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 正文

培养孩子的经验交流


培养孩子的经验交流:在有效期内 做合格父母
  
  真的很高兴能和小学的家长一起聊聊孩子培养的话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大家的孩子小,还有很多发现问题改正问题的机会,等到孩子大了做父母的也就失效了,即使明白了教育孩子的道理也属于后知后觉,来不及了。我看过家庭教育的33个信条,总结的很有道理,有很多条都和我的实际做法不谋而合,其中第27条写到在孩子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无为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积极的权威型父母。在孩子1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个消极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严后松,无效的教育是先松后严。我欣赏的还有一句话:做父母是有效期的,孩子是上天送给我们的礼物,当你不珍惜的時候,他就把這份甜蜜的礼物收回了。
  
  正常我应该这么介绍自己的儿子,他小学六年12次获得山师附小的特优生,在班里是中队长,学校是大队委,天天执勤,每周播音,是学校十佳少先队员,济南市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大赛二等奖,山东电视台少儿频道优秀小记者。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外国语学校和山大附中,目前是山大附中初二在校学生,担任班长,学生会自律部副部长,演讲朗诵社社长,第一学期末考试班级第一,级部第九,第二学期期末班级第一,级部第二,获得一等校长奖学金,多次主持全校大型活动,学校年级辩论赛中四轮胜出,和队友一起获得冠军。但是我更愿意这样介绍自己的儿子,他懂得分享,所有喜爱的东西愿意与朋友共享;他遵守秩序,从不乱扔垃圾、违章横穿马路;他关爱家人,知道心疼和体贴父母长辈;他明白职责所在,学习自觉自愿,追求上进卓越;他礼貌待人接物,能做到为别人开门、等电梯,在快餐店饭后把餐桌收拾干净恢复原样;他善于沟通交流,听得进去道理,从不行无礼之事。尤其是进入中学,让我更加欣慰的是他热爱运动,喜欢上了篮球,他为人谦和,热心公共事务,把大把的精力用在了学习之外,成绩上又能保持适当的名次。说起开门等电梯,我想到不久前在微信上传播的一篇小文章:你有扶门的习惯吗?欧美国家几乎所有的人都有在公共场合扶门的习惯,走在前面的人都会回头看一下身后有没有人,然后扶着门等身后的人过去,这个小小的动作体现的是礼貌和教养,是郎咸平教授得出自己不如师弟混得好的大道理。教育无小事,但教育全是来自于小事。教育孩子的经验我不敢谈,想有几句话和在座的家长们分享,这是我自己的观点,也是我培养孩子的行动指南:
  
  一、每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父母是最好的开掘者
  
  我们来看一下世界最优秀的哈佛大学录取的学生特点吧:1. 优异的学术成绩和研究能力;2. 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3. 非凡的特长表现;4. 独特的个人经历和背景。组合起来哈佛大学的录取要求主要是三个方面:学术能力和水平、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个人品质,这其中只有一条与我们平时所说的学习好有点儿关联,但又不一样,学术成绩指的是在某个领域有所创新有所建树,而绝对不是能够用别人教给你的办法解题,也不是在考试中获得高分。对照哈佛的招生条件,大家觉得是靠学习成绩好考上容易些,还是靠独特的个人经历上哈佛容易些呢?(比如登上珠峰,比如在山区支教一年,比如骑车环游中国)
  
  我有一个同学1995年去了美国,在那里生育培养了两个孩子,她告诉我,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在班里评出许多个NO1,几乎每个孩子都是第一,只是在不同的领域,孩子自己找出自己的优点,老师和父母也帮助孩子发掘并培养孩子的优点,有人是数学王子,有人是歌唱天才,有人棒球打得最好,有人折纸折得最漂亮。无论将来的理想是做一名卡车司机还是一个面包师都会得到真诚的鼓励。无论我们接受与否,事实就是这样,不可能每个孩子都学习好、考试棒,将来能成为专家、官员和企业家也只是凤毛麟角。但每个孩子一定有他的长处和闪光点,现在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孩子的每一个长处加以培养和鼓励都有可能成为我们孩子现在的喜好,和将来谋生、创业以及成功的基础。另外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恢复高考以来,各省的文理科状元都没有成为任何一个领域的佼佼者。还有所谓“第十名现象”:第十名左右的小学生,有着难以预想的潜能和创造力,让他们未来在事业上崭露头角,出人头地。这里所指的第十名,并非刚刚好第十名的学生,而是指成绩中庸的学生。根据研究者解释,这个群体的共同特征是:他们受老师和父母的关注不那么多,学习的自主性更强、兴趣更广泛。至于名列前茅的学生因为得到父母、师长过分关注,过分强化学科成绩,反而扼抑了潜能和学习自主性。
  
  所以说比较起来,我们这些所谓优秀孩子的家长,将来孩子的成就很可能比不上排名中游的孩子。无论孩子现在在学校的表现处于怎样的层次都不代表将来的好与坏,他们都是一座有着无穷潜力的金矿。
  
  二、做父母是有效期的,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不具有可逆性
  
  一篇文章写道去朋友家的时候见到了他的大女儿,18岁了,和男朋友同居,抽烟、刺青、穿着暴露,对客人没有礼貌。而十年前,姑娘8岁的时候也在朋友家见过这个孩子,当时她很有绘画天赋,能够三两笔就描绘出酒瓶和樱花,父母对于朋友们的夸奖很是受用,只是不肯花费时间和精力在孩子艺术方面的培养上。文章的作者最后写道:突然惊觉 10 年过的好快,好像才昨天的事情,我不认为她的父母現在有资格去批评他們的女儿, 因为一直以来,她的父母只顾着自己,从没重視过她的教育问題。現在才想教育已经不可能了,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因为父母的教育功效已经“过期”了。而且她的父母在“有效限期”內也没努力过。 孩子在小的時候,父母对他们来说是万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这就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時期。 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時期,父母的“有效限期”就快到了。该说的,该教的,该做的,都应该早就都做足了,是到了验收的時候了。 这验收的是父母的教育方針,也是孩子对外界的应变能力。“过期” 后的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比不过10年前来的有效了。 要认知收手和承受的事实。 我突然很感叹,我告诉我自己,我必须要在黄金时期内帮我的孩子做好面对未来的准备。因为时间一转眼就过了。我不想将来只有叹气,摇头的份。是呀!父母是有限效期限的,小孩是或上天送给我们的礼物,当你不珍惜的時候,他就把這份甜蜜的礼物收回了。
  
  有人把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分成四个阶段:黄金期(12岁前)、生铁期(青春期)、青铜期(大学到有孩子之前)、白银期(有孩子之后),非常有道理。0到12岁是黄金期,这个阶段,父母是孩子的上帝与偶像,他热爱你、亲昵你、学习你、崇拜你,你对他施加的是一生最初也是最大的影响,孩子是父母的小宝贝、跟屁虫和好朋友,这个阶段就如同烧制瓷器的和泥和制胚阶段,几乎是你怎么引导他怎么成形。我的建议在这个不长的效期内让我们放弃一些应酬、娱乐甚至是对仕途对金钱的追求,当这些与我们教育孩子、引导孩子、陪伴孩子相冲突的时候,你要作出决定:是放弃有效期内父母的义务还是放弃那些20年以后回头来看不过是过眼云烟的功名利禄。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接近74岁,50岁以后的人生幸福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你在陪伴孩子的前十年做出了怎样的引领和付出。
  
  三、好习惯是养成的,不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是父母与孩子一起养成的。
  
  这里说说我的做法和体会:我很庆幸孩子一年级的时候我的工作不太忙,下课后我常常能陪他一起写作业,姥姥总是第一时间送上一杯水,切好一盘水果,放好牙签送到孩子的案头,我的要求是进门可以上厕所、洗手、喝水,除此之外的任何活动都要在作业完成之后,开始的时候我陪着他,同时也是监督他,低年级的拼音是个难点,我的孩子掌握的不错,但是也有一点我觉得是个失误,孩子的错别字比较多,每次考试都要因此失分。上个假期我们一起把一年级以来的生字重新复习了一遍,但是效果仍然不太明显,显然是再次印证了初始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和学习的结果一旦形成,改变将会变得十分艰难,所以一定要在我们可以掌控的最初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收益。
  
  我们家还有一个好习惯,在孩子教育方面坚持一致性,从不出现爸爸妈妈两个声音,我们坚持小事不苛刻,大事不妥协。大家可能会问大事小事怎么区分呢?我认为有可能影响到孩子的品质,性格和世界观的事叫做大事,大家说还是不好界定,那就举个例子五一我和朋友一家去长岛旅游,夫妻两个带着四岁的女儿,家庭富足,北京上海都有别墅,41岁有的这个闺女,夫妻俩疼爱孩子几乎不让孩子喝饮料,白水一直是主要的饮料,因为有人招待,每顿饭给孩子上果汁,夫妻俩也没拒绝主人的好意,第三天去景点玩,孩子口渴了,不喝清水,要饮料,到这个时候都是小事情,无论给孩子买还是不买都无关孩子的性格品质的养成。爸爸说不买,从小你就是喝清水长大的,清水最解渴,结果孩子不答应,先是撒娇后是哭闹,这个时候就变成了大事。什么大事,那就是你要做出选择,将来你的孩子会以什么样地方式提出和达成她的诉求,撒娇、撒泼甚至要挟如果能让她最初在父母身上得偿所愿,久而久之当她上学工作之后呢,谁来代替你迁就她满足她。值得欣慰的的是最终夫妻俩一致坚持给孩子要么喝白水要么渴着,最终孩子喝了白水。我可以比较自豪的是我的儿子是个懂事理讲道理的孩子,十二年来从没以类似的方式达成一桩心愿,其实四岁以后他就知道这一招没有用,所以也就不会去尝试了。
  
  教育男孩可能和女孩有不同的方式,但有一点应该是共通的,那就是教育孩子做一个讲道理有担当的人,我们从他4、5岁开始就和他商量事情,一家人共同作出决定,无论什么要求我都不会用简单的行与不行来答复,而是把为什么可以为什么不可以讲给他听。他是个男孩子,需要照顾妈妈,只要有重一点的东西需要拿,都会让他先拿,拿不了的妈妈再拿,我希望他做一个有担当的男子汉。
  
  还有一个习惯我认为很好,从儿子开始认字我就常常把要表达的关爱、希冀或者不满前一天晚上写下来,放在他书包旁,开始用很多拼音,后来就全成了文字,第二天一早他会认真地看,看完会沉默一会儿,若有所思,我在用行动告诉他,爱不仅仅是内心的牵挂,也要温情地表达;从七岁开始我在他每一个生日的清晨会写给他一封长长的信,少的时候3、4千字,多时5、6千言,在信里我会带着他一起回顾我们一年中值得记忆的美好片段,我会表达爱意、关怀和自豪,我会和他探讨读书、锻炼和旅游,告诉他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与幸福,告诉他我们希望他成长为怎样一个男子汉,一点点地传授给他行事做人的道理,这些信他都会认真地收好,我觉得很多道理他都记在了心里,也反映到了日常行动中。高年级他有了手机,我会常常给他发一些百科知识、历史典故、诗词名句给他,他的收件箱里存得满满的都是这些内容,我想最起码他会偶尔翻出来看,对他增长知识一定有一些帮助,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些闲暇,关键是你有没有带一本书在身边,又是否愿意动动手指,传达给孩子一些有用的东西。
  
  我们爱孩子但并不宠他,更不随时盯着他,我告诉他他有他的主要任务,自己来管理,我们有我们的工作和娱乐,我们来经营,他是我们生活的重点但不是全部,四年级以后我么几乎没有管过他的学习,需要老师签字的内容他会找姥姥替代,不忙的时候我会约他骑车、打球、打牌、看电影、逛书店,他也会根据自己的安排喜好答应或者拒绝,我们是相亲相爱的又保持着距离的一对父子。
  
  四、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父母的影子,父母的言行举止、世界观、方法论都会在孩子身上留下印记。
  
  有人教育孩子语言是一套,行动是另一套,时间久了就会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你自私自利,时时处处算计别人,爱占小便宜,孩子怎么可能成为大方的人。你闯红灯、乱扔杂物、公共场合吸烟、高速超速遮挡号牌,你这样做的时候他就在你身边,你又怎么教育他成为一个遵纪守法道德高尚的公民。我们夫妻俩喜欢看书,家里的书籍有一千多本,周末我们喜欢逛书店和书市,孩子也跟着我们一起逛,生日和节日他都会收到我们给他买的书籍,久而久之就比较喜欢看书。我们喜欢旅游,觉得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孩子小小的年纪足迹也到达过欧洲美洲澳洲和亚洲的日本和东南亚。我们在欧洲旅游时遇到一个好的导游,他把欧洲的历史、文化、风土、习俗介绍得头头是道,许多人物事件关系如数家珍,我们孩子天天形影不离地跟着他,我就趁机给他讲什么是听说什么是知道什么是懂得什么是精通,从那以后遇到任何模棱两可的事情我都要求他记下来,查清楚讲给我们听。从那后他就开始关注德国,励志学习第二门外语。在旅行的过程中导游和我们探讨信仰,说欧美人最怕没有信仰的中国人,因为没有信仰就没有底线,我和导游辩论,从孟子的舍生取义说到范仲淹的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说到苟利天下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老百姓都知道离地三尺有神灵,人在做天在看的道理,渊源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理念和信仰,学习他尊崇他也是一种信仰。那一次,导游接受了我的观点,孩子也记下了这些名句,而且从此后当我要求他背诵岳阳楼记、琵琶行、长恨歌、将进酒的时候,他很愉快地就答应并且做到了,在特定的环境里背景下教育孩子,教育的效果就容易达成。爱我们的孩子只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会教育孩子才是一种本领,本能人人都有,本领却需要学习。所以说我们做家长的也要不断学习,教育孩子不是说今天你想起一个道理,把他叫到跟前说:来,今天我给你讲个道理。孩子越大越不吃这一套,一个儿子的同学进入青春期了,父母说东他往西,说白他说黑,那父母反其道而行之,被他马上识破,说别来这一套,就跟你心里想的反着做。孩子到了这个阶段,你跟他讲大道理,你越讲他越烦,适得其反,你想和他沟通,他不和你玩,怎么办?沟通要随时随地,既要看父母的反应能力又要看你的知识面了。我们大多数都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肩负父母这个职能担当这个岗位,没有经验不能尝试也做不到推倒重新来过,唯有兢兢业业,小心翼翼地用尽心思才可能把这件百年大计做好,看书学习交流都是一种促进。发现我们自己的不足很难,发现我们孩子的不足并帮助他们改正更难,让我们更早一点觉悟,更早一点行动起来,为了孩子漫长而又精彩的人生长路,再多用心一些努力一些。
  
  五、热心孩子教育不要只看学习成绩,很多事情比成绩更重要
  
  李开复在2000年以后先后给中国学生们写了7封信,给家长们写了一封,信中谈到教育孩子和孩子成长的一些建议,我的理解首先要人格完美,然后生活幸福,最后事业成功。这是培养的顺序,也是成长的顺序。研究表明管理岗位上的人情商比智商的作用大9倍,情商是什么:是与人相处的能力,是团队合作的能力,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是认知自我评价自我的能力,这些能力在语文数学英语课本上没有,在钢琴舞蹈书法的培训课上没有,在哪里有呢?在父母的待人接物上,在言行举止中,在潜移默化里,在身体力行里。我们常常抱怨这个社会缺少什么?缺少信任,缺少忠诚,缺少持久,缺少合作,缺少爱心,大家知道物以稀为贵,现在缺少的正是将来有价值的,如果我们不仅仅把眼光注视在孩子的考分上,培养他做一个正直、诚实、有合作精神、做事持之以恒的孩子,即使他考不出高分,上不了名校,你觉得他的人生会没有希望会不精彩吗?看看我们身边的年轻员工,有些人你会觉得他不会干活而不喜欢他,你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成为他吗?你会因为某些人自私而不提拔他,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他吗?所以说我们的眼睛不要只盯着分数和名次,还有许多更重要其实也更简单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培养。
  
  关于课外辅导,儿子一直坚持下来的只有一门英语,一起参加英语课外班的孩子很多半途而废了,理由就是听说另一个班比这个好,结果后来另一个也没坚持下来,就像我们不可能找到一份最满意的工作,遇上一个对你最好的领导,孩子也不可能摊上一个最好的班主任,培训班一样没有最好最差之分,许多不能改变的事情就要教育孩子和说服自己,接受和坚持,没有比坚持下来更好的选择了。所以儿子的英语一直最好,至于其他课程,我也在培训学校交了钱,只是当孩子遇到困难,某些知识某一门课程有听不太懂的时候,我会跟培训学校联系,让他们有针对性地给孩子上几次课。
  
  还有一点建议我不得不提,在山师附小家委会和山大附中家委会为大家服务时我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而且具有普遍性,那就是家长对孩子的关心过度,该管的管,不该管的也管,而且有一管到底,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决心。小学我遇到过家长联合弹劾任课老师的事,初中也遇到过,有成功的但多数没到达目的,先放下老师是不是合格不说,很多家长通过这个事情给孩子传递了两个信息:1、孩子你有问题爸爸妈妈帮你解决,最具代表性的是梦鸽同志;2、学习不好不是你的问题,应该从客观方面找原因。前不久孩子班里也分到了一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老师,很多家长对老师的教学水平不满意,我就这个问题给我的孩子讲了一个小故事:美国密歇跟州比犹拉县附近有一个农场,农场主为方便栓牛,在庄园一颗榆树的树干上箍了一个铁圈,随着榆树的长大,铁圈慢慢地长进了树身里,榆树的表皮留下一道深深的伤痕。一年,当地发生了一种奇怪的榆树病,方圆几十里的榆树全部死亡,唯独那颗箍了铁圈、留下伤痕的榆树却存活下来。研究结果发现,正是那个给他带来伤害的铁圈救了他,他从锈蚀的铁圈里吸收了大量铁,所以才对真菌产生了免疫力。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棵树至今仍郁郁葱葱地生长在的那个农场里,充满生机和活力。不仅是树,人也是如此,伤害有时会成为生命的一道养料,让生命在伤害中变得更刚毅,更坚强,更充满生机、活力和希望。同时也让伤害成为一个惊醒,把伤害转化为历练自己灵性生命的正能量。每一个在你的生命里出现的人,都是有原因的。喜欢你的人给了你温暖和勇气。你喜欢的人让你学会了爱和自持。你不喜欢的人教会你宽容与尊重。不喜欢你的人,让你自省与成长。没有人是无缘无故出现在你的生命里的,每一个人的出现都各有因缘,都值得感激和珍惜!
  
  孩子三年级的时候我做过一次经验交流,题目叫做《用心去爱、用心去做》。这也是我教育孩子所遵循的法则。健康、快乐、成功、富有,想一想我们对孩子最初的愿望和最终的愿望是什么?也许我们会被舆论、环境、面子和自己的虚荣心绑架,我们给孩子的可能不是他想要的人生而是你想要的。如果你爱你的孩子还他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吧!记住:教育的过程可以让我们发现孩子的短板,教育的目的却是为了发挥孩子的长项,不会每一个孩子都成为佼佼者,但是他们却都可以也有权利成为心智健全品德高尚的公民。最后我用一句话结束和大家的交流:人的一世就好比一次乘车旅行,我们的孩子上车时没有什么行李,我们要先于他们下车。如果我们能让孩子的内心变得强大,让他们习惯优秀,习惯卓越,那就是我们在他们的行囊中留下美好的礼物,我们一定会感到放心而幸福。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703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读后感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