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内比教学”心得体会
数学“课内比教学”心得体会
我校的“课内比教学”活动在领导的重视下,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开展得如火如荼。聆听了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老师的课,收获良多。置身于不同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他们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他们或浅唱低吟,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听课的教师们连声赞叹。通过讲课、听课、评课和讨论,我得到了很多收获和体会。
一、发现同事的长处,作为自己教学的指路牌。
针对同学科之间的互相学习,活动中我参与的是数学科比武。听了学校数学老师的课,收获颇多!以前总是觉得数学课堂枯燥乏味。这次活动让我懂得了数学课堂也是如此的妙不可言。优美深情的音乐配上幅幅动人的画面吸引着孩子们走进童话般的数学迷宫,如此“煽情”的导入还愁学生会“身在曹营心在汉”吗?课堂中老师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和点拨、满面春风的微笑和亲切和蔼的启发,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学习氛围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热闹场面充分展示出了学生的个性,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整个课堂,让我们的课堂不再沉闷,不再是老师唱独角戏,让我们每一位学生都能“张口就说,提笔就写”,真正成为我们课堂的主人。教学生数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用数学”,数学课堂中教者既要轻松引领学生们走进生活,更要带着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教学环节中的分析导入到拓展延伸的环节就是老师们带着学生们走进生活,再将数学知识运用于我们的生活的过程。这样的知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就是让学生们能学以致用。
二、发现同事的不足,作为自己教学的警示牌。
但也有极少数教师仍不能摆脱传统教法的束缚,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计算,去总结。没有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因此听起来也肃然无味,教学效果不佳。
三、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在这次的“课内比教学”的活动中,我进行了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这个内容的教学展示,虽然自我感觉良好,但同事评议时发现的问题并不少。像什么要求不明确、重点不突出、难点没突破、鼓励太吝啬等小问题不少,特别是对低年级的组织教学不得法是一个突出问题。
这次评课时,同事们给我出了一些高招,使用起来非常管用。当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教室里显得比较混乱的时候我说“一二三。”同学们马上会说:“坐端正!”多数同学都会坐端正并安静下来望着老师。如果这时还有学生在搞其它的事情,我就说:“一双手。”学生会马上说:“放桌上!”绝大多数学生都会把手放在桌上坐得端端正正的,个别还在搞事的学生也会受到其他学生的检举。如果我希望学生的动作快一点,我就会说:“比一比,看哪个同学先做好!看哪个组先做好!”学生很快就会按老师的要求做好。对做得好的学生我及时表扬他们,像“你做得真好!”、“你真聪明!”这些鼓励的话语经常送给学生,学生越来越听我的话了,学生也越来越喜欢我的课了。只要学生喜欢我的课,教学效果一点儿也不用担心。
从学生上课不理我到学生想上我的课这一转变过程中,我体会到“课内比教学”活动提高老师业务水平的巨大作用,也感受到作为老师受到学生喜欢的乐趣。
四、发扬自己的特长,形成自己的风格。
通过听课,我发现每位同事在教学上都有自己的风格。当然,我也有我的风格。用同事们的话说,我备课认真、课前准备充分、教学目标明确、能够抓住重点进行教学……总之,我属于努力的教师,但缺少教育低年级学生的艺术。当我认识了自己的短处以后,我就可以对症下药,向同事们讨教教育低年级学生的方法,争取搞好低年级的组织教学,让自己所学在小朋友的心灵上起到美好的作用。
这次“课内比教学”的活动,让我在听课、讲课和评课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长处和不足,而且能以同事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以同事的短处作为自己教学的警戒,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因此,我发自内心地感叹:“这个活动搞得好!
在学校教务处的统一安排下,深深感触到:这次赛课不仅仅是一次活动的开展,更是一场智慧与能力的较量。老师们精彩纷呈的课堂表现,给我们,尤其是给我们刚出来的青年教师送上了一份丰盛的精神大餐,让我们回味无穷……
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一群勤钻苦研,敬业乐业、与时俱进的同行们。一节节课堂的教学充分体现出了老师们的细心、耐心和精心。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安排、教学语言的组织……尤其是课件的制作,更是体现出了新时代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极其过硬的基本功。
这次活动让我想到了“木无本则枯,水无源则竭”作为老师不能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教教科书。只有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解决源头活水的问题。同时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我们要勤于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定会探索出适合新课标要求、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的最好教法。由此可见,“课内比教学”活动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的需要,更是教师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必须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以此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数学“课内比教学”心得体会》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31532.html
我校的“课内比教学”活动在领导的重视下,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开展得如火如荼。聆听了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老师的课,收获良多。置身于不同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他们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他们或浅唱低吟,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听课的教师们连声赞叹。通过讲课、听课、评课和讨论,我得到了很多收获和体会。
一、发现同事的长处,作为自己教学的指路牌。
针对同学科之间的互相学习,活动中我参与的是数学科比武。听了学校数学老师的课,收获颇多!以前总是觉得数学课堂枯燥乏味。这次活动让我懂得了数学课堂也是如此的妙不可言。优美深情的音乐配上幅幅动人的画面吸引着孩子们走进童话般的数学迷宫,如此“煽情”的导入还愁学生会“身在曹营心在汉”吗?课堂中老师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和点拨、满面春风的微笑和亲切和蔼的启发,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学习氛围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热闹场面充分展示出了学生的个性,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整个课堂,让我们的课堂不再沉闷,不再是老师唱独角戏,让我们每一位学生都能“张口就说,提笔就写”,真正成为我们课堂的主人。教学生数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用数学”,数学课堂中教者既要轻松引领学生们走进生活,更要带着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教学环节中的分析导入到拓展延伸的环节就是老师们带着学生们走进生活,再将数学知识运用于我们的生活的过程。这样的知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就是让学生们能学以致用。
二、发现同事的不足,作为自己教学的警示牌。
但也有极少数教师仍不能摆脱传统教法的束缚,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计算,去总结。没有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因此听起来也肃然无味,教学效果不佳。
三、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在这次的“课内比教学”的活动中,我进行了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这个内容的教学展示,虽然自我感觉良好,但同事评议时发现的问题并不少。像什么要求不明确、重点不突出、难点没突破、鼓励太吝啬等小问题不少,特别是对低年级的组织教学不得法是一个突出问题。
这次评课时,同事们给我出了一些高招,使用起来非常管用。当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教室里显得比较混乱的时候我说“一二三。”同学们马上会说:“坐端正!”多数同学都会坐端正并安静下来望着老师。如果这时还有学生在搞其它的事情,我就说:“一双手。”学生会马上说:“放桌上!”绝大多数学生都会把手放在桌上坐得端端正正的,个别还在搞事的学生也会受到其他学生的检举。如果我希望学生的动作快一点,我就会说:“比一比,看哪个同学先做好!看哪个组先做好!”学生很快就会按老师的要求做好。对做得好的学生我及时表扬他们,像“你做得真好!”、“你真聪明!”这些鼓励的话语经常送给学生,学生越来越听我的话了,学生也越来越喜欢我的课了。只要学生喜欢我的课,教学效果一点儿也不用担心。
从学生上课不理我到学生想上我的课这一转变过程中,我体会到“课内比教学”活动提高老师业务水平的巨大作用,也感受到作为老师受到学生喜欢的乐趣。
四、发扬自己的特长,形成自己的风格。
通过听课,我发现每位同事在教学上都有自己的风格。当然,我也有我的风格。用同事们的话说,我备课认真、课前准备充分、教学目标明确、能够抓住重点进行教学……总之,我属于努力的教师,但缺少教育低年级学生的艺术。当我认识了自己的短处以后,我就可以对症下药,向同事们讨教教育低年级学生的方法,争取搞好低年级的组织教学,让自己所学在小朋友的心灵上起到美好的作用。
这次“课内比教学”的活动,让我在听课、讲课和评课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长处和不足,而且能以同事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以同事的短处作为自己教学的警戒,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因此,我发自内心地感叹:“这个活动搞得好!
在学校教务处的统一安排下,深深感触到:这次赛课不仅仅是一次活动的开展,更是一场智慧与能力的较量。老师们精彩纷呈的课堂表现,给我们,尤其是给我们刚出来的青年教师送上了一份丰盛的精神大餐,让我们回味无穷……
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一群勤钻苦研,敬业乐业、与时俱进的同行们。一节节课堂的教学充分体现出了老师们的细心、耐心和精心。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安排、教学语言的组织……尤其是课件的制作,更是体现出了新时代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极其过硬的基本功。
这次活动让我想到了“木无本则枯,水无源则竭”作为老师不能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教教科书。只有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解决源头活水的问题。同时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我们要勤于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定会探索出适合新课标要求、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的最好教法。由此可见,“课内比教学”活动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的需要,更是教师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必须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以此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数学“课内比教学”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