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情况汇报
城市规划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在风和日丽的初夏时节,在全市上下同心同德谋求大发展的时候,今天,市委仇书记抽出时间来听取我县规划工作情况汇报。在此,我谨代表泗阳县近百万人民对领导和专家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县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情况,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泗阳县县域总面积1418平方公里,总人口94万人,下辖20个乡镇场。2004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5.77亿元,比上年增长13.7%;财政收入1.52亿元,同口径增长17.2%。农民人均收入3551元,比上年增长14.9%;城乡居民储蓄余额 亿元,人均存额近 万元。目前,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近两年来,我县在继续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坚持以规划为先导,全方位推进城市建设进程,通过整合城镇空间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特色,初步构筑起了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框架。目前,全县城镇建成区总面积达 平方公里,城镇人口 万人,城市化率达到22.4%。回顾我县近年的规划建设工作,我们主要做法是: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总规先行,统筹城市建设
由于1999年编制的县城总体规划确定的“一城四翼加楔形绿地”的结构形态已不能适应泗阳县城的社会、经济及城市建设的发展。为此,2002年4月,聘请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总规进行了修编,并于2004年4月经市政府审批正式实施。
新总规以“以两河风光为特色的生态型、园林式,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定位,明确以“向东、向北为主,适度向西并严禁跨越西宁路,合理引导南部”的城市发展方向,规划人口中期为30万人、远期为50万人;规划区面积达到30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范围为66平方公里,其中近期建设用地面积为18平方公里,中期为22平方公里、远期为32平方公里。
在去年6月份的县委工作会议上,县委、县政府适时提出了“北扩东延、重心转移、详规控制、布局完善”的城市发展思路,加快“一城三区”、“一环一轴”建设。按照新时期泗阳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要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进一步调整完善城市规划。
(二)突出片区规划,强化功能分区
我县分别于2001年10月、2002年5月和2004年12月编制完成泗阳县西、东、南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三区”总占地面积近50平方公里。为顺利实施规划,我们将以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为重点,以“三区”生产服务业为抓手,迅速启动行政商务中心、蓝领公寓等行政商务区建设,努力形成二产、三产互动并进、协调发展的良性机制,目前西区建设已基本完成,东区、西区建设进展顺利。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县全面启动了城东片区、北部文化新城、西部泗水古城、南部大运河风光带“四大片区”的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城东片区、南部大运河风光带编制工作已经完成。北部文化新城、西部泗水古城编制工作即将结束。
城东片区主要是以淮海东路、黄金商圈、运河大道建设为龙头,以淮海东路、上海路、桃源路、大运河为轴线,加快东至工业园区、西至桃源路、北至外环路、南至大运河范围的城东片区开发建设。北部文化新城主要是以泗阳中学新校区建设为龙头,以人民北路为轴线,加快东至繁荣北路、西至洋河路、北至外环路、南至北京路范围的城北片区开发建设。西部泗水古城主要是以彰显汉文化为龙头,以泗水河(北门大沟)为轴线,加快西至洋河路、东至解放路、南至大运河、北至北京西路范围的城西片区开发。南部大运河风光带是以两河(大运河、古黄河)整治开发为龙头,以大运河北岸为轴线,统一规划,分段实施,加快城南片区开发建设。
功能分区。。。。
(三)严格规划管理,维护规划榔头作用
根据《城市规划法》、江苏省实施办法以及《宿迁市城市规划八大刚性规定》,我们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强法规宣传,强化队伍建设,落实管理措施,逐步将规划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通过实施一站式服务,规范一书两证的办理程序,统一收文、办文、发文(证),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业主;通过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将规划行政管理职能、依据、程序、时限、责任等进行公示,为社会监督提供了依据;通过实行“会办”制度,完善了依法管理程序;通过地下管线的探测和普查,建立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库,初步建立了城市规划综合信息系统,为科学指导建设、实施动态管理提供了依据。
二、我们的主要体会
(一)突出城市特色,彰显城市个性,是我县规划编制工作的一个原则。
特色是品牌的象征,特色也是城市的形象。城市特色是生产力,特色更可以增加竞争力。近年来,我们通过各种手段努力塑造城市特色,目的是为了树立品牌,加快发展。为此,我们进行了深刻调研,了解城市的情况、特点和优势。在此基础上,充分把特色体现于城市规划中,这就是生态和文化两个主题。
《城市规划情况汇报》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6065.html
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在风和日丽的初夏时节,在全市上下同心同德谋求大发展的时候,今天,市委仇书记抽出时间来听取我县规划工作情况汇报。在此,我谨代表泗阳县近百万人民对领导和专家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县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情况,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泗阳县县域总面积1418平方公里,总人口94万人,下辖20个乡镇场。2004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5.77亿元,比上年增长13.7%;财政收入1.52亿元,同口径增长17.2%。农民人均收入3551元,比上年增长14.9%;城乡居民储蓄余额 亿元,人均存额近 万元。目前,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近两年来,我县在继续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坚持以规划为先导,全方位推进城市建设进程,通过整合城镇空间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特色,初步构筑起了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框架。目前,全县城镇建成区总面积达 平方公里,城镇人口 万人,城市化率达到22.4%。回顾我县近年的规划建设工作,我们主要做法是: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总规先行,统筹城市建设
由于1999年编制的县城总体规划确定的“一城四翼加楔形绿地”的结构形态已不能适应泗阳县城的社会、经济及城市建设的发展。为此,2002年4月,聘请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总规进行了修编,并于2004年4月经市政府审批正式实施。
新总规以“以两河风光为特色的生态型、园林式,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定位,明确以“向东、向北为主,适度向西并严禁跨越西宁路,合理引导南部”的城市发展方向,规划人口中期为30万人、远期为50万人;规划区面积达到30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范围为66平方公里,其中近期建设用地面积为18平方公里,中期为22平方公里、远期为32平方公里。
在去年6月份的县委工作会议上,县委、县政府适时提出了“北扩东延、重心转移、详规控制、布局完善”的城市发展思路,加快“一城三区”、“一环一轴”建设。按照新时期泗阳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要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进一步调整完善城市规划。
(二)突出片区规划,强化功能分区
我县分别于2001年10月、2002年5月和2004年12月编制完成泗阳县西、东、南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三区”总占地面积近50平方公里。为顺利实施规划,我们将以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为重点,以“三区”生产服务业为抓手,迅速启动行政商务中心、蓝领公寓等行政商务区建设,努力形成二产、三产互动并进、协调发展的良性机制,目前西区建设已基本完成,东区、西区建设进展顺利。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县全面启动了城东片区、北部文化新城、西部泗水古城、南部大运河风光带“四大片区”的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城东片区、南部大运河风光带编制工作已经完成。北部文化新城、西部泗水古城编制工作即将结束。
城东片区主要是以淮海东路、黄金商圈、运河大道建设为龙头,以淮海东路、上海路、桃源路、大运河为轴线,加快东至工业园区、西至桃源路、北至外环路、南至大运河范围的城东片区开发建设。北部文化新城主要是以泗阳中学新校区建设为龙头,以人民北路为轴线,加快东至繁荣北路、西至洋河路、北至外环路、南至北京路范围的城北片区开发建设。西部泗水古城主要是以彰显汉文化为龙头,以泗水河(北门大沟)为轴线,加快西至洋河路、东至解放路、南至大运河、北至北京西路范围的城西片区开发。南部大运河风光带是以两河(大运河、古黄河)整治开发为龙头,以大运河北岸为轴线,统一规划,分段实施,加快城南片区开发建设。
功能分区。。。。
(三)严格规划管理,维护规划榔头作用
根据《城市规划法》、江苏省实施办法以及《宿迁市城市规划八大刚性规定》,我们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强法规宣传,强化队伍建设,落实管理措施,逐步将规划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通过实施一站式服务,规范一书两证的办理程序,统一收文、办文、发文(证),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业主;通过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将规划行政管理职能、依据、程序、时限、责任等进行公示,为社会监督提供了依据;通过实行“会办”制度,完善了依法管理程序;通过地下管线的探测和普查,建立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库,初步建立了城市规划综合信息系统,为科学指导建设、实施动态管理提供了依据。
二、我们的主要体会
(一)突出城市特色,彰显城市个性,是我县规划编制工作的一个原则。
特色是品牌的象征,特色也是城市的形象。城市特色是生产力,特色更可以增加竞争力。近年来,我们通过各种手段努力塑造城市特色,目的是为了树立品牌,加快发展。为此,我们进行了深刻调研,了解城市的情况、特点和优势。在此基础上,充分把特色体现于城市规划中,这就是生态和文化两个主题。
《城市规划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