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汇报
为艰,根本无力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招商引资环境的改善,要实现发展简直困难重重。
3、改革与稳定之间的矛盾。改革可以促进发展,但也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企业改革、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税费改革都产生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遗留问题。2001年,事业部门改革,对临时聘用人员进行清退,2002年教育部门清退代民师等改革所产生的遗留问题至今未能完全解决,上访现象时有发生。如再大刀阔斧地深化体制改革势必对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
4、干群矛盾突出。群众的发展意识不到位,干部的服务意识未完全转变,加之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干群关系日益尖税。主要表现在群众不理解政府行为,干部不能沉身到群众当中,干部群众互不信任,政府的公信度下降。原莲花太平水库承包人未能与当地群众处理好关系,双方多次发生冲突,政府出面多次调解,双方仍不能和解,群众多次组织到市集访,一来二去,干部认为群众无理取闹,群众认为干部工作能力差。
5、服务三农力度不够。三农问题越来越突出,而作为乡镇一级政府没有更好对策、更多的办法、更大的力度加以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技术指导不够。在现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不是专业人员,特别是在2001年乡镇机构改革后更加突出。而在专业人员中,传统农业知识多,现代农业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十分缺乏,知识结构很不合理。虽然农办人力较多,但农技人员的农业专业知识不够强,新技术、新品种真正在农村推行较难;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目前,乡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小,真正较大规模的建设依靠上级部门的项目支持,由于面广,上级项目支持相对较少。农村的基础设施滞后突出表现在抗灾能力弱,公路建设落后,公益设施欠缺;三是增收渠道较窄。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农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先天优势,或地理位置优越、或资源丰富、或上级重点扶持,真正做到白手起家,走出一条特点鲜明、效果明显的增收路子十分困难。
四、建议
(一)加大机构改革力度
1、自上而下改革。“乡镇改市县不改、改也白改;市县改了,乡镇不改也得改”。乡镇职权较弱,推行的改革也是治标不治本,改革出现不稳定因素也无力解决,而市县具有相对独立的职权。改革是一场革命,涉及干部“饭碗”、涉及乡镇债务、涉及基层稳定,因此建议:一是应从市县机构改革开始;二是领导应带头参与改革。只有这样,改革才能收到实效,才能保持稳定。
2、取消事业编制。在乡镇政府中推行事业机构改革,取消事业编制,将事业部门人员转为行政编制,特别是涉农技术人员。一方面可以提高事业部门人员、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消除工作中的不满情绪,全力投入工作。另一方面,也可将机关干部换岗换位,行政人员能从事技术工作,事业人员也能从事行政工作,充分挖掘机关干部的长处,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壮大执法队伍。一是成立专门行政执法机构,加大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职业素质,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既可避免执法违法,又突出其执法主体地位,既贯彻法律法规的执行,又维护社会稳定。二是壮大公检法司队伍,减少行政机关队伍。在乡镇配强派出所、司法所、工商税务所等执法征管部门,精减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机关以体现服务为主,将执法权分离。
(二)加强财政体制改革
一是要给乡镇负债消肿,由于“三金”、“普九”等欠债给乡镇带来了沉重的债务,短期内甚至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乡镇无力偿还。沉重的债务使乡镇运转困难,负债发展更困难。二是尽快实施乡财县管,控制行政支出,降低行政成本。
(三)全市统筹发展
在发展战略中,应把全市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给每个乡镇定位。当前的现状是各乡镇为求发展单打独斗,在招商引资中、农业项目上、优惠政策上只求引进,“你发展养蚕,我也养蚕;你引进一个企业,我也引进一个企业”。最终造成无规划、无规模发展,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究竟每个乡镇该如何发展,发展什么,全市要做好统筹,形成块状经济,形成规模,要像打造职教品牌一样打造**工业、农业品牌,而不是哪一个乡镇的品牌。
(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瓶颈问题。农村水渠、提灌站等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损坏严重,一旦受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将难以为继。由于镇村两级缺乏相应财力,每年的整修都是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只能治表,不能治本,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建议市委市府拿出专项资金,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彻底的整修,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农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汇报(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8984.html
3、改革与稳定之间的矛盾。改革可以促进发展,但也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企业改革、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税费改革都产生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遗留问题。2001年,事业部门改革,对临时聘用人员进行清退,2002年教育部门清退代民师等改革所产生的遗留问题至今未能完全解决,上访现象时有发生。如再大刀阔斧地深化体制改革势必对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
4、干群矛盾突出。群众的发展意识不到位,干部的服务意识未完全转变,加之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干群关系日益尖税。主要表现在群众不理解政府行为,干部不能沉身到群众当中,干部群众互不信任,政府的公信度下降。原莲花太平水库承包人未能与当地群众处理好关系,双方多次发生冲突,政府出面多次调解,双方仍不能和解,群众多次组织到市集访,一来二去,干部认为群众无理取闹,群众认为干部工作能力差。
5、服务三农力度不够。三农问题越来越突出,而作为乡镇一级政府没有更好对策、更多的办法、更大的力度加以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技术指导不够。在现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不是专业人员,特别是在2001年乡镇机构改革后更加突出。而在专业人员中,传统农业知识多,现代农业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十分缺乏,知识结构很不合理。虽然农办人力较多,但农技人员的农业专业知识不够强,新技术、新品种真正在农村推行较难;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目前,乡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小,真正较大规模的建设依靠上级部门的项目支持,由于面广,上级项目支持相对较少。农村的基础设施滞后突出表现在抗灾能力弱,公路建设落后,公益设施欠缺;三是增收渠道较窄。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农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先天优势,或地理位置优越、或资源丰富、或上级重点扶持,真正做到白手起家,走出一条特点鲜明、效果明显的增收路子十分困难。
四、建议
(一)加大机构改革力度
1、自上而下改革。“乡镇改市县不改、改也白改;市县改了,乡镇不改也得改”。乡镇职权较弱,推行的改革也是治标不治本,改革出现不稳定因素也无力解决,而市县具有相对独立的职权。改革是一场革命,涉及干部“饭碗”、涉及乡镇债务、涉及基层稳定,因此建议:一是应从市县机构改革开始;二是领导应带头参与改革。只有这样,改革才能收到实效,才能保持稳定。
2、取消事业编制。在乡镇政府中推行事业机构改革,取消事业编制,将事业部门人员转为行政编制,特别是涉农技术人员。一方面可以提高事业部门人员、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消除工作中的不满情绪,全力投入工作。另一方面,也可将机关干部换岗换位,行政人员能从事技术工作,事业人员也能从事行政工作,充分挖掘机关干部的长处,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壮大执法队伍。一是成立专门行政执法机构,加大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职业素质,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既可避免执法违法,又突出其执法主体地位,既贯彻法律法规的执行,又维护社会稳定。二是壮大公检法司队伍,减少行政机关队伍。在乡镇配强派出所、司法所、工商税务所等执法征管部门,精减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机关以体现服务为主,将执法权分离。
(二)加强财政体制改革
一是要给乡镇负债消肿,由于“三金”、“普九”等欠债给乡镇带来了沉重的债务,短期内甚至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乡镇无力偿还。沉重的债务使乡镇运转困难,负债发展更困难。二是尽快实施乡财县管,控制行政支出,降低行政成本。
(三)全市统筹发展
在发展战略中,应把全市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给每个乡镇定位。当前的现状是各乡镇为求发展单打独斗,在招商引资中、农业项目上、优惠政策上只求引进,“你发展养蚕,我也养蚕;你引进一个企业,我也引进一个企业”。最终造成无规划、无规模发展,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究竟每个乡镇该如何发展,发展什么,全市要做好统筹,形成块状经济,形成规模,要像打造职教品牌一样打造**工业、农业品牌,而不是哪一个乡镇的品牌。
(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瓶颈问题。农村水渠、提灌站等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损坏严重,一旦受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将难以为继。由于镇村两级缺乏相应财力,每年的整修都是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只能治表,不能治本,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建议市委市府拿出专项资金,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彻底的整修,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农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汇报(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