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焦裕禄影片心得体会
篇一:基层干部观看焦裕禄影片心得体会
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他虽然离开我们50年了,但他的事迹永远为人们传颂,他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齤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他强调要把学习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学、细照、笃行。
影片中,抗风沙、战盐碱、排内涝、堵风口、栽泡桐,一件旧大衣就是御寒唯一之物,吃的是窝窝头、小咸菜……这一个个生动的镜头,怎么样也让你联想不到,焦裕禄是县委书记、是“官老爷”,从他身上你看不到一丝的“官气”,有的是与人民群众一同工作、劳动,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动人场景;“这大雪封门的时候,咱们当干部的,不能坐在家里围着炉子喝热茶,要心里想着群众,他们生活的咋样?缺不缺吃?短不短烧?有没有棉衣穿?过年能不能吃顿饺子?”…… 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他心系群众、情牵万家,无时无刻不挂念群众冷暖的为民之心。
当前,“四风”痼疾在一些地方和部分干部身上仍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如有些党员干部批评别人时专用显微镜放大问题,批评自己时善用哈哈镜忽视问题。为了有效遏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不良风气,每名党员干部都应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深入查摆自己在思想境界、述职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的问题,树立起党员干部的好作风、好形象。
以焦裕禄精神为镜,照见了党员干部的好作风。好作风是我们党赖以生存的“元气”,是党员干部不可或缺的“氧气”,是党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 “底气”。在兰考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焦裕禄同志从来没有考虑过个人的得失,更没有为求政绩而弄虚作假,他坚持和群众同甘共苦,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把人民的冷暖幸福看的比天还大,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奋斗终身的目标追求。这样作风好的干部怎么会不被人民爱戴?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党员干部就是要以焦裕禄精神为镜,依照“三严三实”要求,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已,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拿出向群众请教的真诚态度,走进基层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防止用兴办实事来代替解决作风问题的倾向,防止只注重解决作风问题而忽视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的倾向。
以焦裕禄精神为镜,照见了党员干部的好形象。(www.fwsir.com)作风正才能形象好。焦裕禄在下乡救灾治捞时,总是自备干粮,手拿雨伞,冲在一线。在肝癌发作时,强忍着病痛,日夜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从焦裕禄同志的一言一行中,体现了什么是实实在在与百姓心相连,情相依的好人好官。你把群众当亲人,群众自然会把党员干部当做值得信赖的人,会把党看做值得依靠的执政党。所以,党员干部要维护好形象,就是要以焦裕禄精神为镜,在转变作风中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电影尾声的画面久久定格在我的脑海。焦裕禄同志的遗体被安葬在黄河古道的沙丘上,一铲铲兰考的土洒在棺木上,近十万群众自发为他送行,绵延数里的送葬队伍,都能看到老百姓撕心裂肺的呼喊、悲痛欲绝的痛苦。
不少人会疑虑,焦裕禄精神在当下究竟意味着什么?答案就是:不管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焦裕禄精神中彰显的舍已为民的公仆情怀、探求就里的求实作风、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和朴素廉洁道德情、操都不会过时,不会被人们遗忘。他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争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篇二:观看电影《焦裕禄》学习心得
当前,各级党员干部都在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提出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和焦裕禄精神。
日前,笔者也到电影院观看了电影《焦裕禄》。应该说,这是第二次观看了,第一次大约是在十五年前。虽然是再次观看,但仍被剧中焦裕禄身上展现出来的将群众视为亲人、敢于担当、严以律己、鞠躬尽瘁,在危难面前身先士卒的精神所感动,无数次泪湿眼角。
于是想,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如果都能像焦裕禄那样,一心一意为群众谋福祉,将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真真切切地将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那么,党员干部就能和群众心息相通,拧成一根绳。这种万涓成河,积土成山的精神形成的力量,定能战胜一切困难,无往而不胜。
影片的开头,讲述的是兰考县正经受一场雪灾。许多群众坐在火车站的空地上,披雪顶风,几乎要被冻成僵尸。面对灾难,他们是那么的无力,唯一的希望就是等待列车到来后,离开家乡,到外地讨生活。而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火车站的广播里却有播音员在不断重复“请勿在车站烧火”的警示;国家下拨的救济粮无人组织发放到群众手里,任其摆在雪地里受损;县委领导班子都有一个享受特供大米的小本本。可见,在这些领导干部身上,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特权思想会对群众造成多大的伤害?如果领导干部心里没有装着群众,置群众的冷暖于不顾,却为自己搞特权,只顾自己享受,就会冷了群众的心,最终会背离群众,被群众所抛弃。
接下来,焦裕禄为了解决受灾群众的生活问题,顶着压力,动用了上级拨下来修缮县委办公楼的专款,购买议价粮。但这样的行为却是和当时的政策所违背的。面对用心险恶的人的举报,上级来人调查,焦裕禄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他认为,只要能解决群众的生活困难,自己受到处分也值得。在他看来,自己的官位和前程,和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比较起来,算不上什么,群众的利益才是最大的。正是因为他这种将群众利益视为至高无上的精神和情怀,感动了上级领导,更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听说焦裕禄要受处分,无数的群众顶风冒雪,自发来到上级领导调查焦裕禄的门前,为他请愿。这样的情节,让无数观众感动流泪。正如俗话说的: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心底无私天地宽。作为当党员干部,只要是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就不会犯错误。即使某些行为暂时和当时的政策相冲突,但如果这些行为能够得到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那么,这些行为就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例如在改革开放之初,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实现包产到户的行为,就是当时的政策所不允许的,但却得到了群众的衷心拥护。小岗村的干部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精神和作为,最终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小岗村被誉为中国包产到户改革第一村。所以,党员干部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群众谋利时,还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因地制宜的灵活性,不能一切以不犯错误,保乌纱帽为第一原则。
剧情继续发展。焦裕禄作为县委书记,虽然是个十分贫穷的县,但只要使用特权,吃点肉,鸡鸭鹅鱼,也总还是不难。但焦裕禄一家老小,仍然坚持不搞特殊化,和群众同甘共苦。有人悄悄给家里送来了几条鱼,孩子们开心得不得了。在那个物质及其贫乏的年代,能吃上肉,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但焦裕禄给孩子们讲明了道理,坚决让孩子们把这几条来路不明的鱼退了回去。在焦裕禄身上,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高尚情操,也体现了党员干部要管好身边的人,管好自己的亲属,不贪不腐的精神。一个与民同甘苦、共患难的党员干部,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和群众心连心,血溶于水,得到群众的充分信任和拥戴。在这一方面,值得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领会。
最后,为官一任,就应当造福一方百姓。兰考风沙大,群众深受其害。焦裕禄带领相关干部,深入实际,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并问计于民。当地群众告诉他,兰考的沙土也不是都无好处,这里的沙土非常适宜种植泡桐、花生和大枣。于是焦裕禄积极发动、带来广大群众大量种植这些植物和农作物。多年以后,成片的泡桐树木成长起来,不仅阻止了风沙的侵袭和危害,还改善了土壤,让广袤的沙土地变成一片片麦浪滚滚的产量地,为群众增收致富起到了切切实实的成效。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焦裕禄的这种踏实勤政的态度和精神,要深入领会习齤总书记提出的“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不搞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实事,让群众得实惠。
电影《焦裕禄》从头至尾,给观众太多的感动,每看一遍,都人从心灵深处受到触动、净化和教育。尤其是党员干部,更应该多看多体会,并将自己与焦裕禄作深刻的对照和比较,不断改进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这样,才能成为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爱戴的好干部。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7059.html
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他虽然离开我们50年了,但他的事迹永远为人们传颂,他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齤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他强调要把学习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学、细照、笃行。
影片中,抗风沙、战盐碱、排内涝、堵风口、栽泡桐,一件旧大衣就是御寒唯一之物,吃的是窝窝头、小咸菜……这一个个生动的镜头,怎么样也让你联想不到,焦裕禄是县委书记、是“官老爷”,从他身上你看不到一丝的“官气”,有的是与人民群众一同工作、劳动,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动人场景;“这大雪封门的时候,咱们当干部的,不能坐在家里围着炉子喝热茶,要心里想着群众,他们生活的咋样?缺不缺吃?短不短烧?有没有棉衣穿?过年能不能吃顿饺子?”…… 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他心系群众、情牵万家,无时无刻不挂念群众冷暖的为民之心。
当前,“四风”痼疾在一些地方和部分干部身上仍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如有些党员干部批评别人时专用显微镜放大问题,批评自己时善用哈哈镜忽视问题。为了有效遏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不良风气,每名党员干部都应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深入查摆自己在思想境界、述职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的问题,树立起党员干部的好作风、好形象。
以焦裕禄精神为镜,照见了党员干部的好作风。好作风是我们党赖以生存的“元气”,是党员干部不可或缺的“氧气”,是党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 “底气”。在兰考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焦裕禄同志从来没有考虑过个人的得失,更没有为求政绩而弄虚作假,他坚持和群众同甘共苦,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把人民的冷暖幸福看的比天还大,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奋斗终身的目标追求。这样作风好的干部怎么会不被人民爱戴?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党员干部就是要以焦裕禄精神为镜,依照“三严三实”要求,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已,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拿出向群众请教的真诚态度,走进基层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防止用兴办实事来代替解决作风问题的倾向,防止只注重解决作风问题而忽视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的倾向。
以焦裕禄精神为镜,照见了党员干部的好形象。(www.fwsir.com)作风正才能形象好。焦裕禄在下乡救灾治捞时,总是自备干粮,手拿雨伞,冲在一线。在肝癌发作时,强忍着病痛,日夜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从焦裕禄同志的一言一行中,体现了什么是实实在在与百姓心相连,情相依的好人好官。你把群众当亲人,群众自然会把党员干部当做值得信赖的人,会把党看做值得依靠的执政党。所以,党员干部要维护好形象,就是要以焦裕禄精神为镜,在转变作风中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电影尾声的画面久久定格在我的脑海。焦裕禄同志的遗体被安葬在黄河古道的沙丘上,一铲铲兰考的土洒在棺木上,近十万群众自发为他送行,绵延数里的送葬队伍,都能看到老百姓撕心裂肺的呼喊、悲痛欲绝的痛苦。
不少人会疑虑,焦裕禄精神在当下究竟意味着什么?答案就是:不管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焦裕禄精神中彰显的舍已为民的公仆情怀、探求就里的求实作风、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和朴素廉洁道德情、操都不会过时,不会被人们遗忘。他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争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篇二:观看电影《焦裕禄》学习心得
当前,各级党员干部都在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提出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和焦裕禄精神。
日前,笔者也到电影院观看了电影《焦裕禄》。应该说,这是第二次观看了,第一次大约是在十五年前。虽然是再次观看,但仍被剧中焦裕禄身上展现出来的将群众视为亲人、敢于担当、严以律己、鞠躬尽瘁,在危难面前身先士卒的精神所感动,无数次泪湿眼角。
于是想,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如果都能像焦裕禄那样,一心一意为群众谋福祉,将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真真切切地将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那么,党员干部就能和群众心息相通,拧成一根绳。这种万涓成河,积土成山的精神形成的力量,定能战胜一切困难,无往而不胜。
影片的开头,讲述的是兰考县正经受一场雪灾。许多群众坐在火车站的空地上,披雪顶风,几乎要被冻成僵尸。面对灾难,他们是那么的无力,唯一的希望就是等待列车到来后,离开家乡,到外地讨生活。而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火车站的广播里却有播音员在不断重复“请勿在车站烧火”的警示;国家下拨的救济粮无人组织发放到群众手里,任其摆在雪地里受损;县委领导班子都有一个享受特供大米的小本本。可见,在这些领导干部身上,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特权思想会对群众造成多大的伤害?如果领导干部心里没有装着群众,置群众的冷暖于不顾,却为自己搞特权,只顾自己享受,就会冷了群众的心,最终会背离群众,被群众所抛弃。
接下来,焦裕禄为了解决受灾群众的生活问题,顶着压力,动用了上级拨下来修缮县委办公楼的专款,购买议价粮。但这样的行为却是和当时的政策所违背的。面对用心险恶的人的举报,上级来人调查,焦裕禄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他认为,只要能解决群众的生活困难,自己受到处分也值得。在他看来,自己的官位和前程,和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比较起来,算不上什么,群众的利益才是最大的。正是因为他这种将群众利益视为至高无上的精神和情怀,感动了上级领导,更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听说焦裕禄要受处分,无数的群众顶风冒雪,自发来到上级领导调查焦裕禄的门前,为他请愿。这样的情节,让无数观众感动流泪。正如俗话说的: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心底无私天地宽。作为当党员干部,只要是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就不会犯错误。即使某些行为暂时和当时的政策相冲突,但如果这些行为能够得到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那么,这些行为就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例如在改革开放之初,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实现包产到户的行为,就是当时的政策所不允许的,但却得到了群众的衷心拥护。小岗村的干部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精神和作为,最终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小岗村被誉为中国包产到户改革第一村。所以,党员干部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群众谋利时,还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因地制宜的灵活性,不能一切以不犯错误,保乌纱帽为第一原则。
剧情继续发展。焦裕禄作为县委书记,虽然是个十分贫穷的县,但只要使用特权,吃点肉,鸡鸭鹅鱼,也总还是不难。但焦裕禄一家老小,仍然坚持不搞特殊化,和群众同甘共苦。有人悄悄给家里送来了几条鱼,孩子们开心得不得了。在那个物质及其贫乏的年代,能吃上肉,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但焦裕禄给孩子们讲明了道理,坚决让孩子们把这几条来路不明的鱼退了回去。在焦裕禄身上,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高尚情操,也体现了党员干部要管好身边的人,管好自己的亲属,不贪不腐的精神。一个与民同甘苦、共患难的党员干部,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和群众心连心,血溶于水,得到群众的充分信任和拥戴。在这一方面,值得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领会。
最后,为官一任,就应当造福一方百姓。兰考风沙大,群众深受其害。焦裕禄带领相关干部,深入实际,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并问计于民。当地群众告诉他,兰考的沙土也不是都无好处,这里的沙土非常适宜种植泡桐、花生和大枣。于是焦裕禄积极发动、带来广大群众大量种植这些植物和农作物。多年以后,成片的泡桐树木成长起来,不仅阻止了风沙的侵袭和危害,还改善了土壤,让广袤的沙土地变成一片片麦浪滚滚的产量地,为群众增收致富起到了切切实实的成效。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焦裕禄的这种踏实勤政的态度和精神,要深入领会习齤总书记提出的“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不搞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实事,让群众得实惠。
电影《焦裕禄》从头至尾,给观众太多的感动,每看一遍,都人从心灵深处受到触动、净化和教育。尤其是党员干部,更应该多看多体会,并将自己与焦裕禄作深刻的对照和比较,不断改进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这样,才能成为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爱戴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