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实践一:道孚县给水工程设计总结
[ 摘 要 ] 该工程地处高寒、地震、少数民族地区,曾经受地震、低温考验,后取水条件又发生变化,就此对工程设计、运行进行了总结。 [ 正 文 ] ? 道孚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国道317线经过县城(鲜水镇),县城地理坐标北纬30°59′,东经101°07′;海拔2 957m,全年气温(平均)7.8℃,最高31℃ ,最低-21.9℃;平均降水量567.2mm,平均湿度61%,最大积雪深度9cm,冰冻深度50cm ,日照数全年达2 318.5h。县城地处鲜水河断裂带上,属多地震的地区,地震烈度8度。? 1 工程设计 ?该县是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集居地,以农、牧业为主的县城。随着农、牧、林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供水已成迫切的需要,受委托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于 1977年10月派设计小组,赴现场进行工程设计。 ??该工程设计规模?Q?=1000m3/d,出水水质要求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水源选择:县城左侧的道孚沟,流量在0.2~0.4m3/s,城镇居民、牲畜多年均饮此水,由于农牧业发展,多为农田灌溉,当山洪暴发时,泥砂甚多;鲜水河流经县城,其水量丰富,历年最大流量882m3/s,最小流量22.8m3/s,最大含砂量2.48kg/m3,该河在县城段河叉众多,漫滩广宽,直接取此水源,工程复杂,处理费用太高;县城水运处、林业局等单位,在鲜水河滩挖井取水,工程费用不多,水质尚好,尤其是水运处井水,出水量和水质均好。经过多次调查研究,方案比选,确定在鲜水河滩上修建大口井取水,井位定在水运处附近。工艺流程为:大口井→一级泵房(漂白粉消毒)→高位水池→城市管网。 ??工程设计采用分建式大口井,在县城后的山坡上建高位水池。大口井直径6.0m,深度7.5m,钢筋混凝土结构,考虑冰冻,覆土300mm。一级泵房采用半地下式,直径6.0m,地下4.8m,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面高3.8m,混合结构,安装2台4BA?6型水泵,1用1备,?Q=65~135m3/h,?H?=98~72.5m。综合楼一楼一底,建筑面积216m2,混合结构,底层大间作消毒间,投漂白粉,其余房间作化验、办公用。水厂内预留有水处理池、二级泵房等发展余地。高位水池?V?=200m3,钢筋混凝土结构,覆土700mm。县城配水管网采用普压铸铁管,树枝状布置,?DN=100~150,?L=2.78km,管道埋深1.0m,沥青油淋接口,外露管道作防冻处理。设计要求在大口井施工时作抽水试验和水质分析,以确定出水量和是否作进一步处理,建筑物设计按地震烈度8度设防。工程概算:24.68万元。? 2 工程运行情况? ?2.1 建成初期,运行正常 ??工程于1978年9月建成,并一次通水成功。大口井按设计选定的井位建设,采用沉井法施工,开挖后发现地下含水层为砂夹卵石,卵石直径不超过30cm,透水性能良好。建成后,出水量达到设计规模,水位降稳定在2m以内,水质良好,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2.2 经受地震考验 ??1981年1月24日,距离该县城2.5km处发生强烈地震,震级为里氏6.9级,烈度为8度。地震给该县造成重大损失。据调查,该县死伤423人,其中死亡123人。建筑物破坏205幢,严重破坏38幢,轻度36幢,基本完好23幢。县城老房子基本上全部垮塌或破坏,采取了抗震设防的新建房屋,基本完好或轻度损坏。我院设计的给水工程也经受了考验。据回访了解到,工程中的大口井、高位水池、取水泵房、综合楼等均没有破坏;长2.78km的配水管网,有4 处断裂,其中?DN?150的管道1处,?DN=100的管道2处,?DN=200的原水管1处,均发生在由于地震造成地面错陷、裂缝的地段,阀门井、消火栓井室均无损坏。由于原水管断裂,埋深较深,挖开检修费时较多,经抢修,地震一周后利用厂自备柴油机发电先恢复供水,一个月后,电站恢复送电,水厂完全正常供水,满足了藏汉各族人民生活及抗震抢险的需要。? ?2.3 取水点上游修建大堤,大口井出水量减小 ??鲜水河县城段河滩发育宽阔。在80年代中期,该县为了利用河滩造地,在大口井取水处上游?2000m?左右修建一大堤,河堤南移,使鲜水河主流向对岸侧偏移了1500m左右。随着主流的偏移,堤内造地,原坐落在河滩上的大口井如今被新造地所围,大口井的取水条件发生了改变,出水量逐渐下降,以致到现在,水泵只能工作3h,水位降至井底,无法连续工作,而且水 《市政工程实践一:道孚县给水工程设计总结》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7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