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汇报
**村位于**镇西南方向,毗邻**风景区,现有6个村民小组,816户,2453人,6个党小组,党员89名。版土面积7800亩。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993万元,人均收入2540元。该村文化底蕴丰厚,有祖辈传下来的建东花鼓舞和花鼓戏,并组建了群众喜爱的舞狮队和管乐队,称得上是民间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花鼓之乡。
近三年来,村两委班子以实现“多经发展基地化、退耕还林绿色化、基础设施标准化、村庄整洁城镇化、民主管理制度化、群众文艺特色化”为目标,团结带领全村人民,克难奋进,努力拼搏,硬化村级道路3公里,高标准建设多经园500亩(其中柑桔300亩,茶叶200亩),累计化债87万元,建房54户、砖混结构住房达60%,逐步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小康村庄建设四大突破,多次被省、市、县授予“安全文明示范村”、经济社会发展突出贡献先进单位、“五好”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抓法
自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开展以来,建东村抓住活动契机,紧紧围绕“创五好、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主题,结合届期目标,以班子建设为核心,以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小康村庄建设、和谐农村社会建设,精心规划,扎实推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强龙头,围绕“五好”创建,增强班子实力
建东村现有两委班子4人,平均年龄43岁,高中文化程度4人,女同志1人。近年来,建东村以创建“五好”基层党组织为载体,在班子建设、制度规范、民主自治上做足了文章。
一是抓班子,提升自身素质。近年来,建东村始终以强化班子自身建设为首任,狠抓班子日常学习教育,加强两委班子对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与理解,并坚持日学习、周总结,提升班子整体政治素养。特别是在当前开展的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村两委班子积极投身学习,并做到“四带头”,即带头以一名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支部集中学习、带头自学、带头讲课或做形势报告、带头参加学习心得交流,不仅在深入学习中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理论素质,同时也为广大参学对象树起了一面标杆,发挥了良好的带动和促进作用。
二是抓制度,规范干部行为。建东村在村干部管理中,以规范制度为抓手,通过建立并认真执行党支部议事规则、党内监督制度、党建工作例会制度、“村务、财务”双公开制度及村民议事恳谈会制度等,增强了村务公开的透明度,融洽了干群关系,营造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良好氛围。
三是抓管理,强化队伍建设。党员队伍是整个支部建设的支撑和落脚点。建东村在积极抓好班子自身建设的同时,重点以“双建双带双培”工程为平台,培育党员不同类型的“双带”标兵10名,其中:经济能人2人(刘华、谭金凤)、勤劳致富标兵8人(金开树、付德超、付德刚、付瑞华、付承义、陈士喜、付永家、高德银)。同时,积极为支部输送新鲜血液,每年培养积极分子2名,发展党员1名。通过开展创“五好”基层党员组织活动,班子建设明显增强,工作机制逐渐规范,发展业绩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
(二)夯基础,围绕多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农村经济繁荣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要素。建东村始终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力足“实、高、带”三个字,落实产业发展规划,努力增强村级组织自身“造血”功能。
一是规划立足于实。该村在产业发展规划上,本着“农民自愿、实事求是”的原则,从规划到实施,坚持区域联片、品种统一,围绕“多经发展基地化,退耕还林绿色化”的总体发展思路,对全村产业发展进行了区域规划,构建了“山上退耕还林、半山多经发展、坝田基地建设”的整体布局。截止2005年底,基本实现无粮村,初步形成了“柑橘、茶叶、板栗、蔬菜”四大产业为主导的农业发展格局。
二是质量立足于高。建东村在产业发展上,坚持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多经产量与质量。目前发展柑桔园700亩、茶园370亩、板栗350亩、蔬菜基地600亩,2005年度四大产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2%,在前三年基础上上升了15%。同时,该村发展年出栏牲猪1000头以上的养殖场2家,每年可为村提供集体收入2万元。
三是发展立足于带。在发展的过程中,该村坚持党员带头、村组干部带头、村民代表带头,建立党员多经管理示范基地,树立党员标兵形象,通过示范带动,促进农民谋发展、创收入、得实惠。在未来的三年中,该村两委班子将继续以“任期一届、制富一方”为已任,狠抓多经发展,形成规模效益,力争实现人均纯收入递增200元的目标。
(三)展新貌,围绕村庄建设,提高生活质量
近年来,建东村以小康村庄建设为轴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围绕村容村貌、道路交通、水利设施、生态环境、村民活动阵地、家庭卫生保洁等,促进农民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要致富、先修路。该村始终把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村级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近年来新修村庄道路2公里,硬化村庄道路3公里,大力改善了交通环境,村里的老百姓都不禁感叹到:“没想到我们还能走上水泥路”。
二是全面推进“五通”。即通水、通电、通路、通讯、通广播电视。为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目前该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汇报》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4969.html
近三年来,村两委班子以实现“多经发展基地化、退耕还林绿色化、基础设施标准化、村庄整洁城镇化、民主管理制度化、群众文艺特色化”为目标,团结带领全村人民,克难奋进,努力拼搏,硬化村级道路3公里,高标准建设多经园500亩(其中柑桔300亩,茶叶200亩),累计化债87万元,建房54户、砖混结构住房达60%,逐步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小康村庄建设四大突破,多次被省、市、县授予“安全文明示范村”、经济社会发展突出贡献先进单位、“五好”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抓法
自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开展以来,建东村抓住活动契机,紧紧围绕“创五好、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主题,结合届期目标,以班子建设为核心,以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小康村庄建设、和谐农村社会建设,精心规划,扎实推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强龙头,围绕“五好”创建,增强班子实力
建东村现有两委班子4人,平均年龄43岁,高中文化程度4人,女同志1人。近年来,建东村以创建“五好”基层党组织为载体,在班子建设、制度规范、民主自治上做足了文章。
一是抓班子,提升自身素质。近年来,建东村始终以强化班子自身建设为首任,狠抓班子日常学习教育,加强两委班子对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与理解,并坚持日学习、周总结,提升班子整体政治素养。特别是在当前开展的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村两委班子积极投身学习,并做到“四带头”,即带头以一名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支部集中学习、带头自学、带头讲课或做形势报告、带头参加学习心得交流,不仅在深入学习中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理论素质,同时也为广大参学对象树起了一面标杆,发挥了良好的带动和促进作用。
二是抓制度,规范干部行为。建东村在村干部管理中,以规范制度为抓手,通过建立并认真执行党支部议事规则、党内监督制度、党建工作例会制度、“村务、财务”双公开制度及村民议事恳谈会制度等,增强了村务公开的透明度,融洽了干群关系,营造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良好氛围。
三是抓管理,强化队伍建设。党员队伍是整个支部建设的支撑和落脚点。建东村在积极抓好班子自身建设的同时,重点以“双建双带双培”工程为平台,培育党员不同类型的“双带”标兵10名,其中:经济能人2人(刘华、谭金凤)、勤劳致富标兵8人(金开树、付德超、付德刚、付瑞华、付承义、陈士喜、付永家、高德银)。同时,积极为支部输送新鲜血液,每年培养积极分子2名,发展党员1名。通过开展创“五好”基层党员组织活动,班子建设明显增强,工作机制逐渐规范,发展业绩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
(二)夯基础,围绕多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农村经济繁荣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要素。建东村始终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力足“实、高、带”三个字,落实产业发展规划,努力增强村级组织自身“造血”功能。
一是规划立足于实。该村在产业发展规划上,本着“农民自愿、实事求是”的原则,从规划到实施,坚持区域联片、品种统一,围绕“多经发展基地化,退耕还林绿色化”的总体发展思路,对全村产业发展进行了区域规划,构建了“山上退耕还林、半山多经发展、坝田基地建设”的整体布局。截止2005年底,基本实现无粮村,初步形成了“柑橘、茶叶、板栗、蔬菜”四大产业为主导的农业发展格局。
二是质量立足于高。建东村在产业发展上,坚持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多经产量与质量。目前发展柑桔园700亩、茶园370亩、板栗350亩、蔬菜基地600亩,2005年度四大产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2%,在前三年基础上上升了15%。同时,该村发展年出栏牲猪1000头以上的养殖场2家,每年可为村提供集体收入2万元。
三是发展立足于带。在发展的过程中,该村坚持党员带头、村组干部带头、村民代表带头,建立党员多经管理示范基地,树立党员标兵形象,通过示范带动,促进农民谋发展、创收入、得实惠。在未来的三年中,该村两委班子将继续以“任期一届、制富一方”为已任,狠抓多经发展,形成规模效益,力争实现人均纯收入递增200元的目标。
(三)展新貌,围绕村庄建设,提高生活质量
近年来,建东村以小康村庄建设为轴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围绕村容村貌、道路交通、水利设施、生态环境、村民活动阵地、家庭卫生保洁等,促进农民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要致富、先修路。该村始终把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村级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近年来新修村庄道路2公里,硬化村庄道路3公里,大力改善了交通环境,村里的老百姓都不禁感叹到:“没想到我们还能走上水泥路”。
二是全面推进“五通”。即通水、通电、通路、通讯、通广播电视。为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目前该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