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读后感
怎样写好读后感
作者/江苏王俊杰
【文题设计】
请选择你喜欢的一部名著或一段诗文、格言,或让你感动的一个人物的事迹材料,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读后感。注意:1.读懂文本的思想内容,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2.联系个人思想或社会实际,写出真切新鲜的阅读感受。
【导写】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所读文本内容或人物事迹自选,自由度较大。但也有限制:这个作品或这个人物是你喜爱的,能打动你的。读后的“感”要建立在这“喜欢”和“感动”上。但文章不能简单地陈述“喜爱”和“感动”的原因,而要联系个人的思想或社会生活的实际,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这才符合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写读后感的方法不拘一格,但作为初学者,应努力做好如下三点:
一、读透作品。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结果。所以写好读后感,首先得在“读”字上下功夫。要认真阅读作品,读懂词句、理清思路,进而理解内容、把握重点,最终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同时,还可以把作品中的内容同历史经验、社会生活以及个人实际联系起来,认真思索、广泛联想,这样感受才会丰富、深入,从而为写好“感”打下坚实的基础。倘若走马观花,必然如坠雾中,所得之“感”必然肤浅,只能人云亦云了,
二、选好“感点”。
所谓“感点”,就是作品中使你有所触动的人、事、景、物、情、理的某一点,它是作文的触发点或论述的核心。它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思想,也可以是受书中启发而生的质疑与追问;可以是因作品而激发出来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作品而引发的感触和见解。看完作品,感受可能很多,写前要认真思考,精心选择。选择“感点”要注意以下四点:(1)“感点”要“准”,不牵强附会。(2)“感点”要“小”,要紧扣一点,不要面面俱到。(3)“感点”要“新”,要写出独到见解。(4)“感点”要“深”,要体现思想深度,启人心智。
三、设计好结构。
读后感的结构形式很多,下面着重介绍“引——议——联——结”的模式。
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可以扼要概括引发感想的内容,也可以直接引用触动感想的语句。“引”是后文写感想的由头,引点除了准确外,还要简练。引的主要方式当然是“叙”,但它不同于记叙文的“叙”。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避免喧宾夺主。因此,决不能大段引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要简述与感想直接相关的部分,略去无关部分。
议——分析材料,提炼感点。 (凹丫丫范文网 fanwen.oyaya.net) 指在引出内容后,就其进行分析议论,说明道理。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进行分析,也可就其从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进行深入挖掘,“亮”出感点。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感不能深入,文章流于肤浅;“泛泛而谈”,犹如隔靴搔痒,议论缺乏针对性。所以,写读后感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横向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也可纵向由古及今联系人类社会中的种种问题。但联系务必紧扣“感点”,切忌天马行空。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总之,无论怎样都不能只有引述而没有感想,也不能人云亦云,应提出新鲜观点,并结合现实生活,从新的角度写出内容深刻、认识独特的读后感。
【佳作欣赏】
直面困难,我自为山
福建一考生
拿着《时间简史》,抚摩着封面那烫金的题字,思绪仿若春雨细密如织,眼前立刻浮现出那个微笑的面庞——史蒂芬·霍金。
霍金是本世纪享有盛誉的伟人之一。因患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他必须依靠安装在轮椅上的一个小话机与语言合成器和人交谈;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需要请人将每一页都摊在大桌子上……这一切一切的困难,常人难以想象,而他却毫不气馁,压力愈大,愈加坚强。尽管在我们眼里,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之上,但他的思想早已经超越了时空的范畴与生命的界限,如同燃烧的太阳,放射出万道华光、火样豪情。
回归现实,回归我的生存领域,陡然间,我发觉自己是那么渺小。
在很长的时间里,学业的失败,病痛的折磨,生活的贫穷,分离的苦闷……似乎人生的所有不幸都降临在了我的头上,我失望,我无助,我哭泣,在无数个漆黑的夜晚,我曾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我,究竟是不是这红尘中无用的败笔?”
而今想想,和霍金先生比起来,不啻于天渊之别。虽然他在肢体上有缺陷,却拥有常人所不及的坚定信念与顽强斗志。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人的一生,就是在崎岖的山路上彳亍而行。有的人摔倒了,却立马爬了起来,拍拍膝盖,说声‘不痛’。但有的人,爬了起来,却从此害怕走路。”如果没有这番与霍金先生的对比,也许我现在还不明白自己已成了后者,也许我永远只会哭泣,只会为了一个虚幻的理想而等待,最终一无所获。
霍金先生,是您,让我看到了失去双翅的雄鹰是怎样对着天空发出不屈的长鸣;是您,让我从昏昏噩噩中找回自我,重塑自我。
直面困难,我自为山。
【点评】
本文是关于人物事迹的读后感,是典型的“引——议——联——结”结 《怎样写好读后感》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30313.html
作者/江苏王俊杰
【文题设计】
请选择你喜欢的一部名著或一段诗文、格言,或让你感动的一个人物的事迹材料,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读后感。注意:1.读懂文本的思想内容,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2.联系个人思想或社会实际,写出真切新鲜的阅读感受。
【导写】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所读文本内容或人物事迹自选,自由度较大。但也有限制:这个作品或这个人物是你喜爱的,能打动你的。读后的“感”要建立在这“喜欢”和“感动”上。但文章不能简单地陈述“喜爱”和“感动”的原因,而要联系个人的思想或社会生活的实际,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这才符合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写读后感的方法不拘一格,但作为初学者,应努力做好如下三点:
一、读透作品。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结果。所以写好读后感,首先得在“读”字上下功夫。要认真阅读作品,读懂词句、理清思路,进而理解内容、把握重点,最终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同时,还可以把作品中的内容同历史经验、社会生活以及个人实际联系起来,认真思索、广泛联想,这样感受才会丰富、深入,从而为写好“感”打下坚实的基础。倘若走马观花,必然如坠雾中,所得之“感”必然肤浅,只能人云亦云了,
二、选好“感点”。
所谓“感点”,就是作品中使你有所触动的人、事、景、物、情、理的某一点,它是作文的触发点或论述的核心。它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思想,也可以是受书中启发而生的质疑与追问;可以是因作品而激发出来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作品而引发的感触和见解。看完作品,感受可能很多,写前要认真思考,精心选择。选择“感点”要注意以下四点:(1)“感点”要“准”,不牵强附会。(2)“感点”要“小”,要紧扣一点,不要面面俱到。(3)“感点”要“新”,要写出独到见解。(4)“感点”要“深”,要体现思想深度,启人心智。
三、设计好结构。
读后感的结构形式很多,下面着重介绍“引——议——联——结”的模式。
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可以扼要概括引发感想的内容,也可以直接引用触动感想的语句。“引”是后文写感想的由头,引点除了准确外,还要简练。引的主要方式当然是“叙”,但它不同于记叙文的“叙”。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避免喧宾夺主。因此,决不能大段引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要简述与感想直接相关的部分,略去无关部分。
议——分析材料,提炼感点。 (凹丫丫范文网 fanwen.oyaya.net) 指在引出内容后,就其进行分析议论,说明道理。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进行分析,也可就其从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进行深入挖掘,“亮”出感点。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感不能深入,文章流于肤浅;“泛泛而谈”,犹如隔靴搔痒,议论缺乏针对性。所以,写读后感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横向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也可纵向由古及今联系人类社会中的种种问题。但联系务必紧扣“感点”,切忌天马行空。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总之,无论怎样都不能只有引述而没有感想,也不能人云亦云,应提出新鲜观点,并结合现实生活,从新的角度写出内容深刻、认识独特的读后感。
【佳作欣赏】
直面困难,我自为山
福建一考生
拿着《时间简史》,抚摩着封面那烫金的题字,思绪仿若春雨细密如织,眼前立刻浮现出那个微笑的面庞——史蒂芬·霍金。
霍金是本世纪享有盛誉的伟人之一。因患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他必须依靠安装在轮椅上的一个小话机与语言合成器和人交谈;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需要请人将每一页都摊在大桌子上……这一切一切的困难,常人难以想象,而他却毫不气馁,压力愈大,愈加坚强。尽管在我们眼里,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之上,但他的思想早已经超越了时空的范畴与生命的界限,如同燃烧的太阳,放射出万道华光、火样豪情。
回归现实,回归我的生存领域,陡然间,我发觉自己是那么渺小。
在很长的时间里,学业的失败,病痛的折磨,生活的贫穷,分离的苦闷……似乎人生的所有不幸都降临在了我的头上,我失望,我无助,我哭泣,在无数个漆黑的夜晚,我曾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我,究竟是不是这红尘中无用的败笔?”
而今想想,和霍金先生比起来,不啻于天渊之别。虽然他在肢体上有缺陷,却拥有常人所不及的坚定信念与顽强斗志。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人的一生,就是在崎岖的山路上彳亍而行。有的人摔倒了,却立马爬了起来,拍拍膝盖,说声‘不痛’。但有的人,爬了起来,却从此害怕走路。”如果没有这番与霍金先生的对比,也许我现在还不明白自己已成了后者,也许我永远只会哭泣,只会为了一个虚幻的理想而等待,最终一无所获。
霍金先生,是您,让我看到了失去双翅的雄鹰是怎样对着天空发出不屈的长鸣;是您,让我从昏昏噩噩中找回自我,重塑自我。
直面困难,我自为山。
【点评】
本文是关于人物事迹的读后感,是典型的“引——议——联——结”结 《怎样写好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