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经营新突破的实践(产业化经验)
并在全国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现场会议上做了书面交流。今年5月份,青岛市在我市洋河镇召开现场会,对我市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建设工作进行了推广。
五、围绕创新发展机制,在提高产业发展活力上求突破
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关键在于有一套良好的运行机制。在机制创新上,我们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是健全投入机制。将过去政府包揽一切转变为龙头企业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主要用于产业导向。每年安排财政资金500万重点扶持生猪良繁体系建设,由政府和龙头企业共同筹资建立了生猪发展金,用于奖励养殖企业、专重大户和重大疫病文治,激活了全县近亿元民间资本投入生猪产业发展。
二是健全融资机制。由政府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同出资组建了会员制的“生猪发展投资担保公司”,帮助企业和一些养殖大户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2005年农村信用合作社已屡全县生猪产业化建设注入信贷资金多万元。
三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引导龙头企业、业主、农户共同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建“利益共同体”实现互惠互利,全作共赢。成功探索出了“企业托养”、“龙头企业 基地 农户”、“龙头企业 合作组织 农户”等合作模式。实现了农企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利益联结的转变。
六、围绕管理体系建设,在强化保障力量上求突破
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必须采取超常规的举措和最严厉的制度。为促进其快速发展,县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强化部门服务职能,集中力量抓产业。
一是领导力量向产业发展集中。县四大班子分别负责一大特色产业。成立了由10名县级领导牵头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导小组,下设产业发展办公室。明确了抓产业的工作职责和年度目标,实行目标保证金制度。每名县级领导联系一个招商引资项目或一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定期召开全县产业化发展调度会议,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各乡镇领导分工也作出相应调整,除一名领导负责抓安全稳定和社会事业等工作外,其余都转向集中抓产业。对县级领导干部实行分工动态制,对科级领导干部实行任职动态制。同时适当缩减非经济部门编制,合理增核经济部门编制。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编制人员也作重新整合,人员围绕产业进行调配,编制围绕产业进行增减。为我县农业产业化的深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资金投入向产业发展倾斜。坚持把资金投入作为扶持重点,从县、乡两级加大对农业产业化专合组织及龙头企业的扶持。2005年全县新安排财政资金300万元投入到农业融资担保公司,重点解决生猪养殖大户建圈资金不足的问题;从改制企业闲置资产变现资金中提取300万元投入中企业投资担保公司,用于支持工业企业技改扩能。同时捆梆使用农业项目资金,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科技攻关扶持力度,积极推进市场营销和品牌服务。
三是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效率。县委、市政府在发展外向型农业的过程中,逐步摆脱传统农业生产观念的束缚,牢固树立“农业要增收,必须抓外经”的思想,积极开展以“爱商、为商、安商、富商”为内容的“四商”活动,深入开展“外商投资服务月”活动,积极推行服务承诺制,专门设立了行政服务大厅,实现了“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理和一条龙服务”,降低了收费“门槛”,简化了办事程序,在用地管理、登记注册、电价、农产品流通环境等方面,均建立了最宽松的环境。
《农业产业化经营新突破的实践(产业化经验)(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5174.html
五、围绕创新发展机制,在提高产业发展活力上求突破
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关键在于有一套良好的运行机制。在机制创新上,我们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是健全投入机制。将过去政府包揽一切转变为龙头企业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主要用于产业导向。每年安排财政资金500万重点扶持生猪良繁体系建设,由政府和龙头企业共同筹资建立了生猪发展金,用于奖励养殖企业、专重大户和重大疫病文治,激活了全县近亿元民间资本投入生猪产业发展。
二是健全融资机制。由政府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同出资组建了会员制的“生猪发展投资担保公司”,帮助企业和一些养殖大户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2005年农村信用合作社已屡全县生猪产业化建设注入信贷资金多万元。
三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引导龙头企业、业主、农户共同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建“利益共同体”实现互惠互利,全作共赢。成功探索出了“企业托养”、“龙头企业 基地 农户”、“龙头企业 合作组织 农户”等合作模式。实现了农企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利益联结的转变。
六、围绕管理体系建设,在强化保障力量上求突破
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必须采取超常规的举措和最严厉的制度。为促进其快速发展,县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强化部门服务职能,集中力量抓产业。
一是领导力量向产业发展集中。县四大班子分别负责一大特色产业。成立了由10名县级领导牵头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导小组,下设产业发展办公室。明确了抓产业的工作职责和年度目标,实行目标保证金制度。每名县级领导联系一个招商引资项目或一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定期召开全县产业化发展调度会议,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各乡镇领导分工也作出相应调整,除一名领导负责抓安全稳定和社会事业等工作外,其余都转向集中抓产业。对县级领导干部实行分工动态制,对科级领导干部实行任职动态制。同时适当缩减非经济部门编制,合理增核经济部门编制。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编制人员也作重新整合,人员围绕产业进行调配,编制围绕产业进行增减。为我县农业产业化的深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资金投入向产业发展倾斜。坚持把资金投入作为扶持重点,从县、乡两级加大对农业产业化专合组织及龙头企业的扶持。2005年全县新安排财政资金300万元投入到农业融资担保公司,重点解决生猪养殖大户建圈资金不足的问题;从改制企业闲置资产变现资金中提取300万元投入中企业投资担保公司,用于支持工业企业技改扩能。同时捆梆使用农业项目资金,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科技攻关扶持力度,积极推进市场营销和品牌服务。
三是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效率。县委、市政府在发展外向型农业的过程中,逐步摆脱传统农业生产观念的束缚,牢固树立“农业要增收,必须抓外经”的思想,积极开展以“爱商、为商、安商、富商”为内容的“四商”活动,深入开展“外商投资服务月”活动,积极推行服务承诺制,专门设立了行政服务大厅,实现了“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理和一条龙服务”,降低了收费“门槛”,简化了办事程序,在用地管理、登记注册、电价、农产品流通环境等方面,均建立了最宽松的环境。
《农业产业化经营新突破的实践(产业化经验)(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