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费的观念
构造起来,还是排除了某些引诱性因素。诗,被运用于缺失状态的表达形式,这是最不甘堕落和最缺乏智性的形式。诗,可以视作耗费的同义词。实际上,以一种更准确的方式来说,诗是通过缺失来表明创造。因此,其意义接近于献祭。的确,诗这个词,只适合用于它通常意指物的罕见的残余,而且,如果不进行初步归纳的话,最糟的混乱就会出现。然而,在最初快速的暴露中,不可能谈及无限多样的界线--这些界线将次等构型同诗的残余要素分隔开来。对于那些少有的随意支配这些要素的人来说,相对容易地就能表明,诗的耗费最终不是象征性的。这样,到一定的程度,再现的功能就占据着那些信奉它的人的生活。它迫使他以一种最令人失望的方式来行动,迫使他痛苦、绝望、寻求断断续续的阴影,这些阴影令人狂怒或眩晕。诗人因为他自己的缺失可以不断地使用语词。他通常被迫地在恶棍和克己者之间作出选择,前者同社会深深地隔离,犹如光天化日的生活中的粪便;后者以平庸的行为为代价,屈从于粗俗和肤浅的需要。
3 生产,交换和非生产性行为
一旦耗费作为社会功能被确立,那么就有必要考虑耗费功能和它的对立面生产和攫取功能的众多关系。这些关系直接表现为某种带功用性的目的关系。如果生产和攫取在其发展中,在其多种多样的形式变化中,真的引入了某种可变性因素--这种可变性因素意在理解历史进程,那么,它们仍旧不过是屈从于耗费的手段。令人恐怖的是,贫困的人们从没有强烈地主宰社会,以至于人们根本就不关心保存问题--这就使生产以一种目的形式出现--也不关心非生产性的耗费问题。为了维持这种先在优势,既然权力是由消费阶层来实施的,贫困者就排除在所有社会活动之外。穷人要想重新进入权力领域,除了对掌权阶层进行革命性摧毁之外,别无他途,也就是说,要掌权只能通过流血,而决不是通过有限的社会耗费。
与耗费相关的生产和攫取的第二个特性最明显地表现在原始经济体制中,因为交换仍旧视作为被转让对象的奢侈性缺失。就此,交换从根本上将自身表现为某种耗费过程,而攫取过程正是通过这种耗费过程得以进行。古典经济学家想象原始交换的形式是物物交换。实际上,下面这样一种假设是没有道理的:诸如交换这样的攫取方式,其根源不是它要满足的获取需求,而是相反,是破坏和丧失需求。传统的经济起源的观点只是在最近才被证伪的--甚至最近还有大量的经济学家仍在武断地将物物交换作为商业活动的先驱。
与人们想象的物物交换观点相反,莫斯在炫财冬宴(potlatch)1这一词的名下确定了古典交换的形式,炫财冬宴是西北部的美洲印第安人提供的一个特例。与印第安人的炫财冬宴,或者它们的踪迹相似的机制,已被广泛地发现。
西北部海岸的特林基特人、海达人、夸扣特尔人的炫财冬宴自19世纪末以来得到了详实的研究(但在那个时候,还没有将它同其他地区的古代交换形式进行比较)。这些最不开化的美洲部落是在某个人的处境发生变化的场合--入会仪式、结婚、丧礼--来进行炫财冬宴的,它永远和节日相关。不论是它给节日提供场景,还是它就是发生在节日场景之中。炫财冬宴排除了所有的交易,一般来说,它由极其重要的珍贵礼物构成,这些礼物是公开展示的,其目的是诋毁对手,使之蒙羞,并对他提出强求。礼物的交换价值来自这一事实:受赠者为了抹除这种羞耻,回应这种挑战,它必须满足(他在受赠时所招致的)强求,从而在后来以一种更有价值的礼物来回应对方,也就是说,以一种利益来归还。
但是礼物不是炫财冬宴的唯一形式。它同样有可能通过对财富的大场面的摧毁来挑战对手。正是通过这最后形式的中介,炫财冬宴才重新和宗教献祭结合起来。因为被毁坏的东西从理论上来说只能献给受赠者的神秘先人。在相对近一点的时期,一个特林基特族长在他的对手面前刺穿了一些他自己奴隶的咽喉,这种毁灭在某个随后的日子又以更大规模的屠杀奴隶得到回敬。在更为西北的西伯利亚的契口齐人那里,也有一些机制类似于炫财冬宴,他们将狗群杀戮,意在羞辱另一个部族,使之窒息。在美洲的西北部,毁灭居然到了烧毁大量村庄、捣碎大量舟船的地步。刻有文饰的铜是一种钱币,大量财富的虚拟价值有时就体现在此,但它们还是被捣碎或者被投入大海。节日的迷狂可以和财富的献祭联系起来,也同样地可以和聚集的礼物联系起来,后者的意图在于使人蒙羞、使人目瞪口呆。
高利贷,作为回复性的炫财冬宴时的必须剩余物,有规律地出现在这样一些活动中。高利贷使人们发现:在交换起源的历史中,有利益的贷款应该代替物物交换。应该认识到,实际上,在炫财冬宴的文明中,财富以这样一种方式在增殖:这种方式唤取了银行文明中信贷的膨胀,换句话说,立即认识到全体捐赠者--这些捐赠者是因为受赠者的契约要求而产生的--所有的财富是不可能的。但是,这种对比只适用于炫财冬宴的次等特性。
正是这种缺失的确定财富的构成--从这种构成中涌现了等级制中的高贵、荣誉和等级--赋予了这种体制以重要价值。礼物应该看成是一种缺失,也因此应看成是一种局部性的摧毁,因为破坏欲部分地转移到接受者那里。以一种类似于精神分析所描述的无意识形式,它象征着排泄,这种排泄本身与死亡相连,它也符合施虐狂和肛欲之间的基本联系。这种纹饰的铜所表现的排泄象征主义,在西北海岸地区是卓越的礼物对象,它以极其丰富的神话为基础。在美拉尼西亚,捐赠者将其粪便指明为重要礼物,并将它置于对方首领的脚下。
攫取领域中的一系列后果只是某个反向过程的多余的结果--至少在这个程度上是这样的,即控制这种活动的驱力仍旧是原始的。莫斯说:"理想对象应该赋予给炫财冬宴,而且不应该使它返归。"这种理想对象以毁坏的形式被认识到,习俗并不对这种毁坏作出可能的反应。而且,既然炫财冬宴的领域以某些方式事先被抵押进新的炫财冬宴中,古代财富原则并不以较近发展起来的贪婪所导致的减少形式得以展示。一旦权力被富人所掌握,财富就表现为一种攫取,但是,在这种权力表现为失去权力的意义上,财富就完全转向了缺失。仅仅通过缺失,辉煌和荣誉才和财富相连。
作为一场竞赛,炫财冬宴和保存原则相对立。当财富存在于图腾经济中--在那里,财富是世袭的--时,炫财冬宴摧毁了财富的稳定性。一种过量交
决定着财富的非节制性的生产和消费因此显现为相对的功用性。
4 财富阶层的功能性耗费
炫财冬宴的观点,严格地说,应该为一种竞技型的耗费作准备,这种竞技受挑战所激发,并导致回应。更准确地说,它应该为这样一些形式作准备:对古代社会来说,这些形式和交换是不可区分的。
认识到这种交换在起源上是直接受制于某种人类目的,这一点很重要。然而,显而易见的是,它同生产方式进程相关连的发展,只是在受制不再是直接的那一时期才开始。这种生产的功能性原则要求产品至少临时性地不再缺失。
在市场经济中,交换过程有一种攫取意义。财富不再置于赌桌上,它们变得相对稳定。只是到了这种稳定性十分安全,即使是重要的缺失也不会对它产生危害的时候,这些缺失才服从于非生产性的耗费体制。在这些新的条件下,炫财冬宴的基本要素不再以直接竞技性的形式出现。耗费仍旧注定了是要获取或维护社会地位,但首要的是,它不再持有这样的目的:使另一个人失去他的地位。
尽管存在这些减弱,奢华性的缺失,其最终功能,仍旧普遍性地和财富相关。
从多多少少有些狭隘的观点看,只有财富部分地献祭在非生产性的社会耗费--诸如节日、场景和游戏--中,社会等级和财富的拥有才密切相关。人们注意到,在原始社会,人对人的剥削是相当微弱的,人类活动的产品大量地流向了富人,这不仅是因为这些富人据称提供了保护或者社会领导服务,而且也因为他们必须支付集体性的场景耗费。在所谓的文明社会,财富的基本义务只是在最近时期消失的。异教的衰落导致了竞技和膜拜的衰落--富裕的罗马人有义务为这种膜拜和竞技支付钱财。这样,据说基督教使财产个人化了,财产的拥有者全权控制着其产品,并废除了其社会功能。基督教至少废除了耗费义务,因为它用自愿施舍替代了习俗性的异教耗费。自愿施舍的形式既可能是富人向穷人 《耗费的观念(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805.html
3 生产,交换和非生产性行为
一旦耗费作为社会功能被确立,那么就有必要考虑耗费功能和它的对立面生产和攫取功能的众多关系。这些关系直接表现为某种带功用性的目的关系。如果生产和攫取在其发展中,在其多种多样的形式变化中,真的引入了某种可变性因素--这种可变性因素意在理解历史进程,那么,它们仍旧不过是屈从于耗费的手段。令人恐怖的是,贫困的人们从没有强烈地主宰社会,以至于人们根本就不关心保存问题--这就使生产以一种目的形式出现--也不关心非生产性的耗费问题。为了维持这种先在优势,既然权力是由消费阶层来实施的,贫困者就排除在所有社会活动之外。穷人要想重新进入权力领域,除了对掌权阶层进行革命性摧毁之外,别无他途,也就是说,要掌权只能通过流血,而决不是通过有限的社会耗费。
与耗费相关的生产和攫取的第二个特性最明显地表现在原始经济体制中,因为交换仍旧视作为被转让对象的奢侈性缺失。就此,交换从根本上将自身表现为某种耗费过程,而攫取过程正是通过这种耗费过程得以进行。古典经济学家想象原始交换的形式是物物交换。实际上,下面这样一种假设是没有道理的:诸如交换这样的攫取方式,其根源不是它要满足的获取需求,而是相反,是破坏和丧失需求。传统的经济起源的观点只是在最近才被证伪的--甚至最近还有大量的经济学家仍在武断地将物物交换作为商业活动的先驱。
与人们想象的物物交换观点相反,莫斯在炫财冬宴(potlatch)1这一词的名下确定了古典交换的形式,炫财冬宴是西北部的美洲印第安人提供的一个特例。与印第安人的炫财冬宴,或者它们的踪迹相似的机制,已被广泛地发现。
西北部海岸的特林基特人、海达人、夸扣特尔人的炫财冬宴自19世纪末以来得到了详实的研究(但在那个时候,还没有将它同其他地区的古代交换形式进行比较)。这些最不开化的美洲部落是在某个人的处境发生变化的场合--入会仪式、结婚、丧礼--来进行炫财冬宴的,它永远和节日相关。不论是它给节日提供场景,还是它就是发生在节日场景之中。炫财冬宴排除了所有的交易,一般来说,它由极其重要的珍贵礼物构成,这些礼物是公开展示的,其目的是诋毁对手,使之蒙羞,并对他提出强求。礼物的交换价值来自这一事实:受赠者为了抹除这种羞耻,回应这种挑战,它必须满足(他在受赠时所招致的)强求,从而在后来以一种更有价值的礼物来回应对方,也就是说,以一种利益来归还。
但是礼物不是炫财冬宴的唯一形式。它同样有可能通过对财富的大场面的摧毁来挑战对手。正是通过这最后形式的中介,炫财冬宴才重新和宗教献祭结合起来。因为被毁坏的东西从理论上来说只能献给受赠者的神秘先人。在相对近一点的时期,一个特林基特族长在他的对手面前刺穿了一些他自己奴隶的咽喉,这种毁灭在某个随后的日子又以更大规模的屠杀奴隶得到回敬。在更为西北的西伯利亚的契口齐人那里,也有一些机制类似于炫财冬宴,他们将狗群杀戮,意在羞辱另一个部族,使之窒息。在美洲的西北部,毁灭居然到了烧毁大量村庄、捣碎大量舟船的地步。刻有文饰的铜是一种钱币,大量财富的虚拟价值有时就体现在此,但它们还是被捣碎或者被投入大海。节日的迷狂可以和财富的献祭联系起来,也同样地可以和聚集的礼物联系起来,后者的意图在于使人蒙羞、使人目瞪口呆。
高利贷,作为回复性的炫财冬宴时的必须剩余物,有规律地出现在这样一些活动中。高利贷使人们发现:在交换起源的历史中,有利益的贷款应该代替物物交换。应该认识到,实际上,在炫财冬宴的文明中,财富以这样一种方式在增殖:这种方式唤取了银行文明中信贷的膨胀,换句话说,立即认识到全体捐赠者--这些捐赠者是因为受赠者的契约要求而产生的--所有的财富是不可能的。但是,这种对比只适用于炫财冬宴的次等特性。
正是这种缺失的确定财富的构成--从这种构成中涌现了等级制中的高贵、荣誉和等级--赋予了这种体制以重要价值。礼物应该看成是一种缺失,也因此应看成是一种局部性的摧毁,因为破坏欲部分地转移到接受者那里。以一种类似于精神分析所描述的无意识形式,它象征着排泄,这种排泄本身与死亡相连,它也符合施虐狂和肛欲之间的基本联系。这种纹饰的铜所表现的排泄象征主义,在西北海岸地区是卓越的礼物对象,它以极其丰富的神话为基础。在美拉尼西亚,捐赠者将其粪便指明为重要礼物,并将它置于对方首领的脚下。
攫取领域中的一系列后果只是某个反向过程的多余的结果--至少在这个程度上是这样的,即控制这种活动的驱力仍旧是原始的。莫斯说:"理想对象应该赋予给炫财冬宴,而且不应该使它返归。"这种理想对象以毁坏的形式被认识到,习俗并不对这种毁坏作出可能的反应。而且,既然炫财冬宴的领域以某些方式事先被抵押进新的炫财冬宴中,古代财富原则并不以较近发展起来的贪婪所导致的减少形式得以展示。一旦权力被富人所掌握,财富就表现为一种攫取,但是,在这种权力表现为失去权力的意义上,财富就完全转向了缺失。仅仅通过缺失,辉煌和荣誉才和财富相连。
作为一场竞赛,炫财冬宴和保存原则相对立。当财富存在于图腾经济中--在那里,财富是世袭的--时,炫财冬宴摧毁了财富的稳定性。一种过量交
换行为以一种具有狂热色彩的固定仪式的食用猪来代替遗传(它是财富的来源),但是,竞赛者决不会从这种游戏中、从他们创造的财富中退出,他们依然听凭挑衅。财富决不是要让其所有者丧失需求,相反,它的功能仍旧是--同其所有者一样--听凭一种需求:无限缺失的需求。这在一个社会组织中普遍存在。
决定着财富的非节制性的生产和消费因此显现为相对的功用性。
4 财富阶层的功能性耗费
炫财冬宴的观点,严格地说,应该为一种竞技型的耗费作准备,这种竞技受挑战所激发,并导致回应。更准确地说,它应该为这样一些形式作准备:对古代社会来说,这些形式和交换是不可区分的。
认识到这种交换在起源上是直接受制于某种人类目的,这一点很重要。然而,显而易见的是,它同生产方式进程相关连的发展,只是在受制不再是直接的那一时期才开始。这种生产的功能性原则要求产品至少临时性地不再缺失。
在市场经济中,交换过程有一种攫取意义。财富不再置于赌桌上,它们变得相对稳定。只是到了这种稳定性十分安全,即使是重要的缺失也不会对它产生危害的时候,这些缺失才服从于非生产性的耗费体制。在这些新的条件下,炫财冬宴的基本要素不再以直接竞技性的形式出现。耗费仍旧注定了是要获取或维护社会地位,但首要的是,它不再持有这样的目的:使另一个人失去他的地位。
尽管存在这些减弱,奢华性的缺失,其最终功能,仍旧普遍性地和财富相关。
从多多少少有些狭隘的观点看,只有财富部分地献祭在非生产性的社会耗费--诸如节日、场景和游戏--中,社会等级和财富的拥有才密切相关。人们注意到,在原始社会,人对人的剥削是相当微弱的,人类活动的产品大量地流向了富人,这不仅是因为这些富人据称提供了保护或者社会领导服务,而且也因为他们必须支付集体性的场景耗费。在所谓的文明社会,财富的基本义务只是在最近时期消失的。异教的衰落导致了竞技和膜拜的衰落--富裕的罗马人有义务为这种膜拜和竞技支付钱财。这样,据说基督教使财产个人化了,财产的拥有者全权控制着其产品,并废除了其社会功能。基督教至少废除了耗费义务,因为它用自愿施舍替代了习俗性的异教耗费。自愿施舍的形式既可能是富人向穷人 《耗费的观念(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