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报告
对学生的基本评价
今天的青少年学生,许多人是独生子女(尤其在城市)。独生子女所处的特殊的家庭生活环境和复杂的社会生活背景,使他们形成了与以往中小学学生显著不同的个性特点。他们的道德面貌如何?究竟是“好得很”还是“糟得很”?一直是社会各方广泛关注的话题。
1、我们认为,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内政治、经济生活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整个社会的思想意识都发生关深刻的变化:经济体制的改革,使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改革开放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使人们开阔了眼界,思想更加活跃;法制的健全,民主的进程,唤醒了人们的自主意识。既然大家承认这一切都是发展进步的,那么青少年作为社会成员中最敏感的一群,作为时代精神最紧密的追随者,他们的思想、道德面貌也应该是进步的。这是一个基本的逻辑关系。调查显示,当代中小学生就整体而言,其素质已超过前人。他们在政治、思想、道德甚至心理品质方面都明显的区别于他们的父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的积极评价。这些积极评价是本次调查所得出的基本结论。
(1)爱祖国,对党有朴素感情
(2)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现代文明修养。
(3)具有良好的生存观和自我表现、自我保护的意识。
(4)有较强烈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精神。
(5)有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头脑和消费观念
(6)民主法制意识、平等维权观念和对社会不良现象疾恶如仇的态度都超过了前辈。
虽然社会和教育都对青少年有许多非议,但我们认为其中相当一部分仅仅反映了两代人之间的认识差异,这在认知心理学中被称为投射作用?即人们很容易把自己身上的某些特征或自己的某些想法归属到学生身上,从而产生认识的偏差。实际上在社会变革日速,多元化日彰的今天,教师与学生的差异很大,在价值观念上的分歧尤为明显,学生大多把人生价值定位于自我完善,而教师却大多认为学生把人生价值定位于建设自己的小环境上。许多调查表明,教师一般并不象自己想象的那样了解学生。人们的负面猜测多数是个人主观的臆断,或者是把个别现象扩大化,其实并没有数据上的支持。这在认知心理学中被称为刻板印象,例如在访谈中发现,老师们往往认为学生阅读的书籍多为武侠言情类的小说,但调查显示学生最爱读的还是学习类书籍,事实证明,大家低估了学生的上进心。因此不能仅仅以成人的看法作为评判青少年道德面貌的依据。况且由成人社会去评价新生代,这种做法本身就存在问题。成人的判断标准仅仅属于他们的时代,而不同的时代应该有不同的道德判断标准。因此大家对孩子们的种种看不惯,可能不反映孩子的道德问题,也许是教育者自己老了。
2、在肯定学生积极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调查可以看出,
(1)学生的现代文明修养在进步,但传统文明修养在弱化。传统文化中一些美好的道德要求和价值取向在新生事物面前和追求新颖时尚的青少年心中吸引力不足、感染力不强。
(2)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社会利益多元,人们的价值观念多元,学校的主流教育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不良的家庭教养的负面影响下使得学生时时处于矛盾冲突之中,许多学生形成了知行不能统一的双重人格,形成了孤独、偏激、情绪不稳定的个性心理。
(3)激烈的升学竞争、就业竞争、生存竞争强化了学生对个人利益的片面关注。学生比较重视依法对自己权益的保护但较少体现依法对他人、集体权利的维护,普遍存在着集体意识、大局观念淡漠的问题,比较多地存在着责任心不强的问题。许多学生分不清楚自我发展和完善与自我中心的区别,行为更多地来源于个人的功利趋动。
四、几点建议
1、协调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力量,努力形成全社会都关心教育的氛围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合力。
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政府要对影响学生成长的不利得因素加以监管,要在社区中加大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活动场所建设,要鼓励兴办民间的旨在培养青少年多方面能力和对各种问题学生进行帮助的志愿者服务组织和进行各种教育咨询服务的中介机构。教育部门要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在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的同时要做好家长的引导和教育工作。
2、力戒教育的功利倾向,让学生走出应试教育的阴云,在愉悦宽松的环境中自然的成长。
近年来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无一不在表明党和国家的一种决心--教育要转轨,必需从应试教育的死胡同中走出来,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的发展。可实际情况是,智育一家独大,学业负担并未减轻,加班加点屡禁不止,德育只能在夹缝中坚难的生存。今天的学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辛苦。所有的新观念、新思想对他们来讲不过是一场游戏一场梦。身在其中的校长和老师们总是在感慨,人在江湖,身不由自己啊!其实身不由已的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今天的教育太功利了!学校当以育人为本,育人当以立德为先,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提高青少一代的道德素质,是教育最要根本、最重要,也是最迫切的任务。
3、德育工作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工 《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报告(第8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3720.html
今天的青少年学生,许多人是独生子女(尤其在城市)。独生子女所处的特殊的家庭生活环境和复杂的社会生活背景,使他们形成了与以往中小学学生显著不同的个性特点。他们的道德面貌如何?究竟是“好得很”还是“糟得很”?一直是社会各方广泛关注的话题。
1、我们认为,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内政治、经济生活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整个社会的思想意识都发生关深刻的变化:经济体制的改革,使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改革开放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使人们开阔了眼界,思想更加活跃;法制的健全,民主的进程,唤醒了人们的自主意识。既然大家承认这一切都是发展进步的,那么青少年作为社会成员中最敏感的一群,作为时代精神最紧密的追随者,他们的思想、道德面貌也应该是进步的。这是一个基本的逻辑关系。调查显示,当代中小学生就整体而言,其素质已超过前人。他们在政治、思想、道德甚至心理品质方面都明显的区别于他们的父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的积极评价。这些积极评价是本次调查所得出的基本结论。
(1)爱祖国,对党有朴素感情
(2)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现代文明修养。
(3)具有良好的生存观和自我表现、自我保护的意识。
(4)有较强烈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精神。
(5)有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头脑和消费观念
(6)民主法制意识、平等维权观念和对社会不良现象疾恶如仇的态度都超过了前辈。
虽然社会和教育都对青少年有许多非议,但我们认为其中相当一部分仅仅反映了两代人之间的认识差异,这在认知心理学中被称为投射作用?即人们很容易把自己身上的某些特征或自己的某些想法归属到学生身上,从而产生认识的偏差。实际上在社会变革日速,多元化日彰的今天,教师与学生的差异很大,在价值观念上的分歧尤为明显,学生大多把人生价值定位于自我完善,而教师却大多认为学生把人生价值定位于建设自己的小环境上。许多调查表明,教师一般并不象自己想象的那样了解学生。人们的负面猜测多数是个人主观的臆断,或者是把个别现象扩大化,其实并没有数据上的支持。这在认知心理学中被称为刻板印象,例如在访谈中发现,老师们往往认为学生阅读的书籍多为武侠言情类的小说,但调查显示学生最爱读的还是学习类书籍,事实证明,大家低估了学生的上进心。因此不能仅仅以成人的看法作为评判青少年道德面貌的依据。况且由成人社会去评价新生代,这种做法本身就存在问题。成人的判断标准仅仅属于他们的时代,而不同的时代应该有不同的道德判断标准。因此大家对孩子们的种种看不惯,可能不反映孩子的道德问题,也许是教育者自己老了。
2、在肯定学生积极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调查可以看出,
(1)学生的现代文明修养在进步,但传统文明修养在弱化。传统文化中一些美好的道德要求和价值取向在新生事物面前和追求新颖时尚的青少年心中吸引力不足、感染力不强。
(2)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社会利益多元,人们的价值观念多元,学校的主流教育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不良的家庭教养的负面影响下使得学生时时处于矛盾冲突之中,许多学生形成了知行不能统一的双重人格,形成了孤独、偏激、情绪不稳定的个性心理。
(3)激烈的升学竞争、就业竞争、生存竞争强化了学生对个人利益的片面关注。学生比较重视依法对自己权益的保护但较少体现依法对他人、集体权利的维护,普遍存在着集体意识、大局观念淡漠的问题,比较多地存在着责任心不强的问题。许多学生分不清楚自我发展和完善与自我中心的区别,行为更多地来源于个人的功利趋动。
四、几点建议
1、协调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力量,努力形成全社会都关心教育的氛围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合力。
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政府要对影响学生成长的不利得因素加以监管,要在社区中加大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活动场所建设,要鼓励兴办民间的旨在培养青少年多方面能力和对各种问题学生进行帮助的志愿者服务组织和进行各种教育咨询服务的中介机构。教育部门要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在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的同时要做好家长的引导和教育工作。
2、力戒教育的功利倾向,让学生走出应试教育的阴云,在愉悦宽松的环境中自然的成长。
近年来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无一不在表明党和国家的一种决心--教育要转轨,必需从应试教育的死胡同中走出来,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的发展。可实际情况是,智育一家独大,学业负担并未减轻,加班加点屡禁不止,德育只能在夹缝中坚难的生存。今天的学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辛苦。所有的新观念、新思想对他们来讲不过是一场游戏一场梦。身在其中的校长和老师们总是在感慨,人在江湖,身不由自己啊!其实身不由已的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今天的教育太功利了!学校当以育人为本,育人当以立德为先,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提高青少一代的道德素质,是教育最要根本、最重要,也是最迫切的任务。
3、德育工作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工 《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报告(第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