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报告
次为学习方面(36%)、人际交往方面(21.6%)、父母方面(8.4%)等。其中学业压力是孩子们最大的负担。主要表现在: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某中学有一学生在写过一篇名为《童年无趣》的习作,马上引发了全班同学的共鸣,“每天奔波于学校和家庭两点一线之间,休息日还不得不穿梭于各种补习班。我实在没有感受到人们常说的那种童年的快乐”。有学生在接受访谈时这样说:“小学三年级时我数学考了100分,爸爸很高兴,那天晚上他郑重的对我说:‘孩子,好好努力!我们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你的身上了’。这句话像一块大石头一样在我心中压了五年。”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太切,希望自己年轻时没实现的梦想能在下一代身上实现,还有很多家长肥孩子的成绩作为相互攀比的内容,这都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承受了太多太多的负担。有一首校园民谣的歌词是这样说的:“起的最早的是我,睡得最晚的是我,最苦、最累的是我是我还是我。”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学生的心态。
另外,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中包括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与父母的关系问题等。另外还有一些青春期心理问题,如:青春期闭锁心理、早恋等。
(五)心理调节
1、更加孤独的一代。
学生遇到心理困惑时,选择“把它闷在心理,进行自我调节,不对外人说”的学生最多,占42.7%。人们时常把现在的孩子成为“阳光少年”,以为他们活泼、开朗、外向、大方,其实他们的内心很孤独。这是一代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电视占据了他们童年的大部分时间,从小缺少玩伴,失去了很多与人交流的机会。独生子女的孤独在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孤独的心灵仿佛潮湿的天气,是滋生心理疾病和不良情绪的重要土壤。学生们早早的把心灵封闭起来,也给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孩子们独立与个性的一种体现,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不借助与外力。因此教育者一方面要给孩子们多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另一方面还要教给他们自我调节的技能,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
有37.2%的学生愿意将心中困惑与伙伴交流,尤其是关于娱乐问题以及与异性关系问题;有16.8%的同学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只有4.4%的学生愿意同老师交流他的心事。这是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有人说两年就是一个代沟,孩子与成人的思想差别很大,这是妨碍代际间交流的重要因素。有个学生说:“老师对我要求严,说了惹他们生气;说的不对怕受批评,说了没用不如不说;父母工作忙没时间和他们说;学校抓学习,没人听我说。”学生是否向教师和家长敞开心扉,是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学生不讲心里话,教育工作无法开展,心理问题就不能解决。而学生能否说心里话,关键取决于教师、父母的态度和教育方式。
另外我们也欣喜的看到,2%的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会求助与3821133--徐州市中小学心理咨询热线,如果用2%乘以徐州中小学声的总人数,那将是个很大的数字。这说明心理热线开通三年来的确解决了不少学生的问题,而且渐渐深入人心,成为学生倾诉心声的新途径。
2、城市初中孩子的心理最封闭。
调查显示,城市初中孩子的心理最封闭,65.5%的人不愿向外人吐露心声;城市高中占45.1%,居第二位;农村高中第三,占44.1%,再其次是农村小学生、城市小学生,分别占37%和34.2%;而农村初中生选这一项的比例却最少,仅占30.1%(如表十四)。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波动大,教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城市的孩子居住在单元楼中,邻里之间很少沟通,节假日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城市环境虽好,文化娱乐场所虽多于农村,但可供中学生活动的场所却很少。据统计,多数初中生的闲暇时间用看电视来打发,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许多孩子用打游戏、上网来打发时间,他们更喜欢在虚拟的世界里和人交流,而不愿意面对面地与人交流。这种自闭显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关注城市实践学生的心理健康,应该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相反在农村,孩子上了中学,就被认为是大孩子了。他们开始担负一些家庭的责任,家长也会给他们更大的自主权。乡村的居住环境更有利与小伙伴们的交往,他们的孤独感比城市的孩子要少得多。
2、遇到心理困惑求助于父母的学生,农村多于城市;遇到心理困惑求助于朋友的学生,城市多于农村。
调查显示:遇到心理困惑求助于朋友的学生比例,城市各年龄段均高于农村;助于父母的学生比例,农村学生偏高。这说明农村学生的家庭观念稍强,城市学生的独立意识更突出。
3、年龄越大,朋友越重要。
如果把三个年龄段的学生作纵向的比较,会发现遇到心理困惑求助于老师的比例基本相当,求助于父母的比例逐渐降低,求助于朋友的比例似乎与年龄成正比,年龄越大,朋友越重要。从表十六中可以看出老师、家长、和朋友在各年龄段孩子心中的地位。大人们经常慨叹自己的十句话,不如小伙伴的一句话。光慨叹没有用,教育者一方面要重视对孩子交往的指导,“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许多孩子正是因为交上了坏朋友才逐渐走上了歪路的。另一方面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放下师长的架子,走进孩子们的生活,作为教师和家长,为什么不能成为孩子的朋友呢?
4、教师 《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报告(第4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3720.html
另外,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中包括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与父母的关系问题等。另外还有一些青春期心理问题,如:青春期闭锁心理、早恋等。
(五)心理调节
1、更加孤独的一代。
学生遇到心理困惑时,选择“把它闷在心理,进行自我调节,不对外人说”的学生最多,占42.7%。人们时常把现在的孩子成为“阳光少年”,以为他们活泼、开朗、外向、大方,其实他们的内心很孤独。这是一代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电视占据了他们童年的大部分时间,从小缺少玩伴,失去了很多与人交流的机会。独生子女的孤独在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孤独的心灵仿佛潮湿的天气,是滋生心理疾病和不良情绪的重要土壤。学生们早早的把心灵封闭起来,也给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孩子们独立与个性的一种体现,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不借助与外力。因此教育者一方面要给孩子们多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另一方面还要教给他们自我调节的技能,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
有37.2%的学生愿意将心中困惑与伙伴交流,尤其是关于娱乐问题以及与异性关系问题;有16.8%的同学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只有4.4%的学生愿意同老师交流他的心事。这是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有人说两年就是一个代沟,孩子与成人的思想差别很大,这是妨碍代际间交流的重要因素。有个学生说:“老师对我要求严,说了惹他们生气;说的不对怕受批评,说了没用不如不说;父母工作忙没时间和他们说;学校抓学习,没人听我说。”学生是否向教师和家长敞开心扉,是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学生不讲心里话,教育工作无法开展,心理问题就不能解决。而学生能否说心里话,关键取决于教师、父母的态度和教育方式。
另外我们也欣喜的看到,2%的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会求助与3821133--徐州市中小学心理咨询热线,如果用2%乘以徐州中小学声的总人数,那将是个很大的数字。这说明心理热线开通三年来的确解决了不少学生的问题,而且渐渐深入人心,成为学生倾诉心声的新途径。
2、城市初中孩子的心理最封闭。
调查显示,城市初中孩子的心理最封闭,65.5%的人不愿向外人吐露心声;城市高中占45.1%,居第二位;农村高中第三,占44.1%,再其次是农村小学生、城市小学生,分别占37%和34.2%;而农村初中生选这一项的比例却最少,仅占30.1%(如表十四)。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波动大,教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城市的孩子居住在单元楼中,邻里之间很少沟通,节假日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城市环境虽好,文化娱乐场所虽多于农村,但可供中学生活动的场所却很少。据统计,多数初中生的闲暇时间用看电视来打发,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许多孩子用打游戏、上网来打发时间,他们更喜欢在虚拟的世界里和人交流,而不愿意面对面地与人交流。这种自闭显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关注城市实践学生的心理健康,应该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相反在农村,孩子上了中学,就被认为是大孩子了。他们开始担负一些家庭的责任,家长也会给他们更大的自主权。乡村的居住环境更有利与小伙伴们的交往,他们的孤独感比城市的孩子要少得多。
2、遇到心理困惑求助于父母的学生,农村多于城市;遇到心理困惑求助于朋友的学生,城市多于农村。
调查显示:遇到心理困惑求助于朋友的学生比例,城市各年龄段均高于农村;助于父母的学生比例,农村学生偏高。这说明农村学生的家庭观念稍强,城市学生的独立意识更突出。
3、年龄越大,朋友越重要。
如果把三个年龄段的学生作纵向的比较,会发现遇到心理困惑求助于老师的比例基本相当,求助于父母的比例逐渐降低,求助于朋友的比例似乎与年龄成正比,年龄越大,朋友越重要。从表十六中可以看出老师、家长、和朋友在各年龄段孩子心中的地位。大人们经常慨叹自己的十句话,不如小伙伴的一句话。光慨叹没有用,教育者一方面要重视对孩子交往的指导,“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许多孩子正是因为交上了坏朋友才逐渐走上了歪路的。另一方面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放下师长的架子,走进孩子们的生活,作为教师和家长,为什么不能成为孩子的朋友呢?
4、教师 《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报告(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