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事迹选
日,当选为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一所船头小学的历史变迁
44年前,一个叫阎成米的年轻人按照组织的安排,在洪泽湖的一条小木划子上,创建了一所“学校”。这个当时连名字都没有的学校,除了阎成米之外,没有教师,没有员工,甚至没有固定的学生。然而,就是这样一所学校承载了太多渔家子弟读书识字的希望,先后使1300多名渔家孩子告别了蒙昧与贫困,获得了知识与文明,并从这里走向了富裕和幸福。而这所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湖到岸的历程也折射出了湖区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如今,这所船头小学已经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这艘船和它的船长,就像当年赢得社会各界的赞誉一样,依然收获着人们的喝彩与掌声。
从无到有,小木划子上办起船头小学
名列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烟波浩淼。泗洪县临淮镇就是这湖上的一颗明珠。位于洪泽湖西岸的临淮镇,三面临湖,呈半岛状伸入湖内,全镇近70%是渔民。历史上,这里的人们大都漂泊湖上,靠打鱼为生,渔家孩子一直没有一个读书识字的地方。1964年,年仅15岁的阎成米根据组织安排在洪泽湖的一条小木划子上办起了洪泽湖上第一所“水上船头小学”,尽管小木船条件简陋,只能容纳20名学生,但终于给渔家子弟提供了读书识字的地方。而后来,这所学校成了全国最著名的“水上船头小学”。
来到泗洪县临淮镇,只要一提起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阎成米,当地妇乳皆知。泗洪县临淮镇水上希望小学,就是他44年前创办,并精心呵护的希望之舟。
谈起船头小学的由来,阎成米回忆说,“那是1964年,3年自然灾害刚刚过去,当地干部一定要让我参加创办洪泽湖水域有史以来的第一批船头学校。”
阎成米告诉记者:“那天早上,我刚丢下饭碗,拎起药箱准备出门,生产队长和大队书记迎头拦住了我。书记冲我笑了笑,说是想让我丢下药箱上讲台,改行当教师。”
当时身有残疾的阎成米一心想当一名医生。但实在不忍心看着那些渔家娃娃一个个都从小文盲长成老文盲。于是几经考虑后,决定同意接过这一重担。当天晚上,阎成米怎么也睡不着,他实在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猛地打开日记本,写下了两句豪气冲天的话:“燃我青春之火,去焚烧二河村没有文化的历史;沥我青春之血,去洗刷乡亲们因不识字而被笑为愚民(渔民)的耻辱!”
不久,在一阵欢快的锣鼓声中,二河村有史以来第一所船头小学诞生了。
这个所谓的船头小学,其实只有阎成米一个教师。没有教干,没有勤杂人员。所有的管理、教学和后勤工作任务,全由他一人承担。他白天教学生,晚上还要教成人扫盲班。备课和批改作业,都得在深夜进行。
他正常每天都得工作14至15个小时。那条教学船长不过8米,宽不过2.5米,常年在距离码头10多公里的洪泽湖水面上漂来荡去。晴天还好,一旦到阴天,四周一片茫茫,哪是天空,哪是陆地,哪是水面,根本分不清楚。一年四季,除了夏天可以下湖里洗洗澡,春、秋、冬三季只能从船头踱到船尾,再从船尾踱到船头。学生个个席地而坐,以膝当桌。由于船舱低矮,身高1米8的阎成米只得弯腰跪着教学。“上课时,我只能盘腿而坐,坐累了就双膝下跪,跪累了再坐。以致后来双下肢静脉出现曲张现象。”阎成米回忆说。
从小到大,四代教学船承载渔家希望
船头小学共计经历了四代教学船。最初的教学船其实称不上是教学船。1964年,当时没有专门的船用来上课,就在一个小木划子上开始了教学。当时有20多个学生,有大人有孩子,教学多半放在下午和晚上,没有固定的时间。
进入70年代后,船头小学开始“鸟枪换炮”,一艘6吨的水泥船替代了破旧的小木划子。“当时没有桌椅,都席地而坐,后面的学生把本子贴在前面的学生的后背上写字。”阎成米告诉记者。“那时候教学条件还是很差,1970年我们刚结婚,白天是教室,晚上是新房,一顿饭做几次忙。”阎成米的爱人段广珍补充说。
尽管条件艰苦,但挡不住渔家孩子们求知的愿望。船头小学的学生越来越多,小小的水泥船已经挤不下了。正在校长阎成米愁眉不展的时候,船头小学迎来了一次发展的机遇。“当时我记得是1994年,淮阴有一个叫华联商厦的,搞开业非要让我去剪彩。我说剪彩行,你得给我打条船。后来就有了一条30吨的水泥船。”阎成米回忆说,“1999年,我们又争取到了一新船,这条船就是船头小学最后一条船,也就是现在这条船。41米长、8米宽的船,几百吨,全封闭,共有4个教室1个办公室,还有操场。”
这条几百吨的第四代教学船,见证了水上小学的“上岸”,如今它正默默地躺在洪泽湖西岸。
90年代以来,船头小学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不但教学的硬件在不断改善,同时,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到了船头小学的教学,使这所水上希望小学的师资力量在不断的壮大。从一开始的只教语文、数学,到语文、数学、体育、美术、音乐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在不断提高。2000年以后,不断有船头小学的学生在各种比赛中获奖。从这里走出的学生不再仅仅是扫盲生,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成了各行各业的骨干。船头小学教学成绩最好时,在全县统考中,一次就有10位学生每门课都得满分。洪泽湖上渔家第一位本科大学生段广明,小学就在阎成米的船头小学上的。而阎成米所在的二河村,已由以前的文盲村变成了全省扫除文盲先进村和县级普及教育先进村。
从湖到岸,水上小学校告别漂泊历史
2005年,在湖上坚持40余年教学的阎成米病倒了,两次脑出血加上半身不遂使阎成米从此告别了讲台。阎成米病倒后,当地政府对他十分关心,资助他在镇上买了房子,考虑到他行走不便,县残联给他送去了一部崭新的轮椅。而同时,当地政府也在思考着船头小学“上岸”的大计。2005年2月,省、市、县教育部门投资200多万元,着手在临淮中心小学内建设一栋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及学生食堂等,同时对学校的大门、道路、绿化、运动场以及辅助设施等进行改造。2006年秋季开学前夕,水上希望小学有113名学生被安排进入临淮中心小学就读。去年9月1日,水上希望小学仅剩的20名学生也全部上岸读书。
2007年9月1日上午7时,成了船头小学所有师生难忘的时刻,泗洪县临淮镇水上希望小学的最后20名学生在船上举行了一次升旗仪式,随后,集体乘车前往临淮镇中心小学读书。至此,这所有着43年历史的洪泽湖“水上船头小学”成为历史。
讲台虽然不能上了,但阎成米的心还和孩子们在一起。如今,阎成米还经常坐着轮椅到临淮小学看望他的学生。每次他去的时候,船头小学的学生们都会欢呼着跑过来,把阎老师抬进教室。而每当这时,阎成米的心就仿佛回到了那条曾经寄托渔家希望的教学船上,他正手持教棒伴着风声潮声在大声领读。
而现在,曾经承载着无数湖上孩子读书梦想的教学船已经没有了昔日的繁忙,正静静地停靠在洪泽湖西岸。而船头小学的学生们也已经告别了在湖上漂泊的历史。临淮中心小学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可以听到他们朗朗的读书声,不再有漂泊之苦和风雨的惧怕,享受着更好的教育。
“船头小学撤消的时候,还真有点不适应,老想着在船上,现在想来,这是时代的发展。”阎成米说。
采访手记:湖上的教学是艰苦的。40多年来,许多老师来了又走了,只有阎成米留了下来。留住阎成米的,是渔家孩子们向往外面世界的期盼的眼神。40多年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伴着荷香清风,抚慰着洪泽湖;40年,阎成米由意气风发的少年变成了两鬓斑白的老人;40年,二河村由文盲村变成了江苏省普及教育先进村。
世代打鱼为生的渔家孩子们从这艘希望之舟走出,去接受更高的教育,有了更加广阔的选择,或做教师,或做军人,他们的世界将从此变得不同,他们的人生将从此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我始终在想,正是有了许许多多个阎成米,才使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变得如此充满希望!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30585.html
一所船头小学的历史变迁
44年前,一个叫阎成米的年轻人按照组织的安排,在洪泽湖的一条小木划子上,创建了一所“学校”。这个当时连名字都没有的学校,除了阎成米之外,没有教师,没有员工,甚至没有固定的学生。然而,就是这样一所学校承载了太多渔家子弟读书识字的希望,先后使1300多名渔家孩子告别了蒙昧与贫困,获得了知识与文明,并从这里走向了富裕和幸福。而这所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湖到岸的历程也折射出了湖区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如今,这所船头小学已经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这艘船和它的船长,就像当年赢得社会各界的赞誉一样,依然收获着人们的喝彩与掌声。
从无到有,小木划子上办起船头小学
名列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烟波浩淼。泗洪县临淮镇就是这湖上的一颗明珠。位于洪泽湖西岸的临淮镇,三面临湖,呈半岛状伸入湖内,全镇近70%是渔民。历史上,这里的人们大都漂泊湖上,靠打鱼为生,渔家孩子一直没有一个读书识字的地方。1964年,年仅15岁的阎成米根据组织安排在洪泽湖的一条小木划子上办起了洪泽湖上第一所“水上船头小学”,尽管小木船条件简陋,只能容纳20名学生,但终于给渔家子弟提供了读书识字的地方。而后来,这所学校成了全国最著名的“水上船头小学”。
来到泗洪县临淮镇,只要一提起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阎成米,当地妇乳皆知。泗洪县临淮镇水上希望小学,就是他44年前创办,并精心呵护的希望之舟。
谈起船头小学的由来,阎成米回忆说,“那是1964年,3年自然灾害刚刚过去,当地干部一定要让我参加创办洪泽湖水域有史以来的第一批船头学校。”
阎成米告诉记者:“那天早上,我刚丢下饭碗,拎起药箱准备出门,生产队长和大队书记迎头拦住了我。书记冲我笑了笑,说是想让我丢下药箱上讲台,改行当教师。”
当时身有残疾的阎成米一心想当一名医生。但实在不忍心看着那些渔家娃娃一个个都从小文盲长成老文盲。于是几经考虑后,决定同意接过这一重担。当天晚上,阎成米怎么也睡不着,他实在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猛地打开日记本,写下了两句豪气冲天的话:“燃我青春之火,去焚烧二河村没有文化的历史;沥我青春之血,去洗刷乡亲们因不识字而被笑为愚民(渔民)的耻辱!”
不久,在一阵欢快的锣鼓声中,二河村有史以来第一所船头小学诞生了。
这个所谓的船头小学,其实只有阎成米一个教师。没有教干,没有勤杂人员。所有的管理、教学和后勤工作任务,全由他一人承担。他白天教学生,晚上还要教成人扫盲班。备课和批改作业,都得在深夜进行。
他正常每天都得工作14至15个小时。那条教学船长不过8米,宽不过2.5米,常年在距离码头10多公里的洪泽湖水面上漂来荡去。晴天还好,一旦到阴天,四周一片茫茫,哪是天空,哪是陆地,哪是水面,根本分不清楚。一年四季,除了夏天可以下湖里洗洗澡,春、秋、冬三季只能从船头踱到船尾,再从船尾踱到船头。学生个个席地而坐,以膝当桌。由于船舱低矮,身高1米8的阎成米只得弯腰跪着教学。“上课时,我只能盘腿而坐,坐累了就双膝下跪,跪累了再坐。以致后来双下肢静脉出现曲张现象。”阎成米回忆说。
从小到大,四代教学船承载渔家希望
船头小学共计经历了四代教学船。最初的教学船其实称不上是教学船。1964年,当时没有专门的船用来上课,就在一个小木划子上开始了教学。当时有20多个学生,有大人有孩子,教学多半放在下午和晚上,没有固定的时间。
进入70年代后,船头小学开始“鸟枪换炮”,一艘6吨的水泥船替代了破旧的小木划子。“当时没有桌椅,都席地而坐,后面的学生把本子贴在前面的学生的后背上写字。”阎成米告诉记者。“那时候教学条件还是很差,1970年我们刚结婚,白天是教室,晚上是新房,一顿饭做几次忙。”阎成米的爱人段广珍补充说。
尽管条件艰苦,但挡不住渔家孩子们求知的愿望。船头小学的学生越来越多,小小的水泥船已经挤不下了。正在校长阎成米愁眉不展的时候,船头小学迎来了一次发展的机遇。“当时我记得是1994年,淮阴有一个叫华联商厦的,搞开业非要让我去剪彩。我说剪彩行,你得给我打条船。后来就有了一条30吨的水泥船。”阎成米回忆说,“1999年,我们又争取到了一新船,这条船就是船头小学最后一条船,也就是现在这条船。41米长、8米宽的船,几百吨,全封闭,共有4个教室1个办公室,还有操场。”
这条几百吨的第四代教学船,见证了水上小学的“上岸”,如今它正默默地躺在洪泽湖西岸。
90年代以来,船头小学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不但教学的硬件在不断改善,同时,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到了船头小学的教学,使这所水上希望小学的师资力量在不断的壮大。从一开始的只教语文、数学,到语文、数学、体育、美术、音乐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在不断提高。2000年以后,不断有船头小学的学生在各种比赛中获奖。从这里走出的学生不再仅仅是扫盲生,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成了各行各业的骨干。船头小学教学成绩最好时,在全县统考中,一次就有10位学生每门课都得满分。洪泽湖上渔家第一位本科大学生段广明,小学就在阎成米的船头小学上的。而阎成米所在的二河村,已由以前的文盲村变成了全省扫除文盲先进村和县级普及教育先进村。
从湖到岸,水上小学校告别漂泊历史
2005年,在湖上坚持40余年教学的阎成米病倒了,两次脑出血加上半身不遂使阎成米从此告别了讲台。阎成米病倒后,当地政府对他十分关心,资助他在镇上买了房子,考虑到他行走不便,县残联给他送去了一部崭新的轮椅。而同时,当地政府也在思考着船头小学“上岸”的大计。2005年2月,省、市、县教育部门投资200多万元,着手在临淮中心小学内建设一栋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及学生食堂等,同时对学校的大门、道路、绿化、运动场以及辅助设施等进行改造。2006年秋季开学前夕,水上希望小学有113名学生被安排进入临淮中心小学就读。去年9月1日,水上希望小学仅剩的20名学生也全部上岸读书。
2007年9月1日上午7时,成了船头小学所有师生难忘的时刻,泗洪县临淮镇水上希望小学的最后20名学生在船上举行了一次升旗仪式,随后,集体乘车前往临淮镇中心小学读书。至此,这所有着43年历史的洪泽湖“水上船头小学”成为历史。
讲台虽然不能上了,但阎成米的心还和孩子们在一起。如今,阎成米还经常坐着轮椅到临淮小学看望他的学生。每次他去的时候,船头小学的学生们都会欢呼着跑过来,把阎老师抬进教室。而每当这时,阎成米的心就仿佛回到了那条曾经寄托渔家希望的教学船上,他正手持教棒伴着风声潮声在大声领读。
而现在,曾经承载着无数湖上孩子读书梦想的教学船已经没有了昔日的繁忙,正静静地停靠在洪泽湖西岸。而船头小学的学生们也已经告别了在湖上漂泊的历史。临淮中心小学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可以听到他们朗朗的读书声,不再有漂泊之苦和风雨的惧怕,享受着更好的教育。
“船头小学撤消的时候,还真有点不适应,老想着在船上,现在想来,这是时代的发展。”阎成米说。
采访手记:湖上的教学是艰苦的。40多年来,许多老师来了又走了,只有阎成米留了下来。留住阎成米的,是渔家孩子们向往外面世界的期盼的眼神。40多年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伴着荷香清风,抚慰着洪泽湖;40年,阎成米由意气风发的少年变成了两鬓斑白的老人;40年,二河村由文盲村变成了江苏省普及教育先进村。
世代打鱼为生的渔家孩子们从这艘希望之舟走出,去接受更高的教育,有了更加广阔的选择,或做教师,或做军人,他们的世界将从此变得不同,他们的人生将从此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我始终在想,正是有了许许多多个阎成米,才使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变得如此充满希望!
《优秀教师事迹选(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