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步:心灵的脚步”迈向何方
脚步:心灵的脚步”迈向何方
2009年中考语文考试一结束,我便急不可耐地向学生打听作文题目。得知是以“心灵的脚步”为题写一篇文章时,我的脑子着实有点懵,同时也开始担心,这“心灵的脚步”,学生们能迈向何方?
中考全部结束,问同学们作文情况,几乎是众口一词——“没有感觉!”是的,一直到这时,我也没有找到太多应对此作文的角度和素材。没有理由做一个袖手旁观者,便再一次精心审视起这个作文题目。
“脚步”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种解释:①指走路时两脚之间的距离。②指走路时腿和脚的动作。“心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指内心、精神、思想等。当“心灵”与“脚步”一搭配,这“脚步”便只能从比喻义、象征义、联想义、引申义等方面去作思考了。比如,勇敢者心灵的脚步是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像海伦·凯勒、张海迪、保尔等人,他们虽然身体残疾,无法迈出正常人矫健的步伐,但他(她)们心灵的行程却执着坚定、健步如飞,从而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人生凯歌。懦弱者心灵的脚步是晃晃悠悠、踟躇不前的:像“范跑跑”,地震到来时腿跑得比谁都快,然而,他心灵的脚步却是停滞的,甚至是倒退的;《红岩》中的叛徒蒲志高在敌人面前哈巴狗似的亦步亦趋、摇头摆尾,心灵的脚步却更加丑陋,更加卑劣。以此来歌颂强者与正义,鞭挞懦弱与丑行。再如,生活和学习中,只有敢于放飞心灵,直面各种挑战,接受各种锻炼的人,才能得到更加完美的发展;而那些心灵封闭,不敢越雷池半步的人,永远也激荡不起礁石上那炫目的浪花,以此揭示敢于跨越心灵的脚步,不断磨砺人生的道理。又如,在自己的人生历程中,因着某些人、某些文学作品、某些媒体的引领,心灵的脚步不断地迈进,不断地跨越,终于实现了思想的成熟、精神的丰富、情智的发展。从而得出,心灵的行程每走一步,都需要如路标一样的各种外部力量的导航,让人明白正确选择精神向导的道理。顺着上述思路,文章应该更偏重于说理。笔者以为,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把握起来应该是有一定难度的。
上述的第三种思路,也可以写成某个人、某些人,某本书、某些书,抑或其他什么,让自己心灵的脚步从蹒跚摇晃、不知何去何从到大步流星、坚定方向,从而表达一种感激的心情,写成记叙文也是可以的。但总觉得让学生在那么短的时间里,从这样意蕴很深的题目中理出这样的写作思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于是我想,作文的提示语也许能降低学生写作的难度。提示语是这样的:脚步声声,敲打心灵,引发思考,激起遐想。我们回望,曾经留下的深深浅浅的足迹;我们聆听,人在旅途前行的心声;我们期待,朝着未来的目标不断迈进……
读提示语,我的心又揪了起来。先看第一句话,其中的“脚步声声”,给学生怎样的引导呢?这是现实的脚步声,还是心灵的脚步声?学生难以琢磨。笔者以为当是心灵的脚步声,而且应该是他人心灵的脚步声敲打心灵,引发思考,激起遐想。听到他人心灵的脚步声已经不易了,再要作“思考”和“遐想”更是难为了学生。第二句排比句中的第一个分句,似乎在提示学生可以写成“心灵的足迹”,笔者以为如果这样成文,是不够切题的。如此说来,到给学生产生了误导。第二个分句中,“心声”与“脚步”其实也还是有距离的,如果说成“我们聆听,人在旅途前行的心灵的脚步声”,或许倒能给学生更好的提示。学生便可以按照上述第一种思路构思成文。第三个分句对学生应该是有一些帮助的,学生可以写为自己既定的人生目标将迈开怎样的心灵脚步。也是偏重说理,不容易写成有血有肉的记叙文。
突然想起江苏去年和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好奇心”和“品味时尚”,从审题上看,都比“心灵的脚步”容易了许多,选材上也比“心灵的脚步”广泛了许多。似乎更切合了新课程标准中的那段话:“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于是,我不禁要问:中考作文,欲将学生心灵的脚步引向何方?
《脚步:心灵的脚步”迈向何方》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30916.html
2009年中考语文考试一结束,我便急不可耐地向学生打听作文题目。得知是以“心灵的脚步”为题写一篇文章时,我的脑子着实有点懵,同时也开始担心,这“心灵的脚步”,学生们能迈向何方?
中考全部结束,问同学们作文情况,几乎是众口一词——“没有感觉!”是的,一直到这时,我也没有找到太多应对此作文的角度和素材。没有理由做一个袖手旁观者,便再一次精心审视起这个作文题目。
“脚步”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种解释:①指走路时两脚之间的距离。②指走路时腿和脚的动作。“心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指内心、精神、思想等。当“心灵”与“脚步”一搭配,这“脚步”便只能从比喻义、象征义、联想义、引申义等方面去作思考了。比如,勇敢者心灵的脚步是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像海伦·凯勒、张海迪、保尔等人,他们虽然身体残疾,无法迈出正常人矫健的步伐,但他(她)们心灵的行程却执着坚定、健步如飞,从而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人生凯歌。懦弱者心灵的脚步是晃晃悠悠、踟躇不前的:像“范跑跑”,地震到来时腿跑得比谁都快,然而,他心灵的脚步却是停滞的,甚至是倒退的;《红岩》中的叛徒蒲志高在敌人面前哈巴狗似的亦步亦趋、摇头摆尾,心灵的脚步却更加丑陋,更加卑劣。以此来歌颂强者与正义,鞭挞懦弱与丑行。再如,生活和学习中,只有敢于放飞心灵,直面各种挑战,接受各种锻炼的人,才能得到更加完美的发展;而那些心灵封闭,不敢越雷池半步的人,永远也激荡不起礁石上那炫目的浪花,以此揭示敢于跨越心灵的脚步,不断磨砺人生的道理。又如,在自己的人生历程中,因着某些人、某些文学作品、某些媒体的引领,心灵的脚步不断地迈进,不断地跨越,终于实现了思想的成熟、精神的丰富、情智的发展。从而得出,心灵的行程每走一步,都需要如路标一样的各种外部力量的导航,让人明白正确选择精神向导的道理。顺着上述思路,文章应该更偏重于说理。笔者以为,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把握起来应该是有一定难度的。
上述的第三种思路,也可以写成某个人、某些人,某本书、某些书,抑或其他什么,让自己心灵的脚步从蹒跚摇晃、不知何去何从到大步流星、坚定方向,从而表达一种感激的心情,写成记叙文也是可以的。但总觉得让学生在那么短的时间里,从这样意蕴很深的题目中理出这样的写作思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于是我想,作文的提示语也许能降低学生写作的难度。提示语是这样的:脚步声声,敲打心灵,引发思考,激起遐想。我们回望,曾经留下的深深浅浅的足迹;我们聆听,人在旅途前行的心声;我们期待,朝着未来的目标不断迈进……
读提示语,我的心又揪了起来。先看第一句话,其中的“脚步声声”,给学生怎样的引导呢?这是现实的脚步声,还是心灵的脚步声?学生难以琢磨。笔者以为当是心灵的脚步声,而且应该是他人心灵的脚步声敲打心灵,引发思考,激起遐想。听到他人心灵的脚步声已经不易了,再要作“思考”和“遐想”更是难为了学生。第二句排比句中的第一个分句,似乎在提示学生可以写成“心灵的足迹”,笔者以为如果这样成文,是不够切题的。如此说来,到给学生产生了误导。第二个分句中,“心声”与“脚步”其实也还是有距离的,如果说成“我们聆听,人在旅途前行的心灵的脚步声”,或许倒能给学生更好的提示。学生便可以按照上述第一种思路构思成文。第三个分句对学生应该是有一些帮助的,学生可以写为自己既定的人生目标将迈开怎样的心灵脚步。也是偏重说理,不容易写成有血有肉的记叙文。
突然想起江苏去年和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好奇心”和“品味时尚”,从审题上看,都比“心灵的脚步”容易了许多,选材上也比“心灵的脚步”广泛了许多。似乎更切合了新课程标准中的那段话:“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于是,我不禁要问:中考作文,欲将学生心灵的脚步引向何方?
《脚步:心灵的脚步”迈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