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足珍贵的“微光”
弥足珍贵的“微光”
作者/毛荣富
名师名片
毛荣富上海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从教三十余年,发表文章千余篇,著有《元明散曲》《作文散步》《漫步教坛》等专著多部。
有一道高考作文题的材料是: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微光即灵感、直觉之类,心灵的智慧之光也,稍纵即逝。对于写作来说,尤显得弥足珍贵。
一、心灵的微光可能是直觉的光临
直觉乃突如其来的一种判断、预想、推测。
多年前,有位同学在报上看到拍摄电影《鲁迅》的消息,当他读到那些多少有点浮华不实的宣传文字时,一个直觉倏然来到心头:此片的拍摄未必能获成功,最大的可能是拍成一部应景的商业片而已。他又经深入思考,找到如下理由:1.此片不可以添油加醋地胡编乱造,稍有曲解、夸张的痕迹,就会受到鲁迅自己文字的质疑和观众的不满;2.演员做到形似并不难,但做到神似却极为不易,扮演鲁迅的演员虽有俊朗的面孔,但对鲁迅这座“文化昆仑”和他的时代的了解仅限于皮毛,很难在短时间内走进鲁迅的内心世界;3.还原一个真实的鲁迅,表现伟大的“民族魂”,恰恰与急功近利的商业运作格格不入,影片尚未公映就已大肆炒作,此乃不良之兆也。
“微光”是此文的源头。时间已经过去多年,这部电影早已拍成并上映,一时的喧闹很快就归于沉寂。这位学生的作文的观点很具预见性。
爱因斯坦说:“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直觉往往能导致创造性思维,它能够直接迅速地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关键,但在注重逻辑思维的应试教育中,直觉几不被提起。此文的写作实践告诉我们,倏然而至的直觉、预感、推测对于写出具有创意的文章是何等重要。它们在瞬间带给我们的往往是非定势的结论。
二、心灵的微光可能是新想法初显时的一缕曙光
心灵的微光往往伴随着内心的意外和惊喜而来。古人说,风起于青萍之末,心灵微光就是产生思想硕果的最初征兆。
学习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一位同学对文中捕蛇者“弛然而卧”“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其余,则熙熙而乐”等语句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读着读着,心头似乎有星火的微弱闪光,——这些捕蛇者的生活其实并不像想象的那么苦不堪言,也有其安逸松弛、自得其乐的一面嘛。而今人虽不用冒险捕蛇,但也伴有种种风险,而捕蛇者们以蛇完税之后,还能放松地睡觉、香甜地吃饭,快快乐乐地活着,其生活的幸福指数未必就不如今人。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发酵,他终于在一次作文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差异只存在于物质条件和外部环境,人们心理上感受的苦乐、悲喜也许并无多大差别,它们大致上应该是等量的、均衡的。在人生的各个年龄阶段也大抵如此,各有其优势与短板。所以,精神领域也存在着某种“生态平衡”。我们无需羡慕或鄙薄某个时代、某个年龄段的人。一个人要想幸福,关键在于自己内心的体验和调控。——这样的见地无疑很有深度和概括力,而其源头可以追溯到阅读《捕蛇者说》时心头闪过的微光。
三、心灵的微光,也可能是心底微澜的波光
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往往会激起我们内心的涟漪。如若留意,把瞬间定格,就可能捕捉到生活激流中的活鱼。某市的中考作文题为“微笑”。有名考生就捕捉到了如下一条“活鱼”。
——“一日,考试失利,漫无目的地在街上闲逛,见到一卖花女孩不停地吆喝着,将手捧的鲜花热情地递到一个个行人面前,可是几乎未见有人掏钱买花,有人甚至还显出讨厌鄙夷的神色,但她脸上的笑容却不曾消失,而且,她的笑容并非那种职业的机械表情,而是内心自然的真诚流露。我的内心似有一束微光照人。说不清什么理由,我马上走向她,掏钱买下了一束花。也许是要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是这个卖花的女孩用微笑使我懂得了要用灿烂的微笑豁达的心态去面对挫折,面对人生。”
卖花女孩的微笑最多就像蜻蜓点水,给内心以轻微的触动,但这位同学捕捉到了心底微澜的波光,并有了一种感悟。生活中并不是没有让我们感动的事,而是我们心灵缺少对微澜波光的敏锐感觉和及时捕捉。 《弥足珍贵的“微光”》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922.html
作者/毛荣富
名师名片
毛荣富上海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从教三十余年,发表文章千余篇,著有《元明散曲》《作文散步》《漫步教坛》等专著多部。
有一道高考作文题的材料是: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微光即灵感、直觉之类,心灵的智慧之光也,稍纵即逝。对于写作来说,尤显得弥足珍贵。
一、心灵的微光可能是直觉的光临
直觉乃突如其来的一种判断、预想、推测。
多年前,有位同学在报上看到拍摄电影《鲁迅》的消息,当他读到那些多少有点浮华不实的宣传文字时,一个直觉倏然来到心头:此片的拍摄未必能获成功,最大的可能是拍成一部应景的商业片而已。他又经深入思考,找到如下理由:1.此片不可以添油加醋地胡编乱造,稍有曲解、夸张的痕迹,就会受到鲁迅自己文字的质疑和观众的不满;2.演员做到形似并不难,但做到神似却极为不易,扮演鲁迅的演员虽有俊朗的面孔,但对鲁迅这座“文化昆仑”和他的时代的了解仅限于皮毛,很难在短时间内走进鲁迅的内心世界;3.还原一个真实的鲁迅,表现伟大的“民族魂”,恰恰与急功近利的商业运作格格不入,影片尚未公映就已大肆炒作,此乃不良之兆也。
“微光”是此文的源头。时间已经过去多年,这部电影早已拍成并上映,一时的喧闹很快就归于沉寂。这位学生的作文的观点很具预见性。
爱因斯坦说:“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直觉往往能导致创造性思维,它能够直接迅速地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关键,但在注重逻辑思维的应试教育中,直觉几不被提起。此文的写作实践告诉我们,倏然而至的直觉、预感、推测对于写出具有创意的文章是何等重要。它们在瞬间带给我们的往往是非定势的结论。
二、心灵的微光可能是新想法初显时的一缕曙光
心灵的微光往往伴随着内心的意外和惊喜而来。古人说,风起于青萍之末,心灵微光就是产生思想硕果的最初征兆。
学习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一位同学对文中捕蛇者“弛然而卧”“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其余,则熙熙而乐”等语句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读着读着,心头似乎有星火的微弱闪光,——这些捕蛇者的生活其实并不像想象的那么苦不堪言,也有其安逸松弛、自得其乐的一面嘛。而今人虽不用冒险捕蛇,但也伴有种种风险,而捕蛇者们以蛇完税之后,还能放松地睡觉、香甜地吃饭,快快乐乐地活着,其生活的幸福指数未必就不如今人。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发酵,他终于在一次作文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差异只存在于物质条件和外部环境,人们心理上感受的苦乐、悲喜也许并无多大差别,它们大致上应该是等量的、均衡的。在人生的各个年龄阶段也大抵如此,各有其优势与短板。所以,精神领域也存在着某种“生态平衡”。我们无需羡慕或鄙薄某个时代、某个年龄段的人。一个人要想幸福,关键在于自己内心的体验和调控。——这样的见地无疑很有深度和概括力,而其源头可以追溯到阅读《捕蛇者说》时心头闪过的微光。
三、心灵的微光,也可能是心底微澜的波光
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往往会激起我们内心的涟漪。如若留意,把瞬间定格,就可能捕捉到生活激流中的活鱼。某市的中考作文题为“微笑”。有名考生就捕捉到了如下一条“活鱼”。
——“一日,考试失利,漫无目的地在街上闲逛,见到一卖花女孩不停地吆喝着,将手捧的鲜花热情地递到一个个行人面前,可是几乎未见有人掏钱买花,有人甚至还显出讨厌鄙夷的神色,但她脸上的笑容却不曾消失,而且,她的笑容并非那种职业的机械表情,而是内心自然的真诚流露。我的内心似有一束微光照人。说不清什么理由,我马上走向她,掏钱买下了一束花。也许是要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是这个卖花的女孩用微笑使我懂得了要用灿烂的微笑豁达的心态去面对挫折,面对人生。”
卖花女孩的微笑最多就像蜻蜓点水,给内心以轻微的触动,但这位同学捕捉到了心底微澜的波光,并有了一种感悟。生活中并不是没有让我们感动的事,而是我们心灵缺少对微澜波光的敏锐感觉和及时捕捉。 《弥足珍贵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