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综合范文 >> 作文大全 >> 话题作文 >> 正文

高考怪现象之吊瓶进班级


高考怪现象之吊瓶进班级

  【事件回放】

  近日,微博上一组高三学生集体打着吊瓶备战高考的照片在网络上走红。灯火通明的教室里,学生埋头苦读,教室里拉着铁丝挂了20多个吊瓶,此情此景令人震撼。照片中的湖北孝感一中高三班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刻苦的“吊瓶班”。

  【校方回应】

  “网上吊瓶班的图片,确实是我们学校的。”昨天上午,孝感市一中监察室主任高平强坦承。他解释说,打吊瓶不是在输液,而是在打氨基酸。上个月,部分学生和学生家长要求学校给学生打氨基酸,以增强体质、补充能量。他说,起初学校没有同意,但后来发现,学生外出打一瓶氨基酸要半天时间,耽误课程。校方这才同意在学校里打,但前提必须是学生和家长自愿;学校还规定,注射一瓶500毫升的氨基酸,学生只出10元,超出部分由学校承担。目前,市面上注射一瓶500毫升的氨基酸,一般要四五十元。所以,学校是在贴钱。后来,来医务室打氨基酸的学生越来越多,医务室的空间有限,所以改到教室里吊,每个班打的时候都有医生值班。高平强说,高三年级20个毕业班都有学生打氨基酸,一个50-60人的班,打的学生近一半。

  【专家观点】

  “一个班竟有20多个孩子选择静脉注射氨基酸,简直愚昧!”同济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师左学志直言不讳, “且不说氨基酸根本就没有补充能量的功效,光是静脉注射,就可能带来各种不良反应!”

  左学志介绍,氨基酸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但“氨基酸注射液”是处方药物,主要用于营养严重不良的患者,对维持危重病人的营养、抢救患者生命有重要作用。即使对重病患者,医生也要先详细检查,确定其适应症且符合注射指征之后,才能开出药方。但对于身体健康的人,随意注射氨基酸,可能造成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加重肝脏、肾脏负担,绝对有害无益。此外,静脉注射本身也有风险。左学志称,静脉注射将药液直接输入静脉,很多患者会出现发冷、寒战、发热,甚至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夏季本是输液反应的高发期,“孩子一旦出现输液反应,更得不偿失”。

  左学志建议,大考之前孩子的食谱不宜大变,保证营养的同时,多吃一些果蔬,再适当补充一点坚果类、深海鱼等富含脂肪酸的食材,就能起到健脑功效。但坚果类食品一周大约吃50克左右即可,不宜多吃。如果家长确实认为孩子缺乏蛋白质等营养,不如多让他吃一个煮鸡蛋,喝一瓶牛奶。对孩子来说, “自然摄取营养,好好休息,保持运动,比什么‘灵丹妙药’都强”。

  【高考百态】

  1.今年4月份,《沈阳晚报》报道,一名高三女生为了准备高考,选择口服避孕药来改变生理周期,但不幸的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她不仅无缘高考,还住进了医院——经诊断,18岁的她竟患了乳腺癌!记者还了解到,在应届高三女生中,服避孕药备考者并非个例。

  2.近年来经常有媒体报道,每到中考、高考前夕,像北京雍和官、五台山文殊院这样的景点都有大批学生和家长烧香拜佛,而且拜佛的讲究也越来越细,拜哪个庙哪个菩萨能学业有成,送多少香火最灵验居然都有门道。

  3.高考期间,有网友在微博中写道,自己所在的小区为了不让蛙鸣声打扰高考考生,竟毒死了池塘中的青蛙。尽管有多家媒体试图向发博者求证均未果,但是大多数人都选择了相信,因为“恐惧”声音的高考考生家长实在太多了。

  【高考雷人标语】

  1.提高一分,干掉千人!

  2.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3.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

  4.不像角马一样落后,要像野狗一样战斗!

  5.不拼不搏一生白活,不苦不累高三无味!

  【理解之声】

  不妨对“高考班集体打吊瓶”

  多些理解

  北方

  “高考班集体打吊瓶”,而且还是在教室里一边复习一边打。事件的新奇性,加上对高考的普遍关注,致使网友质疑学校的做法,这并不足为奇。分析网友的质疑,不难发现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习很重要,但“不能拼命,牺牲身体健康”。这一质疑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然而面对目前中国的教育体制,面对高考决定人生的“大选”,学生拼命学习,并非学校单方面给的压力,甚至不是家长和学生自身的压力,而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千军万马挤高考独木桥这个残酷的问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前,单方面指责学校逼学生学习,显然有失公允。

  二是能打吊瓶,何以不能“安排学生休息”?这其实也是一个相对多余的质疑。相信曾经经历过中考、高考的人都知道,经过长期的学习之后,即将进入两天左右的“战斗期”,的确需要调节身心,适当休息。但毕竟现实决定留给学生的休息时间并不多,有时候即便是学校安排休息,学生自己也不会休息。况且,在大脑长期高效运转与身体透支的情况下,的确需要氨基酸、葡萄糖之类的营养补充。那么在医院打、在学校医务室打、在家里打、在教室里打,又有什么区别呢?学校出于方便学生考虑,省去学生在教室与医务室两边跑的麻烦,其管理与决定至少是人性化的,入微、体贴的。

  三是学校给学生打吊瓶,是否有借机敛财的可能?这一点,相关报道和当事学生并没有反映。但孝感一中相关负责人的解释说明,学校只是在执行国家相关规定,是在将国家“每年给高考学生10元钱的氨基酸补贴”用在学生身上。

  如果说,高考班学生集体在教室里打吊瓶一定说明或者折射什么,那唯一说明和折射的,无疑是应试教育体制下,高考制度一定程度上“吃人”的残酷性。在这种需要学生用全部身心和力量去拼搏的教育制度未改变前,何妨对学校安排学生集体打氨基酸的善意多些理解?

  (选自2012年5月7日“齐鲁网”,有删节)

  【点击】

  在当前的应试教育制度下,在主要靠高考取才的形式尚难撼动的情况下,学生的遭遇着实令人同情,但学校又何尝不是受害者呢?不要一味地指责学校,对学校少一些口诛笔伐,多一些理解和同情吧。

  【忧虑之声】

  该打“吊瓶”的是过度应试思维

  袁新文

  “凡是与考试有关的教育,我们都做得‘过度’了,如

《高考怪现象之吊瓶进班级》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4304.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话题作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