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创新意识,大力营造创新的文化氛围
文章标题:强化创新意识,大力营造创新的文化氛围
强化创新意识,大力营造创新的文化氛围
当前,我们面临着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时代。**能否抓住机遇,在新的起点上实现争先进位,关键取决我们的思想观念能否创新。观念支配行动,思路决定出路。只有观念创新,在全区上下形成“人人想创新、个个善创新”和“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的文化氛围,**区才能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本文出自范文搜网-http://fanwen.oyaya.net]
一、我区创新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上尚未形成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
国家的富强和繁荣是创造而来。同样,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今天改革发展的物质成果。我区从1992年开始学张家港活动以来,已连续开展了5次规模较大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其实质就是观念创新的具体实践。2001年我区在创建首批南京市文明社区活动中首创的《政务超市》获中国政府地方创新奖。在随后的2003年、2004年,由宣传部牵头,联合区委组织部、区机关工委在全区连续开展了二届工作创新奖评选活动,共评选出14个工作创新奖、19个工作创新入围奖,在全区上下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表明,我区创新工作伴随着改革开放一时一刻都没有停止过。但是,从争先进位、加快发展,促进**经济既快又好的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区自主创新尚未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
1、缺乏敢闯敢试的冒险精神。**滨江依城,过去因长期受长江洪涝灾害影响,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防洪,在长期的抵御水患斗争中,即形成了**人团结拼搏、不畏艰难、勇于吃苦、善打硬仗的抗洪精神,同时,在“潜意识”中也形成了消极被动的防守意识和“兵来将挡、水来土淹”的思维定势,导致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习惯于等上级布置、看红头文件,缺少敢为天下先的冒险精神。凡事喜欢找依据,找参照系,就事论事或得过且过,理性思维不够,办事起点不高。缺乏变长江岸线为“南京外滩”的雄心胆略。
2、缺乏勇于创新的社会氛围。南京是全国四大科研教育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国重要的高教、科研基地,拥有一批国内一流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众多的创新人才,他们绝大多数分布在鼓楼、玄武、白下等城区。而我区省部属企业多、产业工人多、外来人口多、弱势群体人员多。从最新的人口普查数字表明,**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居民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居民的文化素质直接影响着创新意识的差异。由此带来了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满足现状,得过且过;在行为方式上缺乏自立自强、敢冒风险、艰苦创业和创新创优的精神。
3、缺乏争创一流的自信心。**位于主城边缘,长期以来,在老百姓中形成了一种“城墙”意识,认为进了挹江门才算进城,在潜意识中无形将自己排斥在城外。从现实中看,挹江门确实隔断了**人的争先意识,形成了保守封闭、低人一等、自甘落后、慢人一拍、循规蹈矩的思维定势。近期我们进行一次问卷调查,有61.6的市民认为**人思想不解放;51.7的市民认为**人“保守,缺乏创业、创新意识”。问卷表明,**人保守成份远远大于创新意识。
4、缺乏标新立异的创新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讲,创新伴随着冒险,没有冒险和失败的牺牲精神就不可能创新成功。而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循规蹈矩、四平八稳、安于现状,你好我好大家好,则被人视为稳重或成熟。反之,如果他突破成规,雷厉风行,标新立异,往往又被周围人说三道四、侧目而视,甚至遭到非议。长期以来,这种旧观念在**人形成了“枪打出头鸟”、“出头椽子先烂”等不利于创新的“潜规则”。如果我们不能勇于突破因循守旧的观念束缚,在全区大力弘扬自主创新的精神,我们将难以摆脱落后,跻身先进行列。如果我们不敢提倡冒险、鼓励冒尖,还有谁会冒着风险去开拓创新?又有谁愿意去当那个“出头鸟”呢?
二、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为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创新,是一种探索,就是要鼓励大胆实践。对解放思想、干事有成者,要多加支持;对思想解放、偶有失误者,要多加包容;对思想解放、遭到挫折者,要多加保护。努力做到继承前人,又不因循守旧;借鉴别人,又有所独创。让创新成为一种文化和品质,成为一种生产力和竞争力。
1、建设学习型城区,为创新工作注入活力。只有不断学习积累,才能不断有所创造。因此,建设学习型城区是创建创新型城区的必然前提和基础。一是建设学习型机关。通过全面实施《**区干部理论考核办法》,在机关部门、干部之间开展“比、学、赶、帮、超”学习活动,形成深厚的学习氛围;二是建设学习型干部队伍。通过多种形式,培育一支具有较高理论素养,能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爱岗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