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内容和范围
为进一步了解我市中小学生的思想状况,把握新时期学生的新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主动性,近期,市局德育处协同各县(市)、区教育局及各直管学校、企业办学各校德育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德育调查活动。调查在我市城乡12所小学,18所初中、10所高中中进行,共收到有效答卷4383份。内容涉及学生的理想与追求、自我认识、基础文明、亲子关系、兴趣爱好、两性交往、法制意识、心理状态等8个方面。调查兼顾了城市、农村的各级各类学校,基本能反映我市中小学生的真实现状。在此基础上,市教委组织各校德育骨干进行数据统计、归因分析和对策研究,形成报告材料,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提供一些较为客观的依据。
二、学生思想道德的基本状况
(一)理想与追求
调查显示,当今的中小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他们更务实、更现代、更人性,也更重视个人的发展,这是社会的人本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的具体体现。无庸质疑,这一代的中小学生是历史上最优秀的一代,他们的独立性很强,不来虚的,失去了崇高的理想,但却有扎实的追求,虽然在太强调自我的时候可能忽略了对别人的关照;他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时候,可能对社会的责任想的不多,但这些都不能否认这一代人本质的优点。
1、功利的学习目的,务实的人生态度。
“人生的意义何在?”这是一个体现人生价值取向的郑重的问题。调查显示,接近半数的学生把金钱、地位和安逸的生活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在被问及“你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时,多数学生选择了“为自己以后能找个好工作”,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了“报效祖国,服务大众”。可见,昔日学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在今天学生身上以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功利的人生态度。
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让孩子们早早地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他们目睹了下岗的危机,暴富的神奇,逐渐拉开的贫富差距使他们十分现实地考虑自己的将来。这种表现在声调城市学生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如表二所示:城市小学、初中、高中学生选择为自己而学习的比例均大大超过农村学生)。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种倾向作为个人主义来批判,而是应该帮助学生很好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肯定他们重视个人/重视个人权利以及自我价值的倾向。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过分地关注自我,也会产生社会化方面的不良倾向,会产生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的问题,这也是当前教育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但是近年来,老师们似乎也不再喜欢用高尚的道理来教育学生,他们已经习惯于用“不好好学习就找不到工作”等低俗的小道理来激励学生,他们认为为国为民的大道理太过空泛,远不如小道理来得实在,但这些看似实在的小道理永远无法搭建起青年一带神圣的精神的殿堂。
从小学到中学,学生的价值观呈现明显的滑坡。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传进来的种种基于个人本位的思想观念,既强化了中学生自我奋斗、自我拼搏的意识,又强化了中学生注重个人利益、满足个人欲望的思想,以及追求名利的人生观念。这在客观上促使中学生的价值观念从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转移,进而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和自主性。近年来,各中学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分数渐渐成为老师们最重要的追求。大家都忙于“授业”,却渐渐忘却了“传道”的责任。长期流水线式的工作方式让中学老师们对教育的神圣内涵日渐麻木。这一点在“非典”肆虐之时表现的尤其明显,危难当头,大战在即,中学老师们的热情与责任心远不如小学的同行。在这种功利的社会背景和教育氛围之下,相当比例的学生对学习的目的表现出迷茫与困惑,这种困惑在初中生身上最突出,如表一所示:初中生选择“说不清楚为什么学习”的比例远远高与小学生和高中生。
价值观是所有美好德行成长的基础,离开了长期春风化雨般的教育与熏陶,机械的知识教学与行为训练无法培育出真正的有修养的国民。
2、尊重知识却鄙视劳动。
在被问及自己理想的职业时,学生的选择呈现多元化的倾向,再也没有过去“我长大了要当一名科学家”那种异口同声,可见当代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远胜与前人。希望成为高级知识分子或科技工作者的人数最多,排在第三位的是选择做一个机关工作人员,这三项合计人数接近80%,想当老板的人并不算多,仅占16.7%,只有愿做知识分子的人数的一半。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作用普遍认同,而且学生对金钱的态度比一般想象的要冷淡的多,在他们心中知识更重于金钱。但93.2%的学生还是趋向于收入稳定而丰厚的职业。
调查显示,选择做技术工人或农民的人数合计不到8%,这样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当前工人和农民的境遇和社会地位的确无法与其他几种职业相比。而且这一代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即使农村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也远不如以前的孩子,城市的学生劳动的机会更少。家长、老师仅对学生的成绩提出要求,甚至还向学生灌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落后思想,这些都增加了学生对劳动的鄙夷。事实上国家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且学生中的大多数也将进入普通劳动者的大军,追求较高层次的职业本也无可厚非,但学生对劳动的鄙夷的态度既不利于国家的发展,也不利于个人成长。因此在中小学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对生产劳动的深厚感情是一项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
3、长大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仍是孩子们的首选。
&nbs 《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报告》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3720.html
为进一步了解我市中小学生的思想状况,把握新时期学生的新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主动性,近期,市局德育处协同各县(市)、区教育局及各直管学校、企业办学各校德育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德育调查活动。调查在我市城乡12所小学,18所初中、10所高中中进行,共收到有效答卷4383份。内容涉及学生的理想与追求、自我认识、基础文明、亲子关系、兴趣爱好、两性交往、法制意识、心理状态等8个方面。调查兼顾了城市、农村的各级各类学校,基本能反映我市中小学生的真实现状。在此基础上,市教委组织各校德育骨干进行数据统计、归因分析和对策研究,形成报告材料,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提供一些较为客观的依据。
二、学生思想道德的基本状况
(一)理想与追求
调查显示,当今的中小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他们更务实、更现代、更人性,也更重视个人的发展,这是社会的人本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的具体体现。无庸质疑,这一代的中小学生是历史上最优秀的一代,他们的独立性很强,不来虚的,失去了崇高的理想,但却有扎实的追求,虽然在太强调自我的时候可能忽略了对别人的关照;他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时候,可能对社会的责任想的不多,但这些都不能否认这一代人本质的优点。
1、功利的学习目的,务实的人生态度。
“人生的意义何在?”这是一个体现人生价值取向的郑重的问题。调查显示,接近半数的学生把金钱、地位和安逸的生活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在被问及“你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时,多数学生选择了“为自己以后能找个好工作”,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了“报效祖国,服务大众”。可见,昔日学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在今天学生身上以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功利的人生态度。
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让孩子们早早地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他们目睹了下岗的危机,暴富的神奇,逐渐拉开的贫富差距使他们十分现实地考虑自己的将来。这种表现在声调城市学生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如表二所示:城市小学、初中、高中学生选择为自己而学习的比例均大大超过农村学生)。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种倾向作为个人主义来批判,而是应该帮助学生很好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肯定他们重视个人/重视个人权利以及自我价值的倾向。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过分地关注自我,也会产生社会化方面的不良倾向,会产生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的问题,这也是当前教育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但是近年来,老师们似乎也不再喜欢用高尚的道理来教育学生,他们已经习惯于用“不好好学习就找不到工作”等低俗的小道理来激励学生,他们认为为国为民的大道理太过空泛,远不如小道理来得实在,但这些看似实在的小道理永远无法搭建起青年一带神圣的精神的殿堂。
从小学到中学,学生的价值观呈现明显的滑坡。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传进来的种种基于个人本位的思想观念,既强化了中学生自我奋斗、自我拼搏的意识,又强化了中学生注重个人利益、满足个人欲望的思想,以及追求名利的人生观念。这在客观上促使中学生的价值观念从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转移,进而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和自主性。近年来,各中学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分数渐渐成为老师们最重要的追求。大家都忙于“授业”,却渐渐忘却了“传道”的责任。长期流水线式的工作方式让中学老师们对教育的神圣内涵日渐麻木。这一点在“非典”肆虐之时表现的尤其明显,危难当头,大战在即,中学老师们的热情与责任心远不如小学的同行。在这种功利的社会背景和教育氛围之下,相当比例的学生对学习的目的表现出迷茫与困惑,这种困惑在初中生身上最突出,如表一所示:初中生选择“说不清楚为什么学习”的比例远远高与小学生和高中生。
价值观是所有美好德行成长的基础,离开了长期春风化雨般的教育与熏陶,机械的知识教学与行为训练无法培育出真正的有修养的国民。
2、尊重知识却鄙视劳动。
在被问及自己理想的职业时,学生的选择呈现多元化的倾向,再也没有过去“我长大了要当一名科学家”那种异口同声,可见当代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远胜与前人。希望成为高级知识分子或科技工作者的人数最多,排在第三位的是选择做一个机关工作人员,这三项合计人数接近80%,想当老板的人并不算多,仅占16.7%,只有愿做知识分子的人数的一半。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作用普遍认同,而且学生对金钱的态度比一般想象的要冷淡的多,在他们心中知识更重于金钱。但93.2%的学生还是趋向于收入稳定而丰厚的职业。
调查显示,选择做技术工人或农民的人数合计不到8%,这样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当前工人和农民的境遇和社会地位的确无法与其他几种职业相比。而且这一代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即使农村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也远不如以前的孩子,城市的学生劳动的机会更少。家长、老师仅对学生的成绩提出要求,甚至还向学生灌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落后思想,这些都增加了学生对劳动的鄙夷。事实上国家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且学生中的大多数也将进入普通劳动者的大军,追求较高层次的职业本也无可厚非,但学生对劳动的鄙夷的态度既不利于国家的发展,也不利于个人成长。因此在中小学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对生产劳动的深厚感情是一项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
3、长大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仍是孩子们的首选。
&nbs 《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