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综合范文 >> 作文大全 >> 话题作文 >> 正文

平视外国人:不卑不亢,自尊自爱


民待遇”,而是享受到了一般国民应该享受又不易享受到的国民待遇。另外,外交无小事的概念深入民心,大家都怕在外国友人面前丢脸,所以积极配合寻找。河源启一郎也说中国人爱面子。201 0年1 0月1 8日,武汉理工大学的玻利维亚留学生马里奥驾车在斑马线上将23岁的女孩吴晓莎撞出20多米远后逃逸。他不仅醉驾,还无证驾驶。1 9日,交警部门仅对他做出罚款和行政拘留20天的处罚。这样的处罚让民众怨声沸腾。10月24日,吴晓莎身亡后,警方才对马里奥刑拘。同年,同样是在浙江,发生了一起相似的案件。“快男”阿穆隆酒驾撞伤人后逃逸,第三天就被刑拘。有关部门解释说对外国人应审慎对待,并不是什么超国民待遇。

  另一方面,怀揣“义和团”心态的也大有人在,民族意识的高涨是这些年来的现实。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带来了民族自信的提升,但是,对民族自尊心高度敏感的现实却没有改变。长期备受外辱的历史痛感不会在几十年内说没就没。在很多人的意识里,不经过拳头硬碰硬的斗争,尊严还很难被真正建立。民族意识当下在人们心中很容易被唤醒,它逐渐成为人们语境的一部分,直接指引着个人行为。即使一些并不具有特别含义的个案,也往往会刺激到敏感的民族自尊。关于这些个案的民族情绪表达并不奇怪,也不需要过度解读。因为这就是我们的现实。民族意识既提升一国的凝聚力,但它同时又使得个人和国家都变得冲动、敏感。这始终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实际上,一般情况下在法律面前,外国人并没有享受到超国民待遇。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和静钧曾说:外国人超国民待遇问题,是殖民时期“领事裁判权”或“治外法权”存在下的产物,随着国家主权的统一,法律责任面前的“超国民待遇”已不存在,但这么多年来,国人还是普遍在潜意识中存在“外国人有超国民待遇”,在碰到涉外案件时个别派出所或警员“不敢管,不会管,管不了”,甚至认为外国人违法犯罪时执法部门应“网开一面”?外国人超国民待遇“虚像”的形成,固然有多种原因,如改革开放初期为吸引外资给外国人许多税收等方面的“超国民待遇”,然而,从根源上看,针对外国人的移民法及针对外国人案件的程序法等立法的滞后,才是事实上形成“超国民待遇虚像”的根源。在我国至今没有一部针对外籍人士的《移民法》,也没有相关的移民局,这在世界范围都是很少见的,作为“移民法”的,只是一部20多年前颁布的早已无法适应现实的《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

  以上所说的两种心态表明了中国人在外国人面前的分裂心态,都是民族心理脆弱与幼稚的表现。对外国人的两种非正常态度,在中国人在国外的处事态度上也能体现:公众场合的喧哗、夸张的举止,以及近年来“扫店、扫街式”的购买力“展示”,引来了不少负面评价。这两者看似有天壤之别,走向了两个极端,但都源于中国人不够自信这一心理。如果说崇洋媚外是自卑的表现,那么盲目排外也并非就是自信,这些都是非理性的态度。崇洋媚外会导致民族自尊心受损,民族气节、民族自豪感淡漠;而盲目排外会导致狂热和无理性,乍一看是爱国,实际上是丧失理智,缺乏判断,结果往往是好心酿了大错。

  不少专家学者指出,我们国家“外交无小事”的历史传统,造成了目前“涉外案件无小事”的认识。这些因素,导致了目前外国人和中国人潜意识中“外国人犯罪,和中国人不一样”的认识。

  中国人应该如何对待在华外国人

  从国家层面说,一个国家如何对待本国国民决定着如何对待外国人;从国民层面说,国民对待外国人的心态,最终来源于国民如何自处、如何看待自己。

  对待外国人,不必神化亦不可妖魔化。如今,外国居民正在成为中国沿海大城市市民的新成分,是国际化都市的“人”的要素,他们带来的文化多元、国际观念,涉及到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外国人在中国的身份转变了,不再是客人,而是城市的一分子。所以,既没必要众星捧月般认为外国人的素质高,外国人代表着先进,也不能一味地排外。让外国多元文化与中国文化密切交流,这种交流不仅是官方层面的,也需要居民生活层面的接触。纠正把外国人当外宾或异类、内外有别的心态,当然要从民间、从基层做起。中国正在大步走向世界,应敞开胸怀,容纳更多世界居民。

  学会平视外国人,需要先正视自己。走在外国街头,迎面而来的陌生人的善意微笑,不要认为那是“专属”给外国人的友好,因为陌生人间的相互微笑示意是人与人之间常态的友好表达。而走在中国街头,陌生人之间的互不关心、漠然是一种常态,于是,对外国人的友好反而显得突兀,或者至少是反常的。“态度差”背后,是不经意、融入到行为模式里的待人有别。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平视他人好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自觉地高看外国人是一种表现,见到上级、长官条件反射式的微笑何尝不是其另一种表现?因此,处在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常常处于时而仰视、时而俯视的状态,并伴随着相应的情绪、态度的变化。人与人本该有的真诚、自信、情感流露被不由自主的“计算”应对所取代,更不必谈从情绪、态度上推己及人而来的遵守公共礼仪了。从这个层面看,反思对外国人态度只是一个小小的切口,更需要我们努力的是如何改变社会管理模式、国家对待国民的方式,可以让本国国民在自己的国家获得一种平静、安然的生活状态,以及一种自信、舒展的生活心态。

  要让外国人守规矩,需要一个法治化的公民社会。中国人常说“林子大了什么乌都有”,外国人来华者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五六千万的进出人次,将来还会更多。但一个法治化的公民社会,绝不会因此受到挑战。因为在法治社会,一个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自己的行为将会造成什么样的法律后果,人人都有清晰的预判。

  (摘编自《凤凰网》《腾讯网》《佛山日报》等)

  【针刺文】

  “不雅大提琴”被除名后的反思

  王石川

  北京交响乐团依据剧团管理规定及聘用合同相关约定,对在列车上对中国女乘客做出不文明行为的俄罗斯籍大提琴首席奥列克予以除名。团长谭利华表示,该团作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文明使者,演职人员包括外籍演奏员,均应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和传统道德规范,遵守乐团各项规章制度。

  奥列克被除名,显然是咎由自取,因为其不

《平视外国人:不卑不亢,自尊自爱(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6111.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话题作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