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县工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
扎实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完善我县工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
一、我县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来取得的基本成效
我县自2001年5月开始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来,全县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效益显著提高,全县工业企业整体素质开始实现新的跨越,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始增强,为推动全县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顾过去的两年,我县工业强县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三大工业支柱产业(建筑建材、皮革皮鞋、机械加工业)已初步形成;工业经济成为了县域经济的主体;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培育了一批重点工业企业;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得到加强;工业经济对一、三产业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和优化。2002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1.4亿元,工业总产值67.3亿元,财政总收入2.9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3.9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在2001年的基础上增长了15.45%,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7.44%,财政总收入增长了11.9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了23.75%,全县技改企业达到358个,技改总投资5.66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
自工业强县战略实施以来,我县工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逐步完善,具体体现在:
基本政策方面,实施工业“七个一批”,整合工业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来我县投资企业实行优惠的政策。在企业的用地政策方面,实行重点企业和龙头企业优惠出让土地;在税费政策上按企业贡献大小和科技含量高低给予优惠和扶持。
建立了激励政策体系。建立了璧山县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对我县三大支柱产业、食品工业的高新技术项目和新产品开发进行贷款贴息,创名牌奖励,企业家培训等。
完善对引进项目、技术、资金、企业的奖励政策和加大对乡镇、部门的考核奖惩力度。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为企业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通过改革用人机制,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高层次管理和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
建立和实施重点企业制度,充分发挥重点骨干企业的带动和支撑作用,培植大企业,扶持优势企业,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制定了重点企业认定标准和优惠政策,重点企业目标考核奖励办法和乡镇企业目标考核奖励办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为发展工业经济、对发展重点产业作了很多努力,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我们的政策支撑体系本身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完善的地方,另外在执行的力度上也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实施工业强县的全局意识不够
对整合“大工业”,缺乏整体意识,特别是全县各级各部门发展工业的积极性还未充分调动起来,全县上下认识高度一致、集中精力、千方百计加快工业发展的格局还未真正形成;在企业发展的政策取向上,不论是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还是对本地企业与外来投资企业的政策都需要认真的研究,并根据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及时调整;另一方面,在推进工、农、商企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强化工业、农业、商业的协调互动关系,不断延伸加工增值和转化链条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
坚持效益观念,强力推进“大调整”的步伐还不快。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来,虽然我县工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支柱产业还是一些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很小,市场核心竞争力不强;国内知名的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很少,影响了产业的聚集和规模优势的发挥。
(二)政策服务于企业的力度有待加强
企业融资渠道不畅,手段单一。企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是新创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目前企业融资渠道主要依靠金融机构,还没有形成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也没有创新型企业的风险投资市场。企业发展资金的不足,客观上制约了我县工业企业的发展。
企业的信息不畅。国家产业发展、前沿科技、招商引资、市场营销等政策和信息不能全面及时的获得,信息传输手段较为传统和原始;县委、政府出台的各项发展经济社会,特别是发展工业的政策,企业获得的渠道非常有限,许多政策制定出来,不能及时贯彻落实,影响整个产业的推动。
(三)企业发展的综合环境需要进一步整治
企业发展的综合环境需要进一步整治。不论是我们的投资环境,还是企业的发展环境;不论是发展的硬环境,还是发展的软环境,都还有差距。突出表现在为企业服务意识,精心营造“大环境”方面的工作还做得不够,特别是道路、城建、交通、环保、执法、案件执行、治安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和优化;特别是一些部门的二级机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吃、拿、卡、要,不文明执法等现象还存在,成为我县政令通行的梗阻,影响我县发展综合环境的优化和对外开放的形象。
(四)创新意识有待加强
积极参与“大竞争”的创新精神还不够。首先是产业创新不够,传统行业、传统产业占较大比重;其次是科技创新不够,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产品附加值 《完善我县工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69.html
一、我县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来取得的基本成效
我县自2001年5月开始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来,全县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效益显著提高,全县工业企业整体素质开始实现新的跨越,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始增强,为推动全县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顾过去的两年,我县工业强县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三大工业支柱产业(建筑建材、皮革皮鞋、机械加工业)已初步形成;工业经济成为了县域经济的主体;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培育了一批重点工业企业;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得到加强;工业经济对一、三产业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和优化。2002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1.4亿元,工业总产值67.3亿元,财政总收入2.9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3.9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在2001年的基础上增长了15.45%,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7.44%,财政总收入增长了11.9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了23.75%,全县技改企业达到358个,技改总投资5.66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
自工业强县战略实施以来,我县工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逐步完善,具体体现在:
基本政策方面,实施工业“七个一批”,整合工业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来我县投资企业实行优惠的政策。在企业的用地政策方面,实行重点企业和龙头企业优惠出让土地;在税费政策上按企业贡献大小和科技含量高低给予优惠和扶持。
建立了激励政策体系。建立了璧山县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对我县三大支柱产业、食品工业的高新技术项目和新产品开发进行贷款贴息,创名牌奖励,企业家培训等。
完善对引进项目、技术、资金、企业的奖励政策和加大对乡镇、部门的考核奖惩力度。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为企业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通过改革用人机制,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高层次管理和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
建立和实施重点企业制度,充分发挥重点骨干企业的带动和支撑作用,培植大企业,扶持优势企业,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制定了重点企业认定标准和优惠政策,重点企业目标考核奖励办法和乡镇企业目标考核奖励办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为发展工业经济、对发展重点产业作了很多努力,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我们的政策支撑体系本身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完善的地方,另外在执行的力度上也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实施工业强县的全局意识不够
对整合“大工业”,缺乏整体意识,特别是全县各级各部门发展工业的积极性还未充分调动起来,全县上下认识高度一致、集中精力、千方百计加快工业发展的格局还未真正形成;在企业发展的政策取向上,不论是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还是对本地企业与外来投资企业的政策都需要认真的研究,并根据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及时调整;另一方面,在推进工、农、商企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强化工业、农业、商业的协调互动关系,不断延伸加工增值和转化链条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
坚持效益观念,强力推进“大调整”的步伐还不快。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来,虽然我县工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支柱产业还是一些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很小,市场核心竞争力不强;国内知名的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很少,影响了产业的聚集和规模优势的发挥。
(二)政策服务于企业的力度有待加强
企业融资渠道不畅,手段单一。企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是新创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目前企业融资渠道主要依靠金融机构,还没有形成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也没有创新型企业的风险投资市场。企业发展资金的不足,客观上制约了我县工业企业的发展。
企业的信息不畅。国家产业发展、前沿科技、招商引资、市场营销等政策和信息不能全面及时的获得,信息传输手段较为传统和原始;县委、政府出台的各项发展经济社会,特别是发展工业的政策,企业获得的渠道非常有限,许多政策制定出来,不能及时贯彻落实,影响整个产业的推动。
(三)企业发展的综合环境需要进一步整治
企业发展的综合环境需要进一步整治。不论是我们的投资环境,还是企业的发展环境;不论是发展的硬环境,还是发展的软环境,都还有差距。突出表现在为企业服务意识,精心营造“大环境”方面的工作还做得不够,特别是道路、城建、交通、环保、执法、案件执行、治安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和优化;特别是一些部门的二级机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吃、拿、卡、要,不文明执法等现象还存在,成为我县政令通行的梗阻,影响我县发展综合环境的优化和对外开放的形象。
(四)创新意识有待加强
积极参与“大竞争”的创新精神还不够。首先是产业创新不够,传统行业、传统产业占较大比重;其次是科技创新不够,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产品附加值 《完善我县工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