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经验交流 >> 正文

“江阴现象”剖析:“百强县”江阴的五大经验


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王伟成表示,江阴市坚持统筹兼顾,科学把握宏观和微观、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的辩证法,统筹城乡发展,构筑现代滨江大城市框架,按照“农村集镇化、集镇城市化、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建设现代化滨江大城市、交通枢纽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科学理论武装人、文明创建提高人、先进文化熏陶人,提高人的素质和文明程度;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民本:坚持以人为本、善待百姓,大力实施富民工程,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江阴作为苏南一个经济较发达的县市,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确实有了很大提高。王伟成认为,目前的富还只是低水平的富,是纵向比出来的富,而且这种富裕程度还很不平衡。富民,重点在农村,重头在农民。这几年,江阴市鼓励和扶持农民兴办实业,在工业园区建设中辟出民营工业区,着力培养一批创业型市民。今年,新增就业岗位将达4万个,确保每户纯农户家庭有1个劳动力就业。预计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67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00元,人均储蓄19000元。去年,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5.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3,实行“月薪制”率达95.1。

  王伟成指出,“江阴现象”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江阴的成功实践,是江阴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征程中的生动创造。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江阴市将大力弘扬“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的江阴精神,励精图治,奋发进取,更上一层楼。

  理论界剖析“江阴现象”

  无可否认,“江阴现象”是全国县域经济一道亮丽的彩虹。然而,发生在江阴的经济现象究竟是“江阴现象”,还是“江阴模式”,在“江阴现象”专题研讨会上,引发了一场“术语之争”。国家发改委产业研究所所长马晓河提出,准确地讲,应该叫“江阴模式”,这是因为江阴“在跳跃中集聚财富”,“一直在改革开放的前沿”,“企业带动产业集聚”,“永远在求变”。农业部政法司副司长张红宇则认为,要看问题的实质。“江阴实现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实现了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证明了全面建设小康的重点在农村。”有目共睹的是,江阴的确创造了太多奇迹:经济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超前引进资本经营,“江阴板块”颇具盛名;这个县级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可能大于西部两省市之和;江阴、靖江两个县级市跨江联动,这也很新鲜。

  中宣部副秘书长陈俊洪说,“江阴现象”颇具示范意义,成为三个“典型”。首先,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典型;其次,推动混合经济发展的典型;第三,资本和科学堆积发展科技企业的典型。有人呼吁“弘扬江阴现象、放大江阴效应”。中国乡镇企业研究所秘书长陈剑光认为,“江阴现象”符合农村城镇化的大趋势,符合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符合经济社会化趋势。

  “县域经济是中国的踝关节!”陈剑光一语惊人。县域经济,重任在身。“江阴现象”还在继续,奇迹还远远没有达到顶峰,国务院研究室黄守宏指出:“江阴市还不如美国的一个跨国公司!”国家发改委产业研究所所长马晓河连连续三问:江阴的下一步怎么走?如何变?靠什么变?

  “江阴现象”如何永葆青春?农业部政法司副司长张红宇为江阴“支招”,统筹协调发展,制度创新,宏观调控,分阶段突破。推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尝试兴办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保险。

  陈剑光提出“三个三”。激活土地、资金、人力三大资源,使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化,使农村资金向农村资源转化,使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发挥县域经济、乡镇企业、小城镇三大力量;建立微观的企业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市场机制三套制度。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唐仁健提出“错位竞争”。首先是产业升级,其次是技术升级,第三是政府职能升级,差别发展,错位竞争,把资源放在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企业、政府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三个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融资创新。

《“江阴现象”剖析:“百强县”江阴的五大经验(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30947.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经验交流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