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三农问题调查的综合报告
各街道、镇乡立足实际,不断加大农村工作的力度,着力推进农业向前发展。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市的有关政策和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意见并切实加强检查督促,保证了党在农村政策的贯彻执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发挥,村民自治工作不断推进。建立健全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制度,推行"一事一议",促进了村民民主决策,进一步规范了民主管理,保障了村民的民主权利。去年底,全县共创建村民自治合格乡镇26个,村民自治合格村433个。农民负担切实减轻,2003年全县人均负担为38元,比税改前人均减少36元,减幅为48.6%。切实加强了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全县无一涉及农民负担的恶性案件和严重的群体事件发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物质生活整体水平不高,文化生活单调。一是城乡收入差距大。去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875元,仅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36元26.7%,而差距呈 逐步扩大趋势,并且农民收入极不平衡,贫富悬殊大,少数农民生活还十分困难。二是农民社会保障水平低。我县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基本未涉及到农民,即使在个体私营企业务工的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的也不足1%,全县农村应享受五保的2995人,而实际纳入五保的仅1181人,占应保人数的39.6%,一些特困户由于多种原因而得不到应有的救济,医疗无保险,大病重病无力治,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现象十分突出,如在贫困户中约50%系因病而引起。三是农民文化生活单调。在农村中,农民除农事季节较忙外,其余空闲时间里多为白天打麻将、斗地主,晚上看电视,其他文化活动少。
(二)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结构调整进展较慢。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推进难。按现行土地政策规定,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不能进行花卉、水果、养殖结构调整,致使农业结构调整遇到了新问题。农业投入少,融资难,农业结构调整缺乏资金支持。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农业龙头企业少,规模小,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少,规范化程度低,示范带动作用不够强,难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格局。农民经济基础薄弱、信息闭塞、技术缺乏,实施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不高。农业生产区内的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重要基础设施薄弱,不能适应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二是农业结构调整项目小而散。除温氏集团、渝西、渝川苗木、新堰蔬菜等规模较大外,其余的规模较小,档次较低,尤其是水果发展较为分散。三是农产品加工与营销服务落后。我县农产品多为初级产品,加工链条短,加工技术落后,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体系不健全,供求信息不灵,销售渠道不畅通,农业生产效益不高。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是村社道路技术等级低、路面状况差,等外级公路所占比重达64.23%,中低级路面和无路面公路所占比重达80%以上,加之道路改造和管护资金严重不足,难以发挥农村公路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有作用。二是水利设施老化,普遍带病运行,全县87座水库中有30座为病险水库。渠系年久失修,渗漏严重。农业水费收取困难,水利工程维护费用缺乏,加之管理滞后,致使老化损毁速度加快。如全县363处电灌站装机434台,其中323台系70年代建设安装,改造任务重。三是部分地区看电视难、安装电话难。全县闭路电视覆盖率只有39.1%,多数农户靠天线接收信号,收视效果差。在农村电话安装中,由于用户分散、线路远,单户安装费用高,电信公司发展农村电话在经济上不合算,因而存在农村安装电话难问题。据调查,全县各镇乡有300多户农民已交装机工料费,但由于缺主干线而难以安装,群众意见大。
(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步伐慢,作用发挥不好。一是原农业服务体系队伍庞大、人员臃肿,全县街道、镇乡农技中心在编人员达364人;人员经费严重不足,大部分农技人员的主要精力多用在从事经营收入上,较少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农技专业人员缺乏,非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达86%,专业技术人员仅占14%,且农技推广队伍知识断层和老化现象十分突出,在职函授进修的119人中,进修农业专业的仅1人,现有人员难以给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和进行新技术推广;服务体制带有较重的计划经济色彩,服务层面停留在乡镇级上,服务指导形式绝大多数为以会代训或印发农技资料,农民得不到有效实用的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农资市场不够规范,监管力度不够大,损害农民利益的情况时有发生。二是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少,规模不大,规范化程度不高,带动能力不强。全县新型农村合作组织仅有12个,有的合作组织制度不完善,经营管理混乱,无法正常运转,即使能够运作的,其经营范围大多局限在本地,没有更好拓展市场空间。此外,有关部门对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的调研、总结和引导、扶持不够。
(五)农村工作的领导有待加强。一是部分领导对农村工作认识不够到位,重视不够,措施乏力。有的认为农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小,贡献率较低;农业投入大,周期长,产出低;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农村工作复杂,投入精力虽多,而收效不大,因此对农村工作较为放松。有的镇乡在执行党的农村政策和抓农村工作上,被动的多,主动的少;抓项目的多,谋全局的少。有的领导和部分基层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深入村社、农户少,对民情、民意了解掌握不够,不利于农村工作的开展。二是对农业结构调整规划布局研究不够,检查督促不力,落实效果不好,使部分主导产业发展分散。三是少数村级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好,部分村"两职"干部由于受年龄、文化等自身因素的影响,带领农民致富的能力不强,发展经济的思路不多,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有的村干部工作方式简单,在开展村务公开、推行"一事一议"、抓计划生育工作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效果不好;多数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滞后,既影响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又不方便群众办事。
三、建议意见
&n 《关于我县三农问题调查的综合报告(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3132.html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物质生活整体水平不高,文化生活单调。一是城乡收入差距大。去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875元,仅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36元26.7%,而差距呈 逐步扩大趋势,并且农民收入极不平衡,贫富悬殊大,少数农民生活还十分困难。二是农民社会保障水平低。我县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基本未涉及到农民,即使在个体私营企业务工的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的也不足1%,全县农村应享受五保的2995人,而实际纳入五保的仅1181人,占应保人数的39.6%,一些特困户由于多种原因而得不到应有的救济,医疗无保险,大病重病无力治,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现象十分突出,如在贫困户中约50%系因病而引起。三是农民文化生活单调。在农村中,农民除农事季节较忙外,其余空闲时间里多为白天打麻将、斗地主,晚上看电视,其他文化活动少。
(二)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结构调整进展较慢。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推进难。按现行土地政策规定,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不能进行花卉、水果、养殖结构调整,致使农业结构调整遇到了新问题。农业投入少,融资难,农业结构调整缺乏资金支持。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农业龙头企业少,规模小,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少,规范化程度低,示范带动作用不够强,难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格局。农民经济基础薄弱、信息闭塞、技术缺乏,实施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不高。农业生产区内的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重要基础设施薄弱,不能适应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二是农业结构调整项目小而散。除温氏集团、渝西、渝川苗木、新堰蔬菜等规模较大外,其余的规模较小,档次较低,尤其是水果发展较为分散。三是农产品加工与营销服务落后。我县农产品多为初级产品,加工链条短,加工技术落后,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体系不健全,供求信息不灵,销售渠道不畅通,农业生产效益不高。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是村社道路技术等级低、路面状况差,等外级公路所占比重达64.23%,中低级路面和无路面公路所占比重达80%以上,加之道路改造和管护资金严重不足,难以发挥农村公路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有作用。二是水利设施老化,普遍带病运行,全县87座水库中有30座为病险水库。渠系年久失修,渗漏严重。农业水费收取困难,水利工程维护费用缺乏,加之管理滞后,致使老化损毁速度加快。如全县363处电灌站装机434台,其中323台系70年代建设安装,改造任务重。三是部分地区看电视难、安装电话难。全县闭路电视覆盖率只有39.1%,多数农户靠天线接收信号,收视效果差。在农村电话安装中,由于用户分散、线路远,单户安装费用高,电信公司发展农村电话在经济上不合算,因而存在农村安装电话难问题。据调查,全县各镇乡有300多户农民已交装机工料费,但由于缺主干线而难以安装,群众意见大。
(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步伐慢,作用发挥不好。一是原农业服务体系队伍庞大、人员臃肿,全县街道、镇乡农技中心在编人员达364人;人员经费严重不足,大部分农技人员的主要精力多用在从事经营收入上,较少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农技专业人员缺乏,非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达86%,专业技术人员仅占14%,且农技推广队伍知识断层和老化现象十分突出,在职函授进修的119人中,进修农业专业的仅1人,现有人员难以给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和进行新技术推广;服务体制带有较重的计划经济色彩,服务层面停留在乡镇级上,服务指导形式绝大多数为以会代训或印发农技资料,农民得不到有效实用的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农资市场不够规范,监管力度不够大,损害农民利益的情况时有发生。二是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少,规模不大,规范化程度不高,带动能力不强。全县新型农村合作组织仅有12个,有的合作组织制度不完善,经营管理混乱,无法正常运转,即使能够运作的,其经营范围大多局限在本地,没有更好拓展市场空间。此外,有关部门对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的调研、总结和引导、扶持不够。
(五)农村工作的领导有待加强。一是部分领导对农村工作认识不够到位,重视不够,措施乏力。有的认为农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小,贡献率较低;农业投入大,周期长,产出低;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农村工作复杂,投入精力虽多,而收效不大,因此对农村工作较为放松。有的镇乡在执行党的农村政策和抓农村工作上,被动的多,主动的少;抓项目的多,谋全局的少。有的领导和部分基层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深入村社、农户少,对民情、民意了解掌握不够,不利于农村工作的开展。二是对农业结构调整规划布局研究不够,检查督促不力,落实效果不好,使部分主导产业发展分散。三是少数村级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好,部分村"两职"干部由于受年龄、文化等自身因素的影响,带领农民致富的能力不强,发展经济的思路不多,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有的村干部工作方式简单,在开展村务公开、推行"一事一议"、抓计划生育工作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效果不好;多数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滞后,既影响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又不方便群众办事。
三、建议意见
&n 《关于我县三农问题调查的综合报告(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