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经验交流 >> 正文

“五五”普法规划起草应着重把握哪些问题课题研究报告


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实现了制度化建设上的一个历史性突破,为全面深化法制宣传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法规支撑。

  二、“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当在法治信仰的塑造上下功夫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乃至思维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加关注人的权利、尊严,关注人的生活的生存质量,关注利益协调与社会发展。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如何适应时代需要,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发挥为经济服务的职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我们必须对法制宣传教育的目的、方式、内容作更加理性的审视与思考,重构普法理念,寻求创新之路。

  (一)分析现状,“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仍任重而道远

  1.人口构成的变化带来了如何追求最大化的宣传效益问题。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口的大流动:一方面,更多的城市居民自愿或不自愿地由“单位人”逐渐转变为“社会人”;另一方面,农村中形成了职业和空间流动性很大的外出务工群体。据统计,全省农村富余劳动力800多万人;劳动适龄人口每年增加45万人。此外,还有省外300万人的劳动力流入。我省的人口构成中,农村人口所占的比重大于城市人口。目前居住在城镇的人口3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家园086万人,占总人口的41.4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4352万人,占总人口的58.51。劳动力适龄人口的绝对量和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长。全省2003年末从业人员为4468.67万人,从业人员产业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第一产业人员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从业人中比重略有上升。农村实际人口不断减少,城镇流动人口大量增加,成为普法的难点和盲点;劳动力适龄人口增加,就业压力巨大,劳动力流动性大,社会的组织化程度降低,统一的、有组织的普法教育困难加大;农民、产业工人仍是普法的薄弱环节。

  2.信息媒体的发展,带来如何追求更加实效的宣传效果问题。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给人们的感官、视觉更加强烈的冲击,人们接受信息、教育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显示,至2004年12月底,全国上网用户达9400万人,是1997年的150倍。上网人数中,35岁以下的青年占82。从《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参与的“中国青少年市场与媒体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认为,电视仍最具影响力,音乐广播充满诱惑,比成年人更愿意网络冲浪,报刊杂志影响力分散。在农村基层,我们了解到农民最感兴趣的信息依次是:(1)科技信息(种、养、加工);(2)财经(市场行情、供求、劳动力转移)信息;(3)文化信息(农村文化娱乐);(4)农业新闻、农家生活(卫生、健康、生活知识)信息;(5)其他信息(司法、农村建筑等)。从中明显可见农民突出的关注点具有的趋利性和娱乐性。根据上述调查应当及时调整法制宣传的途径和手段,更多地运用电视和网络媒体开展普法宣传,扩大覆盖面,提高宣传效果;将普法内容渗透进农民最感兴趣的信息中,结合农民的生产和娱乐需求来宣传法律,对农民最有效;改被动式灌输为个性化、交互式法律服务,法律咨询电话和网络法律咨询是最好的交互式服务方式;运用现代宣传媒体的基础设施,提高法制宣传人员的素质。

  3.法治实践的推进,带来如何追求现实性的社会效果问题。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社会法治化程度,其总体目标应至少包括两方面:一是服务于经济发展;二是促进法治环境的发展。近些年,我们看到有的大学生不服学校勒令退学的处分,将学校告上法庭,最终重新取得了学籍;政府不作为,老百姓拿起法律武器与之对簿公堂等等。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能够勇敢的地拿起法律武器,在权益受到侵犯的时候用法律来理性地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既是我们普法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我们普法现实的成果。所以,在今后的普法实践中,我们更应当注重宣扬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护公民权益相统一,例如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农村税费改革等与群众利益休戚相关的法制宣传;注重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和法律地位,向他们提供法律帮助,用服务群众的方法推进普法,注重倡导法治至上的原则,更多地保护普通公民的合法权益,更严厉地治“官”治“吏”。

  (二)创新思路,“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再创辉煌

  1.以现代法律理念为指导,树立全新的宣传理念。现代法律理念要求法律以权利为本位,保障公民民主权利,实现社会法治化。近20年的普法实践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普法不仅是法律知识的传播,更主要的是法律意识和法律理念的培养。新的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对这项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务院提出了用1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加快了依法行政的进程。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我省也提出“建设法治江苏,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五五”普法工作应顺应时代的要求,以科学的发展观,树立全新的普法理念。法制宣传教育不仅要宣传静态意义上的法制,而且要宣传动态意义上的法治,要通过各种法律知识、法制信息与观念的传播,培养人们的法律意识、民主意识、要着眼于从人的内在需要出发来规范、调整和引导人的行为,最终实现全社会整体法律素质的提高,树立法治精神,实现法治社会。

  2.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明确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五五”普法工作应当贯彻和体现这一原则。要把提高公民法律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普法教育工作目标之一。在法制宣传内容上,应把满足公民的法律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加大与公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结合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反映出来的具有普遍性的法律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在宣传方式上,选择方便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宣传效果上,以人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家园民群众受益为出发点,以群众对法律知识、法律意识的接受和运用程度作为评价的尺度,充分发挥法制宣传工作在化解矛盾、调解纠纷、维护稳定以及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方面的积极作用。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善于开发新颖的形式和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把普法的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互动,增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社会效果。

  3.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建立和完善各类保障机制。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必须建立起长效工作机制。首先,进一步构建全社会共同普法的工作机制。政府在履行法制宣传教育职责的同时,应当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宣传机制。明确司法行政部门与相关部门之间在一般法与部门法方面的分工协作。我们认为,各行各业的主管部门担负本系统本部门普法教育的实施职能,应强调“条块结合,以条为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普法教育分别落实到每个部门中去充分调动党委宣传部门的积极性,探索律师等法律资源为百姓义务普法的工作机制,挖掘法律志愿者等参与法制宣传的社会力量。与此同时,各地、各相关部门也应相互协调、沟通、合作,实行整体联动,形成普法工作的合力。第二,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考核评估体系、工作责任制和督促检查机制。要完善年度考核奖惩制度,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要建立科学的长效机制。这些机制要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

《“五五”普法规划起草应着重把握哪些问题课题研究报告(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8791.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经验交流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