓温和,偶尔高耸险峻,翠绿的松柏萦绕山头,潺潺的河水穿梭山间,远远望去,湛蓝的天空中总能发现一捧捧的白云徐徐摆动。我坐在车上,任山风从脸角划过,沉浸在这天人合一的情境中久久不能自拔。周边的队友不顾拥挤,一个个举着手机压在车窗上照相,真的是处处风景如画啊。下了车子,我们徒步向山里进发。话说城里人进村竟也像村里人进城一般,没有不新奇的地方。层层交叠的山坡被一片片绿意盎然的玉米地裹着,山体本有的土黄被这一抹抹生机锁了起来,仅在回旋的小路上才能窥探到这片土地本来的肤色。两米多宽的土路上布满大小不一、凹凸不平的石块,走起来很是硌脚。来的那天正好是赶集,路上常常能遇到从集上返家的村民。他们背上足有有半个身子大的背篓装满了东西,穿着很薄的布鞋或者凉拖在山间疾行,时不时还消失在山坡上的玉米地中,那边的小路坡度足有60度。我们跟在后面走了一阵,好几次险些滑到,真心吃不消。路上我们还遇到了两个孩子在放牛,母牛带着小牛在山边吃草,两个孩子坐在一边拿着一根草嬉戏着。这是我第一次遇到山区的孩子。他们的衣服没有补丁不过显得很陈旧,他们的肤色都是阳光中浸出的健康的棕褐色,精致的小脸上洋溢着羞涩的笑容。年复一年的生活给他们染上了一层洗不去的大山的颜色。赵玉静紧冲上去和黄牛们合了张影,孩子在边上嗤嗤地笑着看着,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牛也成了稀奇的东西。
简单介绍一下学校。学校不大,台阶上一排板房是孩子们的教室和老师的办公室,台阶下一块篮球场大小的水泥地是孩子们的操场。整个学校的总共面积顶多一个四百米操场的大小,除了教室和操场,还夹杂着学校的厨房,主席台,仓库,校长办公室,老师宿舍,猪圈等,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学校一共6个年级,一个年级一个班,远近几个寨子总共270多个孩子在这里上学。学校的设施还凑合,黑板和粉笔都是比较正规的,几个教室还刚刚换上了新桌椅,板房除了隔音效果不好以外,门窗什么的都还可以,而且大部分教室里面有风扇。操场上有两个半新的篮球架,操场边有一两个单杠之类的体育设施,角落处有一个水泥砌的简易的乒乓球案子。办公室里有一台彩电和3台网速很卡的电脑,办公室门口摆放着一台旧的音响。让我比较新奇的是操场边的一个半人高的塑料大桶,后来了解到,这个桶是用来存放泵取地下水,桶里有两个水舀子,我们的生活用水、饮用水,包括孩子们的饮用水都是直接使用这种生水。以上算是学校里可见的全部设施了吧,比我之前想象的条件好很多。学校里的老师不多,加上校长和食堂的老师也就10来人。老师们对我们都很热情,都是上宾级待遇。来的那天晚上吃的很好,热腾腾的白米饭和几个家常菜。晚上,大家在教室里把桌子拼起来凑合凑合,一夜无梦。
支教生活就这样简单的开始了。
先介绍下我们的生活条件吧。学校的伙食比想象的好很多,主食以米饭为主,蔬菜以土豆芸豆圆白菜为主,每顿饭都有猪肉,虽然是肥肉居多。孩子们每天在学校吃一顿午饭,饭菜和我们一样,打好饭大家一起坐在教室里吃。国家每天给每个孩子补助4元的餐费,要求每顿饭都得有肉。在这所学校,这笔费用完全够用。我们的早饭是自己解决,一般是大米粥和土豆丝,还有面条。午饭晚饭都是一荤一素,有时会有汤。无论那顿饭,饭菜的量都管够。住宿方面,学校把附近的一间两室的小屋腾出来给我作宿舍,男一间女一间,每两人配备一张凉席。屋子不大,类似大通铺了。因为拥挤、怕热或其他原因,一些男生还是搬到操场上或教室里睡。贵州天气很凉爽,但是我们去的田坝小学因为地势低洼,在贵州算是比较热的。这里早晚温差大,中午太阳老大,晚上的冷风习习。今年田坝是少有的旱年,往日田间的小溪水塘基本都已干涸,我们在水塘里洗澡的想法也基本破灭了。洗漱都靠之前说那个大桶,洗澡就是舀一点水在盆里擦擦身子。厕所是一个学校共用的最原始的公共厕所。非常欣慰的是学校边还有小卖部,里面的零食、冰水、雪糕大部分单价五毛,味道超有童年的感觉。高端商品就是3块一瓶的冰红茶和啤酒,5块钱一斤的自己酿的包谷酒以及3块6块不等的香烟。小卖部的商品都是老板每个周赶集时采购的,在这里能找个小卖部逛逛真的很给力啊!对于娱乐生活,主要就是各种体育球类活动,男生女生齐上阵,完全没学校的拘束。而对于我个人,最享受的事是躺在操场上看星星。可能是因为地势高,空气质量好,这里的星星是我见过最多的。加之学校仅有几个灯泡照明,更甚是停电时连灯泡都没有的时候,平躺在操场上,仰望漫天繁星闪烁,偶尔还有几颗划过的流星。闭上眼,聆听耳边隐约的蝉鸣,呼吸自然的气息,让心情一点点平静下来,思考生命,不禁感叹自己的渺小和宇宙的浩瀚,但又庆幸此刻能和自然如此贴近,身边的一切都绽放着光彩。生活情况大体如此。
来到这里的第二天,我们团队的队员和各个年级的班主任老师详细了解了每个班级的情况。孩子们很多都是留守儿童,和祖辈一起生活,有些特殊的孩子父母离异或者已经过世。这里的家庭大部分都有四五个孩子,多的能有七八个,虽然国家包免了孩子们上学和食宿的费用,但是大部分家庭生活都不富裕。每年能去县里读初中的人数并不多,能读到高中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在这里真心能体会到村里出一个大学生是多么的不容易。
第三天孩子们从附近的寨子赶来学校。首先,学校组织了一个简单的见面仪式,由六年级的班主任王东老师主持。站在主席台上,看着台下两百多张或懵懂,或开心,或沉默,或调皮的小脸,除了有一点初为人师的紧张,更多的是感觉到肩头的一份重任。会上,王东老师介绍我们是放弃假期,不辞辛苦地从大城市来到这个贫困山区来帮助孩子们,不断地让孩子们用最最热烈的掌声来感谢我们。我听着,心里很不是滋味。或许只是些场面话,但我不知道孩子们是不是理解“贫困”、“山区”这些词语,这么尖锐的词语会不会对他们太过刻薄,而他们欢迎的掌声又是不是用自己的伤疤来迎合我们的同情。我没有任何批评老师这种做法的意思,此时此刻,学校和孩子们能表示他们心意的或许只有这一次次热烈的掌声,而这一份份掌声包含的情意却让我们感动。见面会之后,按照我们团队事先的分工,孩子们各自回班和我们志愿者班主任老师见面。我作为百科老师被分在四年级,和班主任李田、副班主任王超一起。第一次如此近地接触这些可爱的小家伙,或许刚刚见面大家都有些紧张吧,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但是我们都决心管理好这个班级,先磨合磨合再说吧。简单的自我介绍后,班主任带着一起学唱真心英雄,我们和孩子们的情谊自此开始。
上了几天课我们普遍反映,孩子们并不是我们简简单单能hold住的。哪里的孩子都是一样,不可能个个都是自觉的学霸,每个成长的小孩子都有自己的小心思。课堂上,有怎么哄、怎么引导都不说话的,还有默默做小动作不听课的,有喜欢出风头捣蛋的, 甚至还有孩子生起气来可以完全不把老师放在眼里的。想想城里的孩子见识多更多,更不知道能出什么奇葩了,真是辛苦老师们了。孩子到底都是孩子,不会隐藏自己的感情,高兴的时候开心的不得了,但转眼间就可能气的骂人,喜欢一个老师可能天天粘着他,不喜欢一个老师可能躲着不理你,但是他们经常会把自己心情写在日记里。对待小孩子,我感觉只有懂他们才能做好他们的老师,而我们对孩子的疼爱,不能只是一位的关心和顺应他们的心意,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严厉,需要对他们的一种威严。真正的好老师应该是同学们敬畏的大朋友。坦白的说我不是一个会管孩子的人,我平时就很少发脾气,尤其看着他们那么甜那么天真的笑脸,更不忍心凶他们。我总希望找到让他们开心接受的方法,对他们很多行为都过于包容,最后弄得有些孩子有点没大没小的。而且做一个公正的老师也不容易,毕竟人有亲疏,对于整天围着你转的人很容易熟悉,对于后面整天不说话,哄着他也不太说话的孩子,了解起来肯定难些。
简单说几个我们班的孩子吧。
活泼的孩子里有两个比较有特点,男的叫郭自强,女的叫郭继。郭自强是一个处处都爱表现自己的人,从小到大因为打架比较多一直被同学们说成是坏孩子,时间久了他自己也无所谓了,不过在班里经常都是一个人混,没有拉帮结伙。他家离学校很近,晚上经常到学校里玩。我们刚来的时候,他用最快的时候和基本上每个队员都混熟了,可能是因为他那种活泼可爱,有点顽皮但还算听话的性格吧,大部分队友都挺喜欢他的。我了解他是从一次打架开始。那次他打了班里的女同学,原因是那个女生说他喜欢某个女生,几次挑逗他就受不了出手了,虽然没使多大劲但那个女孩还是哭了,他认为自己做的对,也不想道歉。我相信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理由,而且孩子们的心都是善良的,只是有些思想上的误区才会做出错事。事后我单独把他叫过来聊了聊,确实他并不是大家想的那么暴躁。开始的时候他也和那个女生说过,不过没有效果,几次之后他就选择了打人。在他的脑海里,男人打女人很正常,而在这件事上,打人是他能想到的最有效的处理方法。我问他对于这件事,他打了人以后效果如何,那个女生还会过来挑逗他么,他说效果并不好,那个女孩还是会说他,我又问他除了打人还有什么其他好的处理方法么,开始他说没有,后来想了想好久才回答我说,还是得先把她控制住,然后挠她痒痒知道他不说了为止。可爱的孩子啊。只能说是家庭教育的匮乏吧。郭自强的父母都在浙江打工,在家里还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都靠年迈的爷爷拉扯,他平时穿的也并不很干净,家庭环境可想而知。细细想想,其实他每次和老师出风头活着或者和老师对着干都是为了吸引大家的注意。每次他和我一起走的时候总爱拉着我或者扯着我的衣服。有一次体育课他因为不想做准备活动而被单独罚站,我过去看他,他把我手放在他胸前让我搂着他,感觉的出来他抱我抱的很紧,他真的非常缺乏关爱。我们队员们对他都很有耐心,相处一段时间后,明显感觉这个小家伙听话了不少,他自发的利用课余时间给我们很多人都做了小卡片小礼物,看得出很用心。真的是一个很乖的孩子。再说说郭继,她是我们班的班长,学习不错,个性也很强,开心的时候眯着眼睛叫你一起去买冰棍,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直接无视你,任凭你怎么哄都板着一张脸。在班级里她算是大姐大了,平时有什么事情班里吵闹,她吼一句就能把全班镇住,就连最顽皮的郭自强都惹不了她。看她表面上这么霸气,其实她从没有表露过自己的一点苦水,什么事情都往肚子里咽。她的父母也都外出打工了,更惨的是在家里就她和她的哥哥姐姐三个人生活,连个大人都没有。李田说她把自己包的太严了,小小的孩子有着不合乎年级的成熟,不知道这到底能算是好事还是坏事。或许有些时候他对我们的关心置之不理,但我们都能体会到,她也是爱我们的。
当然班里更多的还是内向些的孩子。我们在的时间有限,很难和每个孩子都畅谈交心。平时,我们尽量和孩子多在一起,包括中午陪孩子们一起在班级里吃饭,看着他们不允许剩饭等等。我们让孩子们更多的看到生活中的我们,自然的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确实也起到了一些作用。很快,我发现孩子们看我们的眼神从开始的有些羞涩或者没有表情变得积极热心了很多,偶尔眼神相会,你一个微笑换回孩子的会心一笑,有些不说话的同学也会主动找你说话了。这样的感觉真的很好,副作用就是有些孩子们有些没大没小了。令狐少粉是我班的一个非常内向的孩子。刚刚来学校的时候,她天天都趴在桌子上也不知道听不听课,也不和其他同学说话,作业完成的在班里算是中下。我们主动和她说话时,她就跑开了,但是她喜欢趴在班级门口偷偷地看观望身边的一切。慢慢的她学会对我们笑了。后来我们了解到,她家一共五个孩子,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好,父亲只让成绩优异的哥哥和姐姐两个人去县城里读初中了,而她很可能读完小学就要全身投入家务农活了,或许就这样做一辈子。这么短的时间我们很难扭转她的学习心态或者成绩,但很高兴能留给他们一份美好的回忆。还有班里的韦和秀,因为小时候意外烫伤了手背,怕同学们笑话,在班里非常内向,而且很容易哭,时间长了就成了班里的“怪人”。一次,我们组织孩子们一起把印手印做班级装饰,任我们怎么哄她,她就是不配合,当天我们只好作罢。课下李田花了很长的时间劝导,终于说服这个小女孩来办公室完成了那份班级装饰。就在临走的那天,她悄悄塞给我一封信,说她非常感激我们这么关心她,祝我们一路顺风。最后还在集市上买了一个小吊坠送给我。我们不感觉做了什么,也不知道帮到她多少,但结局却是如此感动。
纯真善良可以说是这里的代名词,在村民、家长上表现尤甚。
每天下午放学后,无论风雨我们志愿者都送孩子们回家。很多孩子真的是每天至少走一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学校,穿着很薄的鞋子背着书包走平路就很够受了,大部分孩子走的小路还都很险,坡度最陡的至少60度,而且路上小石子繁多,走一次脚上所有的穴位都能得到充分的按摩。崂山后山的小路和那边比就是平坦大路。而孩子们经常要翻越好几个这样的山头才能到家。第一次送孩子回来,队伍里面各种吐槽,不过没一个人说累,因为我们的心是暖的。每次经过孩子的家,孩子的家长远远的望见就会招呼我们去家里坐坐。路上碰见老乡,他们也会很热心地说句老师们送娃娃回家辛苦了。身边的孩子们也整天缠着我们让我们去他们家。这里住宅很简单,富裕些的盖起来简单的石头房子,差一些的住的还是木头房子。用家徒四壁形容大部分的家庭真的一点不为过,除了一台电视,一台冰箱,一辆摩托车,其他方面都是我们可以想到的最简单的生活。很多家是近些年刚刚拉上了电,能用水泵抽水。在之前都是用马或者人去背水。大人的工作不用说,孩子们四五岁就要帮家里放牛,7岁给家里做饭照顾弟弟妹妹。很多孩子一回到家就准备做饭,小点的孩子休息一下就要去山上割猪草。我们见过一个十多岁的小女孩背着一桶六十斤的水往家走,我们的志愿者好奇就自己上去试了试,一个20多岁的小伙背着感觉都有些站不稳,而这个小女孩要背着它翻山回家。可想而知他们每天要吃多少苦。大部分家庭种地,每年一季玉米一季水稻,地多的人家能收入2万,地少的也就几千。要养活老人和四五个孩子,很多人被迫远走去打工。非常不幸的是今年是罕见的大旱,很多人家基本是颗粒无收。就是这样贫苦的家庭,会非常热心的留我们在家里吃一顿饭,喝一碗土酒,口里还不停地说着谢谢老师们。真的只有走进他们的生活,才能真正理解老乡们从空空的冰箱里拿出仅有的几瓶矿泉水招待我们的那种诚心和善良。孩子们的家长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甚至是很差,就连上小学的孩子也辅导不了。常年在外打工的经历让他们深刻了解到,没文化打工都被人看不起。所以他们会尽力让孩子读书。可就算国家包免了孩子初中前的全部费用和食宿费用,很多家庭也只能集全家之力供几个学习好些的孩子读书,依旧有些不到16岁的孩子和年长的老人要为了这个家去打工。生活就是如此现实。可就是在这样残酷的现实中却孕育出如此善良淳朴,如此懂得感恩的乡民,这对很多城市人不是很讽刺么。
送完小孩回来,我们常常在办公室里看中央二的变形记。这是一档将农村和城市孩子互换七天的节目。互换的城市孩子大多家境非常好,但是家长和老师眼里的问题少年,而农村的孩子大多家境一般甚至较差,但孩子却很懂事。节目上讲的山区的环境和我们身边的环境相似,所以大家感触都很深。讲一下我感触最深的一集。城市的孩子叫龚韦华,家住广州,父母经过几年的打拼经营起了好几家大酒店,可对孩子却疏于管教。龚韦华在学校从不上课,还沾染了不少社会上的坏脾气,曾经因为打架而被学校开除,老师和家长都管不了他。农村的孩子叫胡若男,来自甘肃山区,常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年收入仅3千多元。母亲常年在外打工,父亲在监狱服刑。龚韦华刚来到甘肃山区,一样把城市里的坏毛病呆了过来,拒绝上课,拒绝被管教,整日一个人坐在山坡上发呆。年近古稀的爷爷几次不顾为危险爬上山坡劝他回家,最后爷爷都说出“给我个面子”这样的话,他才听话。在这样一个贫穷的家里,老人家尽力满足他的要求,为了他洗衣服洗头不惜浪费了一个周的生活用水;奶奶怕他不适应北方的寒冷,忍着手疾为他缝了一双棉布鞋;怕他吃不惯饭菜家里用上了要卖来补贴家用的鸡蛋。这个家庭用他们贫穷却极其诚心的方式默默地付出着,而龚韦华坚硬的外壳逐渐被剥离了。人心都是肉长的,这份感动对龚韦华是刻骨铭心的。后来,他主动要求带奶奶和爷爷去城里看病,还请老两口吃了一顿200多的大餐,买了两件新衣服。老两口一直推辞但最后还是被他强按了去,仅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他却从中也体会到了付出爱的温暖。就是这样一个我们都能想象得到的很普通很温馨的山区家庭融化了看似无药可救的少年的心。最后在龚韦华的强烈要求下,他个人出资几千元帮助老两口圆了一个梦--去监狱见到了10多年没见的儿子。本来以为这辈子都见不到了,一家人团聚的时候,那种感觉已经不是言语可以表达的了。所有在场的人都哭了,包括我们这些观众。什么是亲情?亲情就是这种无私的不求回报的付出。亲情没有太多物质上的要求。亲情是亲人之间发自内心的互相体贴。亲人会用心去理解你,用心去爱你,他可以默默地忍耐很多痛苦,付出很多努力为的只是换取你的会心一笑。更奇妙的是,当你体会到亲人的爱时,我们大多不会说,而是用心去体会这份感动并且更加努力的去付出爱。没有什么言语,生活一如既往的平淡,但是却有满满的爱满满的幸福。我不喜欢总是说谢谢,因为口头的表达能传递的实在太少,真正的爱是默默的付出。这就是大爱无言吧。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如此,亲情,爱情,友情,师徒之情等等,在爱的付出与收获中,我们收获了幸福,我们也学会了善良、坚强,获得了成长。现代人被物质文明包裹的太严了,只有把身上的浮华剥的一丝不剩的时候,我们的心才能重新变的敏感,我们才能更接近自然,去体会这份上天赋予的无价的情感。贫穷、苦难正是这样一个可以褪去浮华的圣水,很多人来山区就是追求淳朴。什么是淳朴?淳朴是朋友间的相互体谅,是同事间的一个微笑,是村民间的一个招呼,是孩子们一个衷心的谢谢,是一句简单的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其实,淳朴就是是我们诚心诚意对身边所有人和事的感恩,是摒除了形形色色的复杂的功利心后,用心做人时体会到的最自然最本真的人性。淳朴是一种人味,一种让人坚强面对现实的希望,是我不懈追求的也是我在这里体会最深的。
相比于城市的孩子,纯真美丽的心灵是山区孩子最大的财富。回到节目里,来自山区的胡若男非常懂事,非常招新爸爸妈妈的喜欢,短短的七天她像来到天堂一般,梦幻生活的背后也让我们看到农村孩子的硬伤。做人要有四识:知识,常识,见识,胆识。殷实的生活可以自己奋斗,知识、见识不足可以慢慢积累,胆识不够可以一点点锻炼,唯独常识,这最基础的一点是山区孩子致命的硬伤。何为常识?我认为就是适应生活环境所需的入门知识,基础的不能再基础。好像现在的我们适应不了古代繁复的礼仪一样,山区的孩子因为客观环境的限制,他们很难了解城市生活。城市与山区生活环境迥异,城市生活常识的局限、缺失甚至误区会导致很多思维方式的偏差,这样很难适应大山外的生活。人最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不知所措的无力感约等于没有希望的窒息感。这些问题关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很难一蹴而就。真要等孩子们走出大山,不知道他们要摸爬滚打多久、伤到何种程度才能慢慢领悟。城市和山区相比,城市的孩子更容易得到丰腴的物质生活而很难领悟淳朴的幸福,山区的孩子懂得吃苦奋斗却有些摸不到方向。每个生命的修行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难以逾越坎,放弃还是继续就看自己的选择了。基于这些考虑,我给孩子们讲了一节意味深长的以“选择”为主题的语文课。我告诉他们选择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全责。而要做出合理的选择就需要用理智控制情感。控制情感不是压抑情感,而是要多角度看问题,学会反求诸己,自己想通。最后无论结果如何,我希望他们尽人事听天命。内容很深,对我也是需要用生命去践行去体悟的。但这是我能给他们的最好的。
永远忘不了分别的那天。最后一天是汇报演出。之前有些孩子说汇报演出那天不想来,我们问为什么,他们说怕自己会哭。我们又何尝知道怎么面对分别,索性在临走前一天就收拾好行李,汇报演出以后由学校老师把孩子带回班里,我们就直接离开。虽然汇报演出很成功,孩子们很喜欢,现场气氛也不错,可隐约的都能感到大家压抑着感伤。那天,没有一个孩子缺席,演出的时候也都尽了全力,效果比之前所有排练都好。郭继前两天就有些反常,可能是想逃避吧,她一直都不理我们。走的那天摆了一天的笑脸,一直萦绕在我们身边。我们班之前都说好了走的那天大家都不能哭。那天很多孩子都拉着我们不放手,陈敏艳的眼睛都红了,可一直忍着没哭出来,李祥英为了调节气氛尽在一边笑着和我聊天。我知道大家都在忍着,我能做的也只有轻抚大家的头,笑着和大家聊天。相处的时间不长,但我们喜欢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我们真的是用心去带给他们一些东西,或许在知识上帮不到太多,但多少给他们一个走出大山或者快乐生活的希望。孩子们对我们的爱,我们也都体会的到。演出快结束的时候,六年级的同学最先忍不住了,哭着为我们表演了最后一个手语节目。伴着散场时《感恩的心》的音乐,我再也忍不住了。那天来了不少家长,老乡们手里大包小包的提了很多东西,有花生,粽子,还有彩蛋(彩蛋是用植物熬出的颜料涂抹在鸡蛋表面做出来的。我在田坝这些日子只吃过一次鸡蛋,鸡蛋在这边是很贵的)。老乡们大多穿着民族服饰,其中不乏头发花白的老人。看着老奶奶们红着眼睛把礼物塞在我们手里,嘴里还不住地说着谢谢老师,我除了收下礼物道一声谢谢,真的不知还能说什么好了。学校里的很多老师也都哭了,我们一一握手拥抱,彼此许愿以后一定要再见。孩子们已经被带回班级,被老师控制着不让出来。远处的我们望着熟悉的教室,往事不断闪过,一起上课,一起玩耍,一起吃饭,一起的点点滴滴如今都随着那教室远去了。是的,要走了,不会再回来了。很多队友哭出了声。再看看孩子们挤在教室门口哭着望着我们。不知何时,孩子们哭声已经盖过了音响的音乐。宛如亲人离别一般。有些队友怕孩子们冲出来送我们不好控制,还板着脸大声吼:都哭什么!回教室去!孩子依旧矗在那里。我背上行李,头也不回地往学校外走,每一步都好像和记忆撕扯一般。已经不忍心再看这里一眼。此刻,我们彼此一样的不舍。
因为缘分,我们在此相聚。因为真诚,我们彼此相惜。感谢你们的纯真,感谢你们的信任,感谢你们的爱。和你们一起的日子我永生难忘。再见了孩子们,有缘一定还会再会。祝你们以后生活的幸福!
(文章涉及人名全为化名)
2013/8/21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6856.html
转眼之间,支教的十几天就这样过去了。如今我们回到了山东,孩子们留在了田坝,彼此天各一方,一切都好像梦一样。可看看手边孩子们送的贺卡、照片,手机上孩子们发来的短信、打来的电话,回想踏入田坝小学的第一步到最后离别的汇报演出,往事历历在目,和孩子们,和老师们,和队友们,和家长们,梦境虽短,但又如此现实,如此绚烂。
记得当初选择参加支教的之前,其实我对山区并不是很了解。在想象中,那里的孩子应该是衣衫褴褛,食不果腹,斑驳简陋的教室中投下数缕阳光照在孩子们残破的课本上,简陋的环境中却有孩子们一双双澄澈明亮又充满渴望的眼睛。每个孩子都很乖,无论父母在不在家,都会帮家里干很重的农活,而后伴着幽暗的灯光写作业到很晚……一切都是自然最本质的颜色,我最喜欢的颜色。在我的心中,山区就是世上的一片净土,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帮助孩子,而且可以涤荡我们的心灵。所以在听闻有支教报名的机会时,我不假思索的报了名。
非常可惜,因为专业课程和实习课程的原因,没能参加支教团出发前的活动。义卖报纸,徒步远行,老师培训等都与我无缘,很惭愧没能给支教团帮上什么忙。但于此同时我获得了一些时间,去重新正视支教这件事情,并且认真思考支教对孩子们和我的意义,以及怎么样实际的去实现这些价值。以我当时的认知,我感觉我能做到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认真考虑一下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而我们支教又能带给他们什么。对于山区的理解,我之前的想象有些太过,不过条件到底不会很好。而我最担心的是我们去了会不会对他们原本宁静的生活造成很多负面的影响。孩子们的生活很苦,但是他们感觉不到,因为他们身边的人也一样,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好生活也就无从攀比,没有攀比也就没有自卑。可如果我们让孩子们了解到大山外的繁华,再激励他们去追一个很难实现的梦,我不知道这对他们是激励还是残忍。所以从一开始,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带给孩子们的就是一种豁达的幸福感。我会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我也会说,外界的浮华引起很多很恐怖的问题,而他们家乡这种纯真的幸福又显得弥足珍贵。或许谈们会抱怨老天的不公平,但我会说,老天的安排都是合理的,因为每个人拥有的不同,每个人要做的修行也不同,任凭谁都不能轻松实现他所追求的的人生价值。天道酬勤,只要你努力走好自己的路,老天不会亏待你的。我要带给他们的,就是尽人事,听天命的生活态度,而这种态度也同样适用于我对支教活动的认识。我并没有那么极其特别的渴望能身体力行的去做这件事,因为我可能并不是一个好老师,我只是希望最合适的人去做最合适的事,而我能用自己的方式为孩子们做一点努力足矣。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当然我也考虑过,如果我很幸运的能够参加这次活动,我希望可以教孩子们历史,因为在历史里,我们可以找到所有人的影子和所有我们可以选择的路,在形形色色的人身上,我们能看到相差迥异的结局,而每一段人生对我们都是发人深省的一课。这种研究历史的态度是我最想带给孩子们的。以上,就我参加在出发前的主要思考。
很幸运的通过了团队的考核,并且分到了百科科学实验的教学任务。和最初的考虑有些出入,不过还是尊重团队的选择,毕竟团结才有力量。支教团的队友们真是来自四面八方,甘肃的,湖南的,贵州的,广西的,当然山东的居多;大家的年级、专业、性格更是形形色色,自然不用多说。能在这样的年龄,和这样一群热血青年聚集在一起为了共同的一份公益去努力,仅仅这份缘分、这份真诚就让人十分欣喜和感动。带着置备好的一大批物资,我们踏上了圆梦的路。我们从青岛先坐车到胶州,赶上去贵阳的火车,再转车去关岭麻窝,最后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到学校。一路欢声笑语充斥着几十个小时漫长的旅程。
初到贵州我们就被这里的景色深深的迷住了,好像刚刚出生的幼崽第一次爬出洞穴一样,在这里我们领略到什么是自然。一座座山峰连绵起伏,偶尔平缓温和,偶尔高耸险峻,翠绿的松柏萦绕山头,潺潺的河水穿梭山间,远远望去,湛蓝的天空中总能发现一捧捧的白云徐徐摆动。我坐在车上,任山风从脸角划过,沉浸在这天人合一的情境中久久不能自拔。周边的队友不顾拥挤,一个个举着手机压在车窗上照相,真的是处处风景如画啊。下了车子,我们徒步向山里进发。话说城里人进村竟也像村里人进城一般,没有不新奇的地方。层层交叠的山坡被一片片绿意盎然的玉米地裹着,山体本有的土黄被这一抹抹生机锁了起来,仅在回旋的小路上才能窥探到这片土地本来的肤色。两米多宽的土路上布满大小不一、凹凸不平的石块,走起来很是硌脚。来的那天正好是赶集,路上常常能遇到从集上返家的村民。他们背上足有有半个身子大的背篓装满了东西,穿着很薄的布鞋或者凉拖在山间疾行,时不时还消失在山坡上的玉米地中,那边的小路坡度足有60度。我们跟在后面走了一阵,好几次险些滑到,真心吃不消。路上我们还遇到了两个孩子在放牛,母牛带着小牛在山边吃草,两个孩子坐在一边拿着一根草嬉戏着。这是我第一次遇到山区的孩子。他们的衣服没有补丁不过显得很陈旧,他们的肤色都是阳光中浸出的健康的棕褐色,精致的小脸上洋溢着羞涩的笑容。年复一年的生活给他们染上了一层洗不去的大山的颜色。赵玉静紧冲上去和黄牛们合了张影,孩子在边上嗤嗤地笑着看着,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牛也成了稀奇的东西。
简单介绍一下学校。学校不大,台阶上一排板房是孩子们的教室和老师的办公室,台阶下一块篮球场大小的水泥地是孩子们的操场。整个学校的总共面积顶多一个四百米操场的大小,除了教室和操场,还夹杂着学校的厨房,主席台,仓库,校长办公室,老师宿舍,猪圈等,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学校一共6个年级,一个年级一个班,远近几个寨子总共270多个孩子在这里上学。学校的设施还凑合,黑板和粉笔都是比较正规的,几个教室还刚刚换上了新桌椅,板房除了隔音效果不好以外,门窗什么的都还可以,而且大部分教室里面有风扇。操场上有两个半新的篮球架,操场边有一两个单杠之类的体育设施,角落处有一个水泥砌的简易的乒乓球案子。办公室里有一台彩电和3台网速很卡的电脑,办公室门口摆放着一台旧的音响。让我比较新奇的是操场边的一个半人高的塑料大桶,后来了解到,这个桶是用来存放泵取地下水,桶里有两个水舀子,我们的生活用水、饮用水,包括孩子们的饮用水都是直接使用这种生水。以上算是学校里可见的全部设施了吧,比我之前想象的条件好很多。学校里的老师不多,加上校长和食堂的老师也就10来人。老师们对我们都很热情,都是上宾级待遇。来的那天晚上吃的很好,热腾腾的白米饭和几个家常菜。晚上,大家在教室里把桌子拼起来凑合凑合,一夜无梦。
支教生活就这样简单的开始了。
先介绍下我们的生活条件吧。学校的伙食比想象的好很多,主食以米饭为主,蔬菜以土豆芸豆圆白菜为主,每顿饭都有猪肉,虽然是肥肉居多。孩子们每天在学校吃一顿午饭,饭菜和我们一样,打好饭大家一起坐在教室里吃。国家每天给每个孩子补助4元的餐费,要求每顿饭都得有肉。在这所学校,这笔费用完全够用。我们的早饭是自己解决,一般是大米粥和土豆丝,还有面条。午饭晚饭都是一荤一素,有时会有汤。无论那顿饭,饭菜的量都管够。住宿方面,学校把附近的一间两室的小屋腾出来给我作宿舍,男一间女一间,每两人配备一张凉席。屋子不大,类似大通铺了。因为拥挤、怕热或其他原因,一些男生还是搬到操场上或教室里睡。贵州天气很凉爽,但是我们去的田坝小学因为地势低洼,在贵州算是比较热的。这里早晚温差大,中午太阳老大,晚上的冷风习习。今年田坝是少有的旱年,往日田间的小溪水塘基本都已干涸,我们在水塘里洗澡的想法也基本破灭了。洗漱都靠之前说那个大桶,洗澡就是舀一点水在盆里擦擦身子。厕所是一个学校共用的最原始的公共厕所。非常欣慰的是学校边还有小卖部,里面的零食、冰水、雪糕大部分单价五毛,味道超有童年的感觉。高端商品就是3块一瓶的冰红茶和啤酒,5块钱一斤的自己酿的包谷酒以及3块6块不等的香烟。小卖部的商品都是老板每个周赶集时采购的,在这里能找个小卖部逛逛真的很给力啊!对于娱乐生活,主要就是各种体育球类活动,男生女生齐上阵,完全没学校的拘束。而对于我个人,最享受的事是躺在操场上看星星。可能是因为地势高,空气质量好,这里的星星是我见过最多的。加之学校仅有几个灯泡照明,更甚是停电时连灯泡都没有的时候,平躺在操场上,仰望漫天繁星闪烁,偶尔还有几颗划过的流星。闭上眼,聆听耳边隐约的蝉鸣,呼吸自然的气息,让心情一点点平静下来,思考生命,不禁感叹自己的渺小和宇宙的浩瀚,但又庆幸此刻能和自然如此贴近,身边的一切都绽放着光彩。生活情况大体如此。
来到这里的第二天,我们团队的队员和各个年级的班主任老师详细了解了每个班级的情况。孩子们很多都是留守儿童,和祖辈一起生活,有些特殊的孩子父母离异或者已经过世。这里的家庭大部分都有四五个孩子,多的能有七八个,虽然国家包免了孩子们上学和食宿的费用,但是大部分家庭生活都不富裕。每年能去县里读初中的人数并不多,能读到高中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在这里真心能体会到村里出一个大学生是多么的不容易。
第三天孩子们从附近的寨子赶来学校。首先,学校组织了一个简单的见面仪式,由六年级的班主任王东老师主持。站在主席台上,看着台下两百多张或懵懂,或开心,或沉默,或调皮的小脸,除了有一点初为人师的紧张,更多的是感觉到肩头的一份重任。会上,王东老师介绍我们是放弃假期,不辞辛苦地从大城市来到这个贫困山区来帮助孩子们,不断地让孩子们用最最热烈的掌声来感谢我们。我听着,心里很不是滋味。或许只是些场面话,但我不知道孩子们是不是理解“贫困”、“山区”这些词语,这么尖锐的词语会不会对他们太过刻薄,而他们欢迎的掌声又是不是用自己的伤疤来迎合我们的同情。我没有任何批评老师这种做法的意思,此时此刻,学校和孩子们能表示他们心意的或许只有这一次次热烈的掌声,而这一份份掌声包含的情意却让我们感动。见面会之后,按照我们团队事先的分工,孩子们各自回班和我们志愿者班主任老师见面。我作为百科老师被分在四年级,和班主任李田、副班主任王超一起。第一次如此近地接触这些可爱的小家伙,或许刚刚见面大家都有些紧张吧,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但是我们都决心管理好这个班级,先磨合磨合再说吧。简单的自我介绍后,班主任带着一起学唱真心英雄,我们和孩子们的情谊自此开始。
上了几天课我们普遍反映,孩子们并不是我们简简单单能hold住的。哪里的孩子都是一样,不可能个个都是自觉的学霸,每个成长的小孩子都有自己的小心思。课堂上,有怎么哄、怎么引导都不说话的,还有默默做小动作不听课的,有喜欢出风头捣蛋的, 甚至还有孩子生起气来可以完全不把老师放在眼里的。想想城里的孩子见识多更多,更不知道能出什么奇葩了,真是辛苦老师们了。孩子到底都是孩子,不会隐藏自己的感情,高兴的时候开心的不得了,但转眼间就可能气的骂人,喜欢一个老师可能天天粘着他,不喜欢一个老师可能躲着不理你,但是他们经常会把自己心情写在日记里。对待小孩子,我感觉只有懂他们才能做好他们的老师,而我们对孩子的疼爱,不能只是一位的关心和顺应他们的心意,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严厉,需要对他们的一种威严。真正的好老师应该是同学们敬畏的大朋友。坦白的说我不是一个会管孩子的人,我平时就很少发脾气,尤其看着他们那么甜那么天真的笑脸,更不忍心凶他们。我总希望找到让他们开心接受的方法,对他们很多行为都过于包容,最后弄得有些孩子有点没大没小的。而且做一个公正的老师也不容易,毕竟人有亲疏,对于整天围着你转的人很容易熟悉,对于后面整天不说话,哄着他也不太说话的孩子,了解起来肯定难些。
简单说几个我们班的孩子吧。
活泼的孩子里有两个比较有特点,男的叫郭自强,女的叫郭继。郭自强是一个处处都爱表现自己的人,从小到大因为打架比较多一直被同学们说成是坏孩子,时间久了他自己也无所谓了,不过在班里经常都是一个人混,没有拉帮结伙。他家离学校很近,晚上经常到学校里玩。我们刚来的时候,他用最快的时候和基本上每个队员都混熟了,可能是因为他那种活泼可爱,有点顽皮但还算听话的性格吧,大部分队友都挺喜欢他的。我了解他是从一次打架开始。那次他打了班里的女同学,原因是那个女生说他喜欢某个女生,几次挑逗他就受不了出手了,虽然没使多大劲但那个女孩还是哭了,他认为自己做的对,也不想道歉。我相信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理由,而且孩子们的心都是善良的,只是有些思想上的误区才会做出错事。事后我单独把他叫过来聊了聊,确实他并不是大家想的那么暴躁。开始的时候他也和那个女生说过,不过没有效果,几次之后他就选择了打人。在他的脑海里,男人打女人很正常,而在这件事上,打人是他能想到的最有效的处理方法。我问他对于这件事,他打了人以后效果如何,那个女生还会过来挑逗他么,他说效果并不好,那个女孩还是会说他,我又问他除了打人还有什么其他好的处理方法么,开始他说没有,后来想了想好久才回答我说,还是得先把她控制住,然后挠她痒痒知道他不说了为止。可爱的孩子啊。只能说是家庭教育的匮乏吧。郭自强的父母都在浙江打工,在家里还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都靠年迈的爷爷拉扯,他平时穿的也并不很干净,家庭环境可想而知。细细想想,其实他每次和老师出风头活着或者和老师对着干都是为了吸引大家的注意。每次他和我一起走的时候总爱拉着我或者扯着我的衣服。有一次体育课他因为不想做准备活动而被单独罚站,我过去看他,他把我手放在他胸前让我搂着他,感觉的出来他抱我抱的很紧,他真的非常缺乏关爱。我们队员们对他都很有耐心,相处一段时间后,明显感觉这个小家伙听话了不少,他自发的利用课余时间给我们很多人都做了小卡片小礼物,看得出很用心。真的是一个很乖的孩子。再说说郭继,她是我们班的班长,学习不错,个性也很强,开心的时候眯着眼睛叫你一起去买冰棍,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直接无视你,任凭你怎么哄都板着一张脸。在班级里她算是大姐大了,平时有什么事情班里吵闹,她吼一句就能把全班镇住,就连最顽皮的郭自强都惹不了她。看她表面上这么霸气,其实她从没有表露过自己的一点苦水,什么事情都往肚子里咽。她的父母也都外出打工了,更惨的是在家里就她和她的哥哥姐姐三个人生活,连个大人都没有。李田说她把自己包的太严了,小小的孩子有着不合乎年级的成熟,不知道这到底能算是好事还是坏事。或许有些时候他对我们的关心置之不理,但我们都能体会到,她也是爱我们的。
当然班里更多的还是内向些的孩子。我们在的时间有限,很难和每个孩子都畅谈交心。平时,我们尽量和孩子多在一起,包括中午陪孩子们一起在班级里吃饭,看着他们不允许剩饭等等。我们让孩子们更多的看到生活中的我们,自然的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确实也起到了一些作用。很快,我发现孩子们看我们的眼神从开始的有些羞涩或者没有表情变得积极热心了很多,偶尔眼神相会,你一个微笑换回孩子的会心一笑,有些不说话的同学也会主动找你说话了。这样的感觉真的很好,副作用就是有些孩子们有些没大没小了。令狐少粉是我班的一个非常内向的孩子。刚刚来学校的时候,她天天都趴在桌子上也不知道听不听课,也不和其他同学说话,作业完成的在班里算是中下。我们主动和她说话时,她就跑开了,但是她喜欢趴在班级门口偷偷地看观望身边的一切。慢慢的她学会对我们笑了。后来我们了解到,她家一共五个孩子,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好,父亲只让成绩优异的哥哥和姐姐两个人去县城里读初中了,而她很可能读完小学就要全身投入家务农活了,或许就这样做一辈子。这么短的时间我们很难扭转她的学习心态或者成绩,但很高兴能留给他们一份美好的回忆。还有班里的韦和秀,因为小时候意外烫伤了手背,怕同学们笑话,在班里非常内向,而且很容易哭,时间长了就成了班里的“怪人”。一次,我们组织孩子们一起把印手印做班级装饰,任我们怎么哄她,她就是不配合,当天我们只好作罢。课下李田花了很长的时间劝导,终于说服这个小女孩来办公室完成了那份班级装饰。就在临走的那天,她悄悄塞给我一封信,说她非常感激我们这么关心她,祝我们一路顺风。最后还在集市上买了一个小吊坠送给我。我们不感觉做了什么,也不知道帮到她多少,但结局却是如此感动。
纯真善良可以说是这里的代名词,在村民、家长上表现尤甚。
每天下午放学后,无论风雨我们志愿者都送孩子们回家。很多孩子真的是每天至少走一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学校,穿着很薄的鞋子背着书包走平路就很够受了,大部分孩子走的小路还都很险,坡度最陡的至少60度,而且路上小石子繁多,走一次脚上所有的穴位都能得到充分的按摩。崂山后山的小路和那边比就是平坦大路。而孩子们经常要翻越好几个这样的山头才能到家。第一次送孩子回来,队伍里面各种吐槽,不过没一个人说累,因为我们的心是暖的。每次经过孩子的家,孩子的家长远远的望见就会招呼我们去家里坐坐。路上碰见老乡,他们也会很热心地说句老师们送娃娃回家辛苦了。身边的孩子们也整天缠着我们让我们去他们家。这里住宅很简单,富裕些的盖起来简单的石头房子,差一些的住的还是木头房子。用家徒四壁形容大部分的家庭真的一点不为过,除了一台电视,一台冰箱,一辆摩托车,其他方面都是我们可以想到的最简单的生活。很多家是近些年刚刚拉上了电,能用水泵抽水。在之前都是用马或者人去背水。大人的工作不用说,孩子们四五岁就要帮家里放牛,7岁给家里做饭照顾弟弟妹妹。很多孩子一回到家就准备做饭,小点的孩子休息一下就要去山上割猪草。我们见过一个十多岁的小女孩背着一桶六十斤的水往家走,我们的志愿者好奇就自己上去试了试,一个20多岁的小伙背着感觉都有些站不稳,而这个小女孩要背着它翻山回家。可想而知他们每天要吃多少苦。大部分家庭种地,每年一季玉米一季水稻,地多的人家能收入2万,地少的也就几千。要养活老人和四五个孩子,很多人被迫远走去打工。非常不幸的是今年是罕见的大旱,很多人家基本是颗粒无收。就是这样贫苦的家庭,会非常热心的留我们在家里吃一顿饭,喝一碗土酒,口里还不停地说着谢谢老师们。真的只有走进他们的生活,才能真正理解老乡们从空空的冰箱里拿出仅有的几瓶矿泉水招待我们的那种诚心和善良。孩子们的家长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甚至是很差,就连上小学的孩子也辅导不了。常年在外打工的经历让他们深刻了解到,没文化打工都被人看不起。所以他们会尽力让孩子读书。可就算国家包免了孩子初中前的全部费用和食宿费用,很多家庭也只能集全家之力供几个学习好些的孩子读书,依旧有些不到16岁的孩子和年长的老人要为了这个家去打工。生活就是如此现实。可就是在这样残酷的现实中却孕育出如此善良淳朴,如此懂得感恩的乡民,这对很多城市人不是很讽刺么。
送完小孩回来,我们常常在办公室里看中央二的变形记。这是一档将农村和城市孩子互换七天的节目。互换的城市孩子大多家境非常好,但是家长和老师眼里的问题少年,而农村的孩子大多家境一般甚至较差,但孩子却很懂事。节目上讲的山区的环境和我们身边的环境相似,所以大家感触都很深。讲一下我感触最深的一集。城市的孩子叫龚韦华,家住广州,父母经过几年的打拼经营起了好几家大酒店,可对孩子却疏于管教。龚韦华在学校从不上课,还沾染了不少社会上的坏脾气,曾经因为打架而被学校开除,老师和家长都管不了他。农村的孩子叫胡若男,来自甘肃山区,常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年收入仅3千多元。母亲常年在外打工,父亲在监狱服刑。龚韦华刚来到甘肃山区,一样把城市里的坏毛病呆了过来,拒绝上课,拒绝被管教,整日一个人坐在山坡上发呆。年近古稀的爷爷几次不顾为危险爬上山坡劝他回家,最后爷爷都说出“给我个面子”这样的话,他才听话。在这样一个贫穷的家里,老人家尽力满足他的要求,为了他洗衣服洗头不惜浪费了一个周的生活用水;奶奶怕他不适应北方的寒冷,忍着手疾为他缝了一双棉布鞋;怕他吃不惯饭菜家里用上了要卖来补贴家用的鸡蛋。这个家庭用他们贫穷却极其诚心的方式默默地付出着,而龚韦华坚硬的外壳逐渐被剥离了。人心都是肉长的,这份感动对龚韦华是刻骨铭心的。后来,他主动要求带奶奶和爷爷去城里看病,还请老两口吃了一顿200多的大餐,买了两件新衣服。老两口一直推辞但最后还是被他强按了去,仅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他却从中也体会到了付出爱的温暖。就是这样一个我们都能想象得到的很普通很温馨的山区家庭融化了看似无药可救的少年的心。最后在龚韦华的强烈要求下,他个人出资几千元帮助老两口圆了一个梦--去监狱见到了10多年没见的儿子。本来以为这辈子都见不到了,一家人团聚的时候,那种感觉已经不是言语可以表达的了。所有在场的人都哭了,包括我们这些观众。什么是亲情?亲情就是这种无私的不求回报的付出。亲情没有太多物质上的要求。亲情是亲人之间发自内心的互相体贴。亲人会用心去理解你,用心去爱你,他可以默默地忍耐很多痛苦,付出很多努力为的只是换取你的会心一笑。更奇妙的是,当你体会到亲人的爱时,我们大多不会说,而是用心去体会这份感动并且更加努力的去付出爱。没有什么言语,生活一如既往的平淡,但是却有满满的爱满满的幸福。我不喜欢总是说谢谢,因为口头的表达能传递的实在太少,真正的爱是默默的付出。这就是大爱无言吧。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如此,亲情,爱情,友情,师徒之情等等,在爱的付出与收获中,我们收获了幸福,我们也学会了善良、坚强,获得了成长。现代人被物质文明包裹的太严了,只有把身上的浮华剥的一丝不剩的时候,我们的心才能重新变的敏感,我们才能更接近自然,去体会这份上天赋予的无价的情感。贫穷、苦难正是这样一个可以褪去浮华的圣水,很多人来山区就是追求淳朴。什么是淳朴?淳朴是朋友间的相互体谅,是同事间的一个微笑,是村民间的一个招呼,是孩子们一个衷心的谢谢,是一句简单的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其实,淳朴就是是我们诚心诚意对身边所有人和事的感恩,是摒除了形形色色的复杂的功利心后,用心做人时体会到的最自然最本真的人性。淳朴是一种人味,一种让人坚强面对现实的希望,是我不懈追求的也是我在这里体会最深的。
相比于城市的孩子,纯真美丽的心灵是山区孩子最大的财富。回到节目里,来自山区的胡若男非常懂事,非常招新爸爸妈妈的喜欢,短短的七天她像来到天堂一般,梦幻生活的背后也让我们看到农村孩子的硬伤。做人要有四识:知识,常识,见识,胆识。殷实的生活可以自己奋斗,知识、见识不足可以慢慢积累,胆识不够可以一点点锻炼,唯独常识,这最基础的一点是山区孩子致命的硬伤。何为常识?我认为就是适应生活环境所需的入门知识,基础的不能再基础。好像现在的我们适应不了古代繁复的礼仪一样,山区的孩子因为客观环境的限制,他们很难了解城市生活。城市与山区生活环境迥异,城市生活常识的局限、缺失甚至误区会导致很多思维方式的偏差,这样很难适应大山外的生活。人最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不知所措的无力感约等于没有希望的窒息感。这些问题关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很难一蹴而就。真要等孩子们走出大山,不知道他们要摸爬滚打多久、伤到何种程度才能慢慢领悟。城市和山区相比,城市的孩子更容易得到丰腴的物质生活而很难领悟淳朴的幸福,山区的孩子懂得吃苦奋斗却有些摸不到方向。每个生命的修行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难以逾越坎,放弃还是继续就看自己的选择了。基于这些考虑,我给孩子们讲了一节意味深长的以“选择”为主题的语文课。我告诉他们选择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全责。而要做出合理的选择就需要用理智控制情感。控制情感不是压抑情感,而是要多角度看问题,学会反求诸己,自己想通。最后无论结果如何,我希望他们尽人事听天命。内容很深,对我也是需要用生命去践行去体悟的。但这是我能给他们的最好的。
永远忘不了分别的那天。最后一天是汇报演出。之前有些孩子说汇报演出那天不想来,我们问为什么,他们说怕自己会哭。我们又何尝知道怎么面对分别,索性在临走前一天就收拾好行李,汇报演出以后由学校老师把孩子带回班里,我们就直接离开。虽然汇报演出很成功,孩子们很喜欢,现场气氛也不错,可隐约的都能感到大家压抑着感伤。那天,没有一个孩子缺席,演出的时候也都尽了全力,效果比之前所有排练都好。郭继前两天就有些反常,可能是想逃避吧,她一直都不理我们。走的那天摆了一天的笑脸,一直萦绕在我们身边。我们班之前都说好了走的那天大家都不能哭。那天很多孩子都拉着我们不放手,陈敏艳的眼睛都红了,可一直忍着没哭出来,李祥英为了调节气氛尽在一边笑着和我聊天。我知道大家都在忍着,我能做的也只有轻抚大家的头,笑着和大家聊天。相处的时间不长,但我们喜欢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我们真的是用心去带给他们一些东西,或许在知识上帮不到太多,但多少给他们一个走出大山或者快乐生活的希望。孩子们对我们的爱,我们也都体会的到。演出快结束的时候,六年级的同学最先忍不住了,哭着为我们表演了最后一个手语节目。伴着散场时《感恩的心》的音乐,我再也忍不住了。那天来了不少家长,老乡们手里大包小包的提了很多东西,有花生,粽子,还有彩蛋(彩蛋是用植物熬出的颜料涂抹在鸡蛋表面做出来的。我在田坝这些日子只吃过一次鸡蛋,鸡蛋在这边是很贵的)。老乡们大多穿着民族服饰,其中不乏头发花白的老人。看着老奶奶们红着眼睛把礼物塞在我们手里,嘴里还不住地说着谢谢老师,我除了收下礼物道一声谢谢,真的不知还能说什么好了。学校里的很多老师也都哭了,我们一一握手拥抱,彼此许愿以后一定要再见。孩子们已经被带回班级,被老师控制着不让出来。远处的我们望着熟悉的教室,往事不断闪过,一起上课,一起玩耍,一起吃饭,一起的点点滴滴如今都随着那教室远去了。是的,要走了,不会再回来了。很多队友哭出了声。再看看孩子们挤在教室门口哭着望着我们。不知何时,孩子们哭声已经盖过了音响的音乐。宛如亲人离别一般。有些队友怕孩子们冲出来送我们不好控制,还板着脸大声吼:都哭什么!回教室去!孩子依旧矗在那里。我背上行李,头也不回地往学校外走,每一步都好像和记忆撕扯一般。已经不忍心再看这里一眼。此刻,我们彼此一样的不舍。
因为缘分,我们在此相聚。因为真诚,我们彼此相惜。感谢你们的纯真,感谢你们的信任,感谢你们的爱。和你们一起的日子我永生难忘。再见了孩子们,有缘一定还会再会。祝你们以后生活的幸福!
(文章涉及人名全为化名)
2013/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