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鲁两省发展县域经济的做法
了基层的创造力。 "政府是营造环境的主体,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民众是创造财富的主体",这一"主体论"现在已成为苏南各县发展经济的准则。他们着力创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迅速催生出万千个私营老板。记者最近在吴江市看到,个私经济已不再是"小打小闹"。以盛泽镇为例,目前私营工业企业资产超亿元的近20家,1000万元以上的160多家。 (二)"产权改则全局活" 中小企业是县域工业经济的主体。"一小(规模小)二公"的产权结构,曾是造成苏、鲁两省县域企业丧失发展活力的最大根源。"厂长在一个铁桶,厂长走一个窟窿",在一些地区已是普遍的现象。为此,苏、鲁绝大多数地方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为暮气沉沉的县域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山东省诸城市的县级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造始自1992年。至今,全市127家改制企业30%的股权已经集中到经营者手中,经营者个人持股占40%以上的企业已达1/3。市委书记刘德成说,产权改则全局活。近几年,诸城市70%的工业投人和招商引资来自改制企业。 江苏省张家港市2800多家企业采取整体嫁接、由内资或外资控股、吸引法人单位购买、以资抵债、破产出卖等形式进行了改制。在全市工业总资产中,公有资本由原来的70%下降为23%,大部分从竞争性行业退出。 目前,苏、鲁两省中小企业改制面均已达95%左右,其中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和所有制变换的企业达88%左右,县域工业企业已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三)"让市场化手段全面渗透" 越是欠发达地区,越易陷入"生之者少,食之者众"的泥潭。一方面,政府对社会事业包办包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包袱越背越重;另一方面,社会事业单位仍在吃大锅饭,投资主体单一、规模较小、效益不高,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 山东昌乐县是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县,由于全县有高中部的学校太少,每年有1.3万名初中生无法升人高中。但要扩建现有的学校,财政实在拿不出钱来。然而,最近一所占地近300亩的新昌乐二中在城北拔地而起。县长王立胜说,县财政对此没投一分钱,而是以BOT的方式,吸引济南科技科文公司投资8000万元。由企业经营9年以后,再移交给政府。不仅如此,昌乐县已经动工的新体育场,也同样是这种方式,由一个福建客商投资。王立胜认为,对于教育、体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应当引入市场化的思路求发展。只有让市场化手段全面渗透,县域经济的市场化进程才能大大加快。 江苏泗洪县的公共事业领域已经向市场打开:卫生,主抓防疫保健,医疗市场放开;教育,抓好义务教育,放开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文化,管好严肃文化创作和广播电视事业,放开群众文化事业;体育,除了竞技体育,群众性的健身休闲活动全面放开。 《苏鲁两省发展县域经济的做法(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30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