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安徽中考优秀作文选--人生需要掌声
2002年安徽中考优秀作文选--人生需要掌声
[题目]
生活中,人人需要掌声。取得成绩和荣誉,掌声会给人以褒奖,给人以激励,给人以再创造的活力;面对困难和考验,掌声会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奋进的动力。应该说,掌声就是一种肯定,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尊重。因此,我们要学会鼓掌:为别人鼓掌,为自己鼓
掌,为丰富多彩的人生而鼓掌。
请围绕“掌声”这个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写你的体验和见闻,也可写你的见解和认识。
提示和要求:(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2)不要忘了拟一个题目。(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会扣分。(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最好不要少于500字。(5)为了方便别人阅读,请注意书写工整,卷面整
洁。
(2002年安徽中考作文题)
【选文1】
人生需要掌声
人生需要掌声。
许多人时常慨叹:知音难求。何为知音,知音难道不是人生中的鼓掌者?
当年,俞伯牙轻奏《高山流水》时,钟子期为之高声喝彩,于是钟子期便成了俞老先生的知音。高山流水不断,流传着一曲千载称颂的金兰之交的赞歌。然而,水已去,人也亡,弦断有谁听。人生中的喝彩者走了,生命也就枯萎了。
人生,就像开放在郊外的野花,万紫千红,芳香四滥。人生的掌声犹如阳光雨露,滋润着每一叶花瓣。恩赐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而掌声比恩赐更为重要,精神的鼓励激动着每一个孤独无助的行人。
人生,就像颠簸在海上的小船,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人生的掌声犹如远方的灯塔,引你挂云帆,济沧海。恩赐是一缕海上轻柔的微风,使躁动不安的人感到人世的温情,而掌声比爱心更为重要,心灵的通道连接着每一个沉思忧郁的哲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街头卖艺者,其琴声悠扬,令人感动,吸引了不少行人。拉完一曲,周围的人纷纷向钱罐里丢钱,转眼工夫,钱已装满了罐子,但卖艺人脸上并没有一些欣喜的笑容。后来,一个旅游者抬起手来为之鼓掌,卖艺人跟里溢出了感激的泪水。可见,卖艺者是哲人,他寻求的是知音,期待的是掌声。人生需要掌声,掌声比恩赐比金钱更为重要。
当你失落丧气时,你希望有人给你勇气;当你犹豫彷徨时,你希望有人给你理解;当你精神穷困时,你希望给你热烈的掌声。是的,我们在不断地等待着,祈求着爱心的降临,但我们更在时时刻刻寻找着知音,寻找着精神世界的同路人。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至于绝望,也会像那位卖艺人一样流出感激的泪水。
没有掌声的演出是可怕的,有谁受得了死一般的寂静;没有掌声的人生是可悲的,有谁愿意在压抑中生存。人生缺少了掌声,只会剩下英雄垂泪、七子悲歌的结局。正如当年的屈原,世人皆浊唯他独清,世人皆醉唯他独醒,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没有掌声没有理解只有渔夫
的叹息,终于使他熄灭希望之火,生命之灯。
人生的掌声永不能停息,它永远激励着人追求灵魂的高尚与完善,掌声比爱心比金钱更为重要。
让掌声响起来,人生需要掌声。
(安徽一考生)
2002年安徽中考优秀作文选----谢谢你,老师
谢谢你,老师
敬爱的老师:
你好吗?此时此刻我正坐在考场上给你写信,向你敞开心扉,说说我的心里话。
老师,谢谢你!
你肯定记得三年前,一个小女孩坐在教室的角落里,沉默寡言,与周围的一切是那么不合群、不相称,同学们都兴高采烈地说着、闹着、笑着。但我却不同,因为我是自费生,我是花了爸爸三千块的血汗钱才踏人x中校门,走进初一六班的。星期一大家照例要抽签上台发言作自我介绍。我胆怯地走上讲台,站在你身边,五分钟后,是在你的带动下,大家鼓起掌,我才张开嘴。当是,我的心怦怦直跳,念完了稿子,发现你在冲我笑,我的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刚走到台下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真的好高兴,要不是在班里我肯定会跳起来,我从没想到一个差生还会受到这样的优待,虽然大家都已经忘却了,但我时时想起,因为是它使我上进,给我信心和勇气。老师,你知道吗?那天晚上我回到家打开日记本写下了这样几句话:
我从来没想到一切会是这样,我会遇到这样的好老师,从前听人说“掌声是一种肯定,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尊重”,今天我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我决定自己为自己鼓掌,推动自己进步……
以后的日子里,我变了,我学会了和别人沟通,用心和别人交友,以友善、真诚待人,我不再是以前的我了,学习进步的速度令父母吃惊,最终我赶上来了,还成了班干部。每次期末考试我总会得到掌声;每次评选优秀班干部我也会得到掌声;每次班上开班会我依然得到掌声,我
承认,自己是在掌声中成长进步的,整整三年啊!
老师,你知道吗?我现在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没对你说声谢谢!以后,我一定会的!长大后,我也一定会做一名像你一样的老师,把掌声留给我的学生,也让他们在掌声中成长进步。
老师,我得停笔了,你能听到学生的诉说吗?
此致
敬礼
学生:X X
2002年6月24日
(安徽一考生)
2002年安徽中考优秀作文选----咱村出了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