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须知:投放简历忌大撒网
尽管各种方式的“人才招聘洽谈会”接二连三,但现实情况却是求职者为找不到工作着急,招聘方为招不到人头疼,人事经理们的口头语是:“想要的人招不上来,不想要的人一大堆。”据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信息显示:34%的求职者很难找到中意工作,包括很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然而,技校毕业生的分配签约率却达到95%以上。如何以健康心态面对这种局面,并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定位,要动一番心思。
■理清好自己再找工作
严永才(某装饰公司经理)上世纪90年代初,我和几个好朋友在“下海”狂潮中离开单位后,一个朋友先后成立了好几家公司,一堆“董事长、总经理”头衔,可最后一无所获。还有一位朋友几次拉我去他那里做事,并嘲笑我干的事除了挨累就是受累。他拿着外商赞助的几十万美元又是租豪华写字楼办公,又是招貌美小姐做秘书,表面上风光无限,但钱挥霍完了就什么都没有了,白白浪费了发展机会。而我却在那几年积累了经验,完成了原始积累,后来,自己注册了公司。
虽说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商海中乘风破浪,但我分析那几个朋友之所以一无所获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搞清自己,一个人在没有了解清楚自己的情况下贸然行事,不仅白费力气,还浪费时间。人们常犯的错误就是自认为了解自己。当今社会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可以选择的机会,我的体会是一个人要想了解和把握自己,惟一的办法就是找几个行业试一试,在试验的过程中尽可能搞清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办事能力,绝不能糊里糊涂地瞎干,最后干不出什么名堂来又埋怨自己当初选错了行业。找一个自己喜欢,干起来很顺手且有发展前途的行业,是要下一番苦工夫的,我也吃过很多苦,甚至受过许多磨难,但在吃苦受累的过程中我把自己给理清了。
■现场说话(某文化单位负责人)
我最大的急就是儿子,27岁了连个女朋友都没有,大学毕业5年,先后换了不下10个工作,报纸、杂志、网络、电视台、广告公司都干过。好多都是我托人帮忙找的,可没干几天就不干了。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一说就吵嘴,真气人!
■投放简历忌大撒网
牛静(某影视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前些日子搞影视媒介招聘会,我们公司收了900多份材料,筛选一遍才挑出50来个人,最后经过面试和笔试才要了20个,估计通过试用期还要淘汰,剩下的过不去15个。都说如今找工作不容易,但我觉得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很多找工作的人准备不足,不了解招聘单位的要求。比方说,我们公司只要有经济专业背景和一定电视工作经验的人,但收到的简历中很多人并不符合上述标准,结果使得满怀信心和希望投放的简历很快成为废纸。投放简历前一定要看清楚招聘方的要求,不能大撒网,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寻找招聘单位。
■现场说话(中关村附近一居民)都说当今全世界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才危机,可如今“海归”都成“海待”了,也不知道咱中国缺不缺人?
■不一定非要女人回家老梅(自由作家)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有人提出让女人回家,并说女人回家可以照顾家庭。既然回家有着“把工作机会留给别人”等诸多好处,男人为什么不回去?我认为市场经济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和生存方式,比较公平的办法是无论男女,只要自己乐意,想回家就可以回去。
现在,我以写作为生,这种选择决定了我要天天“坐家”,与此同时,也决定了我要分担原本是妻子应当承担的繁杂琐碎的家务劳动。我每天除了写作,就是买菜、做饭、洗衣、收拾房间。遇到妻子出差或在单位值班,还要照顾孩子起居。我把这件事当成写作之后的一种缓冲和调剂。
回家工作对男人来说意义不寻常,是诠释“男人解放”的新编经典理论。一个男人在家里,不但可以减少许多危及自身健康状况的纷争与干扰,而且,为家人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夫妻感情。无论男女,夫妻双方有个人照顾家的确挺好,应该根据家庭中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自觉自愿,绝不能强求,更不应单纯提倡女人回家。
■现场说话(某跨国公司中国区销售总监)很多大学毕业生都看好外企,其实外企非常摧残人,你必须按照外企公司的惯例做事,不能出格,这可能和外企文化有关系,我们很多受到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在短短几年就被同化了,成了没有思想的工作机器,上班拼命干,下班玩休闲,忘了给谁干。
■学好技术能立身
程沉(某酒店工程技术人员)我是个俗人,下岗后也沮丧,在家苦闷了几个月。没办法,只好托人找了一个装修公司,干一些杂七杂八的活儿,又脏又累。那时候,觉得什么都没有意思,抱着过一天是一天的心态瞎混,然而,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清醒过来。我在清理一座香港人投资建厂的楼房时认识了一个姓宋的香港人。老宋60多岁,特别瘦,说一口香港普通话,开始我以为他是投资的香港大老板,事必躬亲,后来才知道他和自己一样也是打工仔。
在和老宋的接触中,我领略到香港人为什么把“博命”当成口头禅了,他几乎不知道累,很早就到工地,中午一个盒饭。也许是受他的感染,我干活明显比平日仔细很多,有一次,他竟然拍着我的肩膀夸奖我。还说你年纪轻轻,应该学个技术,有技术才能有自己的事情。
后来,我报名参加了电工培训班,考了高低压电工本,现在一五星级工程部工作。如今,有技术就好找工作,技不压身,所以我没让我儿子上高中,技校毕业倒好找工作。
■现场说话(某电视栏目编导)几天前,我被一电视栏目录取了。我认为自己被录取的原因一个是有5年电视实践经验,另一个是专业对口,我大学学经济,正好那个栏目又招有专业背景的。
■边干边学不失身份
段扬(某装修公司监理)我在失掉工作后的两年中简直就像一只没头苍蝇满世界瞎撞,干几个月推销,跑几个月业务,倒腾几个月买卖,什么也没干长。而很多招聘单位都公开表明只要有实践经验的,实践经验就是本事。
我琢磨自己动嘴不成,动脑子做买卖也不成,但动手总应该成吧,要不然就得饿死了。我找到一家装修队,跟人家说自己会干瓦工活儿,过去,北京城里的四合院盖了很多小房,我说会干瓦工活儿,就是帮朋友盖小房时练的。人家说不要北京人,我只好说自己是北京郊区的,农闲时上城里找点儿活干。当时,我只想尽快找到一份工作,一个是自己才30几岁,年纪并不大;另一个是上有老,下有小,经济压力很大。
虽说我会砌墙,但装修需要掌握很多技术。那几年,我是边干边学。说实话,从外行变成内行并不难,只要事事留心,在实践中学习。经验丰富了,就可以当管理人员。
■现场说话(天坛南里地区一居民)我们楼有好几个大小伙子,都20多岁,天天在楼前楼后闲聊,耍贫嘴。人长大了自食其力,天经地义,可他们还在吃爹妈,到哪儿是个头儿呀!
■干别人没干过的事情
吴亮(某咨询中心工作人员)我觉得还是得找别人没有干过的事情干,哪怕开始吃些苦。如今,人们对“自由撰稿人、自由摄影师、职业炒股者”等角色已经不再陌生。在潮起潮落与新旧更迭以及自生自灭之中,又冒出一批鲜为人知的新行业,比方说:“职业经理人、私家侦探、星探、刀客、职业炒房人、职业IT人”等。
这些年来,中国人的就业思路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突出表现在人们逐步意识到自己是真正的主体,自己才是打拼事业的惟一资本。当然,个人的年龄、爱好、才学、阅历、文化修养、社会关系、判断能力,甚至能否善意对待周围环境,能否在关键时刻不服输,能否宽容地与人相处等,都是干成一件事的要素。
然而,从改革开放初期“摆大碗茶”都能赚钱这件事上不难看出,“敢为天下先”是干成一件事的根本,我看大学生没有必要扎在大城市,去西部干几年,保证比在北京前途广阔。
■现场说话(某猎头公司工作人员)大学生应该设立一个职业目标,始终向目标努力,成功的希望会比较大。我认为大学毕业生开始工作时最好别去大公司,大公司专业化程度高,分工细,对个人的发展不是特别好。我倒觉得大学刚毕业应该去中小企业,学会十八般武艺,成为多面手。很多成功人士都在底层做过。
■减轻压力靠自己
谷雨(自由设计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家庭办公”。好处是没有与同事的磨擦,时间比较自由。但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在家办公也会有烦恼。
一是经济压力,自由设计面临的是如何把想法换成钱的问题。二是心理压力,从表面上看时间很充裕,可一旦把握不住,发现一天什么也没有做成,不烦是瞎话,自由的基础是自律。三是作为一个游离于主流生活方式的文化人,必然要想到“家庭办公”的出路口在哪儿?第四是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心情会更糟糕,比方说,欠的设计费迟迟不给;自己的作品被剽窃抄袭等。
&nb
sp; 面对着那么多烦恼怎么办?我的态度是积极排遣:第一要敢于承认这种处境是自己选择的结果,纯粹属于自作自受,感于嘲讽自己是心智健全的一种体现,这样做的好处是自己消化了烦恼的根源。第二是在心烦意乱的时候,骑上自行车漫无边际地闲逛,第三参加体育锻炼。第四是不管心里怎么烦恼也坚决不琢磨。
■现场说话(某大公司董事长)别瞧现在哪儿哪儿都是求职的人,可真想找个能够独当一面的人还真挺难!(编辑:自华)
作者: 来源: 北京晚报
《求职须知:投放简历忌大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