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监察局政务公开经验交流材料
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中心来结合单位实际开展政务公开工作情况强化检查;二是围绕权力制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开展政务公开工作情况进行检查;三是围绕依法行政,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开展政务公开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四是突出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影响本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问题和行政工作中容易滋生腐败的问题开展政务公开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具体要在以下政务公开的深化中来加强监督检查工作:
(一)强化行政审批公开监督检查。行政审批是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点环节,要把审批公开作为政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检查,督促建立审批公开制度,形成规范的运作机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除明确规定不能公开的以外,政务公开目录内容中每个审批事项的设立、调整和取消,以及审批的内容、条件、程序、时限等,均应做到广泛公开,审批的结果要向社会公布,以确保行政审批行为置于社会和公众的监督之下,促进建立起公开、公平、公正的审批制度,防止暗箱操作。
(二)强化对掌管人、财、物的实权部门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公共服务行业的公开监督检查。推行政务公开,要抓住关键环节,真正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事项向群众公开,如招生、公务员录用、干部的选拔、学校收费、医药品价格以及司法系统的执法行为都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必须实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从根本上杜绝少数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吃拿卡要、优亲厚友以及其他种种暗箱操作的现象,增强工作人员依法办事的自觉性。要把涉及人、财、物有关事项的审批,证、牌、照的发放等作为公开的重点进行监督。
(三)强化对政府机关的政务公开监督检查。一是对于社会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事项公开检查。主要包括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发展战略、工作目标及完成情况;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过程及出台的政策;财政预、决算执行情况;上级政府或政府部门下拨的各种专项经费的分配使用情况;向社会承诺为群众办实事的进展情况;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情况以及人民群众和干部职工关心的问题等。二是各项制度落实情况检查。如定期向同级人大报告工作制度、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制度、重要事项预公开制度、定期审计制度、定期督查报告制度和领导干部民主评议制度等组织实施情况。三是政务公开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情况检查。
(四)强化对重大问题公开监督检查。各项改革问题、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问题、廉政建设问题、社会事业发展问题,既是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矛盾集中的热点焦点,也是政府工作的重点,更是政务公开的核心内容。如城市建设、土地征用和拆迁、补偿、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矿产资源采矿权出让、政府采购、国有资产转让、工程项目招投标,民政救济资金、退耕还林资金、交通、水利等专项资金、国家粮食补贴、农机补贴、二免一补资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资金等,监督这些重大问题公开,有利于化解矛盾,提高政府威信。
(五)强化对政务大厅管理的监督检查。一是规范政务大厅的工作秩序,凡决定在政务大厅办理的事项,绝不允许再到行政机关去办理;二是确保政务公开制度的严格执行,切实加强政务大厅的业务协调和内部管理监督,确保窗口服务质量和行政审批规范有序,保证政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
(六)强化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和考核。政务公开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于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要结合执法监察、效能监察、纠风等工作,制定政务公开工作标准、监督检查办法、投诉处置、处置结果反馈、公开评议等制度和目标考核办法,强化制度落实,通过监督电话、监督窗口和监督信箱、聘请监督员及不定期检查等渠道使政务公开责任单位广泛接受动态监督。组织开展民主评议活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要求,及时调查处理群众举报的问题。实行严格的考核和奖惩制度,把推行政务公开纳入领导干部廉政责任制和年度行政机关目标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对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督促、批评;对工作严重失职的,追究责任。
《县监察局政务公开经验交流材料(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3343.html
(一)强化行政审批公开监督检查。行政审批是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点环节,要把审批公开作为政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检查,督促建立审批公开制度,形成规范的运作机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除明确规定不能公开的以外,政务公开目录内容中每个审批事项的设立、调整和取消,以及审批的内容、条件、程序、时限等,均应做到广泛公开,审批的结果要向社会公布,以确保行政审批行为置于社会和公众的监督之下,促进建立起公开、公平、公正的审批制度,防止暗箱操作。
(二)强化对掌管人、财、物的实权部门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公共服务行业的公开监督检查。推行政务公开,要抓住关键环节,真正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事项向群众公开,如招生、公务员录用、干部的选拔、学校收费、医药品价格以及司法系统的执法行为都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必须实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从根本上杜绝少数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吃拿卡要、优亲厚友以及其他种种暗箱操作的现象,增强工作人员依法办事的自觉性。要把涉及人、财、物有关事项的审批,证、牌、照的发放等作为公开的重点进行监督。
(三)强化对政府机关的政务公开监督检查。一是对于社会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事项公开检查。主要包括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发展战略、工作目标及完成情况;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过程及出台的政策;财政预、决算执行情况;上级政府或政府部门下拨的各种专项经费的分配使用情况;向社会承诺为群众办实事的进展情况;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情况以及人民群众和干部职工关心的问题等。二是各项制度落实情况检查。如定期向同级人大报告工作制度、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制度、重要事项预公开制度、定期审计制度、定期督查报告制度和领导干部民主评议制度等组织实施情况。三是政务公开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情况检查。
(四)强化对重大问题公开监督检查。各项改革问题、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问题、廉政建设问题、社会事业发展问题,既是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矛盾集中的热点焦点,也是政府工作的重点,更是政务公开的核心内容。如城市建设、土地征用和拆迁、补偿、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矿产资源采矿权出让、政府采购、国有资产转让、工程项目招投标,民政救济资金、退耕还林资金、交通、水利等专项资金、国家粮食补贴、农机补贴、二免一补资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资金等,监督这些重大问题公开,有利于化解矛盾,提高政府威信。
(五)强化对政务大厅管理的监督检查。一是规范政务大厅的工作秩序,凡决定在政务大厅办理的事项,绝不允许再到行政机关去办理;二是确保政务公开制度的严格执行,切实加强政务大厅的业务协调和内部管理监督,确保窗口服务质量和行政审批规范有序,保证政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
(六)强化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和考核。政务公开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于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要结合执法监察、效能监察、纠风等工作,制定政务公开工作标准、监督检查办法、投诉处置、处置结果反馈、公开评议等制度和目标考核办法,强化制度落实,通过监督电话、监督窗口和监督信箱、聘请监督员及不定期检查等渠道使政务公开责任单位广泛接受动态监督。组织开展民主评议活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要求,及时调查处理群众举报的问题。实行严格的考核和奖惩制度,把推行政务公开纳入领导干部廉政责任制和年度行政机关目标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对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督促、批评;对工作严重失职的,追究责任。
《县监察局政务公开经验交流材料(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