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综合范文 >> 作文大全 >> 初三作文 >> 正文

千年寂然,百年静默


千年寂然,百年静默
  
  沈谙:80后,生于北方,求学江南。爱看一切关于幻想的东西。资深书迷、影迷、动漫迷。
  
  ◎沈谙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五绝的作者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和韩愈一样,都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代最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又称“柳河东”,传世的文集也有一部名为《柳河东集》。“河东”其实是山西的代称,确切地说,“河东”一词后来多代指运城一带。河东柳氏从秦代开始,便是一郡大户,到了南朝,更有多位南迁后人进入政治核心。而柳宗元便是出生于这样一个显赫的家族。
  
  河东柳氏和弘农杨氏、清河张氏、太原王氏、陇西李氏、吴兴姚氏都是中国古代的著姓大族,这便是我们常常提到的“郡望”了。
  
  一个家族因一座城市而兴盛,一座城市因一个人而被人们留恋。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一个城市、一个姓氏、一对夫妻、一本书的故事。
  
  七月,正是杭州一年中最热的时节。西湖之上的荷花开放极盛,来来往往的行人们穿梭在清风树影之间。蝉鸣阵阵,荷香氤氲,仿佛画境。
  
  世人总说西湖美,一城的钟灵毓秀仿佛都汇集在此。但西湖到底美在哪里呢?山美,美不过五岳四圣地;水美,玄武天池亦是胜景;人美,大江南北何处没有佳人?然而西湖总是不同的,有太多的人曾经在这里驻足,有太多的故事在这里发生。人们记住的,不是这碧汪汪的一池湖水,而是山水朦胧间,流转的历史与现在。
  
  这一日,天气晴好,心无挂碍的我独自走到钱王祠侧面的甬道上。
  
  曾经在夜间步行至此,只见一座座石雕牌坊,在幽幽的灯光映照下,静默而立,让人不敢有声响,害怕惊扰了沉睡的过去。
  
  白日重游,游人如织。当我驻足回望牌坊时,人们或急或缓地从我身边走过,他们有些是为了荷花而来,有些是为了柳树而来。间或有人站在钱镠像之前留影,也是步履匆匆,只留下片刻的光影。
  
  等走到钱王祠正门前,门前两池荷花,也有数朵错落而开,摄影师扛着长长的相机变换着角度取景,但镜头只在池中柳梢间打转,他背后,就是静静矗立的钱王祠。
  
  西湖四周散落着很多名人纪念堂:从曲院风荷附近的岳王庙,到太子湾旁边的章太炎纪念馆和苏堤之旁的苏东坡纪念馆,还有孤山的秋瑾墓,以及与之一桥之隔的苏小小墓。人们大多知道他们的故事,却并不会为他们停下脚步。
  
  对于他们来说,钱王祠也是一样。尽管若是没有钱镠,可能杭州的历史要重新写过,但沉睡在岁月长河中的他,也仅仅是史书上的长不过数页短则一两行的记载罢了。
  
  然则,他的后人还记着他。北宋熙宁十年,钱氏后人修建了钱王祠。后来钱王祠屡毁屡建,也不断有钱氏后人自愿前来守护。1923年,钱氏后人再次重修钱王祠,留下了许多记录,成为解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依据。这一年,钱钟书13岁,正在东林小学读书。从五代到民国,钱氏后人早已流散大江南北,钱钟书这一支,便安家在无锡。
  
  据钱钟书夫人杨绛先生回忆,这时候,钱钟书的伯父已经过世了。因为钱钟书出生后不久就被过继给了伯父,两人感情十分好,伯父的过世实是他幼年第一次遇到的伤心事。此时伯母家也渐渐败落,钱钟书虽然是大族子弟,上学时却连钢笔和练习簿都买不起。
  
  从无锡少年钱钟书到国学大师钱钟书,这中间种种坎坷,种种经历,都是不为外人所知的了。我们能看到的,只是杨绛先生偶尔记录下来的点滴。
  
  杨绛是名门之后,曾祖、祖父都曾为官,虽不是大官,也算延续了书香门第。父亲则是清末有名的革命党,民国后也历任官职。和我们今天的话题有关,杨绛父亲的名字中,有一“杭”字,不知是否与杭州有关。
  
  我手头的一本杨绛散文集,是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杨绛文集》散文卷的上册,包含了《干校六记》《丙午丁未纪事》《将饮茶》和《杂忆与杂记》四篇散文。在图书馆寻找一本书,并不是件容易事。一架子书,编号未必按着顺序来,常常有人抽出书来看两眼,随手就插入另一个位子。我本来想要寻一本《我们仨》,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查看了好久,都没有寻到。偶然一转眼,看到了这本散文集,便取了下来。
  
  最初为什么想要写钱钟书和杨绛呢?那一天我看到新闻,今年杨绛先生已经百岁了。历经百年,人世苍茫,他们始终没有分离。虽然1998年,钱钟书过世,但之后的几年,杨绛先生还在整理他的遗稿。仿佛还是当年,他写《围城》的日子,写一段,便念一段给她听。又或是她草就《干校六记》,他便欣然提笔代序一则。
  
  和需要一鼓作气读完的小说不同,散文可以随时随地阅读。有时候收拾好第二天上班要用的东西,我便拿起它来,翻看两页,断断续续也看了大半本。她回忆姑母、回忆钱钟书、回忆启明的文章,都很不错,胜在文饰少,情谊真。
  
  比如她写姑母,并非如同那些专门用来表彰先人功绩的文章一般,大加赞誉。她所写的,不过是和自己相处数年,经历波折,脾气略有古怪的一个姑母罢了。她甚至在开篇就坦言:“我不大愿意回忆她,因为她很不喜欢我,我也很不喜欢她。”但是她还是写了,并且写得很细致。她从姑母小时候的经历写起,记述了姑母的求学经历,性格脾性,也写了姑母和自己父母的关系。读到后来,我倒觉得她与其说是写姑母,不如说是写母亲。等读完文章,我才明白,这文章,写的既是姑母,也是母亲,抑或是那一代女性。其实杨绛未必不喜欢这位姑母,隔着悠悠时光,用年少的眼光看去,总会对那些被时代光影模糊的情节,生出自己的理解。
  
  杨绛自谓,读书选文科,“是有志读遍中外好小说,悟得创作小说的艺术,并助我写出好小说”。后来因为种种缘故,她创作并不多。
  
  她最知名的作品是长篇小说《洗澡》和回忆文集《我们仨》。钱钟书的《围城》更受人们注目。
  
  我虽然读过《洗澡》和《围城》,但或因当时年少,或因鲁钝,并不能很好地体味作者文字背后的深意。因此后来读到一篇有关张爱玲的文章,提及她八岁读红楼,便知后八十回是他人续作而非曹雪芹原著,不胜唏嘘。
  
  后来读到其他人的文章,提及《围城》某段情节,论述其精彩之处,我也忍不住点头称是,但再没有重读《围

《千年寂然,百年静默》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31559.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初三作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