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成武县政协委员、山东省鑫源进出口有限公司经理田国柱金秋时节,我们来到了素有“大蒜之乡”美誉的鲁西南重镇——成武县大田集镇。紧靠镇驻地南侧,有一座规模宏大,恒温库林立,厂房雄伟,车间错落有致的大蒜冷藏保鲜、精加工企业,这就是山东省鑫源进出口有限公司。在公司宽敞明亮的办公大楼里,我们见到了这位拥有数千万资产的民营企业家田国柱。乍一见到田国柱,怎么都不会把他与一个民营企业家联系起来。这是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有着山东人特有的质朴与憨厚。他那墩壮的身材、憨厚的表情、质朴的谈吐,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红润的脸上总是带着微笑,仿佛一个永远不知犯愁的人。然而,生活中的他却是一个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大胆创新、不知疲倦的开拓者。从其“蒜经纪”、“冷库主”、“大老板”、“父母官”等一连串闪光的头衔中,不难看出他创业的历程、不倦的追求和辉煌的业绩。购销行业的“蒜经纪”田国柱是个不甘寂寞、不愿固守清贫的开拓者。1981年高中毕业后,出身于普通农民家庭的他,时刻不忘发家致富,有过许多创业的梦想,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先后养过猪、开过饭店、搞过棉花收购、农产品贩运、副食品批发等,其间,有过成功,有过挫折,遭受过失败,起起落落,坎坎坷坷。虽经历了诸多磨难,但他求发展、盼发展的决心没有变,干一番事业的劲头没有减,时刻在积聚力量,寻觅发展的商机。1987年,大田集镇开始进行大蒜规模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到了1989年,全镇大蒜面积就达3万多亩。由于面积的迅速增加,购销队伍没有发展起来,出现了严重的产销矛盾,大蒜上市后最贵时不过几分钱每市斤,到了后期就无人问津,全部被群众倒进了沟里,许多群众血本无归。正是这次惨痛的教训,使田国柱看到了从事大蒜购销的潜在商机。他决心投身大蒜购销行业,去拓展一片属于自己的经营空间。1990年初,他从自己多年的积蓄中拿出10万元,在紧邻东丰公路北侧建起了10间货站式收购摊点。又自费到国内的老蒜区去寻找客商,花费1万余元,历时两个多月,先后到苍山、临沂、金乡和河南的中牟、新郑等地上门联系客户,行程3000多公里。好事多磨,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当年就有河南和省内的10多个客商前来联系,按每市斤2分钱的“劳务费”让其为他们代收大蒜。这一年,仅“劳务费”一项,田国柱就收入了10万多元。初试成功的他,不断联系外地客商,迅速扩大业务范围,此后每年光代收大蒜一项就获利20多万元,成为镇内首屈一指的大蒜代销商。在经营过程中,他慢慢发现,自己忙前忙后,只不过争了一点“小钱”,而大部分利润被中间商赚去。为什么要让他们主宰自己,自己何不直接与外贸部门签定供销合同,获取更大利润呢?田国柱不是一个空想主义者,他是一个有了想法就要付诸行动的人。1994年,他注册了自己的农产品购销公司,招聘了12名业务人员,购买了一部东风141型货车。一切齐备后,他又一次开始了艰辛的旅程,先后跑青岛、去深圳、上广州、到龙口,找外贸进出口部门联系,洽谈签定大蒜购销合同,当年便签定了5000余吨的大蒜购销合同,一个销售季节下来,他稳稳地赚了60多万元。“没有不好的生意,只有不好的生意人”。田国柱深谙其理,他经常提醒自己要诚信为本,善待客户。1995年,在为青岛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装货时,由于要货时间紧,装车时又是傍晚,货棚下面堆放的大蒜太乱,装卸工不注意,把直径5公分的大蒜当作直径5.5公分的装了车,因为天黑,监督装车的人员也没有发现,一车30吨的大蒜就这样直接发往青岛港。第二天,田国柱发现后,急忙召集公司全体员工,用自己的车装了30吨5.5公分的大蒜,迅速送往青岛,及时换回了错装的大蒜。本来这一责任不在供货方,应由青岛方面前来监督的人负责,但这一来一往,就使田国柱损失了2000多元。很多大蒜经销商私下里都说田国柱放着赚钱机会不赚,反倒赔钱,真傻!而田国柱则认为,做人要诚实,经商更要守信用,占一时的“小便宜”,将损坏用多少钱也不能买来的信誉,会断送经营前程。正是他这种诚信的理念和务实的作风,吸引了一大批客商。青岛、龙口和济宁等地一些外贸部门纷纷把其作为在大田集镇的唯一大蒜经营代理商,使其年经营大蒜在2万吨以上,获利100余万元,成为大田集镇乃至成武县最大的大蒜经销商,铸就了他的“蒜经纪”霸主地位。在他的带动下,全镇从事大蒜经营的经纪人猛增,每年有300余人设摊收购大蒜,既推动了大蒜的流通,又给自己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还催生了一处占地10万平方米全市最大的大蒜批发市场。 《不倦的追求》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31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