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人大关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关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简要回顾
“十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较好、综合实力提升幅度较大、城乡面貌变化较快、人民群众受实惠较多的时期之一。县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十五”计划各项目标已经圆满实现。
(一)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5年生产总值达到*亿元,比2000年增加*亿元,年均增长*%(按可比价计算),比“九五”期间的年均增幅高*个百分点。②发展后劲不断增强。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5年累计完成*亿元,年均增长*%。③经济效益持续好转。2005年末,财政总收入达到*亿元,在2000年的基础上将近翻了一番(剔除农业税及附加、特产税和屠宰税后同口径比较),年均增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实现利税总额*万元,比2000年增加3427万元;金融机构各类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7.37亿元、12.3亿元,比2000年末分别增加21.64亿元、4.52亿元,年均增长18.9%和9.6%。
(二)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2.3%、13.5%、10.2%,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59.1:12.3:28.6调整为48.8:18.5:32.7。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产业化经营跨入全省先进行列。2005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4.59亿元,比2000年增加14.45亿元,年均增长6.5%。粮食、生猪、柑桔、竹木、水产等传统农业进一步向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推进。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2005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55亿元,年均增长21.2%。“十五”期间,新办了一批工业企业,一批骨干企业迅速做大做强。到2005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达到50家。傻牛、三可、辣妹子等3家企业产值已突破亿元;雪峰水电、金阳光米业、玉竹木业等6家企业获得了省、市级名牌产品企业称号。食品加工、矿产品加工、林产品加工、造纸和水轮机电设备制造业等5大优势产业链初步形成。第三产业日趋活跃,2005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21亿元,年均增长9.0%。
(三)基础设施条件有效改善。交通方面,邵怀高速××段、竹城公路××段路基工程已经基本完成;改造通乡公路7条,总长98.5公里;新建通畅公路(村道)32条140公里,新建通达公路(通村)50条200余公里。全县交通骨干网络逐步完善,大交通格局初见端倪。信息通讯方面,建成移动通信基站56个、联动通信基站22个、小灵通基站198个,无线通讯覆盖面达98.8%;改造了广播电视演播厅,对有线电视网络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电视(有线和无线传输)入村率达100%。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共整治中小型病险水库67座(次),硬化改造主干渠道620公里,改善灌溉面积28万亩,杨林、黄桥、石江等干旱死角地区水利灌溉条件有了根本性改善;完成人畜饮水工程456处,解决了120个村3.2万人的饮水困难;实施土地整理8800亩,完成耕地开垦22500亩。电力建设方面,共建成小水电站27座,新增装机容量1.75万千瓦;建成县城110千伏变电站和城南等6座35千伏变电站。城镇建设方面,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和高沙、山门、石江等9个镇的城镇体系规划。县城新建了雪峰路、蔡锷南路两条主干道和硖口路次干道,拓展了双洲东路,建成了雪峰文化娱乐广场,开工兴建了羊丝坳工业新城区。“十五”期间,县城拓展建城区面积2.2平方公里,增加人口2.3万人。高沙镇城镇面积将近扩大1倍,山门、黄桥、毓兰、花园、江口、醪田等城镇面积都实现了较快扩展。
(四)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取得突破,五年内全县累计完成国有集体企业改制118家,改制面达到86%。农村税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2004年取消了除烟草税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去年又全部免征农业税,加上对农民的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补贴,五年全县农民共得实惠8932万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清理减少了行政审批项目105项。财税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设立了会计核算中心、工资统发中心、集中采购中心。商业银行改革规范、稳妥实施,进展顺利。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五年累计利用外资1288万美元、内资9.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8.4%、70%。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2005年外贸出口总额达到1903万美元,增长121.5%,五年年均增长28.5%。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彰显“活力××”正在初步形成。
(五)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5年,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93元,比2000年增加1833元,年均增长7.0%;农民人均纯收入2814元,比2000年增加658元,年均增长5.5%。城乡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49平方米。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从2004年开始实施“为民办好8件实事”工程,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业和再就业规模扩大,五年新增就业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5%以内;社会保障覆盖面拓宽,“两个确保”全面落实,五年内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1200万元、离退休人员养老金3.14亿元,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为100%;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以及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全面实施,到2005年底 《向人大关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报告》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6643.html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关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简要回顾
“十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较好、综合实力提升幅度较大、城乡面貌变化较快、人民群众受实惠较多的时期之一。县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十五”计划各项目标已经圆满实现。
(一)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5年生产总值达到*亿元,比2000年增加*亿元,年均增长*%(按可比价计算),比“九五”期间的年均增幅高*个百分点。②发展后劲不断增强。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5年累计完成*亿元,年均增长*%。③经济效益持续好转。2005年末,财政总收入达到*亿元,在2000年的基础上将近翻了一番(剔除农业税及附加、特产税和屠宰税后同口径比较),年均增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实现利税总额*万元,比2000年增加3427万元;金融机构各类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7.37亿元、12.3亿元,比2000年末分别增加21.64亿元、4.52亿元,年均增长18.9%和9.6%。
(二)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2.3%、13.5%、10.2%,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59.1:12.3:28.6调整为48.8:18.5:32.7。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产业化经营跨入全省先进行列。2005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4.59亿元,比2000年增加14.45亿元,年均增长6.5%。粮食、生猪、柑桔、竹木、水产等传统农业进一步向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推进。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2005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55亿元,年均增长21.2%。“十五”期间,新办了一批工业企业,一批骨干企业迅速做大做强。到2005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达到50家。傻牛、三可、辣妹子等3家企业产值已突破亿元;雪峰水电、金阳光米业、玉竹木业等6家企业获得了省、市级名牌产品企业称号。食品加工、矿产品加工、林产品加工、造纸和水轮机电设备制造业等5大优势产业链初步形成。第三产业日趋活跃,2005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21亿元,年均增长9.0%。
(三)基础设施条件有效改善。交通方面,邵怀高速××段、竹城公路××段路基工程已经基本完成;改造通乡公路7条,总长98.5公里;新建通畅公路(村道)32条140公里,新建通达公路(通村)50条200余公里。全县交通骨干网络逐步完善,大交通格局初见端倪。信息通讯方面,建成移动通信基站56个、联动通信基站22个、小灵通基站198个,无线通讯覆盖面达98.8%;改造了广播电视演播厅,对有线电视网络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电视(有线和无线传输)入村率达100%。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共整治中小型病险水库67座(次),硬化改造主干渠道620公里,改善灌溉面积28万亩,杨林、黄桥、石江等干旱死角地区水利灌溉条件有了根本性改善;完成人畜饮水工程456处,解决了120个村3.2万人的饮水困难;实施土地整理8800亩,完成耕地开垦22500亩。电力建设方面,共建成小水电站27座,新增装机容量1.75万千瓦;建成县城110千伏变电站和城南等6座35千伏变电站。城镇建设方面,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和高沙、山门、石江等9个镇的城镇体系规划。县城新建了雪峰路、蔡锷南路两条主干道和硖口路次干道,拓展了双洲东路,建成了雪峰文化娱乐广场,开工兴建了羊丝坳工业新城区。“十五”期间,县城拓展建城区面积2.2平方公里,增加人口2.3万人。高沙镇城镇面积将近扩大1倍,山门、黄桥、毓兰、花园、江口、醪田等城镇面积都实现了较快扩展。
(四)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取得突破,五年内全县累计完成国有集体企业改制118家,改制面达到86%。农村税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2004年取消了除烟草税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去年又全部免征农业税,加上对农民的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补贴,五年全县农民共得实惠8932万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清理减少了行政审批项目105项。财税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设立了会计核算中心、工资统发中心、集中采购中心。商业银行改革规范、稳妥实施,进展顺利。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五年累计利用外资1288万美元、内资9.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8.4%、70%。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2005年外贸出口总额达到1903万美元,增长121.5%,五年年均增长28.5%。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彰显“活力××”正在初步形成。
(五)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5年,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93元,比2000年增加1833元,年均增长7.0%;农民人均纯收入2814元,比2000年增加658元,年均增长5.5%。城乡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49平方米。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从2004年开始实施“为民办好8件实事”工程,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业和再就业规模扩大,五年新增就业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5%以内;社会保障覆盖面拓宽,“两个确保”全面落实,五年内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1200万元、离退休人员养老金3.14亿元,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为100%;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以及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全面实施,到2005年底 《向人大关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