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幸福调查”与莫言的幸福观的话题作文
央视“幸福调查”与莫言的幸福观的话题作文
湖北 曹振国
【话题背景】
据了解,央视在今年中秋、国庆“双节”前,推出了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央视走基层的记者们分赴各地采访了包括城市白领、乡村农民、科研专家、企业工人在内的几千名各行各业的人士,而采访对象面对的都是同样的问题:你幸福吗?幸福是什么呢?
10月15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接受央视《面对面》记者采访。记者问:您幸福吗?莫言答:我不知道。记者说:绝大多数人觉得您这个时候应该高兴,应该幸福。莫言说: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任何压力。我现在压力很大,忧心忡忡,能幸福吗?但是我要说我不幸福,你就会说太装了吧,刚得了诺贝尔奖还不幸福。
【网络人语】
一、莫言的幸福观,凸显央视的没趣与浅薄
本来,国庆黄金周期间,央视推出“你幸福吗”问话栏目已遭国人调侃和非议,可央视却自以为是,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在节目形式上做了创新,独创了一个鲜活的海采方式的“实时节目”,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心,大大提高了收视率,央视领导还对该栏目组的创举“大加赞赏”。却不想,就在10月14日晚,央视记者董倩在《面对面》采访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时,重提“幸福”话题,却碰了一鼻子灰!
幸福,既虚又实,既是精神上的满足,是一种心情,是一种态度;亦是物质上的追求,以及利益的享受。
尽管有人说“幸福的家庭个个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是,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其实是“各有各的幸福”。相对于病人而言,健康即幸福;相对于老人而言,长寿即幸福;相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由己即是幸福;相对于乞丐而言,一个施舍的面包即幸福;相对于沙漠的跋涉者而言,一杯水即幸福;相对于黄金周驾车出行者而言,不堵车即幸福;相对于游人而言,能看到风景而不只是看到人头即幸福……幸福,随性随情而生,亦随时随景而灭,亦可瞬间,亦可永远!
所以,面对央视记者“你幸福吗”的问话,莫言以“我不知道”相答,实乃以实相告,而决非莫言的灵性与乖巧,大智若愚,抑或是谦逊之言。
反之,综观从国庆黄金周央视“你幸福吗”的出笼,到董倩询问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你幸福吗”,处处凸显了央视的没趣与浅薄。一是问话幼稚,简短突兀,无厘头似的胡乱采访;二是没有给受访者思考、体味的时间;三是居高临下,刻意充当正义、幸福的发言人,以为人人都幸福;四是不分场合,不体会受访者当时的身心感受。
真希望央视能从莫言的“幸福观”中悟出一些新闻报道的真谛来,切切实实走好“走、转、改”之路,而不只是弄些花哨无聊的问题愚弄观众!
(选自李敏光博客,2012年10月15日)
二、莫言为何回答不了“你幸福吗”(王捷)
莫言获诺奖,应该说是最幸福的人了。可是,莫言的回答却令央视很没面子。事实上,错不在莫言,不是莫言耍大牌,也不是莫言故作清高,而是错在央视。
央视开展“你幸福吗”调查,在大街上碰到人就问,早就闹出了不少笑话。面对“你幸福吗”的问话,答案笑话百出。首先是“我姓曾”走红网络,接着是“队被人插了”,然后是“我耳朵不好”……央视的调查处处碰壁,问题在央视。
“你幸福吗”,没有标准答案,被调查人无从回答。(话题作文 fanwen.oyaya.net)每个人的幸福观不一样,如何回答央视的调查呢?每个人的生活水平和现状不一样,到底参照什么才叫幸福,被调查人心里没有底,又如何能得出幸福与否的答案呢?每个人的理想与愿望不一样,如何判断愿望实现的程度是否满意呢?显然,虽然不知央视开展这样的调查有何目的,但是,对被调查人而言,这样的调查有些无厘头,被调查人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你幸福吗”,是一个动态曲线,有时候幸福,有时候不幸福,是不断变化的,不是静止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累了,希望能好好休息一天,是最幸福的,但是,满足了一天的休息之后,可能又有新的烦恼、新的愿望;比如,看上了某款服装,可是囊中羞涩,忽然有一天发了,如愿以偿了,是幸福的,但是,过一阵子可能有新的想法;比如想升职了,未能如愿,不幸福,突然有一天升职不期而至,感觉事业很成功,有了幸福感,也许过几天发现工作难做,不如意了……
“你幸福吗”,此话题离不开社会发展环境,离不开时代的语境。其实只有当自己的理想和愿望都实现了,才会感觉到满足,但幸福与否,还要看其他指标参数,比如事业是否顺心、人际关系是否简单明了、升职是否顺利、身体是否健康、家庭是否和睦等等,包罗万象,岂能简单衡量?
(节选自2012年10月17日“东方网”)
三、莫言的“幸福观”是一道心灵鸡汤
莫言的“幸福观”就像一道心灵鸡汤,无需任何作料,味美鲜香,值得反复回味。这样的“幸福观”,看似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是真正做到一切都放下,却是困难的抉择。我们之所以感到不幸福,恰恰是因为我们放不下;而我们之所以放不下,恰恰又是为了追求更多更好的幸福。
事实上,幸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对于疾病缠身的人来说,健康就是幸福,而健康的人却没有这种感觉;对于饥肠辘辘的人来说,填饱肚子就是幸福,对于天天吃大餐的人来说,吃顿大餐不是幸福,反而是负担。
从莫言回答记者的提问来看,少了魔幻多了现实, “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意即该放下的就必须放下,舍不得放下的,要下狠心放下,才能收获幸福。时下,不少人体会不到幸福,症结就在于金钱、权力放不下,荣华富贵放不下,悲欢离合放不下,是非得失放不下,虚荣脸面放不下……
寥寥数语,莫言的“幸福观”告诉我们,幸福与否取决于是否懂得了“放下”,更取决于你站的位置、看的方向和你的欲望。
《央视“幸福调查”与莫言的幸福观的话题作文》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6138.html
湖北 曹振国
【话题背景】
据了解,央视在今年中秋、国庆“双节”前,推出了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央视走基层的记者们分赴各地采访了包括城市白领、乡村农民、科研专家、企业工人在内的几千名各行各业的人士,而采访对象面对的都是同样的问题:你幸福吗?幸福是什么呢?
10月15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接受央视《面对面》记者采访。记者问:您幸福吗?莫言答:我不知道。记者说:绝大多数人觉得您这个时候应该高兴,应该幸福。莫言说: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任何压力。我现在压力很大,忧心忡忡,能幸福吗?但是我要说我不幸福,你就会说太装了吧,刚得了诺贝尔奖还不幸福。
【网络人语】
一、莫言的幸福观,凸显央视的没趣与浅薄
本来,国庆黄金周期间,央视推出“你幸福吗”问话栏目已遭国人调侃和非议,可央视却自以为是,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在节目形式上做了创新,独创了一个鲜活的海采方式的“实时节目”,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心,大大提高了收视率,央视领导还对该栏目组的创举“大加赞赏”。却不想,就在10月14日晚,央视记者董倩在《面对面》采访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时,重提“幸福”话题,却碰了一鼻子灰!
幸福,既虚又实,既是精神上的满足,是一种心情,是一种态度;亦是物质上的追求,以及利益的享受。
尽管有人说“幸福的家庭个个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是,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其实是“各有各的幸福”。相对于病人而言,健康即幸福;相对于老人而言,长寿即幸福;相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由己即是幸福;相对于乞丐而言,一个施舍的面包即幸福;相对于沙漠的跋涉者而言,一杯水即幸福;相对于黄金周驾车出行者而言,不堵车即幸福;相对于游人而言,能看到风景而不只是看到人头即幸福……幸福,随性随情而生,亦随时随景而灭,亦可瞬间,亦可永远!
所以,面对央视记者“你幸福吗”的问话,莫言以“我不知道”相答,实乃以实相告,而决非莫言的灵性与乖巧,大智若愚,抑或是谦逊之言。
反之,综观从国庆黄金周央视“你幸福吗”的出笼,到董倩询问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你幸福吗”,处处凸显了央视的没趣与浅薄。一是问话幼稚,简短突兀,无厘头似的胡乱采访;二是没有给受访者思考、体味的时间;三是居高临下,刻意充当正义、幸福的发言人,以为人人都幸福;四是不分场合,不体会受访者当时的身心感受。
真希望央视能从莫言的“幸福观”中悟出一些新闻报道的真谛来,切切实实走好“走、转、改”之路,而不只是弄些花哨无聊的问题愚弄观众!
(选自李敏光博客,2012年10月15日)
二、莫言为何回答不了“你幸福吗”(王捷)
莫言获诺奖,应该说是最幸福的人了。可是,莫言的回答却令央视很没面子。事实上,错不在莫言,不是莫言耍大牌,也不是莫言故作清高,而是错在央视。
央视开展“你幸福吗”调查,在大街上碰到人就问,早就闹出了不少笑话。面对“你幸福吗”的问话,答案笑话百出。首先是“我姓曾”走红网络,接着是“队被人插了”,然后是“我耳朵不好”……央视的调查处处碰壁,问题在央视。
“你幸福吗”,没有标准答案,被调查人无从回答。(话题作文 fanwen.oyaya.net)每个人的幸福观不一样,如何回答央视的调查呢?每个人的生活水平和现状不一样,到底参照什么才叫幸福,被调查人心里没有底,又如何能得出幸福与否的答案呢?每个人的理想与愿望不一样,如何判断愿望实现的程度是否满意呢?显然,虽然不知央视开展这样的调查有何目的,但是,对被调查人而言,这样的调查有些无厘头,被调查人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你幸福吗”,是一个动态曲线,有时候幸福,有时候不幸福,是不断变化的,不是静止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累了,希望能好好休息一天,是最幸福的,但是,满足了一天的休息之后,可能又有新的烦恼、新的愿望;比如,看上了某款服装,可是囊中羞涩,忽然有一天发了,如愿以偿了,是幸福的,但是,过一阵子可能有新的想法;比如想升职了,未能如愿,不幸福,突然有一天升职不期而至,感觉事业很成功,有了幸福感,也许过几天发现工作难做,不如意了……
“你幸福吗”,此话题离不开社会发展环境,离不开时代的语境。其实只有当自己的理想和愿望都实现了,才会感觉到满足,但幸福与否,还要看其他指标参数,比如事业是否顺心、人际关系是否简单明了、升职是否顺利、身体是否健康、家庭是否和睦等等,包罗万象,岂能简单衡量?
(节选自2012年10月17日“东方网”)
三、莫言的“幸福观”是一道心灵鸡汤
莫言的“幸福观”就像一道心灵鸡汤,无需任何作料,味美鲜香,值得反复回味。这样的“幸福观”,看似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是真正做到一切都放下,却是困难的抉择。我们之所以感到不幸福,恰恰是因为我们放不下;而我们之所以放不下,恰恰又是为了追求更多更好的幸福。
事实上,幸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对于疾病缠身的人来说,健康就是幸福,而健康的人却没有这种感觉;对于饥肠辘辘的人来说,填饱肚子就是幸福,对于天天吃大餐的人来说,吃顿大餐不是幸福,反而是负担。
从莫言回答记者的提问来看,少了魔幻多了现实, “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意即该放下的就必须放下,舍不得放下的,要下狠心放下,才能收获幸福。时下,不少人体会不到幸福,症结就在于金钱、权力放不下,荣华富贵放不下,悲欢离合放不下,是非得失放不下,虚荣脸面放不下……
寥寥数语,莫言的“幸福观”告诉我们,幸福与否取决于是否懂得了“放下”,更取决于你站的位置、看的方向和你的欲望。
《央视“幸福调查”与莫言的幸福观的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