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 切实增强我县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04年,我县工业用电量达到13456万度,比2000年增加7019万度,年均增长20%,而我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只有13.8%,工业用电增幅比工业发展速度高6.2%,耕地被大量占用,1994年——2004年我县耕地面积从74.3万亩减少到64.3万亩,年均减少1万亩,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工业“三废”日益严重。
4、较低的发展水平。我县经济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2004年,全县人均GDP只有5270元,比全国的10500元,低4630元,比发达地区江苏省人均2万元,低141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90元,比全国2936元,低436元,比全省最高县市钟祥市3690元,低1200元,比江苏省低2264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812元,比全国9422元,低4治理发愣功元,比全省8023元,低3211元。
5、不优的产业结构。2004年,我县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3.7:46.9:29.4,而全国水平为15.2:53.0:31.8,全省水平为16.1:47.4:37.4,发达地区江苏省为8.5:56.5:35.0,我县二、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
6、人才资金的外流。人才、资金、技术是一个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功能的增强,加之我县经济发展与发达地区差距不断拉大,我县人才流失十分严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早已流失殆尽,教育、卫生专业人员和技术工人也在纷纷外流,我县每年输送数以千计的大学生,出去的多,回来寥寥无几,我县经济发展面临人才枯竭现象。同时,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和银行贷款风险意识的增强,我县资金外流十分突出,2004年我县存款余额38.84亿元,比2000年净增19.5亿元,贷款余额19.89亿元,比2000年只增加4.3亿元,4年时间,存款净增额比贷款净增额多15.2亿元,可以说我县4年时间,就金融系统外流资金10多亿元。去年,我县某银行就有2亿元资金在县外寻找投放渠道,获取更大的回报。
(三)原因剖析
2004年,我县经济之所以取得较快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是发展思路“准”。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在制订黄梅后五年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发展举措上定位准确,切合黄梅实际。
二是发展措施“硬”。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在营造发展环境、改革改制、招商引资、转变干部作风上狠下功夫,并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为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发展环境“好”。2004年,我县经济发展面临难得的好环境,主要是:①政策好:中央制订的支农惠农的政策,我县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②机遇好:2004年我县经济处于全国经济发展周期的“高涨”时期,在全国范围内,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急剧扩张,消费和出口两旺,全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快车,对我县经济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③天气好:2004年,几十年难遇的好天气为农业大丰收奠定了基础,2004年我县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
四是发展热情“高”。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制订的政策和措施暖人心,顺民意,领导同心,干群一心,全县人民发展经济热情高涨。
但是,从1997年到2002年,我县在全省排位大幅下降,经济发展严重滞后,我县丧失了大好发展的机遇,既有客观的外部因素,也有深刻的内在教训。
一是宏观政策的影响。财政方面,自从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财力逐步向中央集中,县级财政日益捉襟见肘,只能维持保工资、保运转,难有财力推动经济发展;金融方面,随着银行贷款风险责任和风险意识的增强,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在资金上的支持日益弱化。同时,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使城市集中效应不断增强,加快了县域资金、人才向城市流动。
二是自然灾害的损失。97年、98年、99年我县连续三年遭受自然灾害。97年虫灾使我县棉花大幅减产,有的单产还没有正常年份的一半。98年、99年连续两年遭受洪涝灾害,不仅损失巨大,而且分散全县干群抓发展的精力。
三是思想观念的陈旧。由于我县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思想观念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小农”经济意识多,改革创新意识少,偏重经济总量扩张,忽视经济发展后劲。我县企业改革改制比沿海发达地区晚十年,比我省仙桃市晚五年。而我县对正常生产的国有工业企业改制仅从2003年才开始在建陶开展,2004年取得重大进展,而仙桃市在99年企业改革改制就全部到位。
四是发展环境的退化。由于我县财政日益紧张,人头经费供给不足,形成了“收费养人,养人收费”的怪圈,企业包袱越来越重,严重影响民众创业热情和招商引资。这种现象只在2003年全县优化发展环境以后,才得到逐步改善。
除上述四种因素影响我县经济发展外,工作自身出现的问题对我县经济发展也造成一定影响,如96年计划生育“进笼子”、“5.11”事件、县级班子两次非正常调整,分散了各级领导抓发展的精力。过去县城南迁决策未到位,不仅削弱了县城建设,而且使外地客商投资和民众创业投资举棋不定。
过去的发展经验和发展教训深刻表明,只有团结一心,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制订切合黄梅实际的发展思路和发展举措,才能促进全县经济更快更好地可持续发展。
二、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我县经济发展的机遇期
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县加快经济发展、缩小 《落实科学发展观, 切实增强我县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696.html
4、较低的发展水平。我县经济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2004年,全县人均GDP只有5270元,比全国的10500元,低4630元,比发达地区江苏省人均2万元,低141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90元,比全国2936元,低436元,比全省最高县市钟祥市3690元,低1200元,比江苏省低2264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812元,比全国9422元,低4治理发愣功元,比全省8023元,低3211元。
5、不优的产业结构。2004年,我县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3.7:46.9:29.4,而全国水平为15.2:53.0:31.8,全省水平为16.1:47.4:37.4,发达地区江苏省为8.5:56.5:35.0,我县二、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
6、人才资金的外流。人才、资金、技术是一个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功能的增强,加之我县经济发展与发达地区差距不断拉大,我县人才流失十分严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早已流失殆尽,教育、卫生专业人员和技术工人也在纷纷外流,我县每年输送数以千计的大学生,出去的多,回来寥寥无几,我县经济发展面临人才枯竭现象。同时,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和银行贷款风险意识的增强,我县资金外流十分突出,2004年我县存款余额38.84亿元,比2000年净增19.5亿元,贷款余额19.89亿元,比2000年只增加4.3亿元,4年时间,存款净增额比贷款净增额多15.2亿元,可以说我县4年时间,就金融系统外流资金10多亿元。去年,我县某银行就有2亿元资金在县外寻找投放渠道,获取更大的回报。
(三)原因剖析
2004年,我县经济之所以取得较快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是发展思路“准”。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在制订黄梅后五年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发展举措上定位准确,切合黄梅实际。
二是发展措施“硬”。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在营造发展环境、改革改制、招商引资、转变干部作风上狠下功夫,并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为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发展环境“好”。2004年,我县经济发展面临难得的好环境,主要是:①政策好:中央制订的支农惠农的政策,我县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②机遇好:2004年我县经济处于全国经济发展周期的“高涨”时期,在全国范围内,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急剧扩张,消费和出口两旺,全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快车,对我县经济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③天气好:2004年,几十年难遇的好天气为农业大丰收奠定了基础,2004年我县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
四是发展热情“高”。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制订的政策和措施暖人心,顺民意,领导同心,干群一心,全县人民发展经济热情高涨。
但是,从1997年到2002年,我县在全省排位大幅下降,经济发展严重滞后,我县丧失了大好发展的机遇,既有客观的外部因素,也有深刻的内在教训。
一是宏观政策的影响。财政方面,自从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财力逐步向中央集中,县级财政日益捉襟见肘,只能维持保工资、保运转,难有财力推动经济发展;金融方面,随着银行贷款风险责任和风险意识的增强,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在资金上的支持日益弱化。同时,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使城市集中效应不断增强,加快了县域资金、人才向城市流动。
二是自然灾害的损失。97年、98年、99年我县连续三年遭受自然灾害。97年虫灾使我县棉花大幅减产,有的单产还没有正常年份的一半。98年、99年连续两年遭受洪涝灾害,不仅损失巨大,而且分散全县干群抓发展的精力。
三是思想观念的陈旧。由于我县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思想观念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小农”经济意识多,改革创新意识少,偏重经济总量扩张,忽视经济发展后劲。我县企业改革改制比沿海发达地区晚十年,比我省仙桃市晚五年。而我县对正常生产的国有工业企业改制仅从2003年才开始在建陶开展,2004年取得重大进展,而仙桃市在99年企业改革改制就全部到位。
四是发展环境的退化。由于我县财政日益紧张,人头经费供给不足,形成了“收费养人,养人收费”的怪圈,企业包袱越来越重,严重影响民众创业热情和招商引资。这种现象只在2003年全县优化发展环境以后,才得到逐步改善。
除上述四种因素影响我县经济发展外,工作自身出现的问题对我县经济发展也造成一定影响,如96年计划生育“进笼子”、“5.11”事件、县级班子两次非正常调整,分散了各级领导抓发展的精力。过去县城南迁决策未到位,不仅削弱了县城建设,而且使外地客商投资和民众创业投资举棋不定。
过去的发展经验和发展教训深刻表明,只有团结一心,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制订切合黄梅实际的发展思路和发展举措,才能促进全县经济更快更好地可持续发展。
二、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我县经济发展的机遇期
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县加快经济发展、缩小 《落实科学发展观, 切实增强我县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